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19歲女生保送北大直博 學習秘笈:啃骨頭、嗑瓜子、喝清湯

2021-01-09 上遊新聞

16歲上大一,今年19歲的王楊璐是西南大學2014級藥學院製藥工程專業的學生,目前已被保送北大直博。近日,從北京大學請假回校的王楊璐作為校優秀學生標兵在全校巡講。她將自己的科研經歷比如「啃骨頭」、「嗑瓜子」,希望激勵更多學弟學妹不斷進取。

從「學霸」到「榜樣」,王楊璐說,她的成長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找對了每一次的小目標,並努力實現它。

4歲上小學,曾多次被誤解「跳級」


16歲上大學,很多人會聯想到「跳級」。王楊璐解釋,「其實是上學比較早,我沒有上過幼兒園,4歲直接上小學。」王楊璐說,因為小時候不喜歡幼兒園,當時作為小學教師的媽媽,乾脆將她帶到自己班上。

「一開始媽媽也特別擔心我學習跟不上,所以在小學三年級以前,每到暑假,她都會給我提前上完下學期所有課。」王楊璐特別補充,小學階段各學科的課媽媽都能教,所以自己基礎打得很牢。三年級以後,自己的學習就基本上是班級第一名了。

這種在假期提前預習的習慣,王楊璐一直保持到高考結束,且頗有成效。「記得每一年暑假,我都會將一學年的英語單詞提前全部背完,雖然過程特別辛苦,但開學後學習上更輕鬆,也讓自己嘗到甜頭,之後就不自覺養成這種習慣了。」王楊璐還曾在中考時取得山西古交市第五名的成績,那時候老師曾認定她將來能考上北大。「所以這次總算是彌補了中學時的遺憾吧。」

進入大學,學習方法也隨著教學方式、學習環境發生了變化,「需要提前預習的內容很少。」在老師建議下,王楊璐從大一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實驗室,她也將這段經歷比作「啃骨頭」「嗑瓜子」。

大一進入實驗室,選最難啃的「骨頭」


王楊璐認為科研就像吃飯睡覺,並沒有什麼不同,有苦有累,也有一點小確幸。「我特別喜歡吃好吃的,讀完本科,我覺得做科研跟吃好吃的同樣重要,而且許多事情其實是相通的。如果研究生活就是一場赴宴的話,那麼我應該吃點什麼,又該怎麼去吃呢?「想來想去,她表示自己會選擇這三樣:就是啃骨頭、嗑瓜子、熬清湯。

王楊璐大一下學期申請進實驗室跟著老師搞研究。「雖然自己當時什麼都不會,但是誰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剛接觸實驗,王楊璐覺得很新奇,每天只要有時間就跑到實驗室跟著師姐做。「師姐什麼時候回去我再回去,一般都是晚上12點左右才回宿舍。」

之後,老師推選她參加院創項目(西南大學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本科生創新實驗項目) 。「想到自己年輕,又想滿足好奇心。」王楊璐沒有選擇實驗室最擅長的方向,而是提了一個和老師研究方向基本不沾邊的課題。「我喜歡看電視,尤其喜歡看動物世界。寒假看了一部腸道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紀錄片,講述一個人有口臭,各種方法都治不好,連工作也丟了,然後科學家就給他分析了一下他口腔裡和正常人口腔裡相比較,缺了哪些重要的微生物,然後給他做了一個漱口水,每天拿微生物漱口,最後竟然治好了。」王楊璐就選了治口臭這個課題,儘管這個課題到現在也還沒做出來。

有了這些經歷,王楊璐在大二上學期申請了校創(西南大學第八屆本科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大二下學期申請了國創(2016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期間,老師推薦她做現在很火的植物內生細菌,表示很多人做,也好出結果。王楊璐卻問,「內生真菌做的人多嗎?」老師說不多,因為比較難。「好,我做內生真菌,啃別人沒啃過的骨頭!」王楊璐成為實驗室第一個做這個課題的人,前幾步是通用步驟,還有一些經驗可以參考,後面就完全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了。

