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火炮時代還是現代,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在於,除了噸位外,還看是否有裝甲。另外,根據我國海軍對巡洋艦的定義,巡洋艦是「噸位大,裝備大口徑火炮、飛彈,並有垂直裝甲」的戰艦,所以,新型驅逐艦055雖然排水量多達萬噸,但之所以仍被稱為驅逐艦,就是因為沒有裝甲。
不管發生什麼變化,只要是同一時期、同一國家建造的巡洋艦,噸位和火力都比驅逐艦要大。儘管現代驅逐艦不斷地大型化,以至於長得像巡洋艦,但巡洋艦的地位卻遠遠高於驅逐艦,這不僅體現在船體外部,也體現在船體內部,甚至連巡洋艦艦長的軍銜也高於驅逐艦。然而,現在不同批次建造的驅逐艦都開始出現新一代驅逐艦的噸位大於上一代驅逐艦(比如美國朱姆沃爾特級)的情況,但那也僅僅是因為美軍沒有研製一艘巡洋艦。
它被認為是中國正在研製的新型戰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如果說大型主戰艦艇有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標誌的話,那就是有了木甲板,因為木甲板不過是只有主戰艦艇有資格享用的。和日本區分驅逐艦和巡洋艦要簡單得多,就是直接看船的首尾,如果上面有菊花紋代表皇室的象徵(菊花是人家日本的國花)。比如驅逐艦,潛水艇都不適合懸掛菊花紋。因此,之前很容易區分驅逐艦和巡洋艦這兩種武器,但是隨著戰後飛彈的出現,它們之間的定義開始變得模糊。
由下向上分別是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從排列順序上可以看出他們的不同
而且現在只有美蘇兩國保留巡洋艦這種艦種,雖然中國的055噸位和火力已經達到了外軍巡洋艦的水平,但因為中國海軍從未真正裝備過巡洋艦,所以你怎麼叫055都是隨便的,反正官方是叫它驅逐艦,而中國認為它是低級行政單位。二十世紀末,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驅逐艦,其等級比其他軍艦都要高,一般驅逐艦的艦長一般都是上校,而現代級則是大校級。而且那是巡洋艦的行政級別。
按用途劃分的傳統做法是,巡洋艦被用來在不同的戰區間調集必要的次主力艦,從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必在不同的海域部署大量戰艦,類似於戰略機動部隊,這樣就足夠大,足夠快,足夠大,足夠快。在艦隊中,驅逐艦是用來驅趕威脅目標的,如潛水艇、小型或中型艦艇等,因此一般都要快且多功能,噸位和壽命不是主要指標。
隨著造艦技術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巡洋艦和驅逐艦都向全能化方向發展,而蘇聯解體後,除了美國沒有其他國家真正需要跨洋戰略機動作戰,現代巡洋艦和驅逐艦隻是名稱不同而已。
炮兵時代,巡洋艦的作戰任務主要是巡航殖民地海域,保護和護航大型艦艇。在19世紀晚期,巡洋艦被劃分為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和非防護巡洋艦等類型。北洋海軍的經遠級是裝甲巡洋艦,而致遠級和後來的五海號和日本的吉野號則是防護巡洋艦。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海軍條約》取消了護衛巡洋艦和非護衛巡洋艦,保留了裝甲巡洋艦,按大炮口徑分為重巡和輕巡兩類,重巡的大炮口徑在8英寸以內,輕巡的大炮口徑在6英寸以內。
它最初的作戰任務是驅逐敵人的魚雷艇,用魚雷攻擊敵人的大型戰艦。但隨著海軍的發展,驅逐艦也開始大型化,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驅逐艦開始承擔反艦、反潛和護航等作戰任務,隨著航空兵的發展,驅逐艦的主炮也開始換裝為高平兩用炮,並配備了其他小口徑防空炮,美國驅逐艦寧肯拆魚雷發射器也要裝備兩門四聯裝40毫米防空炮。和日本的驅逐艦一樣,還是以魚雷作戰為主,魚雷得到了極大地強化,想要在戰列艦決戰前擊落敵方艦隊,誰料美國卻點亮了航母的科技樹。
儘管如此,隨著海軍進入飛彈時代,儘管美國、蘇聯都曾推出過一系列飛彈巡洋艦,但仍無法改變其任務與驅逐艦重合的尷尬局面,越來越多的海軍大國將驅逐艦這一海上多面手作為主力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