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 三毛
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都承載著自己生活或工作的動力和源泉。
那麼,什麼是夢想?從百度百科來解釋:
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諸如事業與愛情等等。
夢想可能是我們對自己事業上未來的期許,也可能是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者賢妻良母。亦或者我們心中一直想要達到,卻因客觀條件最終沒能實現。
就如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這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一樣,他本身為印度國家摔跤冠軍,一直想要贏得世界級金牌。卻因生活所迫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並最終助力孩子們實現了這個夢想。
今天,我們就借著這個故事,結合現實,探討一下,父母把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成因及意義。
一、父母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成因
1、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彌補年輕時自己遺留的遺憾
每個父母都有年輕時沒有完成,或者可以完成,卻因各種因素最後沒有實現的夢想。
我同學的父親是一位退休公務員,當兵8年。從很小的時候,他就時常跟我的同學說部隊裡的事情,每當講起他在那得時光總是面帶微笑,眼裡有光,充滿自豪感。
長大後,他父親一直叮囑他要在學校入黨,參軍入伍,好好表現,爭取留在部隊,有一個好前途。
而他是一個比較喜歡自由的人,所以,考慮了很久,最終應聘了一個銷售崗位,一幹就是5年。
其實對於他父親而言,當年因為家裡兄弟姐們多,爺爺也癱瘓在床,奶奶一個人照顧不過來,除了他父親,家裡沒有別人,於是,他夫妻用大好前程,換了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安定和團結。
他父親這輩子未能完成的夢想就是留在部隊,而我的那個同學如他所願。
像這樣的例子現實中還有很多,每個父母都有未曾完成的夢想,他們殷切的希望下一代,可以幫他們延續夢想,彌補曾經的遺憾。
如果從他們未完成夢想的分類區分,一類沒有能力打成的夢想,另一類是有能力打成,但因客觀因素沒能實現的夢想。
我同學的父親就屬於後者,從父親的經歷來看,他做出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那段經歷彌足珍貴,成為了他一生都無法磨滅的記憶。
影片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把世界級摔跤金牌的夢想放到自己兩個女兒身上,是看到了她們本身的天賦,所以有意培養她們,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來訓練她們,最終不負眾望,幫助父親完成夢想。
所以,他並不是把夢想強加給姐妹兩個,而是通過全面分析和衡量後,才做出的正確選擇。
2、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價值觀影響,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值更高
什麼是「望子成龍」、「忘女成鳳」?
望:盼望;龍:古代傳說中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中國封建社會把龍作為帝王的象徵,比喻高貴傑出人物。盼望兒子能成為出類拔萃的顯耀人物。望:盼望;鳳:指一種動物,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是高貴典雅的代表,常比喻高貴氣質的女子。是盼望女兒能成為高貴氣質人物。
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優秀,是天性使然。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照顧面面俱到,生怕碰著磕著,都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人中龍鳳,幸福的生活。
所以,他們把未完成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比自己更優秀,獲得更大的個人和社會價值。
而電影中當時的印度,女性地位低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作為父親,培養兩個女兒去當摔跤手,勢必會引起男性的嘲諷和輕視。
所以,他培養兩個女兒,一方面是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另一方面,也是對女性地位的捍衛和社會男女不平等現象的宣戰。
那麼對於兩個姐妹來說,雖然是女孩,但最後憑實力奪得世界級摔跤冠軍,證明了她們自己,也是對所有印度女性的一次大的鼓舞。
最終女兒成「鳳」,也完成了她們父親的夢想,一舉兩得,大歡喜的結局。
所以從另一層面來說,父母想用這種方式引導,只要掌握好方法,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依然可以幫助孩子實現雙贏的局面。
那麼,從電影例子,結合現實,父母有哪些方法,可以真正以孩子為中心,來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夢想,來助力孩子完成夢想呢?
二、父母該以怎樣的態度,正確幫助孩子完成夢想?
1、不要用逼迫的手段把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挖掘和培養,讓孩子自由選擇
現實中父母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自私的逼迫孩子來被動學習一些興趣,讓孩子變得麻木不快樂。
我有一個朋友,她媽媽從小喜歡彈鋼琴,但由於家境,也沒有練好。於是她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逼著她報鋼琴班,每周除了學習,就是去學鋼琴,沒有一點業餘時間。
回憶起曾經經歷,她告訴我,那時的她不快樂,感覺自己是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所以,父母應該現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全面分析和感受孩子對於興趣愛好的理解,如果一味逼迫和強加,反而會使孩子形成心理陰影,不能健康快樂成長。
而我的另一位同學,他的父母就比較開明,本來計劃讓孩子學繪畫,但通過平時他的表現,發現他非常喜歡數學,而且每次考試數學考的非常好。所以,父母就非常著重培養他數學方面的天分,現在我那位同學在北京科研所工作,待遇非常不錯。
所以,如果孩子對自己想培養的愛好不感興趣,應該積極引導,如果發現孩子在別的方面有天份,也應該尊重孩子選擇,積極培養,讓她們按照自己的軌跡發展,助力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
2、從小做起,在生活中影響孩子,啟發孩子,讓孩子的夢想漸漸靠近父母的夢想
孩子很小時,就如同一張白紙,很容易收到父母興趣的影響。
電影中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作為國家級摔跤手冠軍,日常的訓練和行為,影響了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讓她們也具有了對摔跤的可挖掘點,從而父親開始培養她們摔跤技能。
如果孩子從小對父母的愛好耳濡目染,自然從事他們的職業或相近職業也就順其自然,通俗一點,叫子承父業。
國內很多導演,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導演的道路。
比如國內著名導演陳凱歌老師,他父親陳懷凱就是導演出身,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最終走上了導演之路。
所以,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父母如果想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讓他們多接觸,多看,多體會,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喜歡或者感興趣。
就如電影中孩子女兒既完成了父親未曾完成的夢想,也突破自己一樣,是雙贏的局面。
這種模式下,孩子和父母也會是雙贏的局面,讓孩子把自己的夢想發揚光大,綻放出更絢麗的希望之花。
三、結語
今天通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們以電影中的案例,結合現實,首先我們分析了父母把未完成夢想寄託於孩子身上的成因,並結合成因,給出兩點建議,分析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夢想,合理引導孩子完成自己和父母未曾完成的夢想。
1、不要用逼迫的手段把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挖掘和培養,讓孩子自由選擇。2、從小做起,通過父母興趣讓孩子耳濡目染,讓父母未完成的夢想在孩子身上延續。
通過這兩點,父母可以遊刃有餘的培養孩子的興趣點,而不是用逼迫和強加的方式,剝奪孩子的自由和愛好,讓他們無法健康快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都盼望他們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那樣。但在這個多樣化發展的時代下,孩子的夢想很多時候跟父母是不同的,那就需要父母因勢利導,合理培養,才能讓孩子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趕上步伐,能在社會中立足。
不要忘了,孩子不是父母的唯一財產,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完整的靈魂和思考能力,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尊重他們,助力他們實現自己真正想要實現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