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傳統印度式摔跤,是源自南亞的一種摔跤運動形式,歷史能夠追溯到三千年前,也就是印度原住民還未遭到雅利安人入侵之前,當時稱「malla yuddha」,即「摔跤戰爭」。它最初是在沙場上取敵性命的殘酷技巧,在後來則演化成了一種競技體育項目,選手們以能否將對手制服而非生死來判定輸贏。
印度的兩大梵語史詩中對此都有提及,《摩訶婆羅多》中主角之一般度族三子怖軍,以及《羅摩衍那》中的猴神大將哈奴曼,都是故事中的摔跤好手。有趣的是,由於在傳說中這兩位勇士力大無窮,所以他們使用的武器都是巨錘,而巨錘也成為了後來印度摔跤手榮譽的象徵。
而現代印度式摔跤(英語Pehlwani),也被稱作古什蒂(Kushti),則是在16世紀有蒙古血統的穆斯林波斯人莫臥兒王朝入侵印度的情況下,深受波斯和蒙古摔跤的影響。這種運動吸收了蒙古人的肉搏技巧以及波斯人的訓練方法,當然同時也保留了其印度特色。比如,印度許多摔跤手雖然膀大腰圓,但卻是素食主義者,靠乳酪、酥油等奶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在電影《蘿莉與猴神大叔》中,主角就來自一個有摔跤傳承但堅持素食主義的婆羅門家庭。
這種現代印度式摔跤的規則已經與現在的自由式摔跤接近,從而為印度在當代摔跤運動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在印度摔跤比賽被稱為「Dangal」,是榮譽、尊嚴的意思。《摔跤吧!爸爸》電影原名便出於此。而印度的摔跤運動也確實曾經很輝煌,1967年在新德裡舉辦了世界摔跤錦標賽,也曾經出現過多名世界頂尖的摔跤手。
在現代這一傳統運動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仍然非常流行,擁有廣大的受眾群。摔跤比賽是印度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與世界各地的傳統摔跤種類一樣,每當節日時候,舉辦摔跤比賽經常是保留節目之一。
傳統的印度式摔跤,無論訓練還是比賽,都是在細土鋪就的場地中進行的。這一點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看起來很是奇葩,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摔跤基本是每個民族都會有的運動項目,有上千年歷史的摔跤種類有很多,而進入現代才有的摔跤墊等等優越訓練條件,那麼在過去人們練習摔跤在土地上進行就是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過去無論是中國的傳統摔跤,日本的相撲,還是奧運會中古典跤自由跤的前身,都是在細土場地中訓練和比賽的。其中也有一些項目至今仍然出於重視傳統的原因,重大比賽在傳統細土場地中進行。
在傳統印度式摔跤中也和其它民族傳統摔跤一樣,對摔跤場地很尊重和重視。印度的摔跤場地也很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會篩選出深褐色的細土,混入玫瑰水、黃姜根粉末和酥油,使得場地散發出一種獨特香味。如此,便可以保護摔跤手們在上面訓練比賽了。
印度式摔跤手們無論訓練還是比賽,都是赤裸上身,僅穿短褲進行。同時,他們也用泥土進行訓練比賽之前的按摩和之後的放鬆,直到周身上下都被泥土覆蓋。泥土於他們而言,有一種護佑的意思。
印度式摔跤規則與自由式摔跤很接近,分勝負的方式也包括對手投降、把對手雙肩壓制在地並堅持3秒,不可以拳打腳踢。他們很側重於倒地之後的地面纏鬥,並且大量運用腿部的關節技法。
由於技術和規則沒有本質區別,印度式摔跤的日常訓練和自由式摔跤也比較接近,他們也很重視體能和力量訓練,如舉重、蹲起、爬繩索等。
摔跤手們很愛做徒手深蹲和站立下潛的訓練(都是印度式的,有自己特點),這兩個項目他們每天都能做到1000以上。
另外他們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訓練工具和方法,例如下面圖裡這種像超大號棒球棍的東西,是用來進行專項力量素質的。
《摔跤吧!爸爸》電影為了還原真實的摔跤狀態和技術,特地建了一座摔跤營地。演員們為演好摔跤鏡頭,在開拍之前進行了每周6天、為期9個月像真正的摔跤手一樣的訓練。
影片中老爸帶著女兒們學習摔跤,實際上在印度練習傳統摔跤的女性極少。由於印度社會中固有的重男輕女傳統,女性地位偏低,女孩摔跤會被笑話,想得到男性摔跤手一樣的尊重極難,這也是這個真實故事難能可貴的地方之一。
而電影最終能夠呈現出優秀的效果,也完全沒辜負演員們的艱苦付出。讓很多不了解摔跤,更沒聽說過印度式摔跤的人對摔跤發生了興趣。其實出現關於印度式摔跤情節的印度電影不少,能數的出來的除了《摔跤吧!爸爸》,前面提過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有《蘇丹》、《狐狸獵手》、《雙贏》等等。
《摔跤吧!爸爸》電影原型人物,「傳奇爸爸」Mahavir Singh Phogat實際上對印度國家的貢獻比電影中描述的一點不差,甚至更多。他不止培養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而是「弗加特六姐妹」。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家體育英雄的努力下,印度女子摔跤衝破了當地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歧視與禁錮,成為了印度在國際賽事上屢放光彩的優勢項目。
這個家族的不斷探索仍然沒有止步,弗加特家的三女兒瑞圖·弗加特就又從摔跤轉戰綜合格鬥,要知道印度本土目前甚至還沒有很完善的綜合格鬥館。瑞圖·弗加特目前長期在新加坡訓練,加盟了One冠軍賽,技術當然偏向於摔到對方後地面控制和打擊風格。目前成績非常不錯,也是賽事重點培養的對象。
像全世界其它的傳統格鬥項目一樣,印度式摔跤也面臨著參與人數越來越少,願意學習格鬥的年輕人更多都去選擇自由跤等項目的問題。但是這些傳統武技綿延數千年,其中的古老傳統和文化,也早已融合在民族血液之中,其中都有很多精華可以挖掘。
「犀牛力大無窮,但老虎能同時運用力量和技巧,我們要成為老虎而非犀牛。」
「從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場摔跤賽。」
——[摔跤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