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是印度又一摔跤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會讓人感到熟悉,但並沒有驚喜。男主角是「猴神大叔」薩爾曼·汗,女主角安努舒卡·莎瑪曾在《我的個神啊》裡以短髮亮相,這次是長發,依然美的像仙女。
17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走的是親情線,《蘇丹》走的是愛情線。同類型題材相比較,《蘇丹》的套路更明顯,也顯得更生硬。
男主的人設是擁有熊貓血型、極具摔跤天賦的小青年,在未遇到女主之前,沒有夢想、沒有目標,整天無所事事。為了娶摔跤手阿爾法,也想把自己變成摔跤手。
訓練3個月,比賽一路開掛,逢比賽必贏,他開始變得自負,仿佛一夜間,從一個心地純良天真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虛榮傲慢的人。此處劇情很不流暢,沒有給觀眾足夠的時間接受人物性格的轉變。
展現愛情的前半段結束了,後半段蘇丹40多歲,重回摔跤場,開始有了體育勵志類型片的樣子。擂臺上的幾次搏鬥很像在看WWE,看得我呲牙咧嘴的,加上影院的音效,一拳一拳地震的人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全片印象比較深的地方是在後半段,一位父親對女主角阿爾法說,自己5歲的兒子對蘇丹非常崇拜,希望改名為蘇丹,因為他覺得蘇丹是英雄是偶像。印度是一個體育弱國,但不妨礙它拍出不錯的體育勵志片,儘管你知道它套路滿滿,但裡面傳遞的體育精神依然觸動人心。
而《摔跤吧爸爸》影片改變自真實事例,本片承襲了高質量印度電影一貫的優點,幽默、溫情而勵志以及長鏡頭與寶萊塢風格配樂的完美融合。無論是角色的塑造,抑或情節的鋪墊與節奏控制,都堪稱勵志片中的典範。導演將自己對於印度社會問題的審視與批判通過一個看似俗套的「逆風飛翔」的故事展現,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民族主義主旋律光芒,又有發人深省且慷鏘有力的女性主義宣言,夢想、信念與親情等主題更是於無形中屢次戳中觀眾淚點。本片承襲了高質量印度電影一貫的優點,幽默、溫情而勵志以及長鏡頭與寶萊塢風格配樂的完美融合。
影片對當地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下的狀況批判得非常克制,這應該是製作方的明智之處:不四面樹敵,不在死胡同裡困死,而是找出路。團隊有天賦,有鬥志,有毅力,有運氣,所以能活得勵志,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活成許多人的榜樣。
不要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而應找出路。即便是世界競技大賽上為國爭光國旗升起的電視鏡頭,已經令大多數人激動感懷,何況勵精圖治溫暖真摯地徒手訓練出摔跤金鳳凰。以子女實現自己的夢想引為驕傲,套路很一般,卻仍讓人感覺十分舒坦,12億的票房難阻印度電影崛起的腳步。父母教育孩子道理萬千,但路還得靠自己掂量著走。
P.S.《蘇丹》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男主的朋友,他很像《追風箏的人》裡的哈桑,對朋友忠誠善良,不管男主是追逐愛情,還是追逐夢想,都一直陪伴著,為他千千萬萬遍。
不知道你們對這兩部電影有什麼評價呢?有什麼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