因COVID-19疫情影響,不少人的防疫觀念高漲,一到公共場所就會先到廁所洗手,確保個人衛生,不過公廁衝廁所產生的氣旋導致的細菌傳播,讓清潔不成反變沾染病菌的來源,擦手紙、衛生紙更是隱藏危機!究竟公廁有哪些接觸感染風險?
馬桶衝水讓病菌飛散到衛生紙!病毒在紙類可存活24小時
馬桶衝水時產生的瞬間氣旋,會讓病菌、微生物飛散在空中,形成氣溶膠傳播,存活在空氣中至少1個半小時。國外媒體也報導,衝馬桶的氣旋會將糞便、病菌或微生物噴到4.5公尺之遠,進而落在衛生紙、門把等周遭物品上。
公共廁所若沒有馬桶蓋,或是衝廁所時沒有蓋蓋子,導致馬桶周遭環境受到汙染,如廁空間布滿病菌,也讓本來想要到廁所洗手的人,反而可能接觸到更多病菌。
研究指出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長達3小時,病毒在紙類存活可達24小時,大幅提升在公廁沾染病菌的風險。究竟公廁有哪些接觸感染風險?列出以下3點:
風險1:開放式外盒 小心衛生紙變細菌溫床
除了衝馬桶造成病菌瞬間氣旋飛散在空氣中之外,公廁『衛生紙』更是隱藏危機。由於現今公廁的衛生紙,多半是開口朝下的開放式使用盒,衝馬桶時所產生的氣旋,會將馬桶內的細菌、微生物帶到衛生紙上,造成使用者可能使用到被汙染的衛生紙。
風險2:找捲筒衛生紙紙頭 細菌竟先找上門
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經驗,就是捲筒衛生紙會找不到抽取的紙頭,所以需要碰觸整卷衛生紙,慢慢轉個好幾圈才找到開頭。這樣的抽取方式,未用的紙卷可能被許多人摸過,而大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風險3:擦手紙別人抽完換你抽 可能抽到感染源
防疫期間,大家都知道勤洗手的重要性,但洗完手若沒有擦乾,容易受環境細菌汙染,比洗手前還髒!醫生提醒,考慮大多數公廁不提供紙巾,即便有也是開放式的使用盒,抽取時容易沾染和碰觸到下一張擦手紙,提高受汙染風險。
減少病菌感染風險 馬桶衝水要蓋蓋子
要安心如廁,儘量少使用蹲式馬桶,因為蹲式馬桶沒有蓋子可以蓋,增加病菌感染風險。另外,使用坐式馬桶衝水時,一定要蓋上蓋子,慎防病菌飛散到空中及汙染到周遭物品。
公廁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場所,一般人無法選擇馬桶的形式,無法改善公廁的衛生環境,可人有三急,挑選能保護衛生紙和擦手紙免受汙染的密封式使用盒,避免環境汙染及人為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