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漁民捕到五六十斤重大魚像極了中華鱘

2021-01-16 騰訊大浙網

4月26日傍晚,在溫州甌江捕撈的橋頭白下村民陳權忠準備收完最後一批刺網就回家,突然發現這一網特別沉,拉起來一看,發現網上纏著一條五六十斤重的大魚,尖頭歪尾,全身無鱗片,長1.5米多,和媒體報導的中華鱘非常像,馬上小心地把魚搬運到水池裡暫養,並報告永嘉縣漁政站。

經縣漁政執法人員及水產技術人員初步鑑定,該魚不是中華鱘,是雜交鱘。為慎重起見,又請省內鱘魚養殖專家鑑別,也認定為雜交鱘,很可能是鱘魚鰉魚的雜交種。這是我縣漁民首次在甌江水域捕獲雜交鱘,可能是養殖水域逃逸或市民放生所致。漁政執法人員表揚了漁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行為,並告訴漁民這是外來物種,不要放回自然水域。

如何辨別雜交鱘和中華鱘?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最大個體可達600公斤,比其他鱘魚的個體都大,俄羅斯鱘及雜交鱘為近年大量引進養殖的食用鱘,兩者外形很相似。據專家介紹,區別雜交鱘和中華鱘,最主要的是看鱘魚的吻部(即平常所指的頭部及嘴巴),雜交鱘的嘴巴閉合時,呈一定的弧線狀;中華鱘嘴巴閉合時,弧線不明顯,嘴部呈一個淺寫的「M」型。雜交鱘口裂大一些,中華鱘的口裂小一些;雜交鱘的頭部比較尖且向上翹起,頭部的腹面呈三角形且邊緣比較平直,中華鱘的頭部較為圓潤,頭部的腹面呈三角形的邊緣稍有弧度;此外雜交鱘的背部隆起較明顯,皮膚較為粗糙,中華鱘的背部隆起不明顯,皮膚較光滑,雜交鱘尾鰭上下葉的差異程度比中華鱘更大。

以後有市民發現鱘魚,可以從以上方面進行初步鑑別,並及時向漁業主管部門報告。中華鱘科研機構在部分人工放流的中華鱘上掛有標識牌,如誤捕到中華鱘,最好在尾柄部裹上毛巾,然後用柔軟的繩索打結,繩索一頭固定在木樁上,並能確保鱘魚能在江河中小範圍活動,這樣的暫養方式對魚的損傷最小,經當地漁業主管部門鑑定確認後,及時對傷口治療處理,並放歸安全的自然水域,如果是雜交鱘,則不宜放歸自然水域。

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體長平均約40釐米,最長達130釐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洩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遊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裡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 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遊出生,在大海裡生長。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寮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

