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噴嚏」累倒一群兒科醫生 背後「兒科醫生荒」咋破

2020-12-04 央廣網

  近期流感高發,到醫院看病的患兒有所增多。記者 黃宇 攝

  「每次帶娃看病都要排長隊。」「兒子感冒一周沒上幼兒園了。」「兒科醫生太少了。」連日來,全國多地暴發流感,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量均呈上升趨勢。1月15日,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不少兒科醫生放棄調休,輪班應診,依然忙不過來。超負荷工作的背後,凸顯出兒科醫生緊缺的窘境。全面二孩時代,如何破解「兒科醫生荒」,重慶正做出積極探索。

  走訪:流感襲來 兒科醫生連軸轉有人甚至累倒了

  這一波流感來得有點猛。1月12日深夜11點多,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禮嘉分院,帶孩子趕來看急診的家長們還排著長隊。

  張永強一家住在江北區五紅路蘭天苑小區,8歲的女兒琪琪感冒近一周了,傍晚時突然發燒到38.1℃,不敢大意的他先是帶女兒趕到兒童醫院渝中區本部,發現人太多後又開車到禮嘉分院掛急診。等到醫生給琪琪看病時,已是深夜11點半。

  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門診部主任熊菀教授介紹,新年以來,天氣劇烈變化,導致呼吸疾病病人佔就診的一半以上。為應對患兒就診高峰,該院兩個院區門診早已是滿負荷運轉。

  另一頭的重慶市婦幼保健醫院,同樣打起擁堂。兒科醫生們放棄調休、輪換加班,但仍然忙不過來。兒科門診副主任李雪梅每周一三五上午門診,忙起來時,她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現在我們科室每個醫生每天要看100個號左右。」李雪梅介紹,從去年9月開始,兒科接診量就一直呈飽和狀態,為此,她們加開了兩個診室應診,連70多歲的老專家也堅持參加門診坐診。擔心忙不過來,不少醫生感冒發燒,依舊帶病堅持。

  重慶九龍坡區人民醫院50多歲的兒科醫生楊曉毅在連續工作11小時後,累倒在崗位上,由工作人員攙扶離開。 監控截圖

  但有醫生還是「沒挺住」。

  1月7日,重慶九龍坡區人民醫院50多歲的兒科醫生楊曉毅在連續工作11小時、接診80餘人次後,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受寒冷天氣影響,當天來院就診的患兒猛增,楊曉毅整個下午沒有去過一次洗手間。該院兒科共9名在崗醫生,15名護士,這段時間都處於連軸轉的狀態,很久都沒周末的概念了。

  就在同一天,天津海河醫院貼出一則通知,因該院兒科3名醫生超負荷工作,全都病倒,兒科不得不停診。據媒體報導,天津海河醫院為一家三甲醫院,兒科醫生一共3名。進入流感高發季以來,他們每天每人接診患兒超過60個。

  挑戰:患兒多醫生少 全面二孩帶來新壓力

  市婦幼保健院,陪孩子等待看病的家長們。記者 黃宇 攝

  兒科醫師的緊缺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約為11.8萬人,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距離國家每千名兒童擁有1名兒科醫師的配備標準還有很大差距。

  據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開展的《新形勢下重慶婦幼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定位及發展研究》數據顯示,重慶共有實際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兒科醫師4778人,其中專職兒科醫師2082人,兼職兒科醫師2696人(主要為內兒科兼職)。全市0-14歲兒童人口約600萬,按照國家配備標準計算,兒科醫生缺口達到1200餘名。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會更多。

  以重慶為例,自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重慶市2016年出生人口38.3萬人,較2015年同比增長近6萬人,同比增長18.58%。其中二孩16.2萬人,佔總出生數的42.22%,同比增加5.98%。

  今年1月10日,重慶市衛計委首次發布2017年度健康就診報告。據報告分析,預計今年4月起我市將誕生大量「狗寶寶」,夏季產科床位會緊張。隨著兒童數量增加,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或許會更突出。

  背後:人才成長要花10多年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有家長發文稱,深夜,兒童醫院急診部仍有很多人在等待。 朋友圈截圖