「剛開始是排斥的,但覺得自己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就抱著這樣的心態之後,發現這件事情好像並沒有這麼難,做著做著就做成了。」最後還和老師一起寫了篇教改論文投稿並發表。

這個事情也給了她信心,哪怕是從零開始,只要自己咬定這個骨頭不放鬆,也是可以後來居上。

科研像「啃瓜子」 可以嘗到甜頭


王楊璐形容自己的科研經歷在啃完骨頭之後,就慢慢進入一個嗑瓜子的狀態。嗑瓜子雖然是特別低效的一件事,但很多人都喜歡。「我想應該是每磕完一顆瓜子之後,都可以吃到一顆瓜子仁,它對你不停地有一個正反饋,所以會讓你覺得可以繼續吃下去。」王楊璐認為,科研就像嗑瓜子,剛開始的起步階段需要一些小小的成果來激勵自己,讓自己堅持做下去。

理論基礎已經具備,就開始實踐了。「扛著大剪子去剪樹枝,給樹枝消毒的時候要先蘸酒精然後用酒精燈灼燒,反覆循環,誰知道樹枝太燙了,直接把燒杯裡面的酒精給引燃了,當時第一個想法是怕是要被逐出實驗室,後來想起做菜的時候鍋裡著火要蓋滅,就拿培養皿蓋迅速蓋在上面,保住了一條小命......」王楊璐在巡講中,常常將科研經歷講得生動有趣。

「反正就這麼周而復始,像嗑瓜子一樣無聊,卻穿插著瓜子仁的一樣好吃的小結果。」經過不斷努力,最終王楊璐的國創順利結題,校創順利結題並獲得一等獎,一篇論文在投。

大三時,王楊璐去南京參加了「世界大學生藥苑論壇」,和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48所全國知名醫藥類高校的80餘名選手競爭、交流、相互提高。王楊璐的研究課題《重慶市香樟樹內生真菌的多樣性活性研究》最終獲得「優秀論文獎」和「創新成果一等獎」。

緊張學習之餘,王楊璐喜歡用漫畫放鬆自己。「我並不是學霸,總覺得用腦過度,所以從小學到現在,我喜歡看漫畫這種不費腦子的事情來放鬆自己。」留著姬發的王楊璐是十足的漫畫迷,性格也十分開朗活潑。

想進最頂尖實驗室,獲北大直博 

大二時,王楊璐在了解到之前有很多學姐學長都保送中科院研究生後,也有了這樣的計劃。去年暑假,她參加了中科院暑期夏令營,並獲得保送名額。「在大家都覺得我可以安穩舒適進中科院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想試試頂尖的東西,想試試走在最前沿的研究。」

去年9月,王楊璐申請了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院,希望進入幹細胞領域頂尖的實驗室進行深造。由於時間緊張,接到北大老師的電話後,王楊璐第二天就趕到北京,當天晚上先和師姐師兄面試。「面試了一個半小時,問了一些跨專業的知識,但在本科階段沒有學過,我想這次肯定沒戲了。」

為了第二天正式面試,王楊璐又熬夜完成了本科階段科研介紹的ppt。在面試交流中,本科階段豐富的科研經歷,讓她得到老師認可,最終獲得北大直博。

王楊璐說,瓜子嗑多了會上火,所以就開始反思,覺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碗清湯。「學術更像熬清湯一樣,它可能平淡無奇,但它是湯中極品,所以希望有一天能夠熬出自己的一碗科研的清湯。」

再回顧自己的本科生活,從一開始的啃骨頭,到慢慢的漸入佳境嗑瓜子,以及到最後自我反思之後覺得自己需要熬清湯。王楊璐說,其實每一個轉折每一個選擇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小目標,而每次進步後都是一個新起點。

