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貼近電影藝術特性的影片類型是什麼?答案是恐怖片。因為電影需要以懸念吸引受眾,而懸念正是恐怖片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
作為國內電影市場的「重災區」,國產恐怖片正以低劣粗俗的影像形式,挑戰著觀眾的常規審美與容忍底限。
陷入「破窗效應」的國產恐怖片讓人憤懣之餘,更多的是痛心與無奈。當粗製濫造的劇情配上矯揉造作的演員,速成和模板化成為行業「標配」,它已然失去了靈魂與本質。
那麼,國產恐怖片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嗎?別說,還真有!這是一部老電影,距今已有30年之久。該片有著一個都市怪談類「地攤文學」常用的名字——《黑樓孤魂》。
這部電影上映於1989年,由梁明、穆德遠兩位導演共同執導,陳希光、潘婕等人聯袂出演。
對於看過此片的80後來說,它絕對是「童年噩夢」般的存在。自上映之日起,《黑樓孤魂》便充滿詭譎色彩——「首部出現實體鬼怪的恐怖片」、「曾嚇死過人的電影」等頭銜數不勝數,口口相傳,流於坊間街巷。
因涉及特殊時代背景,《黑樓孤魂》也曾一度淪為禁片,無形之中陡增了它的神秘感與獨特性,成為那個年代的「夜半怪談」。
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你仍會被它陰森冰冷的氛圍所撼動。觀影時的恐懼壓迫感,反倒會因為時間的沉澱,變得愈發深入人心,別具一番風味。
《黑樓孤魂》的故事劇情並不複雜,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個冤死鬼魂附體報仇的典型志怪故事。
影片伊始,老菊身臥病榻,即將撒手人寰。此人膝下有一女,名為小菊,因擔心死後無人照料,便將其託孤給一位朋友。
老菊和朋友交代完後事,雙目緩閉,依依不捨離開人世。就在朋友為他遮蓋白布時,老菊迴光返照般睜開雙眼,眸子裡射出兩道綠光,嚇得朋友一哆嗦。
這個鏡頭在給觀眾製造驚嚇之餘,也暗示了老菊死不瞑目的事實。果不其然,這位看似冠冕堂皇的朋友,實則是一個人面獸心的惡魔。
老菊死後,他的朋友在一間筒子樓地下室吊死了小菊,並偽造成自殺的樣子。鏡頭一轉,十幾年過去,這個心狠手辣的兇手,此時已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導演。
小菊冤死的這棟樓,正是片名裡所謂的「黑樓」。無巧不成書,這位惡魔導演的錄音師霍峰,恰巧住在此處。
因對現場錄音效果不滿意,霍峰帶著女演員於紅來自家樓梯口補錄動效。正是這次錄音,逐步揭開了小菊之死的駭人真相。
於紅是一位有著通靈能力的奇女子,她生有一雙陰陽眼,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鬼魂,以及他們生前的閃回片段。
「黑樓」裡除了霍峰外,還住著兩個男人,其一便是老林。於紅從老林身上,看到了當年他對小菊母親所做的不恥勾當。
當天夜裡,老林家裡發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怪事。接踵而至的超自然現象折磨著他的精神,真實而恐怖,拷打著他那因作孽而惶惶不可終日的靈魂。
這些怪事的始作俑者,正是陰魂不散的小菊。生前遭受過太過折磨,使得她死後難以超脫,怨氣氤氳,經久徘徊。
小菊將魂魄依附在一隻舊娃娃身上,嚇死了曾對她母親圖謀不軌的老林。當年嚇破人膽的「實體鬼」,以現在的眼光看,竟然有些反差萌。
鬼娃娃小菊的第二個報複目標,也是「黑樓」的住戶,名叫尤飛。這個尤飛是一位梁上君子,經常做些偷竊之事,手腳很不乾淨。
因盜竊老菊的金佛倒賣給導演,小菊便投其所好,利用紙錢製造的幻象將尤飛引入地下室,嚇得他魂飛魄散,成了胡言亂語的瘋子。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經過一系列曲折迂迴的劇情發展後,那位曾殘忍殺害她的導演,終於被帶入「黑樓」深處,成為甕中之鱉。
帶著日積月累的仇恨和不曾消弭的冤屈,小菊以當年導演殺死她的方式,親自吊死了這個殺人兇手。數十載的仇海狂濤,在那一刻得以平復,落定塵埃。
就在觀眾欲要為這大快人心的結局拍手稱快時,導演鏡頭一轉,把我們帶到了一群精神病人中間。
原來,這一切駭人聽聞的故事,不過是一位精神病患者的憑空臆想。而故事的講述者,正是「導演」本人,旁邊還坐著聽眾「霍峰」、「老林」和「小菊」等人。
時過境遷——30年之後,這部誕生自1989年的《黑樓孤魂》仍以豆瓣7.2分的成績,實力碾壓著其後一眾國產恐怖片。
究竟是老一輩電影人匠心精神使然?還是我們這一代觀眾審美的返璞?能讓這麼一部老電影,不厭其煩填補著優質國產恐怖片的長期空白。那些滿腦子儘是圈錢套路的導演們,是時候自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