  兒科俗稱「啞科」,多數情況下孩子病情是由父母口述,醫生根據經驗和孩子的反應來判斷。業內人士稱,同樣的病,兒科醫生要多花兩三倍的時間來了解、診治,但付出和回報往往不成正比。

  此外,由於1998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五官科學、兒科學等合併調整為臨床醫學,導致專業兒科醫生的供給減少。目前雖然已恢復招生,但兒科醫生的培養是需要周期的。

  有醫學專家表示,培養一個兒科醫生很不容易,讀5年本科,再3年規培,還不能立即勝任兒科醫生工作,需要在醫院鍛鍊很久才能獨立接診。一般情況下,一個兒科醫生至少要花10年時間培養,這還是在不讀研究生的情況下。

  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兒科醫生荒」突出地表現在兒科醫生區域性數量分布不均衡、工作壓力突出、工作時間延時突出等方面。

  此外,現如今,家長對兒童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原本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的診療服務,家長仍選擇到大型兒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兒科就診,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患兒集中,醫生忙不過來。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周末帶病堅持門診。朋友圈截圖

  一個家裡小孩生病,往往都由父母陪同。 記者 黃宇 攝

  行動:不僅僅是填補數量缺口 抱團發力上臺階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兒童健康的需求還會增加。要解決「兒科醫生荒」問題,填補人才缺口是繞不開的問題。

  2000-2015年,重慶醫科大學培養了兒科醫生3171名,約佔全國總數的50%。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博士生導師、教務處處長朱靜表示,高等醫學院校抓好兒科醫學生的招生和培養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整體兒科醫療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高質量醫學人才帶動,高校要從師資、平臺、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投入。

  除了高校培養,從數量上填補空缺,不少醫院也在積極探索,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加大對基層兒科醫生的培訓指導。

  2017年12月29日,重慶市兒科發展聯盟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成立,成員單位共有61家,覆蓋全市所有區縣。這是繼西部兒科發展聯盟之後,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成立的又一個專科醫聯體。

  2017年12月22日,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醫聯體(婦幼保健專科聯盟)宣告成立,成員單位不僅包括市內大部分區縣婦幼保健院,還吸納了貴州、四川部分臨近婦幼保健院,成為一個跨省區域婦幼保健專科聯盟。

  聯盟成立後,有一個共同的作用:通過對基層醫院進行技術支持,對兒科醫生、護士進行培訓等,幫助基層醫院兒科水平上個臺階。

  此外,為加速提升兒科醫生隊伍的服務功能,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還建立了以臨床能力評估為中心的培訓醫師準入制度,培養高水平全科兒科住院醫師,10多年來已培養了市內外400餘名成熟兒科醫師。

  按照重慶市政府關於促進兒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到2020年,全市每個區縣至少有1所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兒科病房,至少有3所公立醫療機構設置兒科門診;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的全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鄉村醫生。到2020年,累計培養兒科醫學高等人才500名、轉崗培訓兒科醫師400人、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400名,讓患兒看病不再這麼擁擠。(記者 黃宇)

