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抗擊非典的53個日日夜夜

2021-01-08 中國警察網


筆者抗擊非典時在防治非典服務區盤查進入市區車輛時的情景。


筆者(右)在抗擊非典一線和同事合影。

  晚飯後,我從電視新聞中了解到,在非洲西部國家已經有一千餘人死於伊波拉病毒,數以百計的人正在接受治療。特別是賴比瑞亞、獅子山、幾內亞、奈及利亞等國疫情嚴重。中國先後派出多批醫療隊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在西非堅守。病毒來襲,使我想起2003年抗擊非典,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眨眼之間,十一年的光陰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儘管歲月如梭,曾身處抗擊非典一線的我,那50多個防非典服務區工作的經歷至今還是記憶猶新。2003年,我在開封市公安交警三大隊工作,是一名普通的交警,也在那一年的3月3日,我的兒子出生。

  2003年4月上旬,全國出現了非典。突如其來的非典由南到北悄然不斷蔓延,它擾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老百姓面對非典造成的嚴重後果,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恐慌。進入5月,春夏交替,本該是百花齊放的美麗月份,中國甚至全世界卻迎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這一突發性重大災害進行著艱苦、頑強的鬥爭。

  我深深記得,當時面對傳染性極強的非典病毒,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採取了果斷有效的積極措施,紮實做好抗擊非典疫情擴散的防治工作,並且做到了每天一通報疫情。在開封,如何發現、防控非典,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城區六個主要入城道路上設置防非典服務區,公安交通機關首當其衝地派到了防非典服務區的第一線。全市公安機關廣大公安民警,發揚連續作戰、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精神,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以開封市公安局、交通局、衛生局聯合組建防控網,積極做好宣傳、防控、發現帶病來汴人員、消毒外地來汴車輛、並負責隔離等工作。

  那年五一節,我們像往年一樣不休息,在龍亭景區執勤,由於非典疫情的到來,景區內的外地車輛明顯驟降。五一節剛過,我就被大隊派到開封市東南方向禹王路上被市裡定為2號的「防非典服務站」,也是國道220進入開封市區的交通要道。按照上級的安排,我們大隊派出警力疏導、查驗防控進入市區的各種車輛,實行兩班倒,每一班都有兩名交警執勤。我和隊部的同事趙偉一個班組,還有龍亭區公安分局、龍亭區防疫站、市結核病醫院和交通局的同志並肩抗擊非典。作為交警,我們的任務是疏導車輛、發現查驗、防控進入市區的各種車輛的盤查服務,發放「檢」字卡,配合公安分局、衛生部門、交通部門的同志各司其職給過往車輛提供必要的服務措施。當時,在市委市政府統一組織部署下,任務重而且緊急,荒郊野外搭建的臨時帳篷,簡單的辦公條件,幾張鋼絲床,醫藥箱,最多的還是放在帳篷裡的消毒液,我們在國道220線路中間設置了「防非典服務站」提示停車檢查的路牌。

  野外的工作環境很是艱苦,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十幾公裡的路程,儘管是夏季,白天熱,夜間涼,潮氣大,還有蚊蟲叮咬,身上還要穿上連體的白色防護服、眼鏡、口罩,每經過一輛汽車都要進行查驗、消毒、給司乘人員測量體溫,發放檢卡。期間省、市兩級督導組分別不定時前來服務站進行明察暗訪,進行督導檢查。記得我們這一組因為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還被省、市督導組通報表揚。「交警趙偉、施建斌、宋凱、陳陸軍,市結核病醫院的王旭紅、交通局收費站的王新鳳……」也就是通過這次防非典的並肩戰鬥我們都成了熟悉的朋友,多年以後,儘管同在一座城市,不在同一個崗位,不常見面,可說起那次防非典的經歷,大家至今難以忘卻。