相關焦點

  • 新洲漁民長江中誤捕巨型中華鱘 3.3米長重約700斤(圖)
    圖為:中華鱘頭部有明顯傷痕。(視界網曾吉清 王東升 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王東升)昨日上午,新洲區雙柳街一漁民在長江打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700斤重的中華鱘。因其身體有多處傷痕,已被送至長江水產研究所治療。  34歲的漁民張錦說,昨日上午9時許,他在長江新洲牧鵝洲附近張網捕魚時,突然發現在離岸400米處的漁網中有很大動靜。他趕緊過去查看,發現網中有一條罕見的大魚。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圖)
    中華鱘放進從荊州帶來的特殊水體中。  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  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
  • 湖北漁民捕獲長3.3米重700斤中華鱘(組圖)( 1 / 4 )
    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於昨晚被轉運到位於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後放生長江。剛才還暴跳如雷的中華鱘,工作人員為他體檢時顯得還是很溫順的。佚名/東方IC中國網11月19日訊 這是一條與大熊貓一樣珍貴的「大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瀕臨滅絕動物長江中華鱘,它的體長3.3米,重量達700餘斤。昨天被漁民誤捕後讓周圍數百村民目睹了這條國寶的尊容。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賣了8000(圖)
    「巨無霸」大魚陳國天供圖   長樂漁民捕到「巨無霸」石斑魚  重170多斤,長約1.3米,賣了8000元  -記者 吳康樂  福州晚報訊 在長樂路頂村漁民陳國天20多年的捕魚生涯中,一網撈到170斤重、1米多長的大型石斑魚還是第一次。日前,網友將這條「巨無霸」魚上傳網絡,引來許多網友圍觀。而這條大魚也賣了8000元的好價錢。
  • 漁民捕到天價魚:一條賣出347萬 什麼魚這麼值錢?
    2017年5月8日訊,日前,一艘福建籍漁船在南澳海域捕得1條122斤重的金錢鰵,經過十幾輪競價,最終被一位深圳客戶以每斤28500元的價格買走,總價格達到347萬。金錢鰵金錢鰵又稱黃唇魚,閩粵人稱金錢鮸,溫州人稱黃甘,是海洋裡的一種珍貴魚種,目前已經接近瀕危滅絕的狀態。
  • 寧波漁民捕到一條3米長怪魚立馬放回大海為什麼?
    在漁民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翻車魚在捕獲上岸的魚群中顯得無比巨大,一個成人站在旁邊也顯小。它身上有黏性,粘滿了細碎的小魚。漁民用纜繩將它緩緩吊起,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放歸大海。他說,漁民蠻討厭捕到它的,吃起來沒有肉,賣又賣不了錢,漁網反而會被它弄個大洞,把網裡其它經濟魚弄爛。「捕到它的概率很小,一年之中會捕到幾條到幾十條不等。」
  • 抓到中華鱘欲自行食用,一漁民獲刑一年並公開道歉
    新京報訊(記者 俞金旻)6月3日,上海崇明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長三角區域首例非法獵捕、殺害中華鱘案。法院以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被告人邢某某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共計人民幣4萬元,並公開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寧波漁民捕到兩條虎鯨 智商和15歲的人不相上下
    「看上去像是一對情侶誤闖漁網。」奉化林老闆說。這兩條虎鯨,就是他名下漁船在東海捕撈到的,距離奉化有40個小時的船程。他知道這個消息是16日的晚上,當時他正和朋友一起喝茶,接到出海漁老大沈師傅的電話:「捕到兩條大魚,看上去像鯨魚,但捕上來的時候已經死了。」
  • 湖北漁民兩年捕殺10條中華鱘 國寶淪為饕餮大餐
    通訊員 鄭國華 靳暉 攝  宜昌一漁民兩年捕殺10條中華鱘  只因漁網被中華鱘撞破起殺意,已被警方抓獲  本報訊(長江商報記者 李海夫 實習生 李璟)宜昌一漁民陳某捕魚時漁網屢次被中華鱘撞破,於是萌發捕殺中華鱘的念頭,兩年之內,夥同他人捕殺中華鱘10條。
  • 長江禁捕十年後 會有哪些大魚重現 瘋長十年的魚太大了讓人瘋狂