相關焦點

  • 一位兒科醫生的「靈丹妙藥」
    丁大夫全名丁翠萍,是四季青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也是知名兒科專家。這似乎是一個有魔法的醫生,經她診治過的患兒,只要遵醫囑很快就會痊癒。這不是一兩個人的說法,而是大家都這麼講。「那個年代,當婦產科醫生很吃香,而兒科醫生卻少人問津。」在婦產科幹了一年後,丁翠萍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是兒科,她幾次向院長申請轉崗。最終,經不住她的軟磨硬泡,院長把這個婦產科主任捨不得的「好苗子」給了兒科。丁翠萍喜歡小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她從來不跟孩子急,即使孩子再哭再鬧再邋遢,「洗乾淨小臉兒,擦乾眼淚,他們的目光依然是世界上最乾淨最純潔的東西。」
  •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在醫院的各大科室,都有著非常忙碌的醫生。他們穿著一身白大褂,在醫院的走廊、病房裡行走。而在醫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你走進去可以看到很小朋友在打鬧,但是還有的在父母的懷裡哭泣。這些小朋友們在聚集在這裡看病,這個地方就是兒科。而兒科裡有很多的兒科醫生,他們則是這裡的主人,也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鄧子昂結局是什麼 鄧子昂焦佳人最後在一起了嗎
    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今日暖心開播!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結局!鄧子昂焦佳人結局是什麼?鄧子昂焦佳人結局是什麼?鄧子昂焦佳人最後在一起了嗎?
  • 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很多寶寶會出現黃疸?
    黃疸主要由於寶寶血液中膽紅素的增高引起的,膽紅素是紅細胞破壞後的產物;有很多原因都會引起新生兒黃疸,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生理性黃疸,原因是新生兒紅細胞較多,破環較多,並且寶寶肝臟對膽紅素清除能力較差;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寶寶出生的1周內開始出現,通常不需要治療,在生後10~14天逐漸消退。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播,男女主演技在線,但劇情懸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由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主演的都市醫療劇,該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而陳曉在本劇當中飾演一個出色的兒科醫生,不管是在劇情當中專業救治的畫面,還是在日常狀態中呈現了一個非常高冷的醫生,都讓大家感受到了陳曉把人物角色非常出色的呈現,而且在很多觀眾眼中陳曉的高顏值始終沒有改變,但是在近幾年陳曉所出演的作品則是有著更多的突破和改變,並且陳曉也在近幾年中從一個偶像派的演員轉變成為了一個實力派的優秀演員。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陳曉、王子文變身「治癒系超人」
    作為一部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的影視作品,該劇同時還探討了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親子關係等社會話題。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常年處於超負荷運轉的兒科醫生其資源短缺的情況也愈加緊張。與此同時,職業題材中有關兒科醫生的劇集也處於空白狀態,《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應運而生填補了兒科醫療劇的市場空白。
  • 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流鼻涕?
    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或眼紅喉嚨癢、痛,咳嗽白天覺得累、晚上易醒或較難入睡季節性過敏通常是2歲以上的寶寶才表現為上述症狀,如果小於2歲的寶寶出現上述症狀,要讓醫生評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3、季節性過敏可以做檢查嗎?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症狀做檢查,如抽血查過敏原或過敏性皮膚測試。
  • 免費解答「朋友」微信問診,兒科醫生倒賠2萬
    導讀農夫和蛇的故事總是一再上演,只需一次,可能就毀了一個好醫生,不能抱有僥倖。來源:醫脈通作者:蘇暄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最近,醫療圈在刷這麼一則消息,看完讓人倒抽一口涼氣。「我有一朋友,兒科醫生,不久前剛賠了兩萬塊錢,感覺很冤,於是打電話跟我抱怨。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第4集:醫霸的世界裡連玩遊戲也是在學習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由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人主演,講述兒科醫院中一群優秀的醫生為了拯救每一名患兒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的故事。故事選在了上海童馨醫院的普外科。忙忙碌碌的人群,行色匆匆的家屬,還有醫生辦公室裡各種努力奮鬥的身影。
  • 從武漢兒科醫生「紅黑榜」看好醫生的標準
