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2020-08-01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一缸觀賞魚,如果我們能把它們飼養多年,那一定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比如說某些魚友飼養一條羅漢魚或者龍魚,以及一缸金魚等,大部分的魚友,在把自己的觀賞魚飼養多年以後,自己的養魚水平也是會隨之有所提升的。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這個飼養水平的提升,一定是綜合性的,絕對不僅僅局限於養魚的水質管理,還有觀賞魚的投餵、飼養密度的掌握,以及對於觀賞魚的觀察等很多、很多的細節。

只要是哪一個方面我們沒有注意到,有可能就會出現死魚的問題。

有些魚友的養魚水平,根本就沒有提升,只是碰巧飼養了一缸皮實的魚而已

但是,還有一些魚友,能夠把自己的觀賞魚養大,有可能純屬偶然現象。

也就是說,這些觀賞魚的體質在購買時就很好,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並不是太符合一定的規程,只是由於這些魚的耐受力非常之強悍,一點點的適應了我們的飼養手法而已。

我們比如說,很多魚友飼養的一缸中大型熱帶魚,地圖魚、鸚鵡魚、水虎魚或者其他錦鯉之類的,它們養熟了了之後會很皮實,基本不會患什麼大病。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而我們的水平,一點也沒有提升,只是按部就班的換水、餵食,感覺一切似乎良好。

隨著它們的逐步長大,有可能各種問題就來了,但是我們自認為,許多年來一直就是如此的飼養方法,它們也沒有事啊。

結果就會在某一天出現大問題,而且極有可能的現象就是:

只要一出問題,今天一兩條、明天四五條,很快一缸魚就徹底完蛋了。

不會隨著觀賞魚的長大和飼養密度增加,適度調理水質和投餵量

最近,因為上述問題導致死魚現象的魚友,那可是大有人在。

雖然說有些魚友,確實是把一缸魚飼養了很長時間,因為我和很多魚友接觸,最早的也有三年了,我是親眼看著他的這些觀賞魚長大的。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當初問我飼養密度是否過大時,我一般的會說,暫時看來問題不大,可是長大了以後呢?

一般的魚友都是如此回答:長大了再說,或者長大了就給它們減密、換缸。

但是,三年過來了,魚還是那批魚、缸還是那個缸,只是當初的小魚苗如今長成了大魚,魚缸裡塞得像下餃子似的,在這種情況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問題。

在其他季節裡或許很好,只要一到盛夏季節,它們平時所積累的所有問題,在一剎那,就會瞬間爆發了。

問題永遠出現在飼養密度上,其他都是小問題

這是一個水體毒素逐步增加、長期不合理投餵等,諸多問題疊加在一起所造成的矛盾。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比如說,以前的換水頻率和如今的換水頻率,它絕對不會一樣了,因為觀賞魚的密度,事實上已經增加了數倍,而我們還在一如既往地操作著。

再比如說餵食,以前的投餵量和現在的投餵量也不會一樣,雖然說,從觀賞魚的身形大小來說,小魚吃的少、大魚吃的多,從觀賞魚的食慾來看,小魚的攝食慾望強烈,大魚的攝食慾望可以略低,從腸胃功能講,小魚可以接受大量活食,大魚還是要以飼料為主、其他為輔……

等等吧,這些方方面面我們不去做以適度調理和改善,觀賞魚的腸炎一點點就會形成,魚的密度越大,對於我們的觀察就越不利,久而久之,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是直接大批量死魚。

而這所有的一切問題,都來源於一點,無論是水質還是投喂,全部是因為飼養密度過大所造成的。

飼養密度過大,就是所有觀賞魚的災難

飼養密度過大,首先魚體之間一定會相互摩擦,特別是一些大型錦鯉,還有比較善於打鬥的品種,這樣就會導致它們的體表不斷受傷或者黏液脫落太多。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再加上大量的排便和呼吸,直接就會導致水體中的各種毒素累積,之所以觀賞魚沒事,那是因為剛剛要達到可能致命的程度,我們恰好換水了,然後觀賞魚又正常了,或者我們加大過濾了,看起來它們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些都是一種緩慢的傷害,也是觀賞魚各器官逐步受損的過程。

當這些受損部位,因為高溫環境、哪一次投餵過度、哪一次沒有看住水質,那好吧,什麼體表大量潰爛、水黴、爛鰓也就集體爆發了,再想搶救回來,它怎麼可能呢?

另外,如果飼養密度很大,為了有效保證住水質,在投餵量上我們可能會做以取捨,時間久之,觀賞魚的體質也就完蛋了,也是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但凡水質有點震蕩、水溫不在平衡,大批量腸炎或者直接死亡就開始出現了。

不要以為自己的飼養密度大,水質很好,就沾沾自喜,其實那根本不算什麼本事,那是開魚店應該做的

我就發現,很多魚友,會把自己養的魚,飼養密度很大而狀態又很好,拿來到處炫耀,意思就是,你看我多有本事,我的過濾系統如此高大上,這個水質它就是好,觀賞魚養的再多也沒有問題。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一時半刻的,確實沒有問題,這個現象,在某一階段內都會存在。

魚店裡的飼養密度更大,為什麼很多老魚友根本不去模仿呢?