在北大實驗室完成2個月實習的經歷,讓王楊璐找到了新的目標。「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沒有雙休、沒有假期,工作學習節奏特別快,但師兄師姐們都抱著推動人類進步的宏偉目標在奮鬥。」王楊璐說,自己過去的目標顯得有些渺小,比如獎學金、考研,但是走進這樣的學術氛圍中,她表示自己已經做好改變自己的準備。

輔導員肖媛媛告訴記者,王楊璐是最近幾年全學院唯一一個獲得北大直博的學生,在世界大學生藥苑論壇上獲得的創新成果一等獎為她申請直博加分不少。「其實除了科研這一部分做得很紮實,學校、學院的各項活動她也積極參與,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

人物介紹

王楊璐,西南大學2014級藥學院製藥工程專業學生,目前已保送北大直博。曾任校團委學術科技部副部長,現任2016級製藥1班助理輔導員。曾獲國家獎學金,校特等獎學金、校一等獎學金和校二等獎學金;校優秀學生標兵、校三好學生(2次)、優秀班幹部、科技創新先進個人、優秀共青團員(2次);2016世界大學生藥苑論壇創新成果一等獎和優秀論文獎、西南大學第八屆本科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一等獎;主持國家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項,西南大學本科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1項,並全部順利結題;發表學術論文1篇(二作);參加了西安「全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第三屆放線菌生物學與產業化暨首屆微生物藥物學學術研討會」(志願者);現以本專業第一名的成績保送至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上遊新聞-慢新聞記者 王乙竹 受訪者供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最牛雙胞胎兄弟,被保送北大、中科院讀博,兩人的一個舉動被稱讚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出生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但是被爸媽教育得很好,屬於寒門貴子,不僅在學習成績方面表現優異,而且三觀超正,被譽為最牛雙胞胎兄弟,一位被保送北大,一位被保送中科院讀博,兩人還因為一個舉動被稱讚!
  • 保研人通關攻略Q&A -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MBA中國網
    計量技術:不需要多複雜或者多受學者偏愛的方法(雙重差分、斷點回歸),用對方法說明問題即可(比如我用的混合面板),學習途徑包括但不限於——計量經濟學課、研究生軟體應用課、統計學院老師的個人公眾號、講座、網課資源……5.
  • 成功解剖鯽魚獲生物奧賽金獎 高二女生拿到清華通行證
    (廈門一中供圖)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廈門一中高二女生顏瑞儀因為成功解剖一條鯽魚而被保送清華大學?她的指導老師昨天說,保送清華大學是真,但不僅僅是因為一條鯽魚。  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簡稱「生物奧賽」)前天在長沙一中閉幕,獲得金獎的前50名學生進入國家集訓隊,從而獲得保送資格,廈門一中高二學生顏瑞儀就是其中之一,她被保送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八年直博),也就是說,八年後,她順利完成學業,就是博士。  17歲的顏瑞儀下月讀高三,她說,一次考試只能代表那個時候的狀態。
  • 27歲男子仍滿口乳牙 最大心願是啃骨頭
    長期喝稀飯的他,最大的心願是啃塊骨頭。由於天生乳牙未換,馮鋒的面部凹陷,像個已經掉光牙的老人。「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換牙了,還嘲笑他們是『缺牙巴』。」  20多年來,馮鋒吃不了硬東西,稀飯、湯水、流食成了常年主食。20多歲的小夥子,最大的心願居然是啃塊硬骨頭。  沒辦法,馮鋒只得四處求醫。在西南醫院口腔科就診後,醫生表示,馮鋒患上的是恆牙牙胚先天缺失。
  • 已保送北大,未來可期!
