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最新的候鳥監測顯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除在「中國黑鸛之鄉」房山現身外,海澱、大興、順義、平谷、密雲等區也見到了它們的身影,這表明黑鸛棲息和取食範圍已經基本擴展到了全市。
據悉,黑鸛在全球分布僅有3000隻,其中在我國的有1000隻左右。目前北京的黑鸛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達到100隻左右。生性「挑剔」的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近幾年,黑鸛在房山「安居樂業」的同時棲息範圍還在擴大,成為首都北京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標誌。
曾經,「嬌氣」的黑鸛對房山「情有獨鍾」
據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紀建偉副主任介紹,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水深不超過40cm。
作為捕食性涉禽,黑鸛主要食物為魚類,也吃蛙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以及螻蛄等部分昆蟲,偶爾啄食少量水草。因為黑鸛的巢區大都選在河谷、懸崖峭壁的半山腰上,在巢的下邊和山頂還要有榆、青檀等小喬木和荊條、繡線菊等灌叢及雜草。而這樣的條件在北京並不常有,所以限制了黑鸛在北京地區的分布。
其次,過去的北京降雨量少、氣候乾旱,諸多河流嚴重缺水或季節性斷流甚至乾涸,而溼地內水生生物數量不足,黑鸛賴以生存的河流溼地生態系統並不完整,適宜黑鸛的棲息地不多。所以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黑鸛很少光顧北京,就算到北京也只在房山拒馬河流域徘徊,所以被戲稱為「房山黑鸛」。
如今,「房山黑鸛」變身「北京黑鸛」
為了加大黑鸛保護力度,市園林綠化局對房山區十渡流域進行生態恢復建設,強化生態保護措施,通過持續的軟硬體升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於2014年授予房山區「中國黑鸛之鄉」稱號。
2015年,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在分析了拒馬河畔的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動植物資源等一系列指標後,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黑鸛的習性和特徵,專門建立了以繁殖小區、覓食小區和停歇地小區為主體的「黑鸛保護小區」。每年冬季在河面結冰黑鸛無法取食時,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還會組織對黑鸛進行適當投喂,保證它們不會挨餓。同時對黑鸛進行嚴密的野外監測,如果發生異常,市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能第一時間反應。
一系列針對黑鸛的保護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黑鸛在拒馬河流域的種群數量從前幾年的五六十隻左右,經過穩定增長到今春已經達到100多隻。與此同時,黑鸛已經不再只安守於房山,通過持續監測,目前平谷區西峪水庫已經有2隻黑鸛正準備繁育,順義漢石橋溼地保護區也首次觀測到了1隻黑鸛,在密云云蒙大橋、太師屯、大城子均有黑鸛的倩影,大興麋鹿苑、海澱翠湖溼地也首次迎來了這些風度翩翩的「貴賓」,這表明黑鸛的生活範圍已經基本擴展到了全市,變身為「北京黑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