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為啥會因為「青鵝」2字被殺?武則天:把字拆開

2020-11-23 騰訊網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滄海橫流,百鬼夜行;池魚籠鳥,唯我縱橫。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沙龍!

有一句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要加罪,根本就不愁找不到藉口,在歷史上就有曾經有一個罪名叫做腹誹罪,一個人什麼都沒有說,但是覺得他心裡說了,就把他判罪處罰,可以說連藉口都省了,當然這是比較「狠」的,大多數還是會找點毛病,就比如說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因為兩個字得罪了武則天,就被武則天殺了,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且看本文分解。

武則天可是中國歷史上正統的女皇帝,與漢朝的呂后稱為「呂武」,唐高宗死了之後,武則天便實際掌握了權力,並在690年武則天稱帝。

武則天能夠稱帝,自然是有些手段的,肯定是一個狠角色,但是有一個人偏偏就敢和他正面硬槓,他就是當時的宰相裴炎。

裴炎是唐高宗臨終時託付的顧名大臣,希望自己離開之後,裴炎能夠輔佐新皇帝,683年唐高宗去世,唐中宗李顯繼位。

一開始的時候,他兩個人還是能夠和睦共處的,並且因為當時唐中宗要讓自己的嶽父和自己乳母的孩子為官,遭到了裴炎和武則天的反對,兩個人還一起合力廢除了唐中宗李顯。

後來上位的就是唐睿宗李旦,這時候的武則天對於宰相裴炎還是挺滿意的,兩個人配合的完美無瑕,但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在以後的日子裡裴炎就得罪了武則天。

宰相裴炎還是十分忠於李氏的,當時武則天的武承嗣想要立「武氏七廟」,並且追封先祖為王,這觸動了裴巖的底線,他肯定是不同意的,與武則天這一塊發生了衝突,裴炎對武則天說:太后母儀天下,不應該偏袒自己的親屬,難道太后忘了呂氏敗亡的教訓嗎?

雖然沒有直接罵武則天,但是提出呂后的結局,讓武則天十分的不高興,還沒有捅破那層關係的窗戶紙!

後來武則天這個侄子武承嗣又不老實了,他建議武則天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絕宗室之望。這是想讓李氏退出舞臺,讓以後的這段國土改名換姓。裴巖這個時候又站出來大聲反對,當然雙方在這一點上,意見是不可能達成統一的,武則天又是非常的生氣。

這時候裴炎走了一步險棋,他要劫持武則天,讓他把權力讓出來,不過上天不允許,之後連日大雨,武則根本出不了門,宰相裴炎的計劃就這麼泡湯了。

武則天知道了這件事決定先下手為強,畢竟裴炎已經實施了這種手段,當時有一個御史彈劾裴炎,說他謀反,武則天抓住這個機會把裴炎關進牢房。

不過小編覺得應該是御史和武則天的計劃,因為當時很多大臣站出來說話,武則天直接就拿出了一封信,可見準備的非常的充分。

在這個信上只有兩個字——青鵝。大臣們一臉懵,武則天這樣解釋:「青」字可拆為『十二月』,「鵝」字拆為「我自與」,裴炎是要在12月的時候在城中做內應。話說到這,武則天的決心很大、準備充分,大家也就不再求情了。