    已保送北大,未來可期!曾靠背詩打敗北大博士的00後才女,如今已保送北大,令人膜拜彼時正是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熱門,決賽中,一名00後女孩橫空出世,打敗了來自北大的博士,一舉奪冠,成為一時佳話。這位身材高瘦、文靜有氣質的女孩,便是武亦姝,當時她還只是一名高中生。據說,武亦姝的詩詞量有2000首。成功的背後也是付出了常人所不知的努力。
  • 保送北大不驚豔,小學時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編 輯:柔山說起撒貝寧,他身上的標籤用一隻手可是數不過來,高智商、高情商、保送北大、性格幽默......可以說各方面的氣質都拿捏得死死的。光是保送北大這一點,就夠一個人「吹噓」一輩子,而在撒貝寧身上,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他被保送北大,並不是一個意外。
  • 啃骨頭
    意指早年民間平民百姓啃食附著在骨頭及骨頭縫隙的筋和肉。無論啃豬牛羊肉骨頭,還是啃雞鴨鴿骨頭,或是啃豬蹄,連皮、筋骨,總之其肉都很少。雙手拿捏著骨頭,眼睛看準肉著點,用牙撕咬,骨肉分離,慢慢咀嚼,筋、韌、滑的質感都有。接著用嘴努力吸溜吸溜吮其殘渣及餘汁,接著喝上一小口酒,啃一口骨頭,津津有味,酒喝完了,仍愛不釋手地拿著骨頭反覆啃、反覆嚼。有道是啃出了人類天真的本來面目,啃出了人類固有的無邪本性。
  • 保送生回應」解剖鯽魚保送清華北大「:靠殺魚進名校?沒那麼簡單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有50位選手脫穎而出,獲得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由於競賽的實驗操作涵蓋了「解剖鯽魚」這一環節,一時間,「成功解剖鯽魚,保送清華北大」的話題也在網絡走紅,甚至有網友調侃稱「清華北大欠殺魚大叔一張文憑」。
  • 解剖鯽魚保送北大?奪得金牌的蕪湖學生稱所佔分值不大
    解剖鯽魚保送北大?據稱,全國有50 名高中生因成功解剖鯽魚,拿到保送資格,提前敲開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大門。當然,說法... 這兩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條鯽魚刷屏。據稱,全國有50 名高中生因成功解剖鯽魚,拿到保送資格,提前敲開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大門。
  • 她從鄭外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這道保送的模擬面試題她怎麼做?
    鄭州外國語學校2020屆共有142名學生被保送名牌大學,提前半年結束了高中生活。其中清華大學19人(含競賽類2人),北京大學15人,上海交通大學28人,南京大學12人,浙江大學11人,復旦大學4人,中國人民大學2人,南開大學5人,中山大學5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人,武漢大學4人,北京師範大學4人,中央財經大學3人,西安交通大學2人,北京外國語大學9人,上海外國語大學4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5人,上海財經大學2人,外交學院1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人,山東大學1人。
  • 撒貝寧保送北大因唱歌好?翹課打籃球還考29名,反被網友調侃身高
    真不愧是北大學霸。還模仿撒貝寧說要是北大不保送我,我可能就去清華了。還有一些網友繼續調侃撒貝寧的身高問題,說事實證明打籃球是長不高的。都非常幽默。 不知道撒貝寧籃球好不好,但是確實多才多藝,還有網友爆料稱撒貝寧是因為唱歌好聽才被保送北大的。
  • 27歲男子滿口乳牙像掉光牙老人 最大心願啃骨頭(圖)
    長期喝稀飯的他,最大的心願是啃塊骨頭。由於天生乳牙未換,馮鋒的面部凹陷,像個已經掉光牙的老人。「小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在換牙了,還嘲笑他們是『缺牙巴』。」20多年來,馮鋒吃不了硬東西,稀飯、湯水、流食成了常年主食。20多歲的小夥子,最大的心願居然是啃塊硬骨頭。沒辦法,馮鋒只得四處求醫。在西南醫院口腔科就診後,醫生表示,馮鋒患上的是恆牙牙胚先天缺失。
