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濟衰退,都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時。就在中國一鼓作氣,有趕超德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大國時,貿易壁壘再度接踵而至。
8月11日,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消息,歐盟準備通過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的方式對抗中國廉價商品:從9月中旬開始提高從中國進口的牆磚和地磚的進口關稅,最高達到69.7%;同時還將對中國的自行車及自行車零件的反傾銷稅延長5年,並將稅率提高到48.5%。
專家指出,除了通過行業組織和國家相關部門來爭取國際貿易的平等權利外,對於中國一些「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率、低利潤」的企業來說,也是一次轉變與提升的契機。
貿易壁壘將長期存在
事實上,歐盟的貿易壁壘並不僅僅針對中國瓷磚生產企業,歐盟委員會在2010年6月23日曾宣布,對世界多個國家的17家衛浴用品製造商處以6.22億歐元罰款,其中僅美國理想標準公司就被處以3.26億歐元罰款。
歐盟這一舉措並非毫無徵兆。在去年11月歐盟公布的未來5年的全球貿易新戰略藍圖中,歐盟就特別強調貿易的競爭性,希望以貿易促進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解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問題。
數據顯示,1-6月,中國與歐盟出口額達16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6.9%。但在此期間,歐盟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不斷。5月,歐盟委員會開啟了對華的第一起反傾銷反補貼案,裁定對中國銅版紙企業徵收4%-12%的反補貼稅和8%-35.1%的反傾銷稅。7月末,歐委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玻璃纖維織物正式立案,開展反傾銷調查。
「歐洲的高福利與低就業、高債務與低增長的『兩高兩低』症狀,加之不斷加重的主權債務危機、日益上升的失業人數和社會動蕩,令歐盟貿易保護態度越發明顯。」錦宏中國價值基金一位跟蹤中歐貿易的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貿易壁壘並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但確是緩解與轉移矛盾的一個途徑。
該人士指出,目前歐盟對外貿易政策的矛盾之處在於,既希望中美等國進一步開放市場,拉動歐盟經濟增長,又想通過設置貿易壁壘來保護各國就業。
「以目前歐洲形勢看,這『三大利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歐洲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機會更多靠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高速發展的帶動,但由於歐洲與這些國家存在『產業差』,必然導致出口中高端產品的德法等國受益,進口中低端產品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義大利等國利益受損。」因此,上述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產業升級,中歐貿易摩擦的焦點會由製造業轉為高端產業,而且這種情形會長期存在。」
中國企業須化危為機
「歐盟提高關稅,對我們的生意的確產生了影響。不少歐洲客戶要求產品降價以應對關稅上升。」上海斯米克建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歐洲海關給我們的稅率是32.3%,後續可能還會上升。其他一些瓷磚出口企業的稅率可能還要高點,所受影響也會更大。」
據了解,歐洲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很大,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恢復,整個歐洲的失業率在10%左右,傳統瓷磚製造強國西班牙的失業率更超過了20%。歐洲近40%的瓷磚生產線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完全在我們的預料之中。」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此前向媒體表示。由於歐洲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轉而購買相對廉價的中國瓷磚產品,「諸多因素最終導致中國瓷磚在歐洲銷售不降反升,使歐洲瓷磚產業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瓷磚製造商聯合會為保衛自家市場,必然會對華提起反傾銷。」
繆斌表示,這次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不會給中國陶瓷行業帶來很大的衝擊,因為中國向歐洲出口的瓷磚只佔總產量的8%。左右,在總瓷磚出口中的比重也不到10%。
此前,韓國、印度等國也都曾對華瓷磚提起反傾銷案,但此後中國瓷磚對這幾個國家的出口不降反升。「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反傾銷中,一些依靠低價和無序競爭來爭奪市場的企業被淘汰,市場環境更為健康有序,為那些規範的企業和好的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長遠來說,也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繆斌表示。
「3000萬噸煤的年消耗量以及大量的水汙染、空氣汙染,無疑讓中國陶瓷生產成為高能耗、高汙染的行業,這也不符合中國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產業政策。」私募經理孫偉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目前一味追求出口量而無法得到更多品牌、技術溢價的出口現狀,必須有所改變。企業家的思路要調整。如果中國出口企業能在品牌、技術、服務、以及內貿上多做嘗試與建設,或許因貿易壁壘而導致的出口下降、部分企業倒閉等『危機』能成為企業提升自己的一個『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