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燕鴻在觀察果的長勢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市氣溫驟降。在玉州區仁東鎮旺盧村的一片番石榴果園邊上,衣著單薄的果農鍾燕鴻瞅著一叢叢豐碩的果實,卻高興不起來。由於沒有收購商前來收購,他和朋友一起種植的3.3公頃近3萬公斤的番石榴才賣出了3000公斤。「如果再賣不出去,就要爛在地裡了。」
水果豐收卻無人收購
今年40多歲的鐘燕鴻來自興業縣,2015年,他和朋友一起在旺盧村承包了3.3公頃的水田種植番石榴。「去年4元/公斤還供不應求,沒想到今年的市場形勢卻急轉直下,收購價1.4元/公斤還愁賣。」由於鍾燕鴻採用的是綠色種植技術,果子深受收購商歡迎。往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批發價一般都可以賣到6元/公斤以上,且根本不用愁銷路。但今年卻比較特殊,上園收購的果商少之又少。
在鍾燕鴻的果園,記者看到,這些番石榴大的足足有六七兩重,小的也有拳頭大小。「我們種植的全部是品質好的臺灣珍珠番石榴。」他說,今年產量不錯,單產達5000公斤以上。目前他們這一片可摘果的面積就有0.66公頃,熟果約有3萬公斤,如果沒有收購商上門收的話,很多就只能爛在地裡了。現在果樹在不斷長新果,這些小果長到一定程度就得套上套子和袋子來防凍,不然會影響收成,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一個人一天的工錢在100元以上,而果子再賣不出去的話,連人工費都付不起。儘管果園離城區只有幾公裡遠,但因為需要看守和護理果園,他們沒有時間將果拉出去賣,只能等收購商上門來收。
果農低價賣果止損
鍾燕鴻住在果園邊上一個用木板搭的簡陋棚子裡,棚子只有幾平方米大,除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外,幾乎沒有其他家具,為了方便看守和採摘,護理果園,他長期在這裡吃住。房屋門口擺著六七袋番石榴,那是他前幾天收到一個小量訂單後,天一亮就頂著嚴寒去果園摘回來的,然而因為有一些有紅斑,就被挑剩了出來。
鍾燕鴻和朋友實在不忍心看到他們的勞動成果就這樣腐爛在地裡,他們希望多一些收購商上門收購,也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夠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嚴冬。他們願以3元/公斤的團購價或採摘價出售番石榴,50公斤以上提供送貨服務。聯繫人:鍾燕鴻,13877559816。(記者 唐勁梅 王耀前)
原標題:「再無人收購, 番石榴就要爛在地裡了」 辛苦種下的數萬公斤番石榴遭遇豐產滯銷,果農低價賣果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