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多家兒科醫院暑期就診:普通感冒扎堆少專科增長顯著

2020-11-28 澎湃新聞

隨著氣溫攀升,上海多家兒科醫院迎來就診高峰。

7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走訪發現,與往年相比,兒科就醫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當前,普通感冒咳嗽、發熱患兒扎堆就診的現象有所減少,而專科優勢逐漸凸顯,諸如皮膚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專科門診患兒數量正在顯著增加,擇期手術、疑難雜症患兒就診比例同比明顯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著分級診療及兒科醫療聯合聯工作初顯成效。但在走訪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也發現,部分家長在因不了解就診流程、預約掛號途徑,或是不懂自助一體機操作等,一些特色專科仍存在扎堆就診、人滿為患的局面。

11日10點左右,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樓窗口排隊情況。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門急診量仍在上升,普通內科患兒數量下降

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華醫院並稱「四大兒科」,去年曾一度出現患兒扎堆、動輒掛號候診五六個小時的就診無序局面。而隨著氣溫的升高,兒科門急診的季節性上升,這類情況是否改善,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了一些兒科專科醫院。

7月11日8時左右,位於瀘定路的上海市兒童醫院一樓大廳10餘個掛號窗口前,掛號隊伍基本維持在20人左右,9點左右在關閉了兩個掛號窗口的情況下,每個窗口的人數依舊沒有明顯增加,掛號人數最少的時候甚至出現了空餘窗口。與此同時,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樓內當日上午也秩序井然,8個窗口前排隊隊伍維持在10餘人左右。

7月11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和9時左右,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大廳窗口排隊人數對比。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實習生 任旭麗 拍攝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兒內科、呼吸科等以往感冒、咳嗽、發燒等患兒扎堆的科室,今年科室就診人數較往年明顯下降。

多名前往上述兩家醫院掛號的家長表示,當日掛這兩個科室的普通號花費的時間為5-15分鐘,候診時間也較去年有所縮短。

「感覺今年的人要比往年少,我就等了半小時了,掛的33號,現在就叫到29號了。」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內科候診的患兒家長陳女士說。

澎湃新聞記者從4家醫院數據獲悉,「四大兒科」就醫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儘管數據顯示,「四大兒科」門急診總量仍較去年同期上升2%-6%,但感冒、咳嗽、發熱這些患兒比例出現下降,這意味著普通內科門診患兒減少,但與此同時,疑難雜症患兒、專科患兒增多。

以在上海兒童醫院為例,今年7月以來,門急診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02%,但增長顯著的是專科門診業務量,同比增長13.37%,主要體現在專科病人增長;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普通內科患兒去年一年門急診量甚至比前年減少了10.2萬人次,其中普內科就診人數大幅下降。

類似情況也存在於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相關人士表示,今年7月以來門急診總量同比上升2.37%,但發熱患兒就診人數下降明顯,一些兒科內的科常見病正逐漸向基層傾斜。

新華醫院一名兒內科醫生也指出,儘管普通感冒、咳嗽病人少了,但出於對患兒病情的把握,家長對一些反覆高燒、高燒持續5-7天以上的症狀更願選擇三級醫院就診。與此同時,疑難雜症病例有所增長,如「支原性肺炎」患兒今年特別多,已佔住院病人的1/3—2/1,這部分群體在三級醫院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治療。

特色專科上升趨勢明顯

「帶孩子來看普通感冒發燒的少了,專科病人佔比顯著提高。」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兒內科主任醫師喬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分級診療及兒科醫療聯合聯工作初顯成效,另外則與各類擇期手術、疑難雜症以及慢性專科病人增多有關。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表示,當前專科病人比例上升,兒童專科醫院針對疑難危重症診治的功能定位逐漸顯現,主要得益於這兩年推廣的「復旦大學兒科醫療聯合體」以及「閔行協作網」,還包括社區衛生中心的兒科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等。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中也發現,專科優勢凸顯的為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眼科、皮膚科等,考慮到恢復期長、不影響課業,不少家長選擇在暑假期間給孩子進行眼科、泌尿外科包莖、腺樣體肥大、減重等手術。

