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禮儀之邦,向來強調「禮貌教育」,因此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停地給孩子強調禮貌問題,唯恐孩子因為不禮貌而被打上「沒教養」的標籤。
可到如今,不少父母對於「禮貌」的理解有所偏差,給孩子強調的一些禮節性問題,實際上並不是孩子們真正所需要的,而且反倒低孩子的成長沒有太大利處,如果越是逼迫孩子,還可能毀了孩子前途。
案例
前兩天一位粉絲給我發私信,說是自己對當下「中國式禮貌」十分有感觸,太為現在的孩子感到委屈了,可是不知道怎麼讓家長們理解,就只能來我這裡投稿。
她說當天她去朋友家裡做客,恰巧是她朋友孩子的生日,她也就「厚著臉皮」參加了,給孩子助助興,也好。
可是在給孩子舉辦的生日派對上出現了小插曲,導致這個生日派對不了了之。起因是朋友的女兒是學聲樂的,朋友就在派對上一直誇女兒唱歌唱得好,於是讓女兒表演。
一開始女兒也確實照做了,大家也配合地鼓掌,可她當時就已經發現那個孩子不太樂意。再之後,朋友又讓女兒再多唱幾首,她女兒淡淡地說了句「不想唱,累了。」
可能是這麼多朋友在場,結果被女兒直接拒絕了,孩子的媽媽感到有些丟人,直接對孩子說道,「這麼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等著你表演,你不唱就是不禮貌,快點再唱幾首,一小段也可以。」
孩子或許是被這句話刺激到了,「今天我生日為什麼一直要我表演,我說了我累了你也不聽,這怎麼就是不禮貌了,你總是把你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我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
孩子說完直接回了房間,留下現場一片尷尬,後來大家開始圓話,但其實大家心裡多少都有點為孩子感到委屈。
孩子媽媽的強迫,不僅讓朋友們感到尷尬,而且也傷害了孩子的心,這種所謂的「禮貌」,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
父母給孩子強加的「中國式禮貌」,不僅不討喜,還可能毀孩子前途
1、 強迫孩子問好
可能家長們不了解,在孩子當中,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這是他們的朋友,又不是我的朋友,我為什麼要問好?」
站在家長的角度,或許會覺得,孩子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太沒禮貌了。可是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確實是這麼一回事。
尤其是對於那些性格較為內向,且不擅長與陌生人交流、打招呼的孩子,他們更不願意面對這些。如果家長們仍是逼迫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鍛鍊孩子的膽子,有些時候不僅達不到效果,反倒可能把孩子逼上另一種極端,不願再社交,這是最嚴重的後果。
2、 強迫孩子在他人面前表演才藝
就像投稿人所說,在她看來家長強迫孩子在他們面前表演才藝,如果孩子不願意,這件事情不僅搞得孩子不好受,而且她也會覺得很尷尬,實在是不討喜。
因此,建議家長們一定要了解清楚孩子的性格,是否屬於外向型、開朗積極型,且平時在私底下最好與孩子溝通清楚,是否願意在他人面前表演才藝。
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們就不要再逼迫孩子,否則不僅會傷害孩子,還可能導致孩子從此對他所擅長的才藝感到厭惡,毀了孩子的前程。
3、 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
這一點不少家長都覺得理所當然,認為身為長者,就應該禮讓小的,這是最基本的禮貌,而這種方式也常常被家長們運用在二胎生活當中,殊不知,家裡兩個孩子都會因此而受傷。
長久以往,大的那個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把自己放在眼中,只疼愛弟弟或是妹妹,而變得自卑、敏感、脆弱。而小的那個孩子則會變得越來越自私、霸道,且以自我為中心,也可能因此影響到兩個孩子之間的兄弟姐妹情。
建議家長們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輸這一觀念,行動上更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明顯的差距,小的那個孩子或許因為年紀小可以被適當照顧,但家長們也應該讓大寶知道,爸爸媽媽對兩個孩子是一樣疼愛的。
說到底,這些所謂的「禮貌」在本質上並非是我們傳統上所強調的禮儀,是因為家長們理解出了偏差所致,而這些家長們所誤解的禮貌,對孩子的成長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