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毛一夜紅,為恢復縫300針頭髮移植,卻無法走出三毛的角色

2020-12-04 阿諾說娛樂

《三毛流浪記》是很多人的記憶,尤其是可憐的孩子三毛,他當時也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話劇《三毛流浪記》當時人氣很高,飾演三毛的孟智超也一夜之間走紅。

之後,孟智超也有很多好的資源,演了很多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孟智超扮演的是三毛,付出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孟智超在進入演員陣容之前,直接把頭髮交給了剃掉,不僅如此。

為了符合三毛的身體特徵,孟智超在短短一個月內瘦了15斤。

想一想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有多困難。

因為我在拍攝時剃掉了頭髮,孟智超在拍攝時不得不戴假髮和假鼻子。

每天都穿破布,不管天氣如何,那是一塊破布嗎。

正因為如此,孟智超實現了成功,這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困難。

然而孟智超也贏得了成功,該劇播出後,孟智超成功變得流行起來。

然而在孟智超流行之後,他放棄了很多,包括他的學業。

當年孟智超獲得了很多商業演出,直到12歲,孟智超才得到《三毛流浪記續集》的角色。

然而由於飾演三毛的作用,假髮常年卡住,導致孟智超頭皮受阻。

所以孟智超得了毛囊炎,謝頂早。

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孟智超選擇接受手術治療和毛髮移植。

然而為了移植頭髮,孟智超也遭受了很多痛苦,先後縫合了300多根毛髮移植針。

你也可以想像孟智超遭受了多大的痛苦,但為了形象起見,沒有辦法。

植髮後,孟智超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並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

即便如此,人們對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毛」階段。

之後,他也接了一些戲,但都是鮮為人知的角色。

他在演技上無法突破「三毛」的角色,所以孟智超一直不溫不火。

孟智超從未知道他出現在《笑傲江湖》的舞臺上,但他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相反,他被導師叫醒了,三毛是個經典,他可以是你的傑作,但不可能是唯一的。