此外,因季節性因素導致的皮膚類專科疾病就診量也相當突出。

新華醫院皮膚科曾是近年來滬上不少家長蜂擁而至的地方,近一周來,早上6點半就有市民來排隊,上午9點半,皮膚科普通門診診室外坐滿了患者,皮膚科大樓各個樓層的窗口前都大排長龍、人滿為患。

7月11日9點40分左右,上海新華醫院皮膚科普通門診前排起長隊。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來院皮膚科就診的病人,只有約10%的人是通過預約途徑來的,大多數還是現場掛號為主,一個病人等待4小時看上2分鐘已經成為常態。」皮膚科門診組長閆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08年該院皮膚科門診量僅為24萬,8年後已經漲至40萬,今年預測仍將上漲5%-10%。

「現在已經進入就診高峰期,每天普通門診超過1100人,每個醫生平均看100-120個病人,有時候甚至到140個,同時看的還有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每天各開2個,分別有200人和100人,周末開設專家門診,6-7個專家一天總共要看600-700個病人。」

閆明說,暑期因為氣溫高、日曬強烈、蟲咬等因素,就診尤其皮膚科門診量更達到一個高峰,就連夜間特需門診(晚上6-10點)40個號源連日來都被預約一空。

7月11日9點40分左右,新華醫院皮膚科普通門診走廊候診的人很多。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家長科學就診意識仍有待加強

針對一些專科扎堆的情況,也有一些醫院內部人士指出,主要在於患者不熟悉就診流程,不清楚網絡、電話預約的途徑,以及自助一體機的使用率太低、院內宣傳不到位等因素導致。

當前各大醫療機構已全面推出專家門診預約、特需門診預約和專科門診預約,預約通道有電話預約、醫院APP、支付寶和微信預約、一站式自助機預約等不同方式,即使不熟悉這些渠道,也可以通過諮詢醫院工作人員,或者是登錄醫院官網、醫聯預約平臺(http://yuyue.shdc.org.cn)進行預約。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在兒科醫院內,自助一體機的使用率並不高。

7月11日10點左右,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樓內的自助機少有人問津。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7月11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在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廳,8個掛號窗口均排起了10餘人的隊伍,但幾米之外的10餘臺自助一體機卻少有人問津,這些自助一體機可以實現預約掛號、繳費、查詢報告等多項功能,只需要一張醫保卡或社保卡、身份證等即可實現。而在瀘定路的上海市兒童醫院門診大廳內,自助掛號機前的人數一直維持在兩三人左右,一些時間段甚至無人使用。

市兒童醫院門急診主任、兒內科主任醫師喬蓉表示,為減少窗口排隊人數,目前醫院已將門診自助掛號機時間已提前至7點,相較窗口掛號有了時間上的優勢。

此外,在實際就診過程中也要選對合適的門診就診。

以新華醫院皮膚科為例,除了普通門診和專家、特需門診外,醫院還開出了簡易門診,針對有診斷和處方記錄的患兒,可以直接配藥,減少等待時間,而家長也不需要長時間在皮膚科診室門口候診。

