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滄海橫流,百鬼夜行;池魚籠鳥,唯我縱橫。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沙龍!
有一句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要加罪,根本就不愁找不到藉口,在歷史上就有曾經有一個罪名叫做腹誹罪,一個人什麼都沒有說,但是覺得他心裡說了,就把他判罪處罰,可以說連藉口都省了,當然這是比較「狠」的,大多數還是會找點毛病,就比如說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因為兩個字得罪了武則天,就被武則天殺了,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且看本文分解。
武則天可是中國歷史上正統的女皇帝,與漢朝的呂后稱為「呂武」,唐高宗死了之後,武則天便實際掌握了權力,並在690年武則天稱帝。
武則天能夠稱帝,自然是有些手段的,肯定是一個狠角色,但是有一個人偏偏就敢和他正面硬槓,他就是當時的宰相裴炎。
裴炎是唐高宗臨終時託付的顧名大臣,希望自己離開之後,裴炎能夠輔佐新皇帝,683年唐高宗去世,唐中宗李顯繼位。
一開始的時候,他兩個人還是能夠和睦共處的,並且因為當時唐中宗要讓自己的嶽父和自己乳母的孩子為官,遭到了裴炎和武則天的反對,兩個人還一起合力廢除了唐中宗李顯。
後來上位的就是唐睿宗李旦,這時候的武則天對於宰相裴炎還是挺滿意的,兩個人配合的完美無瑕,但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在以後的日子裡裴炎就得罪了武則天。
宰相裴炎還是十分忠於李氏的,當時武則天的武承嗣想要立「武氏七廟」,並且追封先祖為王,這觸動了裴巖的底線,他肯定是不同意的,與武則天這一塊發生了衝突,裴炎對武則天說:太后母儀天下,不應該偏袒自己的親屬,難道太后忘了呂氏敗亡的教訓嗎?
雖然沒有直接罵武則天,但是提出呂后的結局,讓武則天十分的不高興,還沒有捅破那層關係的窗戶紙!
後來武則天這個侄子武承嗣又不老實了,他建議武則天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絕宗室之望。這是想讓李氏退出舞臺,讓以後的這段國土改名換姓。裴巖這個時候又站出來大聲反對,當然雙方在這一點上,意見是不可能達成統一的,武則天又是非常的生氣。
這時候裴炎走了一步險棋,他要劫持武則天,讓他把權力讓出來,不過上天不允許,之後連日大雨,武則根本出不了門,宰相裴炎的計劃就這麼泡湯了。
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決定先下手為強,畢竟裴炎已經實施了這種手段,當時有一個御史彈劾裴炎,說他謀反,武則天抓住這個機會把裴炎關進牢房。
不過小編覺得應該是御史和武則天的計劃,因為當時很多大臣站出來說話,武則天直接就拿出了一封信,可見準備的非常的充分。
在這個信上只有兩個字——青鵝。大臣們一臉懵,武則天這樣解釋:「青」字可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裴炎是要在12月的時候在城中做內應。話說到這,武則天的決心很大、準備充分,大家也就不再求情了。
裴炎,一代宗臣,在684年的10月被武則天殺於洛陽都亭驛。不過之後,唐睿宗為裴炎平反,追封裴炎為太尉、益州大都督,賜諡號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