就是因為,這種飼養模式,永遠只是暫時性的,我們短期內可以為之,但是一定要根據觀賞魚的成長和狀態去做適度調整,否則即使再強大的過濾系統,它也阻止不了觀賞魚的體表摩擦和打鬥問題。

保證適度的飼養密度,不是不可以,但是長期飼養密度過大,早早晚晚,這缸觀賞魚會死在飼養密度這四個字上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魚友,越是觀賞魚的飼養時間很長,越要更多注意觀察水體的顏色或者指標,多注意觀察觀賞魚的所有狀態,以及適當調理整缸觀賞魚的飼養密度。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這是因為,他們死魚已經死怕了,而很多的新魚友,如果能把觀賞魚飼養兩年以上,那就美死了,自己就是養魚高手了。

其實呢?很多養魚老手,只要掃一眼新魚友魚缸的觀賞魚密度和過濾,基本上就可以斷定這缸魚還能堅持多久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不是說自己飼養多年的觀賞魚,它就不會患病,很可能一死一缸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一缸觀賞魚,如果我們能把它們飼養多年,那一定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比如說某些魚友飼養一條羅漢魚或者龍魚,以及一缸金魚等,大部分的魚友,在把自己的觀賞魚飼養多年以後,自己的養魚水平也是會隨之有所提升的。這個飼養水平的提升,一定是綜合性的,絕對不僅僅局限於養魚的水質管理,還有觀賞魚的投餵、飼養密度的掌握,以及對於觀賞魚的觀察等很多、很多的細節。
  • 去年靠運氣養活的一缸觀賞魚,今年靠理論終於把它們成功養死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一位魚友發來賀電,說是自己去年心血來潮購買的一缸觀賞魚,一直飼養的很好,但是自從在各大論壇開始關注養魚的理論以後,又是重新養水、又是改善過濾、又是添加硝化細菌、進行各種魚病治療,自己好一通研究和折騰。
  • 新手養魚有三種急躁行為,可能害死一缸觀賞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我發現很多新魚友養魚,那就不是在養魚,而是在急於達到自己的一個期望值罷了。觀賞魚是活物,不是死物,最為需要的就是我們耐心的觀察和管理。
  • 很多新魚友飼養的草金魚,最後就是養了一缸雞肋,很是尷尬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很多新魚友總是認為在所有的觀賞魚中,肯定是草金魚最容易飼養了,是因為它們最皮實嗎?以前或許是吧。但是現在看來倒也未必,也可能是因為它最便宜的緣故吧,死了再買,倒是真的。
  • 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很多魚友不是在玩魚,而是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確切的說是被逼瘋了經常遇到某些魚友來訴苦:老道,這個魚我是玩不轉了,被它們給煩死了,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它們到頭來還是一個死,反而我室外水缸裡飼養幾條破魚,半個月不管它們,它也沒事,一直活得很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養魚了。
  • 32度高溫觀賞魚會死掉嗎?一般都不會,問題可能不在水溫上
    按理說,一般的應該是水溫低於室溫兩度,但是如果魚缸過小、再見點陽光的話,水溫可能要比室溫要高很多,而大部分使用這種小容器飼養觀賞魚的魚友,裡面根本不可能配備水溫計,溫度全靠自己猜。 在這種環境中的觀賞魚,當然活不長久了。
  • 新手養魚有三急,急來急去白著急,可能整死一缸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我發現很多新魚友養魚,那就不是在養魚,而是在急於達到自己的一個期望值罷了。 觀賞魚是活物,不是死物,最為需要的就是我們耐心的觀察和管理。
  • 為什麼有的魚缸,都看不見魚在哪裡了,觀賞魚它也不死呢?
    而輪到我們自己這裡,又是硝化細菌,又是上濾下濾,又是滴流盒加反氣舉的,哪怕是自己的魚缸水質已經呈現了空氣缸的狀態,這個觀賞魚它還是照死不誤,這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嗎,早知道這樣,那還不如學學人家渾水養魚呢。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
  • 我們是如何把自己的觀賞魚,一步步送上絕路,最終治無可治?
    雖然養魚老道目前只是飼養了幾缸孔雀魚,但是在這僅僅三天的時間裡,就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更能夠深刻地理解到各位魚友飼養觀賞魚的不易,假設說在我這裡飼養個孔雀魚一開始都困難重重的話,可想而知各位魚友手中的孔雀魚死亡率到底會有多少?
