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名稱有多混亂,一般的消費者想想就頭大,特別是法國銀鱈魚,這種鱈魚血統不純正的魚就有很多的名頭,鱈魚市場的水深得跟這魚的生活環境有得一拼。為啥一條法國的魚,會跟南極扯上關係?這事兒還得先從智利說起。
傳奇的「更名」營銷
20世紀末期,一個名叫李·蘭茨的美國的水產商人在智利的水產市場發現了一種樣子非常醜陋的魚:大眼、大嘴、大尖牙,身體還滾圓,整個兒灰頭土臉的,從外形上看真是一無是處。雖然吃起來肉質滑嫩,可滋味卻太過平淡,自然也不受當地漁民待見,在當地算是下等魚類。水產商蘭茨出於好奇,買來做了嘗試,發現這種魚的魚肉做成炸魚塊,口感非常好,他覺得非常符合美國人的口味,應該會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這種魚就是國人近幾年非常熟悉的法國銀鱈魚(學名:Dissostichus eleginoides其他名稱:犬牙魚、小鱗犬牙南極魚、智利海鱸、南極鱈魚,鱸形目-南極魚科),只不過在智利當地,它最早的名字叫:巴塔哥尼亞齒魚。齒魚,英文名為toothfish,跟它的長相一樣有點兇,再加上巴塔哥尼亞這個「傻愣愣」的前綴,總感覺欠點火候。長相已經是這樣沒辦法了,美國的水產商人就在魚的名稱上動起了腦筋,最後起了一個「智利海鱸」的名字,洋不洋氣不知道,反正犬牙魚用新的名字進入美國市場後,迅速躥紅,成了各大時尚餐廳的當紅菜品。
法國銀鱈魚異曲同工
這起成功的改名,在世界營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也讓這條「土裡土氣」的魚開始在人類高端海鮮餐桌上嶄露頭角。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法國銀鱈魚,名頭雖然更加洋氣,可也正是依靠傳奇的「智利海鱸」打下的江山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大行其道。法國沿海地區並不出產這種魚,但法國有一個叫留尼旺的南半球領地,出產犬牙魚,而且是全球重要產地。
因為背靠法國人,又跟鱈魚沾親帶故的,法國銀鱈魚便這麼叫響了,也加入了智利海鱸的軍團。傳統的美國市場自然不用多說,消費量佔50%以上,如今的中國市場也漸漸培育起來,特別是兒童輔食這塊市場,因為富含「腦黃金」DHA等優質營養元素,法國銀鱈魚更是廣受推崇。雖然作為一種長壽的深海肉食類,有重金屬含量偏高的風險,但仍架不住市場的追捧,如今國內法國銀鱈魚的市場價格在每斤120~150元人民幣。
南極的壓力
雖然法國銀鱈魚在智利和阿根廷也有分布,但它的主要棲息地還是在南極海域。這種生活在南極海域的古老肉食性魚類,它的血液中富含抗凍蛋白質,是南極大陸附近海域,這塊最原始,還未被人類破壞的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因為生活在寒冷的水域,它們生長非常緩慢,每年只能生長1cm,所以,科學家們自然有理由擔心人為的高強度捕撈,會對它們帶來致命的打擊,進而波及整個南極海域的生態系統。
因為需要在南極海域作業,捕撈門檻相對較高,所以在南極地區捕撈法國銀鱈魚的國家和漁船數量有限。早在2011年~2012年洋槍魚的魚汛期間,來自6個國家的15艘漁船從南極的羅斯海捕獲了大約3500噸法國銀鱈魚。這些漁獲中的一半以上都最後進入了美國市場,以每公斤56美元的高價出售。因為獲利可觀,逐利者自然非常多。在個別諸如智利和阿根廷海域,自然有國家監管,可在屬於公海的南極海域,沒人管理可不行。
以保護南極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由24國和歐盟共同組成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就應運而生,在南極資源的保護和分配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有在南極地區的捕撈作業都受到CCAMLR的監管,各種捕撈配額也都由它來制定。該委員會從2011年開始,已經三次提出建立羅斯海洋保護區的倡議,但都因為遭到俄羅斯的反對而未獲得通過。因為保護區遲遲未能建立,這給原本就很難管轄的南極海洋引來的眾多的非法捕魚者。其中最著名的的就要屬被海洋守護協會(海洋保護公益NGO :Sea Shepherd)稱為「六強盜」的六艘最臭名昭著的非法捕魚船,最終都被抓獲。
處女之海的非法捕魚
這些非法捕魚船,自然有辦法逃避南極海洋資源養護委員會的管制。它們在大肆捕撈南極海域的洋槍魚同時,因為他們所用的拖網,給當地的其他生物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傷害。他們通常使用的是大型的,長度可達2.5千米的禁用拖網,對南極海域實施無差別的捕撈。當他們被逮到時,只需要切斷並丟棄漁網就能逃脫罪責,而被丟棄的漁網將會在以後的幾年裡繼續荼毒當地的海洋生物。
國際刑警在以激進的「海洋守護」(Sea Shepherd)為首的各類公益組織和的配合下,大部分臭名昭著的「海盜船」和它們的船長們都被繩之以法,但個別有勢力的背後黑手們仍然逍遙法外,並且仍舊不肯放棄這座「富礦」,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荼毒人類最後的海洋。這其中最著名的的就要數全球非法捕魚界的教父級人物:西班牙人安東尼奧·維達爾。
「教父」安東尼奧·維達爾早在2006年就進入了國際刑警的檔案,只不過他手段老練,手眼通天,給了國際刑警和各公益組織出了很大的難題。為了取證,公益組織追他旗下的一條船得在海上漂泊幾個月甚至更久。雖然各方做了大量的工作,國際刑警也收集到了足夠多的證據,可西班牙政府還是以公海作業無法量刑為由,將其無罪釋放,「教父」手眼通天的能力當真是不是吹出來的,而且對於他而言,損失幾條船並不是傷筋動骨的事情。
姍姍來遲的保護區
好在也有好消息,在2016年10月28日,歷經4年談判後,設立南極羅斯海海洋保護區的提議終於得以通過並實行。羅斯海海洋保護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面積約為157萬平方公裡,是中國土面積的16%,其中112萬平方公里海域被設為禁漁區,禁漁35年,禁止任何海洋生物或礦物捕撈。保護區雖然不是萬能的保護傘,但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非法捕魚的行為,相信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和各類公益組織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給南極海域,帶來有效的保障。
當然,如果可以,還是減少法國銀鱈魚的消費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