另外,新華醫院同時開設了「過號門診」,可以服務於一部分錯過叫號的患者,而對於一部分專病病人來說,如特異性皮炎、遺傳性皮膚病、血管瘤、胎記等患者來說,也可以選擇每周工作日期間固定時間段開設出的專病門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各兒科醫院門急診進入高峰狀態 科學就醫你需要了解這些竅門
    不過,對比數據可以發現,如今帶娃去三級兒童專科醫院扎堆看感冒發燒咳嗽的少了,主要的增長都是來看內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眼科、皮膚科等專科的。   那麼,帶娃看專科,如何又快又好,不用再抱怨「排隊等待幾小時,看病幾分鐘」呢?
  • 申城流感患者兩月來持續增長 衛計委稱無關甲流和H5N2病毒
    這輪流感有三大症狀早報記者昨日趕赴仁濟醫院、東方醫院、新華醫院、市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等多家綜合性醫院、兒科專科醫院採訪,各院專家總結了這輪感冒患者三大症狀特徵:患者各年齡段都有涉及,其中幼兒園小患兒比例較高;就診者體溫總體偏高,絕大多數在39℃以上,高熱反覆持續患者比例較高;門急診高峰持續時間較往年長,已從去年10月中下旬持續至今。
  • 暑期「看眼睛」的學生扎堆 山西省眼科醫院推出就診攻略
    暑假期間是山西省眼科醫院門診高峰期。為了縮短患者的候診時間,方便廣大學生快速便捷就診,省眼科醫院工作人員梳理了一套暑期「看眼睛」就診攻略。  門診採取「全預約」因為疫情防控要求,今年門診看病採取全預約新模式。
  • 防新冠也擋住了感冒?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今年不光感冒少,往年這個時候流行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也都少了……」幾天前,深圳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裴洪崗在微博上如是說。▲7月21日下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鄢毅正在接診這一現象並非只有裴洪崗感受到。
  • 一個「噴嚏」累倒一群兒科醫生 背後「兒科醫生荒」咋破
    近期流感高發,到醫院看病的患兒有所增多。記者 黃宇 攝  「每次帶娃看病都要排長隊。」「兒子感冒一周沒上幼兒園了。」「兒科醫生太少了。」連日來,全國多地暴發流感,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量均呈上升趨勢。1月15日,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不少兒科醫生放棄調休,輪班應診,依然忙不過來。
  • 疫情期間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各專科就醫注意事項和溫馨提示
    4、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等)複查的患者若無症狀可稍推遲來醫院複診,但若自覺有明顯不適症狀,建議儘快來醫院複診。5、如果出現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要及時就近到當地發熱門診就診。6、在往返醫院途中,要儘量錯峰出行,避免扎堆返院,儘量不要搭乘公共運輸工具。
  • 醫療「黑科技」會改變哪些看病體驗|機器人|戈家霖|黑科技|上海...
    他舉例說,一個感冒發燒、感受痛楚的患者,一般會被系統分到四級;而一個胸痛患者,則會被分到二級。「後者有猝死的可能,前者其實只是感冒症狀。」戈家霖說,未來智慧機器人還會被直接安裝到120急救車上,「患者還在車上,採集到的數據已經到了醫院急診科」。
  • 垂楊柳醫院兒科門診新址開診
    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兒科門診新址正式開診了。寬敞明亮的候診大廳,精細劃分的就診區域,以及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務,讓前來就診的患兒和家長眼前一亮。 垂楊柳醫院兒科門診新址位於垂楊柳醫院新樓一層,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是舊址兒科門診面積的五倍。
  • 進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衛健委:確保兒科不出現停診拒診
    針對醫院出現患者過度集中超出接診能力的情況,要建立應急報告制度,採取措施有序引導分流患者,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在不過度增加醫務人員負擔的情況下,統籌醫療資源,開設兒科延時門診和夜門診,以滿足高峰期兒童患者醫療服務需求。充分重視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內科高年資醫師的兒科專業培訓工作,在兒童就診高峰期充實兒科醫療力量。開展基層醫生兒科急救以及常見病診治培訓,重點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流感病例的早期識別和治療能力。
  • 博愛醫院兒科夜間特診恢復
    6月6日,中山日報報導了博愛醫院兒科夜間特診取消,帶著孩子前去看病的家長都在急診排起了長隊,消息出街後引發市民關注,不少市民呼籲恢復特診。記者今天從博愛醫院獲悉,為滿足廣大患者迫切的就醫需求,該院兒科克服重重困難,於6月11日晚,重開兒科特需夜診,繼續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專科服務。昨天21時半,記者在該院兒科大樓2樓夜間特診門診看到,現場有醫生在坐診,儘管費用比急診處要高,可是不少家長依舊選擇來這裡就診。