裴炎,一代宗臣,在684年的10月被武則天殺於洛陽都亭驛。不過之後,唐睿宗為裴炎平反,追封裴炎為太尉、益州大都督,賜諡號為忠。

相關焦點

  • 大臣為何寫「青鵝」2字被斬?眾人惶恐不安,武則天:把字拆開念
    當時大臣寫下「青鵝」二字後,武則天便下令將他處死,導致很多人都不理解,武則天:把字拆開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01武則天武則天原名叫武瞾,由於自小長相出眾,而且十分有文採便被李世民招入宮中。這個人就是裴炎,他是唐朝的一個宰相,受先皇遺詔輔政,是唐朝的三朝宰相。當時他幫助武則天廢黜李顯,改立李旦為皇帝,這才有了武則天的今天。但他心中依舊希望王朝回歸到李唐手中,因此密謀叛亂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早就收到風聲得知裴炎是內應,他手中的迷信還沒被送出去就被關押起來。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武后滅族,眾人不解,武則天:把字拆開來念
    武則天:拆開看字。武則天的命運相當曲折。她出生於624年的一個貴族家庭,但在她童年的時候,她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她和母親住在親戚家,被親戚羞辱迫害。後來她聽說自己成了皇后,親戚們直接嚇死了——從這一點,我們知道她當年有多慘。好不容易嫁給李世民沒多久,李世民又去世了。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殺,眾人不解,武則天拆開念群臣才恍然大悟
    在明末清初學者談遷所著《棗林雜俎》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崇禎癸未五月,上夢有一人書「有」字……俄會極門上疏,言「陛下夢後,諸臣革革以為祥,臣竊以為非利,蓋『有』字,則『大明』去其半矣」云云。」就是說崇禎帝有天夢到了一個「有」字,結果收到上疏說「有」字是「大明」兩個字各取一半而組成,預示著明朝將亡。
  • 宰相因「青鵝」二字被殺,大臣不知道為什麼,武則天拆字後才明白
    唐高宗在世時,本來如果李顯能安生地在宰相裴炎等人的輔佐下好好執政,不旁生其他的歪心思,相比也沒後來武則天什麼事情,他在登基後,反而立即要封嶽父為侍中,這可是比中書令還高的官,還要將乳母之子封官加爵。裴炎其實間接地將武則天往皇位上推了一把。
  • 裴炎是大唐宰相,武則天為何憑藉他寫的青鵝兩字,就將把他給殺了
    不過唐中宗李顯因為在朝政上並沒有什麼經驗,並且強行任命他的老丈人為高官,所以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反對。裴炎就聯合武則天把中宗李顯給弄下了皇位,當時他們的理由事實上也比較牽強,就是因為李顯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認為李顯有罪。因為裴炎反對李顯任命皇后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宰相,李顯就相當的惱火,甚至說我就算把天下給他又如何。
  • 唐朝的文人罵人很文雅
    二、獠 獠在唐朝是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稱呼,就是比田舍漢還要土的存在,放到今天類比就是「野蠻人」的意思,也可以口語一點就是土b南玻萬。想罵狠一點也是加個「奴」字,罵別人「獠奴」。 用法舉例:唐高宗想廢后娶武則天的時候,大臣們都很反對,褚遂良就曾經進宮說服高宗。
  • 武則天在去世時,為什麼把皇位傳給了李家,而不是自己的本家
    武則天在去世時,為什麼把皇位傳給了李家,而不是自己的本家。在所有的朝代中,唐朝可謂到了頂峰,尤其是在女皇武則天的治理下,唐朝的經濟又上了一個臺階,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來唐朝做文化交流。她也是非常有手段的,她為唐朝做了很大的貢獻。
  • 武則天下令:給祖先建七廟,宰相卻說不可,皇帝才能有七廟,被殺
    武則天授意自己的侄子,當時禮部尚書武的承嗣上表,奏請追封祖先爵位,並建立「武氏七廟」。但是按照禮制規定,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建立「七廟」,如今武則天竟然要給自己的祖先建立「七廟」,身為宰相同時又是顧命大臣的裴炎不得不站出來反對了。裴炎上奏曰:「太后母臨天下,當示至公,……,獨不見呂氏之敗乎?」
  • 湖南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18字獲萬元獎金,網友紛紛效仿
    這首五言古詩巧妙運用對比之美,將「白毛綠水」「紅掌清波」進行鮮明對比,將鵝的體態之美躍然紙上,仿佛這隻鵝就在眼前一般。 他的才華後來甚至還驚動了女皇武則天,不過,駱賓王和武則天是死對頭,後來還跟隨英國公徐敬業出兵討伐武則天。
  • 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從內容上看,也許很多人不會把它看成一首詩,只會看成一首童謠。那大家是否好奇,這首詩一沒金句、二沒鍊句、三沒情感、四沒思想格局,為何還能流傳千年,登上教科書呢?要了解這首詞,你一定要了解作者,《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候寫的一首五言古詩,雖說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僅僅7歲孩子寫出來的詩我想很難有思想高度,更別說情感了,有的可能只是畫面感。