  2003年6月4日,我騎著摩託車在清晨的寒風中從防非典卡點回到家時,發現妻子和剛剛滿3個月的兒子都不在家,鄰居聽到我回來的聲音,就說:「嫂子昨天夜裡有病了,現在應該在醫院。」聽到這一消息,我心急如焚。原來,6月3日晚上,妻子突發急性腸胃炎,腹痛腹瀉以至於便血,妻子為了不影響我工作,夜裡把丈姐叫來,由丈姐陪著妻子先後到河大一附院檢查,沒有止住病痛,又轉到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治療。而這一切的根結就是因為我急慌去卡點上班,做晚飯時炒的那盤青菜可能沒有洗淨,以至於我內疚了很長一段時間。妻子住院後,我到了休班就到醫院去照顧妻子,孩子由我的嶽母代管,由於妻子打針輸液,才3個月的兒子也跟著受罪,因為無法吃到母乳,急得嗷嗷直哭,嶽母只好求助一個正處哺乳期叫金榮的鄰居幫忙。事後,我們一家三口又專門買了些食品感謝了金榮。回想起這件事,我愧之又愧,至今,我還保存著妻子當年看病的兩本病曆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顯緩和,已符合世衛組織有關標準,因此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時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排除。中國抗擊非典鬥爭從這一天起進入新階段。開封市抗擊非典工作結束了防治非典服務區工作,我們又投入到正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

  時隔多年,歲月留聲。在抗擊非典的日子裡,我感受到了那一份凝聚叫力量,那一份堅守叫責任,那一份付出叫奉獻,那一份沉默叫支持。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非典,讓人們心靈交換心靈,真誠輝映真誠;非典,讓社會力量傳遞力量,生命點燃生命。53個日日夜夜,或許在別人的記憶裡已經淡化,甚至於不會留下隻字片語;但是,那53個日日夜夜我今生不會忘記,因為「抗擊非典」的一線故事裡有我的身影,它是一種記憶、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作者:河南省開封市公安局宣傳處 谷劍冰)