  • 孩子感冒咳嗽可以家門口看!超過一半社區醫院可以看兒科,你家附近...
    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診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超過一半社區醫院,可以看兒科常見病了!2018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診療兒科患者4.3萬人次,二三級醫院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點執業的兒科醫生提供診療服務1.3萬人次。據統計,社區兒科門診的主要兒童疾病種類依次為:常見呼吸科疾病、常見消化科疾病、皮膚科、五官科,較好滿足了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診療需求。
  • 西安交大一附院發布最新就醫提醒,就診保持一米線距離
    為全面做好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交大一附院門診部提醒廣大市民朋友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加強個人防護,前往醫院就診時積極配合做好防疫工作,醫院新冠肺炎發熱門診、普通發熱門診、急診科、兒科門診24小時開放。網絡方便門診、智慧好醫院App全天候為患者提供線上門診和複診服務。
  • 感冒快好了腿卻突然跛了 病毒性感冒後或現一過性滑膜炎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王懷鏗)最近感冒患兒明顯增多,大多數患兒能平穩度過,可3歲的圖圖讓家人操碎了心——他感冒過後,突然瘸了,走路一跛一跛。醫生說,這是滑膜炎在搗鬼。
  • 網上看病、藥品快遞到家,上海網際網路醫院增至23家
    這其中包含綜合性醫院,也有專科醫院,除了預約掛號、在線諮詢診療服務之外,服務的內容、診療的科室等也正在不斷拓展,繳費、配藥等流程正在逐步完善便利。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可完成預約、掛號、繳費、在線問診等各項服務。
  • 專家釋疑:普通感冒無需恐慌
    專家釋疑:普通感冒無需恐慌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黎秋玲  2020-06-18 6月17日,新快報記者採訪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李增清,為您送上防控「鼻病毒」的家長攻略。
  • 上海九龍醫院 正規專科 靠譜好醫院口碑好
    上海九龍醫院是老百姓值得信賴的一所專科醫院,上海九龍醫院是上海男科診療機構,擁有正規的營業執照與執業許可證,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可以查到上海九龍醫院的相關信息。  診療規範  上海九龍醫院作為一家專治療男科的醫院,院內下設常見男科、泌尿感染、前列腺疾病等多種男科常見病的診治工作。
  • 浙一網際網路醫院開診 12個熱門專科124位專家上線
    「以後我除了坐堂專家門診之外,還會定期在醫院線上院區問診。」王偉林介紹,該院線上院區將與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名醫館門診一樣,每天向公眾開放,市民可以通過醫院官網,足不出戶,點擊專家名字,掛號並問診。目前12個熱門專科的124位專家已上線坐堂。兩天來,約有千餘患者通過註冊在線上院區看病。
  • 同仁醫院應對暑期高峰 增設診臺掛號提前一小時
    大多數醫院暑期都是淡季,但同仁醫院暑期就診則「高溫不退」,家長大多利用暑假帶孩子來查視力、配眼鏡。昨天,同仁醫院院長伍冀湘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時表示,為應對暑期就診高峰,該院將採取包括掛號提前1小時、增設屈光專臺、夜間門診常態化等多項措施。  眼科增加五個診臺  伍冀湘介紹,目前同仁醫院已經出臺了今年的應急預案。
  • 銀川三家醫院發熱患兒就診流程有變
    1月13日,銀川市民李女士致電新消息報新聞熱線0951-6024110反映,近日她帶感冒發燒的孩子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時,醫院安排發熱患兒必須先前往兒科發熱門診進行篩查,而銀川市中醫醫院對16歲以下發熱患兒建議去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就診。李女士想通過新消息報提醒家長朋友,提前了解醫院對發熱患兒的就診安排,以免跑冤枉路。
  • 預診分診很關鍵普通感冒去醫院更危險
    疫情當前,醫院發熱門診究竟情況如何?如何就診才能最大化保證自身安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南安市醫院的在一線防疫的專家們。    在市醫院,醫院裡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戴著口罩,在遠處就能看見門診牆上掛著「發熱門診」指示牌,走進後看到,門口張貼著「請發熱患者走門診、急診通道,自覺接受預檢分診」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