    退捕漁民臨時生活補助、社會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工作所需資金主要由各地結合現有政策資金渠道解決。長江再無大魚也是由於長江的生態環境被破壞嚴重,小魚沒有了生存的水體環境,大家都知道大魚吃小魚,一旦小魚越來越少,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大魚自然就無法存活。10年的休漁期裡,至少可以保證長江的魚類繁殖2-3代,這樣,就會幫助長江儘快恢復生態環境。
  • 奉化漁民誤捕「海上霸王」虎鯨! 智商同15歲的人
    「看上去像是一對情侶誤闖漁網。」奉化林老闆說。這兩條虎鯨,就是他名下漁船在東海捕撈到的,距離奉化有40個小時的船程。  他知道這個消息是16日的晚上,當時他正和朋友一起喝茶,接到出海漁老大沈師傅的電話:「捕到兩條大魚,看上去像鯨魚,但捕上來的時候已經死了。」
  • 蘇州一救護中心三年救護中華鱘54尾 均系漁民誤補
    「江蘇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是蘇州大市範圍內唯一的中華鱘救護中心。就在昨天,漁民誤捕後交由該中心得到成功救護的6尾中華鱘放流長江,同時放流的還有2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近三年來,該救護中心共救護漁民誤捕的中華鱘54尾,胭脂魚51尾。
  • 福建漁民捕獲黃唇魚貴如黃金 42公斤賣98萬(圖)
    4月1日,福鼎市嵛山島,兩漁民在海上拾獲一條類似「大黃魚」(俗稱黃瓜魚)的大魚,並以近百萬元天價賣出,這成了當地人們奔走相告的一大新聞。後經寧德市海洋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初步鑑定,這隻酷似大黃魚的「怪魚」實際上是被列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珍稀魚類——黃唇魚,此魚魚膘(俗稱「魚膠」)非常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
  • 泉州:漁民捕到中國最貴的魚?每斤2萬元?可能就是黃唇魚
    福建省連江縣黃岐鎮流傳著一個「窮漢一夜暴富」的故事:一名家境貧寒的單身漢在離岸邊不遠處的海上,撿到一條昏死過去的百斤大魚,賣出300萬元的天價,那條百斤大魚就是黃唇魚。這種魚被稱為中國最貴的魚,今天,有市民給我們打來熱線說,他們捕撈到了一條30斤重的魚,這條魚可能就是黃唇魚。
  • 溫州漁民捕獲近六噸的「巨無霸」 或是世上體型最大魚類鯨鯊
    溫州漁民捕獲近六噸的「巨無霸」 或是世上體型最大魚類鯨鯊 2014年03月27日 18:07:58 郭建疆 攝漁民捕上來的「大魚」。 郭建疆 攝從外形看,與「鯨鯊」很像。>  浙江在線杭州3月27日訊(記者 俞雯祺  實習生 章丹青 通訊員 陳宣錕) 昨天,溫州洞頭漁民曾師傅像往常一樣
  • 漁民捕1米長野生大鱸魚 重20斤賣1600元(圖)
    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漁民管師傅10月30日在近海捕撈時,打上一條20.4斤重的野生鱸魚,不但讓他多收入了千餘元,也讓他出海打魚的興趣更濃了。為什麼能在近海捕到這麼大的鱸魚?專家認為,鱸魚是追小魚群而落網的。
  • 奉化漁民又捕獲超級大魚 這次是海鰻
    這次捕到的鰻魚特別大,有26公斤重,長約2米,魚身有成年人的大腿一般粗。這是林武輝的父親從事捕魚工作30多年以來第一次捕獲這麼大的鰻魚,剛捕撈上來的時候,幾個船員都驚呼起來。  林武輝說,自從實行「休漁期」以後,東海漁場的資源更豐富了,捕獲的魚貨也更大了。一般抓捕到比較珍貴或受保護的魚類,他們都會放回海洋,但這條鰻魚拉到水面上時已經死亡。
  • 黑龍江漁民捕到巨型魚!體長2米9!專家:至少60歲,價值七萬
    6月10日上午九點多,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長發村的網灘作業點進行捕撈時,捕上來一條巨型達氏鰉。經過專家檢查,這隻300斤重的達氏鰉至少有六十歲了,市場價值大約為七八萬元。達氏鰉素有「水中活化石」、「水中熊貓」之稱,是黑龍江流域的珍貴魚種,也是淡水魚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黑龍江省漁業漁政局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派專家趕赴黑河。
  • 抓到中華鱘欲自行食用 一漁民獲刑一年並公開道歉
    該案是長三角區域首例非法獵捕、殺害中華鱘犯罪案件。去年8月6日,有著多年捕撈經驗的漁民邢某某在沒有取得捕撈許可證的情況下,駕駛自購漁船到崇明區佘山島北面水域,用拖網實施捕撈,捕獲疑似中華鱘活體一條及花鰱、鱸魚若干。邢某某雖然懷疑自己捕撈到了中華鱘,但見它不像其他魚類那般活蹦亂跳,覺得它快要死亡,便和其他魚類一起放入冰櫃,打算自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