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來說,喝茶是很多人的一種習慣,但少數人有吃茶的嗜好。那麼,茶葉可以吃嗎?吃茶葉對身體健康有利嗎?據此,建盞之家小編特整理了網上一些答覆,現整理如下,也歡迎各位盞友茶客提出更多見解,您也可以選擇讀完此文投票.
自己家種的沒有打過農藥而且種植環境無汙染的茶葉,直接從樹上摘下來就可以直接吃。但炒幹後的茶葉因為被破壞碳化而產生一些對身體不好的物質,因此不宜吃。而且對市場上不明來歷的茶葉在不知道是否受過汙染的前提下還是不要吃的好,否則萬一有殘留農藥和重金屬的茶葉吃到肚子裡只會帶來害處而無好處。
張一元茶葉店店員: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還是喝茶的人多,吃茶葉的人比較少。不過茶葉可以用來做月餅或是點心,或是含在嘴裡,驅除口腔裡的異味。
聽說茶葉是可以吃的,但是喝茶很有味道,估計吃茶葉就沒什麼味道了,既然是不好吃的東西也不會去吃它。
黃永玉·待茶圖
喝茶,有的地方講起來是「吃茶」,一個「吃」字道破天機:茶豈是僅僅用來喝的?既然是吃,方法自然就很多,燉、燜、浸、炒……不怕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茶的魅力在菜式上發揮得可謂匠心獨具,淋漓盡致!但千萬不要以為每道茶菜就是抓把茶葉在鍋裡煸炒。它的精髓在於:茶性、菜性渾然一體。一縷好茶能去葷菜之油、腥,添素菜之清、雅,色香味俱佳,不喧賓奪主,唯錦上添花.
茶葉是可以食用的。早在我國古代就有食用茶葉的記載,《晏子春秋。雜下》說「:晏子(公元前514年左右)相齊景公(公元前547年至489年),食脫粟之食,炙三弋,五卵對公苔菜耳矣。」對公元前547~前514年這段記載,可以說明公元前6世紀初,茶葉既是祭品,又是蔬菜,把茶葉叫做茗菜或苦菜。茶有苦味,作為飯菜食用,叫做苦菜是可以理解的,時至今日,還有一小部分勞動人民仍把茶作為菜食。如緬甸和我國湘西的少數民族仍把茶作為菜食。更為突出的例子是,我國邊區少數民族,不僅以茶代替蔬菜,而且與糧食同等看待。
吃茶的風俗延續至二千多年後的今天,還有吃茶的習慣。湖南洞庭湖區一帶,吃茶風俗尤為盛行。姜鹽茶、芝麻豆子茶,就是將茶葉一起吃下去,湘西少數民族至今還流行吃芝麻糯茶、擂茶等。吃茶已成為一些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目前國人也認識到茶葉除可泡飲亦可食用,如把茶製成茶葉糕點、茶粥、茶菜等。如杭州名菜龍井蝦仁就是用茶葉烹飪的。現代日本吃茶葉非常盛行,他們認為將茶葉食用後能吸收茶中的大量營養成分而利於健康。
作為茶樹的嫩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新陳代謝很旺盛,營養成分頗為豐富,當用水衝泡時,只有極少的水溶性營養素和芳香物質溶於茶水中,其它均留於茶葉中。因此,喝了茶水,再把茶葉也吃掉才是物盡其用。再說,咀嚼茶葉,有利於清潔口腔,去除牙齒上的菌斑,預防齲齒。營養衛生研究所的科學家做了一項實驗表明,常吃茶葉,對預防消化系統的癌症有明顯的效果。
清雅源茶葉品牌加盟店店員指出,茶葉中往往會有農藥和重金屬殘留,這些有害物質溶解到水裡的成分比較少,一旦將茶葉吃下去,被人體吸收的成分就多了。所以,吃茶葉時一定要謹慎。
阿拉伯茶是毒品,不是茶。2014年1月1日,國家相關部門將阿拉伯茶列入了精神藥品品種目錄,民間走私或者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阿拉伯茶及其未經滅活的種子或者幼苗都會觸犯《刑法》和《禁毒法》。現在國家已明令禁止,大家不要被利益蒙蔽了雙眼。
飲茶有防癌的效能,但茶葉中含有一種致癌物質(Bap),可致白血病、胃癌、肺癌、皮膚癌等病。這種Bap來自空氣、土壤的汙染,更主要的是來自茶葉在燒制過程中對其碳化物的熱解作用。但由於Bap難溶於水,所以在日常的泡茶液中,Bap的含量極微,大多留在茶葉之中。如果在飲茶時把茶葉也吃下去,回數多了,就容易致癌。
建盞·油滴
比較現代的觀點說茶葉可以去除口中異味,還有高纖,有助腸道蠕動,是減肥佳品。真能減肥嗎?有兩個男人喜歡咀嚼茶葉:一是毛澤東,每天睡醒,先喝茶閱報,之後還會撈出茶渣,咀嚼吞咽,遇到重大問題決策,茶渣吃得更勤,津津有味。另一個是周恩來喜歡喝龍井,喝過清香綠茶,不忍把芽葉倒掉,全部咀嚼入肚。看他們兩位領袖一胖一瘦的體形,茶渣減肥的功效有待研究。
北京茶葉質檢站張女士:茶葉中會有農藥的殘留和重金屬含量,這些有害物質溶解到水裡的成分比較少,但是如果吃下去,被人體吸收的成分就多了。所以,選擇吃茶葉的人們一定要謹慎。
彩蛋:連續分享建盞之家文章15天後有驚喜!!!
小編溫馨提示:各位盞友茶客,茶葉是否可以吃,也希望您能夠投票留言,我們希望更多的朋友走出對茶葉的誤區,感謝您的投票與留言.您也可以添加小編微信:13055490957 ,你的留言,我們自會當做沸語,添煮於茶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