的孟智超很少出現在每個人的眼中,很多人已經逐漸忘記了他的存在。

在頭髮移植的開始成功,他也有一頭健康的頭髮。

這個髮型看起來也很不錯,這讓人覺得他是一個中學二年級的學生。

不過,對於當時的偶像,我希望他將來能更好。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

本文由面對娛樂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成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他憑「三毛」一夜爆紅,因謝頂縫合300針,今33歲容貌大變無人識
    《三毛流浪記》是大家在小時候都比較熟悉的一部劇。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他們陪我們度過了一個童年。《三毛流浪記》中三毛的扮演者孟志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把三毛的悽慘身世和命運坎坷很好的還原了出來。當時只有8歲的他,憑藉著三毛這一角色可以說是一夜曝光,如今他卻被觀眾所忘記,小編這就跟你講一講他的故事。
  • 三毛:她的孤獨,源於她始終沒有走出沙漠!
    李敖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三毛,但他對三毛的評價,卻非常不友好:「三毛的言行,無非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而已,她是偽善的。」中國攝影師肖全,曾用了三天時間跟隨三毛穿過成都的大街小巷,為她拍了一組照片,他評價三毛說:「她的氣質是一個大知識分子,像杜拉斯那副神情。讓人覺得是一個高級的女人。」
  • 為讓女兒安心備考,媽媽推遲眼角膜移植手術,哪知……
    沒想到在女兒複試當天,她的眼角膜突然穿孔,武漢協和醫院專家緊急遠程指導應急處理,並在漢為其植入眼角膜修復「缺口」。目前,龐女士視力恢復得很好,今後還有恢復空間。她說,還想看著女兒研究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
  • 三毛自殺前停留成都,一舉一動滿是孤獨,3個月後用絲襪自縊而亡
    她的精神一直都處在崩潰的邊緣,若是認定一樣東西得不到時,她就會通過自殘來緩解那份壓力,帶她走出精神世界的是姐姐的油畫老師顧福生。 三毛想學油畫,但是顧福生覺得她不適合,鼓勵她創作文學,還將她介紹給出版社主編白先勇。
  • 記者花5年重訪三毛之路,質疑三毛和荷西愛情造假,到底誰在說謊
    三毛通過她那動人的筆觸,將自己和荷西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曾讓一代國人心馳神往。 毫無疑問,三毛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不少國內文藝青年的精神偶像之一。她的文學作品為國人打開了一扇浪漫的窗口,從而窺見世界的多彩。直到今天,三毛的文字在華人世界依然有相當不俗的影響力。
  • 三毛:來生做一隻鳥,飛越永恆,忘卻迷途的煩惱
    三毛一生中三次自殺未遂,第四次終於如她所願。三毛的自殺,並不像是殉情。她的每次戀愛,雖轟轟烈烈,但並沒有強烈到要用死來祭奠失去的愛情。三毛更像是借著愛情的名義來表達生命的態度,有愛,我就活著,沒有愛,我就死去。愛情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想借著這種炙熱與誇張的方式,來宣告自己活著的意義,這種活法,很「三毛」!
  • 對話|張樂平之子談其父親:八年「走出」《三毛從軍記》
    但「8·13」後一直無法離開上海,直至8月31日從上海西站(今中山公園地鐵站位置)離開上海去往南京。也有好多報紙稱我父親為抗日的戰士。《三毛從軍記》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人感到三毛又回來了。當時我父親眼淚都流了下來,他覺得自己要為這些小孩呼籲,當時上海聚集了戰爭造成的孤兒、自然災害造成的難民,他開始為流浪兒創作。
  • 「三毛」演員長大後帥太多!卻因化妝師失誤而禿
    小時候想必大家都看過《三毛流浪記》這部劇吧,這部劇在當時名氣很高,描述的就主人公三毛一路乞討到大上海後的坎坷命運。表現出了三毛不斷尋找幸福的辛酸、無奈的流浪經歷。在裡面的三毛是一個身世悽涼的、饑寒交迫,因為吃不上飯,連頭髮掉的都只剩三根的漫畫形象。
  • 通過擴展傳統肌腱移植技術恢復四肢癱瘓患者上肢功能
    通過擴展傳統肌腱移植技術恢復四肢癱瘓患者上肢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6 17:46:50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奧斯丁健康中心Natasha van Zyl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病例分析,通過擴展傳統的肌腱為基礎的神經移植技術來恢復四肢癱瘓患者的上肢功能
  • 三毛與王洛賓究竟是黃昏戀還是忘年交?三毛曾揚言「我要殺了你」
    ——王洛賓  1991年1月5日,三毛在臺北醫院自縊,聽聞噩耗的王洛賓如遭驚天霹靂,頓時淚如雨下,已近耄耋之年的他開始用酒精麻醉自己,然後在虛無縹緲的幻境之中寫下了這首《等待》,即寄給死者的戀歌。  這是王洛賓人生中寫下的最後一首情歌,送給一個再也無法聽到的人。
  • 永遠的三毛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1-01-11 12:31:03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橄欖樹齊豫 - The Unheard Of Chyi三十年前的1月4日,三毛在臺北的一家醫院用一根絲襪結束了自己48歲的生命。「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悲傷二十歲已經不再回來。