    好醫生的標準  一位把病人當成機器的醫生,即便有妙手回春之力,誰又能說他是好醫生呢  最近,一個關於武漢兒科醫生「紅黑榜」的帖子在網上流傳。上萬名媽媽根據帶寶寶看病的經歷和體驗,列出了武漢各大醫院兒科的「好醫生」和「壞醫生」,吸引了數十萬網民閱讀。如今,這個帖子成為很多媽媽的「看病指南」。  那麼,一個民間版的醫生「紅黑榜」,為什麼如此受追捧?說到底,是因為真實可信。與很多官方評選的先進榜相比,這個「榜」不教條、不粉飾、不冷漠,都是用真人真事說話,因而更有親和力和可信度。
  • 兒科醫生說--寶寶囟門有什麼奧秘?
    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囟門的奧秘1.什麼是囟門?寶寶顱骨之間的連接處,有2個骨頭缺損區,醫學上稱為囟門,較大的一個位於頭頂,稱為前囟,較小的一個位於腦後,稱為後囟。前囟出生時較小,以後隨著顱骨的生長而增大,寶寶6個月後隨著骨化而逐漸變小,大多於寶寶1歲至1歲半時完全閉合。後囟較小,多於出生時或出生後8周內完全閉合。
  • 終評|結硬寨,打拙仗,成就《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要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以下簡稱:《兒科醫生》)哪處震撼到我了,首先想起來的就是第39集,童馨醫院普外頭把刀鄧子昂(陳曉 飾)通過天才的設想和高超的技術,把身患絕症的孩子小傑身上的腫瘤切除,手術非常成功,但病人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在之前的很多病例裡,鄧子昂和他的同事們每每驚才絕豔,屢屢化險為夷。這一次,我以為又是有驚無險。
  • 兒科醫生說-如何準確測量寶寶體溫?
    兒科醫生張亞停,願和家長們一起,共同呵護寶寶健康 1)水銀溫度計:美國兒科協會已不再建議用水銀溫度計了,因為水銀溫度計可能破碎,造成水銀揮發並被人體吸收,從而導致中毒;另破碎的玻璃本身也會傷到寶寶。 2)耳部紅外線體溫計:其精確程度取決於其紅外線束到達鼓膜的能力,所以在耳部耵聹較多或測量方法不對時,測量的體溫是不可靠的,並且價格會貴些。但耳溫計方便安全使其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 武漢兒科醫生紅黑榜網上瘋傳 上萬媽媽同創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記者鄭志方 實習生楊璐) 一個關於武漢市各大醫院兒科「好醫生壞醫生」的帖子,從2008年底一直活躍至今。記者粗略統計,該帖累計已有數十萬網民閱讀,上萬名年輕媽媽寫出帶寶寶看病的心得。
  • 實拍夜晚的兒科急診室,家長疲累醫生著急,每一幕都感慨萬千
    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裡,一些年幼的孩子們最容易就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12月4號晚上7點,攝影師選擇了海南海口市一家婦幼醫院,親身體驗了帶著孩子的家長們,以及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加班加點工作的辛苦。晚上7點,在醫院兒科的候診區,一位母親或許是下班沒多久,顧不上孩子在旁邊叫喚,靠在椅背上打起了盹。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兒童急救情節太揪心,女主人設成敗筆
    等了一個月,終於是迎來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首播,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講述兒科醫生題材的電視劇,而從第一集來看,整體來說還算可以。其實跟大多數講述醫生題材的電視劇差不多的就是,第一集除了交代一下主要角色之外,一定要有急診患者的戲份。
  • 了不起兒科醫生:在豬皮上手術,還打碼了,陳曉王子文沒有CP感
    陳曉的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終於首播了。歷經了仝卓的戲份被刪除之後,這一部關於兒科醫生的大劇終於開播了。這一部劇是由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等人聯合出演。陳曉本身就有醫生家世背景,溫潤如玉。陳曉作為男主角,非常契合兒科醫生的形象。
  • 熱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陳曉飾演的鄧醫生竟然用糞便治病
    近日,熱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中有這樣一個病例讓大家很是驚訝,那麼究竟是人們治病方法,既讓大家困惑,又讓大家嘆為觀止呢,接下裡跟小編一起,看看影視劇裡不一樣的醫療技術吧。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當中,該劇是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朱嘉琦、張沐兮、張淞、李歡等主演的都市醫療劇。
  • 陳曉《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播,暖心治癒有溫度,每集結尾是亮點
    2020,註定是一個要載入史冊的特殊年份。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大部分人再度重新認識了一個職業:醫生。這個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職業,他們的辛苦、艱難和苦痛,沒有身在其中,恐怕很難理解。當然,這句話適用於大部分職業。
  • 兒科醫生:不建議已滿月嬰兒遊泳(圖)
    信息時報記者 隋瑩 攝  兒童保健醫生周萍強調,給嬰幼兒遊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選擇正規廠家的遊泳圈,將嬰兒下頜角放入遊泳圈槽內,並將雙保險扣扣好,嬰兒遊泳時,大人要在嬰兒一臂以內的地方。  廣醫二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劉海燕表示,目前大多數醫院的新生兒科都開展遊泳項目,建議父母到醫院經過專業培訓後再回家給嬰兒遊泳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