原創稿件,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廣東抗擊非典前線幕後故事-除夕堅守停屍房採樣
    文/本報記者 盤和林 通訊員 羅 校 易學峰 圖/本報記者 朱元斌轉自搜狐  新聞提示轉自搜狐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一個專門預防控制流行病的研究機構——廣東省流行病研究所,但就是這樣一個不知名的機構,一直以來都在承擔著全省各種流行病的預防、控制、調查、研究等技術指導任務,更是這一次抗擊我省非典型肺炎流行的
  • 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15名參與抗擊非典成員帶領80、90後再上前線
    5月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援鄂醫療隊專家組成員曹照龍介紹,這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總共有25人,其中有7名醫生、8名護士參加過抗擊非典
  • 這是十七年前的非典_鳳凰網
    2003年4月30日,北京煤炭醫院在決定接收非典病人後,護士長向護士們訓話,沒有收治傳染病人經驗的護士們個個情緒低沉。這家醫院在決定收治非典病人後,已有7位醫護人員辭職。2003年5月5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為赴京抗擊非典醫療隊舉行歡送儀式。雍和/攝
  • 深度採寫:非典時期蔓延全國的打狗風波(組圖)
    轉自搜狐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中國辦公室的何勇說,他們全力支持政府抗擊非典,如果真有疑似非典的狗,就應當抱著對抗擊非典負責的態度儘快進行科學檢驗,但是遺憾的是,自「疑似非典的狗」這種說法見報之後已經過了兩個多星期了,他們並沒有接到任何這方面的說法。
  • 武漢的76個日日夜夜,我們陪你走過
    76個日日夜夜,與疫情奮力抗爭的武漢,每個中國人牽掛著。  76個日日夜夜,關於這段封城的記憶,每個武漢人都有百般滋味在心頭。  76個日日夜夜,《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走進武漢,陪著武漢一起走過。  2020年1月23日~2020年4月8日,我們記錄這座城市被疫情擊中,也記錄它艱難又努力的康復過程。
  • 從當年的非典到現在的新冠 不變的除了笑容還有堅守
    2003年非典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與2020年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一樣的堅持,一樣的從容,一樣的美麗!」&nbsp&nbsp&nbsp&nbsp兩組照片的拍攝地點都在國科大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老照片拍攝於2003年5月11日,新照片的拍攝時間是2020年1月29日。
  • 非典往事:我們與冠狀病毒的第一次交手
    ——《流浪地球》如今回頭看17年前那場非典,其實很多問題在歷史中都有過註解。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回顧非典時期的歷史,分別是:第一例報告「非典」病例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務人員「非典」戰場上的一面旗幟零號病人:第一例報告「非典」病例12月17日,廣東軍區總醫院,一個剛轉來的病人,渾身發紫,呼吸困難。
  • 非典襲來寵物失寵 百姓質疑「打狗令」
    然而,在這個非典肆虐的春天,W小姐與貓咪的和諧關係被打破了。  4月24日,北京市接到了第一起懷疑寵物狗感染非典死亡的情況。據了解,狗的一主人因感染非典死亡,家中其他成員也根據防治非典的有關措施被隔離。家中的這隻寵物狗,也在此期間死亡。有關部門還沒有確定其是否是因為感染非典而死,但為確保非典病毒不擴散,有關部門對狗的屍體進行了全面消毒。
  • 歷經非典、甲流、新冠肺炎,河南「抗疫」專家張國俊三戰疫情
    17年前,非典肆虐全國,眾多醫療救護人員被病毒感染,甚至被奪去生命。危急之際,他率先報名進入非典病房,在45天與外界隔絕的病房中,他和其他醫生一起築起了抵抗非典病魔的鋼鐵堡壘。最終,河南省頂住了非典的攻擊,沒有出現一例死亡病例,取得了抗擊非典的最後勝利。11年前,抗擊甲流的戰役當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現。
  • 我以我身戰疫魔 302醫院姜素椿教授鬥非典紀事
    302醫院74歲的老專家姜素椿教授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積極參與搶救非典患者,在不幸被感染後,在自己身上大膽試驗,為人類戰勝非典摸索寶貴經驗,用忠誠和科學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讚歌。6名醫生輪番給病人做心臟按摩,雖經1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但終因這位患者年事已高、病情過重而死亡。轉自搜狐  連夜,姜教授和醫務人員一起討論疫情,分析病源,留取標本安排屍檢,查找病因。接下來的幾天,他連續參與診斷、治療和總結。院領導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又連日勞累,怕他被感染,下了死命令,讓他撤離一線。
  • 「非典」戰士張積慧:只有進行紅色基因教育,才能實現中國夢
    「非典」戰士張積慧:只有進行紅色基因教育,才能實現中國夢金羊網  作者:劉雲  2019-08-28 還記得2003年那場「非典」戰役嗎?
  • 音樂劇《貓》申城謝幕 連演53場觀眾8萬人次
    5月11日晚,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的休止,連演53場的世界著名音樂劇《貓》在上海大劇院落下帷幕。  22年前的5月11日,一部由世界著名音樂劇大師韋伯創作,集音樂、舞蹈、服裝、舞美為一體,各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水準的音樂劇《貓》,在英國倫敦的新倫敦劇院開始了它長達20餘年令人激動的演出之旅。機緣巧合,2003年5月11日,在上海大劇院連演53場。
  • 沒有特效藥,17年前非典怎樣消滅,原因只有一個
    安安靜靜做好本分,就是為抗擊肺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可以捐錢款物。甚至為民請命,為社區、為村裡或有利於防控疫情的行為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大家應該都了解,新型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並且傳染性極大,潛伏期長。根據新聞報導,這次的新冠肺炎潛伏期也有傳染性,而且病毒變異快。2003年的非典一定給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
  • 萬載這本7萬餘字的日誌,記錄抗疫100多個日日夜夜
    萬載這本7萬餘字的日誌,記錄抗疫100多個日日夜夜 2020-05-13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捐10萬臺健康家電抗擊疫情 格蘭仕為什麼要選光波微波爐?
    「經過格蘭仕人的努力耕耘,光波爐成為了殺菌消毒的勇士,過去無論是抗擊非典還是海嘯等自然災害,格蘭仕光波爐都發揮了專業、積極的作用,為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做出了貢獻。」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表示,光波爐是所有用戶、消費者的健康家電和健康家人,希望通過光波爐專業的消菌殺毒功能為疫情的防控作出貢獻。
  • 襄城縣詩詞學會抗擊疫情詩詞專輯1
    在黨中央的號召下,舉國上下迅速打響了抗擊疫情的戰鬥。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抗疫情。全國各地組織人力物力,馳援武漢。中華民族在危急關頭,彰顯了巨大的凝聚力。各行各業也都迅速行動,爭取為抗疫救災做出貢獻。我們襄城縣詩詞學會廣大會員也聞風而動,積極創作詩詞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抗疫英雄唱讚歌,為武漢加油,為全國人民加油!現選編詩友們的詩詞作品,予以刊登。
  • 2003年非典的悲歡喜樂,2020年我們都懂了
    原創 生蠔 新周刊2017年年底,武漢合美術館曾展出過一件作品,一個透明的容器,看上去是空的,像個輕盈的氣球,被命名為《空氣的記憶》。這是藝術家徐冰在2003年4月29日非典最嚴峻的時候,從北京街頭收集的一瓶空氣。
  • 再現武漢戰疫日日夜夜
    《武漢日夜》海報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史競男)抗疫題材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亮相大銀幕,再現「英雄之城」武漢在戰「疫」期間經歷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