  • 為什麼魚缸水色一發黃,觀賞魚就患病或死亡,有這種可能性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飼養觀賞魚不會看水色,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為什麼今天想起來這個話題?是因為老鄒大叔今天到我這裡拿魚,說起來這件事情。具體的經過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的,某缸七彩神仙魚飼養密度過大、投餵量過多,最後過濾系統或者說濾棉達到了飽和狀態,然後有機物在魚缸裡大量沉澱,魚缸的水色就開始發黃、發暗,緊接著,觀賞魚就開始患病。
  • 重新養水很費勁,購買新的觀賞魚,保留原缸水未必是壞事
    那麼,每當遇到我們的觀賞魚拜拜了,這缸水的去留就成了問題,因為想要養好一缸水確實不容易,一旦觀賞魚患病死亡了,這缸水反而就成了雞肋,我們是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到底該如何處理為好呢,需要消毒嗎,需要大換水嗎?
  • 熱帶魚、冷水魚,哪一種觀賞魚相對來講,飼養起來比較省心省力?
    這是飼養觀賞魚來說,觀賞魚對於我們魚主人的一個最為基本的要求了,如果連這個要求都不能滿足的話,它們也就是在那裡將就著活著罷了。包括了古法養魚和低溫飼養金魚,它們不是不會患病,只是溫度很低有些時候很多疾病不爆發而已,到了適當的時機和季節,它們就會在某一瞬間急劇爆發,所以說不加溫或者不恆溫飼養觀賞魚,我們也未必省心。
  • 看看這位新魚友,是如何把一缸水和一缸魚,全部給玩死的?
    一聽到這話,我就知道完了,我真想對他說一句:收手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咱能不能饒了這缸水和這缸魚呢?這位魚友的魚缸,已經三四個月沒有換水了,後來發現蛋白蟲以後,直接腸蟲清入缸,接著就聽說,這個東西不行,對於觀賞魚來說是劇毒,所以下藥沒多長時間,立刻整缸大換水一次。然後,自然而然的這缸觀賞魚也就開始患病了,因為換水是自來水直接入缸,他感覺情況緊急,所以也沒有測試水溫,這個觀賞魚如何能不患病呢?
  • 為什麼說很多觀賞魚難以飼養不是因為它們太弱,而是因為太聰明?
    ,觀賞魚很快就會患病,這是絕對的真理。 我們比如說上述的龍魚,雖然說它的狀態很差,但是我們既不用下藥也不用換水,僅僅是解決掉了能夠給它帶來壓抑的其他觀賞魚,它自己就會很快的恢復狀態了。
  • 有一種觀賞魚,新魚友飼養它,就是飼養了一簇剎那間綻放的煙火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一位魚友評論道:只要能夠飼養好七彩神仙魚的,那就一定是養魚大神了。那麼,七彩神仙魚的飼養難度就是很高嗎,它又高在哪裡呢?養魚老道也不是沒有繁殖過,不過如此罷了。
  • 如果這兩個細節不注意,觀賞魚隨時都會患病,尤其是熱帶魚
    長期低溫飼養是飼養熱帶魚的一大忌諱所以說,每當新魚友總是在為自己低溫飼養小型熱帶魚,沒有死魚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埋下了很大的隱患,這才是養魚老道想要進行這次低溫試驗的目的。這些魚兒我們暫時看起來可能一切正常,比如說今天我看到老鄒大叔飼養的一缸紅鑽七彩,這裡又要拿他作為反面教材了。
  • 把一缸觀賞魚養順了很不容易,千萬不要在下列問題上再犯錯誤
    那麼,在我們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期和淘汰期之後,好不容易把剩餘下來的觀賞魚命給它保住了,完全養順了,一般情況下,它們也不會輕易患病。 二、過度低溫飼養、長期低溫飼養,總有一天觀賞魚會患病,短期可能根本看不出來 除了水質之外,再就是一個觀賞魚的飼養最佳水溫問題,特別是針對於一些需要高溫飼養的熱帶魚,如果我們採取了過度低溫和長期低溫飼養,雖然說在短期內它們可能並不會有任何的疾病發生,長此以往,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 鬥魚科的觀賞魚都有哪些品種,哪些容易飼養,各有什麼優缺點?
    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關於中國鬥魚的飼養水溫問題,養魚老道還是那句話,既然我們想要飼養它們,僅僅是一缸或者一條魚,我們還是給它們適當加溫為好,畢竟這不是在野外的自然環境下,水體也不是很大,溫差變動太大,對於任何觀賞魚都會不利,如果不能夠保持18度以上的水溫,我們乾脆就不要飼養了。
  • 觀賞魚不是撐死的就是餓死的,到底是撐死多還是餓死多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不會針對性的進行觀賞魚的投喂,導致殘餌敗壞水質,觀賞魚缺氧而死這是大部分剛剛開始飼養觀賞魚的新魚友的通病,只要是魚兒一到家,我們也不管什麼水質的好壞,也不管觀賞魚到底是不是有一定的食慾、處在一個什麼狀態,上手就敢抓上一把魚飼料直接往魚缸裡扔啊
  • 為什麼觀賞魚會只死亡一個品種、一批魚,甚至於分性別死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種現象,那就是魚缸裡混養有很多品種的觀賞魚,其他的魚都活的好好的,唯獨某一種觀賞魚大面積患病,或者是某一批次的觀賞魚集體患病。甚至於有的觀賞魚,還會出現一種什麼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