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者,位於太行山之東,別稱齊魯。山東之地,在中國是一塊非常獨特的地方。這裡不僅是孔子的故鄉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更是一塊重溫尚武之風極濃的地方。
自古山東出好漢也間接透露出山東人尚武的習性。也許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山東籍的好漢就佔據了三分之一,而山東人,不僅是拳腳功夫厲害,手上功夫更是十分了得!
今天,就跟著好客君看看山東人的手上功夫!
1山東剪紙
在山東,尤其是到了鄉下,剪紙是老一輩婦女都會的一項手藝活!山東剪紙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高密剪紙、黃島剪紙、泰山剪紙、黃河口剪紙……只要有山東人的地方,就有剪紙的身影,有些地方的剪紙作品還曾被作為貢品送到京城呢。
這一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有許多種類,分為炕牆花、天棚花、麵缸紙鬥花、門花、燈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兜兜花等幾十種。每一種都構思精巧,風格獨特,富有韻律感,如果你看到剪紙師傅的現場操刀,定會被精妙的技藝所折服。
2山東麵塑
麵塑是山東的一種傳統造型藝術,俗稱捏麵人。不同色彩的麵團,在師傅們的精心揉捏下,逐漸變成一件件製做精巧,形象逼真,有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
山東麵塑在許多地方都有,尤其以菏澤、濟南等地的最為出名,他們捏出的麵塑造型獨特,人物栩栩如生,而且久放不壞,每一件作品都值得細細品味!
3膠東花餑餑
到了膠東一帶麵塑發生了變化,在當地不管是訂婚、結婚,還是祝壽、節慶都必須要這一種麵製品助興,那就是膠東麵塑。
萊州麵塑又稱花餑餑,當地人更喜歡叫餑餑,因為有生機勃勃的意思。蒸好的膠東花餑餑,就會有一股自然的香氣撲面而來。掀開蒸汽、熱氣與麥香氣瀰漫的籠屜,色彩明豔、造型百出。
接著便開始考驗手藝人的手上功夫!在他們的手中,經過雕刻加工、揉捏、嵌壓、描繪,一團面便是一件藝術品,當你第一眼看到它,驚豔於它美豔的同時,也會情不自禁地說一聲「怎麼忍心下口去吃」。
4濟南·兔兒爺
兔兒王(兔兒爺)是老濟南的傳統手工藝品,這裡的「兔子」,跟北京、天津的兔兒爺同宗同源。但濟南的兔兒不僅有生肖系列的擺件,還有造型各異的兔寶寶。
兔兒王上色全是人工手工完成,是考驗師傅手上功夫的一項技術活,在師傅手中穿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大兔兔,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小兔兔,還有扮成兔首人身商販的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兔兒讓人眼界大開。
5濟南·錫雕
濟南萊蕪地區的錫雕工藝可以說一絕,這項工藝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萊蕪錫雕品類繁多,造型美觀,技藝精湛,獨具一格。
制錫世家王家綜合應用多種藝術技法,創製了第一批錫雕製品,讓精美的茶具、酒具和獨特精湛的錫雕工藝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項手上功夫也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6青島·貝雕
在海邊長大的青島人,依靠著廣闊的海岸線,不僅學會了打漁,也練就了一項獨特的手上功夫——貝雕!青島貝雕產品原料主要採取20年以上的珍稀螺殼,經過幾十道工藝流程製作而成。
貝雕技藝巧妙的運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綜合玉、木雕和螺鈿鑲嵌等工藝特點,精心雕琢成平、浮、立體形式的掛畫、首飾和旅遊紀念品。貝雕產品形式多樣、工藝精湛、新穎絢麗,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
7淄博·陶瓷 琉璃
提到陶瓷,大家肯定會想到景德鎮,但如今要說陶瓷的地位,淄博陶瓷肯定首屈一指!從上合峰會,到進入中南海至今,同時供黨、政、軍最高機構使用,淄博陶瓷的品質毋庸置疑!
作為中國陶瓷的五大產區之一,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淄博的能工巧匠們就開始了陶瓷生產。唐宋時期是淄博陶瓷文化的鼎盛時期,寨裡窯的青瓷、磁村窯的黑釉瓷、博山窯的絞胎瓷和彩瓶等等都十分有名。
「瓷土出窯體繪墨, 描淺淡梅冬雪白」小小的陶瓷製品雖看起來簡單,卻也是經過拉坯、成型、燒制、上色等十餘個步驟完成的,差一點一步都不能成功完成一件!
與此同時,博山地區的琉璃製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蟈蟈栩栩如生,石榴、葡萄惟妙惟肖,這是時間的沉積,更是淄博人日復一日修煉的手上功夫!
8淄博 內畫
內畫起源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畫師們用一種特製的行筆,在口小如豆的瓶內反向作畫。
作畫時,要沉住氣慢慢來,發力於手腕,精細之處,非目力所能及,這一種奇特的、瑰麗的的藝術珍品考驗的是作畫師傅們年復一年的手上功夫。
9濰坊·年畫 撲灰畫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風箏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殊不知濰坊楊家埠的年畫和風箏一樣出名!
作為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楊家埠年畫不僅鄉土氣息濃厚,製作工藝別具特色,更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年畫並稱中國木刻版畫四大家。
與楊家埠的木板年畫不同,高密撲灰畫以民間工藝為主,經歷世錘鍊,技藝精湛,風韻獨具,而且題材多樣,被專家學者視為民意奇葩。
來到濰坊高密,隨意走進一家撲灰畫店,也許站在你眼前的那位正在用心創作一張又一張的絕世佳品的,就是一位手上功夫十分了得的非遺傳承人。
10泰安·桃木雕
泰安的肥桃人人稱讚,肥城人也用自己的巧手將桃木變成了自成一派的藝術品。肥城桃木雕歷經千年,代代傳承,產品已發展到4000多個品種。桃木劍、桃木如意等藝術品都是肥城人的匠心製造。
11聊城·雕刻葫蘆
聊城雕刻葫蘆是一項別具特色的雕刻工藝,也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項工藝始於宋朝,明、清時期逐漸成熟並興盛。
小葫蘆卻有著大講究!雕刻葫蘆分為片花、雕刻(針雕)、鏤空、烙花等步驟,每一步都要求手藝人對葫蘆具有很高的把控能力,這樣做出來的葫蘆圖案才能精美別致。
12臨沂·沂蒙手繡
相信小時候的你一定在家裡見過這樣的布老虎或者花枕頭,沒錯,這就是源自山東的沂蒙手繡,距今已有260餘年的歷史。
它既不同於蘇州刺繡,也不同於江南緙絲,而是把刺繡的平面裝飾性與雕塑的三維立體感完美結合起來,造型古樸渾厚,簡潔大方,略顯誇張;同時用大紅、大綠、大紫等強烈對比,豔而不俗,生動活潑,喜慶色彩濃厚。
沂蒙手繡以精妙的繡工、活潑的針法及豐富的形象著稱。繡制過程看似簡單,實際工藝繁瑣,每件繡品都要經過取樣、手繡、縫合三大步驟,費時費力,沒有點手上功夫是很難完成的!
從一針一線,到一張紅紙、一個式樣,從工藝品的選材到技藝的不斷磨合提高,每一件手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些有著「手上功夫」的師傅們的匠心堅守,它們才會越來越散發奪目的光彩。
為山東工藝品點讚,為匠心點讚!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