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收穫「造血」式扶貧新成效

2021-01-12 半月談網

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碧桂園集團始終秉持「對人好,對社會好」的企業精神,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圍繞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實施一系列扶貧舉措,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其中,碧桂園北京區域在集團制定的扶貧戰略指引下,在結對幫扶的承德市灤平縣開展的技能培訓成效明顯。

元旦前夕,在碧桂園北京區域灤平扶貧團隊的組織下,在灤平縣邊營村、王營子村相繼舉辦手工編織專題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共持續17天,覆蓋達500多名貧困戶。

本次培訓通過邀請專業編織老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當地村民學習編織技術,提升就業技能。在培訓現場,碧桂園聘請了專業從事中國結編織的非遺傳承老師周豔秋親自教授學員手工藝術創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員們認真學習金剛結、平結等常用的編織技巧,經過多天的系統學習,學員們已可以獨立完成圍巾、帽子、鞋子、燈籠、拖鞋等編織成品。「現在家裡冬天的拖鞋、孩子的圍巾都可以自己編織,不用買,也省了一筆錢,還可以過節送給親朋好友」王營子村的程鳳華感慨。

像程鳳華這樣不能外出務工的學員還有很多,家住灤平縣邊營村的王全蘭患有腦梗,因為疾病右手活動一直不便利,在鄰居的勸說下,王全蘭加入了編織培訓班。「這10天的編織課程是我患病以來用右手用的最多的時候,原本還擔心會有不適,但右手在編織過程中鍛鍊的多,還比以前靈活多了」,王全蘭在結營儀式上分享學習心得時說。

除了技能的專題培訓,碧桂園北京區域還積極打通就業端,通過聯繫企業幫助當地村民遠程接手工編織訂單,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碧桂園灤平扶貧團隊活動負責人許雪松說:「我們通過與灤平毗鄰的北京市密雲區,承德市雙灤區、雙橋區等地企業,連同灤平縣勞動就業局合作推動遠程接單,目前正在起步階段,未來還將繼續打通銷售端,真正讓當地村民把技能學以致用」。

碧桂園北京區域自結對幫扶灤平縣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已舉辦多場次就業扶貧專項培訓活動。截至目前,已開設31期扶貧培訓班,培訓內容涵蓋手工編織培訓、家政月嫂、廚藝烹飪、直播帶貨等內容,覆蓋1700多人,通過培訓班實現就業上崗的村民高達700多名。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需要有效銜接,從就業保障來看,脫貧攻堅階段需要通過推動勞務輸出,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等一系列就業扶貧政策,大力發展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以此激發農戶的內生動力。未來,碧桂園北京區域還將繼續開展多樣化技能培訓,持續穩步提升貧困戶就業技能,將「可複製、可造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扶貧機制」貫徹到底。(作者:李媛媛)