  • 撒貝寧再爆金句,央視主持人談高考,保送北大的他:考生是什麼?
    而撒貝寧聽到三位朋友說過之後再次爆出了金句表示「跟你們這一群還需要考試的人坐在一起真的是」,因為他當年是保送北大,更是保送北大的研究生。尼格買提聽到撒貝寧的說法後也表示「不愧是凡爾撒」。很多網友看到「神仙打架」的畫面後評論道「這個時候應該讓馬雲爸爸和他對話,小撒最害怕的是馬爸爸」。
  • 學霸宿舍:這4個女孩全員保研北大、復旦、中南大學等名校!
    學海漫漫需遠渡少年之夢不辜負時光匆匆,轉眼收穫之際已至有這樣四個女生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自己的花園,收穫成熟的果實湘雅公共衛生學院16級學霸寢室來襲兩位直博兩位保研快和小南一起來看看她們的飛揚青春吧~個人簡介王佳梨直博至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
  • 浙江工業大學這個寢室美!美!美!保研100%,兩位直博復旦、浙大
    在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有一個「學霸寢室」,四位姑娘積極進取,追求全面發展。三年來,包攬四十餘項榮譽,共獲得二十五次獎學金,一人直博浙江大學,一人直博復旦大學,兩人保研華東理工大學,快來看看這個「學霸寢室」的故事吧!
  • 狗狗啃骨頭真的好嗎?骨頭真的適合狗狗吃嗎?關於狗啃骨頭的誤區
    民間一直存在一個說法,狗都喜歡啃骨頭。可是狗真的喜歡吃骨頭嗎?答案是不一定!裡面不乏還有一些我們吐掉的骨頭,也一起混進去。後來長大了一些才回憶起來,每當我們把骨頭丟給狗狗吃的時候,長輩都喝止了,而後來混入裡面的是長輩們挑出來一些軟骨,或者那些大塊的骨頭,狗狗可以吸取裡面的骨髓,能獲取所需的脂肪及營養物質。
  • 靠撈金魚被大學破格錄取,這位日本妹子是撈到錦鯉了?
    ,去年8月,網絡上突然就流傳著一個新聞,說是「成功解剖鯽魚,保送清華北大」。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準確來說,解剖鯽魚是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的一個環節,參賽選手如果能順利通過比賽,就有可能獲得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於是網上炸開了鍋,有網友質疑這種項目的公平性,甚至有人說菜市場殺魚大叔痛失一次保送清華北大的機會?
  • 4年,安徽姑娘以698分獲得理科一等獎,考上北大。現在怎麼樣了
    一、西洋棋女孩2003年10月8日,陳妍汀第一次接觸西洋棋,便一發不可收拾,無論平時學習多忙,都堅持學習。她還參加了2005年和2006年李成智杯比賽。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總是伴隨著心境的變化,然而,陳妍汀對於西洋棋的熱愛,卻從未改變。即使在初高中學業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她也沒有停下西洋棋訓練的腳步。
  • 狗狗那麼喜歡啃骨頭,那麼你給它啃骨頭的方式正確嗎
    說起狗狗,我們總能把它與大骨頭聯繫在一起,因為大骨頭絕對是狗狗們的最愛,在很多動畫片或者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狗狗沉醉與大骨頭時候痴迷的樣子,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狗狗這麼喜歡啃大骨頭呢?接著就有一頓豐盛的大餐等著狗狗了,我們知道肉是往往跟骨頭連在一起的,所以在吃肉的時候,狗狗也需要不斷地啃咬骨頭,而且生肉裡含有很多的水分,可以給狗狗補充所需的水分,提供更強的生命力。
  • 狗狗啃骨頭的秘密,哪怕骨頭沒肉也喜歡
    狗狗啃骨頭是很多人見過的現象,很多人還以為它們天生就是愛吃,所以還經常喂。那你有沒有想過,骨頭上沒有多少肉,而且還很硬,為什麼狗狗還那麼喜歡啃骨頭呢?1、補充營養物質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缺什麼就吃什麼,當狗狗體內缺少營養物質時,又沒有肉吃,就會去找一些骨頭來啃,骨頭外層的碎肉可以補充蛋白質,骨頭本身是優質的礦物質來源,骨髓富含脂質,所以又被稱為「骨脂」,狗狗的祖先們為了在冬季得到這些骨脂維持生命,只能瘋狂地啃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