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人是如何不知不覺地趕上歐洲的?從釀酒葡萄的種植面積來看,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但中國產的葡萄酒好像對歐洲來說還很新鮮。
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29日報導稱,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在歐洲根本看不到中國每年11萬升紅酒產量,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們所熟知的紅酒文化對中國人來說還是新生事物,他們才剛剛走進這個領域。
考古學上的證據顯示,在亞洲的廣袤地區,早在4600年前就有釀酒用的葡萄園,在唐朝的時候(公元618年至709年)紅酒很流行。但是在歐洲釀葡萄酒的各種葡萄是直到十九世紀晚期才在中國開始種植的,近些年紅酒文化才開始被中國社會接受。
中國的紅酒葡萄種植區域廣袤且環境各異。在最內陸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全世界離海最遠的內陸(離海邊2645公裡),這是中國產葡萄最多的地方。在中國中北部的寧夏,冬天會結冰,溫度會降到零度以下,所以葡萄園要被土層埋上以讓葡萄過冬不死。從雲南到西藏的一片地區也釀葡萄,甚至在北京周邊地區也有釀葡萄的地方,因為這裡有溫和的海洋氣候。
報導稱,因為氣候與土壤的不同,對中國紅酒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中國產的葡萄酒多數是紅葡萄酒,其顏色是明顯有著中國特色的紅色。而因為受波爾多紅酒的巨大影響,中國人在紅酒中用了太多的赤霞珠(還有一些梅鹿葡萄)(這些為葡萄種類—本網注)。那味道如何呢?就紅酒的品質而言,常去中國的人認為中國紅酒在這十年正在不斷變好。
四年前,一款中國紅酒擊敗了波爾多的紅酒,贏得了國際著名葡萄酒雜誌《品醇客》的波爾多式最佳葡萄拼配獎。但是《每日電訊報》記者嘗到的得獎紅酒卻讓他很失望,它嘗起來就是出自一個還沒弄懂釀酒技藝的國家。此外,該酒的狀態不好。這是中國葡萄酒的一個常見問題,不知道是灌裝線上出了問題還是存儲不當。很多酒嘗起來有烘烤味道,好似暴露在空氣或日光下,或者兩者都有。
報導稱,這次比賽並不能說明什麼。中國葡萄酒口感的改善可能比任何比賽的評比更有說服力。
兩年前,英國最古老的酒商—貝裡-拉德葡萄酒公司在其詹姆士街的店鋪裡給紅酒新貴中國提供了一個永久貨架。《每日電訊報》記者饒有興致地品嘗了中國現代最早的釀酒集團—張裕集團(創立於1892年)釀造的一款紅酒,但是出乎他的意料,這是用凍在葡萄枝上的葡萄釀造的冰酒,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記者還品嘗了貝裡-拉德葡萄酒公司現在出售的兩款其它中國紅酒,兩款都是在奧地利釀酒商倫茨·摩塞爾的幫助下釀造的。一瓶是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2008年的紅酒看起來並不怎麼樣,有一種澀味,聞起來有種烤死老鼠的味道。記者稱,他喝過三四次這款酒,但無疑這次是最差的。反正其它幾次它也沒讓他感到欣喜。張裕摩塞爾十五世酒莊的赤霞珠2010要更有潛力。它讓記者想到曾經在智利或阿根廷找到的紅酒,能感受到葡萄的溫暖和豐富味道。它好似溫暖的天氣在張開雙臂擁抱你一樣,熱情無比。但是,橡木桶是新的而且很堅硬,感覺像是一層厚重的外套。正因為這樣,這是一款很值得嘗試的酒。
報導稱,國際釀酒商的專業熱情和在技術上大量投資意味著中國的紅酒正在大步前進。中國有適宜釀酒葡萄生長的風土,這將是有潛力的金礦。如果沒有這一條件,你能製造好酒,但總是泛泛之輩的好酒,只是另一款紅酒而已,沒有自己的特色,總少了點什麼東西。如果合適的葡萄生長在合適的地方,那它釀出來的酒會讓人為之驚豔。或者你得動員很多人千辛萬苦找到合適的地域合適的葡萄。沒人會否認中國將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