相關焦點

  • 【六周年】清華長庚扶貧攻堅:是「輸血」,更是「造血」
    然而 單純的支援和幫扶猶如「輸血」 雖能滿足一時之需 卻無法解決長遠的醫療水平落後問題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行 在廣泛開展幫扶和義診的同時 開展進京進修、培訓當地醫師
  • 扶貧扶技|碧桂園在灤平開展手工編織培訓,帶動靈活就業
    12月下旬,碧桂園北京區域在灤平縣邊營村、王營子村相繼開展手工編織專題培訓活動。培訓共持續17天,參與學員逾百人,覆蓋500多名貧困戶。通過邀請專業編織老師,將理論授課與實踐指導相結合,幫助當地村民們學習編織技術,提升就業技能。
  • 白沙開展科技扶貧示範村實用技術培訓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曾毓慧 通訊員符曉藝  11月26日至28日, 2020年白沙黎族自治縣科技扶貧示範村實用技術培訓分別來到牙叉道阜村、打安鎮打安村、邦溪鎮南班村開班;根據當地農戶主要種養經濟作物的實際情況,授課講師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內容,此次培訓成效也得到學員們的一致認可。實地講解培訓現場。
  • 維麗婭學校技術扶貧:美容培訓學費全免、精準就業
    維麗婭是上海知名的化妝、美容、美甲、半永久培訓學校,在過去的一年裡上海維麗婭職業培訓學校與上海長寧婦聯及長寧區人社局一起,助力雲南紅河綠春開展技術扶貧。解決當地孩子無技能,就業難問題。在機緣巧合下,維麗婭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錢校長,得知這種情況深深地觸動了她心靈,暗自下決定一定要幫助這群孩子們·····維麗婭是一所幫助女生再就業及通過技能+學歷打造新時代女性的學校,完全可以幫助這群孩子,即能學到技術,又能為她們解決就業各創業。同時還能升級她的素質及學歷等問題;當錢校長找到當地政府,表達自己的來意,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 方大集團「造血式」扶貧助力甘肅東鄉高質量長遠發展
    該公司在東鄉縣設有四個扶貧車間,分布在河灘鎮孟蘇村、大源村、鎖南鎮、汪集鎮咀頭村,公司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各種設備近1500臺套,年產能可加工各種針織產品500萬件,吸納當地500多人就業。公司代工產品已遠銷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同時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創建了具有東鄉族特色的自主品牌「米拉尕黑」。
  • 江蘇灌南:造血式產業扶貧讓村民端穩就業飯碗
    灌南縣委宣傳部供圖2020年以來,江蘇省灌南縣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充分發揮幫扶項目的造血功能,有效帶動和促進低收入人口與經濟薄弱村持續增收。2020年,全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脫貧鞏固率、經濟薄弱村達標鞏固率都達100%。「我在百祿鎮扶貧產業園裡奧恆製衣公司的工作,一個月拿到手有4000多塊錢工資,還可以照顧老人孩子,感覺挺好的。」
  • 教育培訓一人 脫貧致富一戶
    技能扶貧能夠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是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市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引領,堅持技能扶貧與技能扶智相結合,橫向拓面與縱向貫通雙向發力,促進貧困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增強「造血」功能,取得了明顯成效。
  • 懷化雪峰村收穫國家級榮譽 文旅扶貧凸顯成效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扶貧工作隊自2018年3月進駐雪峰村以來,著手發揮行業扶貧優勢,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扶貧工作隊通過開展各類文藝活動和比賽,讓雪峰村民增加了文化獲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雪峰村村民慢慢開始關注和重視本村的文化資源,並沉浸其中。
  • 臺盟海南省委組織到陵水白石村扶貧點開展調研
    海南文明網訊 12月25日,臺盟中央副主席、臺盟海南省委主委連介德率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赴陵水縣本號鎮白石村扶貧點開展調研。調研期間,調研組先後走訪本號鎮政府、白石村委會,與縣、鎮、村領導幹部進行座談交流,到白石村委會臨時駐地看望駐村幹部,赴貧困戶家中走訪,實地查看脫貧成效。
  • 買它,買它,這場扶貧直播不一般
    同時並積極號召平臺80萬主播參與到扶貧工作中,通過平臺頂尖主播引流直播帶貨助農、電商直播一站式培訓、「雲旅」直播鄉村美景助力旅遊等「直播+」方式,定點與梅州五華縣,湛江徐聞,湛江雷州,貴州畢節與黔南州,陝西佛坪,湖北武漢,哈爾濱黑龍江,惠州市井水龍村,興寧市逕中村等10個貧困地區開展幫扶工作。
  • 白鶴社區開展中國結手工培訓 實現自組織隊伍「自我造血」
    1月7日,東升街道白鶴社區開展了白鶴社區中國結手工培訓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轄區居民凝聚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為社區自組織隊伍注入新活力。本次活動邀請了環保再造師、創意手作老師楊勤帶領轄區自組織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 探索扶貧新路徑 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打造扶貧產業生態閉環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也在爭分奪秒地開展各式各樣的扶貧行動。  中科同創發起的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項目作為國務院扶貧辦指定的消費扶貧創新試點項目,在探索消費扶貧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 陽光保險:讓陽光普照扶貧攻堅之路
    一家企業之所以扶貧成效良好,得益於企業追求的精準,這與當下精準扶貧的趨勢不謀而合。陽光保險從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保險扶貧四大舉措入手,綜合性地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真正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
  • 精準扶貧幸福來
    羅洪俸在扶貧車間務工1月5日下午5點,在中益鄉鹽井村便民服務中心扶貧車間勞作了一天的貧困戶羅洪俸從扶貧車間裡走出來,回到居民點騎著三輪車駛往兩公裡之外的中益鄉小學,接回放學的兒子和女兒後,又拿起掃帚來到公用停車場打掃衛生
  • 50名幫扶對象享免費培訓 提高「粵菜師傅」技能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通訊員/李偉良) 為貫徹落實粵桂、粵川省際技能扶貧工作部署,進一步鞏固「粵菜師傅」省際技能培訓成效,近日,為期10天的江門市「粵菜師傅」技能幫扶提高班在廣東廚藝技工學校舉行,來自四川甘孜、廣西崇左和江門地區共50名幫扶對象完成培訓並順利結業。
  • 2020「喀什光明行」啟動 手術教學+培訓實現「造血式」援疆
    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眼科組成的援疆醫療隊深入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疏勒縣,為200名符合手術條件的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為喀什地區四縣眼科醫護人員開展白內障診治規範化培訓。活動還向新疆喀什地區捐贈了價值40餘萬元的醫藥物資,為山東衛生援疆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 巴南:小小角蛙帶動產業扶貧 脫貧戶增收致富添新路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紀湄 鄔昌竹 魏穎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近日,巴南區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喜見成效,第一批角蛙養殖農戶們拿到了他們角蛙養殖的「第一桶金」,從此他們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 臨武縣萬水鄉:「三抓三促」打贏扶貧收官戰
    相比「輸血史」扶貧,探索有特色的「造血式」扶貧路徑更為科學有效,從內生機制方面提供可持續的良性保障。萬水鄉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著力推進「一村一品」,培育出一批卓有特色的產業村。因扶貧成效顯著,大漢村羅漢果農業合作社獲評「市級農業示範合作社」「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兼具的特色扶貧產業格局逐漸發展成熟。緊抓就業服務,促推穩住民生「基本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萬水鄉緊緊遵循就業是民生之本,一手抓技能培訓,一手抓就業崗位,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基本形成「供+輸+培」體系化的就業服務格局。
  • 字節跳動扶貧將為扶貧達人提供綜合課程培訓
    字節跳動扶貧與中國人大新聞學院達成合作 將為扶貧達人提供綜合課程培訓   11月29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字節跳動扶貧總經理楊潔宣布,正式啟動「山裡DOU是好風光」項目,將以抖音為主要平臺,助力更多貧困地區文旅扶貧。
  • 他激活貧困村「造血」功能|代表聲音
    接下來,「佛山工會」微信公眾號繼續聚焦佛山工會十六大,通過不同領域的代表聲音,圍繞市工會十五大以來佛山工會工作成效及未來工作計劃,推出相關專題報導。 精準扶貧,他瞄準靶心解難題 在湛江市南三鎮巴東村內,一座現代化的農業科普站坐落在一片農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