  • 武則天要殺袁天罡,袁天罡為保命說了8個字,不料洩露天機
    尤其是他和武則天之間的恩怨情仇更是讓人們津津樂道。那麼這個唐代的大預言家究竟和這個取代唐朝自立為王的女人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公元627年左右,武則天的父親因為官職的變動所以要進行一次舉家搬遷。也正因如此,袁天罡才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武則天。 當時袁天罡首先看到的是武夫人,他通過仔細觀看揣摩武夫人的面相得出猜測武夫人已經生下貴子的結論了。但是武夫人想知道這個貴子到底是誰,就把兒子女兒們都交了出來。可惜袁天綱卻說這些孩子都只是小富小貴罷了,難成大器。
  • 她以奴婢身份成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後人稱其為「巾幗宰相」
    武則天確實很了不起不僅是自己登上了皇位而且還給同時期的女性同胞們也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其中就包括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古代少有的一位女強人,是有「巾幗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兒了,要說這個上官婉兒她的職場之路和武則天還真是脫不了關係的,不僅是脫不了關係而且其中的淵源還不小的,她以奴婢身份成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後人稱其為「巾幗宰相」。
  • 武則天信佛,曾不許全國殺生吃肉。迷信佛教的背後其實另有目的
    或許吳承恩在寫西遊記時,並沒有太多的考究唐朝佛學興起歷史。佛教發揚光大在唐朝是不錯,但唐朝佛學的興起,其實並不是李世民時期,推動佛學達到頂峰的是女皇帝武則天。李堂統治者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一直奉行尊道次儒,最後為佛的政治態度,佛教在那個這個時期其實也是地位最低的。 武則天時期,由於皇帝武則天信奉佛教。佛教在武則天的大力推動下迅速發展興盛。
  • 暖床丫鬟尿了宰相的床,宰相說了5個字,丫鬟成為太后!
    韋太后家境普通,還有個姐姐,韋太后和姐姐長大後,都生得端莊秀麗,花容月貌,為了貼補家用,姐妹倆曾經在一個退休宰相蘇頌的家中做暖床丫鬟。當時宰相蘇頌告老還鄉,覺得天寒地凍的,她和老伴每晚睡覺沒人伺候,於是就打算招幾個暖床的丫鬟,一來可以照顧老兩口生活起居,二來再也不用擔心冷被窩了。大家不要誤會,暖床丫鬟大部分是只暖床,不同床的。
  • 為什麼唐朝的宰相只是這個級別的?比宰相更高級別的官是什麼官?
    歡迎來到小天講古今,有人問,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唐朝的朝廷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都是官位的合稱。三省就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本來是宮裡的職位,隋朝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開始由官職轉為和尚書一樣的行政職務,成了朝官。
  • 袁天罡:「王」字少一筆,你會先想到哪個字?不同字有不同的人生
    我國古代第一本分析漢字字形字源的著作《說文解字》便是汲取了其中有關漢字的精華部分。 唐朝時期便出了一名神人袁天罡,傳聞中就是他佔卜出了武則天「可為天下共主」。 他所作的推背圖更被譽為史上第一預言奇書,更是將漢字佔卜法推向了高潮,留下了一套「測字法」。比如,一個簡單的「王」字,隨意少一筆,你首先想的會是什麼字,那就代表著你會擁有不同的人生。
  • 生僻有內涵的古風名字,詩人都用這些字!
    翃(hóng)是一個形聲字,從羽,厷亦聲,厷是公的變形,意為開闊的山谷,羽字是指輕飄飄地飛舞,那麼把這兩個意思聯合起來就是在開闊的山谷中輕飄飄地上下飛舞,翃字是指蟲飛。來自《廣韻·平耕》「翃,蟲飛。」,翃字發音大氣,雖然生僻,但是用於起名十分獨特好聽。
  • 「圀」,這個字是什麼字?
    該字就是「國」字,是武則天所造。武則天當時喜歡造字,雖造了不少,流傳至今的也只有一個「曌」字,但也依然不能算作正規的漢字。 武則天 最初,武則天把「國」字改為了「囗中武」,以為國家有我武則天坐鎮必定國泰民安。
  • 武則天的另一側面——殘暴
    武則天用人有「進退皆速」的特點,在任期兩年以上的24名宰相中,良臣有10個,而奸佞和平庸類有14個,佔多數。武則天朝任相時間最長的而且最終得到信任的有3人,即楊再思、蘇味道、婁師德。蘇味道,人稱「蘇模稜」,處事不決,模稜兩可。婁師德有「人唾其面,使自幹」且「笑而受之」的本領。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在唐朝為官,後來因為反對武則天,幫助徐敬業起兵,曾寫下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zhào)檄》,這篇檄文對武則天極盡謾罵之能事,但是當武則天讀完之後,卻極其震驚,連問宰相為什麼這樣有才的人不能早點重用,以至於跑到了對手陣營中。由此可見駱賓王之詩文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