  • 國內首例PIK3CD基因缺陷患兒幹細胞移植治療成功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血液科移植病房裡,12歲的浩浩今天完成幹細胞移植從層流倉裡轉到普通病房了。 浩浩自出生後就出現反覆的腹瀉、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肺部感染,又逐漸出現了腎臟損害、甲狀腺功能異常的臟器損害。兒科醫院幹細胞移植團隊和免疫科在發現浩浩對靶向藥物治療不敏感後,決定採取幹細胞移植治療,9月底,浩浩接受幹細胞回輸,經過近四周的移植後反應及排異反應,新的細胞在他的身體裡一點一點的成長,今天浩浩順利走出移植倉,也成為國內首例PIK3CD基因缺陷經幹細胞移植治療成功的患兒。
  • Science重磅發現:自體移植青春期前睪丸組織可恢復猴子生育力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在一種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未成熟的睪丸組織可冷凍保存,在此後可用於恢復這種靈長類動物(即恆河猴)的生育能力。這一進展標誌著下一代輔助生殖療法發展的一個裡程碑,並且為即將接受癌症治療的青春期前的男孩提供了保留生育能力的希望。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我也知道了,三毛更多的人生經歷,在眾人皆知的撒哈拉之旅以前,在前往西班牙留學之前的三毛,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曾經患過抑鬱症,休學在家,待在小閣樓上日復一日地讀書,她也跟隨過顧福生先生學畫畫,學畫經歷讓她走出了抑鬱,也因此走上了寫作之路。
  • 三毛與王洛賓「忘年戀」:赴新疆尋愛無果,分別後結束48歲生命
    紛紜的「忘年戀」1990年,三毛在《臺灣日報》上看王洛賓的故事,王洛賓幾度入獄,卻不以生活為悲,而以監獄為樂。他說能在監獄裡結識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採集不同地方人的民歌,四處流浪幾十年,未必能獲得這麼多的歌曲,為什麼要悲傷呢?王洛賓不僅醉心於音樂,對妻子兒女也是傾盡所有,妻子走後,誓不再娶,每至黃昏時分,就在妻子的靈像前彈奏鋼琴。
  • 三毛逝世30年,親侄女寫下22篇散文串起《我的姑姑三毛》
    三十年來,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持續地感動著這個世界,《撒哈拉的故事》等眾多著作依然廣為流傳。一個遊走世界寫下美好文字的作家,一個自由的靈魂,總能穿越時光,永遠閃閃發光。近日,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新書《我的姑姑三毛》出版,不同於此前各種版本的三毛傳記,在《我的姑姑三毛》中,陳天慈用22篇回憶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讀者感受到她的存在,又不敢相信她的真實。
  • 王龍基:國產片首個童星,真名早已被人遺忘,多數人只知他叫三毛
    嚴恭認為王龍基小時候的經歷能令他和三毛產生共鳴。但還遠遠不夠,於是他把王龍基接到自己的家中,每天給他講戲。還讓張樂平來給他講述創作背後的故事。等到王龍基對三毛這一角色熟悉了之後,嚴恭又帶著他去體驗了流浪兒童的生活,渾身髒兮兮的王龍基和流浪兒童一起在橋上推車,去飯館的後門搶剩飯剩菜。親身接觸底層生活的體驗。
  • 讀創讀書|三毛去世30年,侄女陳天慈為她寫了本書
    數十年來,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感動了世人,《撒哈拉的故事》至今以各種文字在國際上流傳,很多人都想活出像她一樣的自由靈魂。正如為三毛拍下最後一張肖像的攝影師肖全所說:「三毛最大的精神是決定自己的人生。」作為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陳天慈用22篇回憶性質的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最近,這本新書《我的姑姑三毛》由果麥文化與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陳天慈說:「小姑不會被遺忘。
  • 《我的姑姑三毛》:從侄女的眼中,我們能讀出怎樣的三毛?
    很多人羨慕三毛的天分,卻常常忽略背後的汗水,即使是三毛,她也常常晚上起來寫稿,常常胳膊疼的抬不起來。正如天慈在文章裡所說,在路上走走停停,記錄風景和心情,三毛在用她自己的方式豐富生命。同樣,認真回讀者的信,認真做演講的三毛,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也許正是因為熱愛,三毛才能保持童心,保有愛心。
  • 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在三毛筆下,枯燥的、缺少食材物資的沙漠生活,我們常人眼中平淡的日常,竟然變得如此鮮活有趣。三毛做的第 二道粉絲菜是螞蟻上樹,粉絲被炸過。荷西說,像毛線,又好像是塑膠。三毛就告訴他說,這是他釣魚用的尼龍線,被中國人加工過,所以變得白白軟軟的。而到了第 三道粉絲菜呢,是和菠菜、肉一起,絞碎了做的東北」合子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