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兒子二刷《敦刻爾克》,終於懂得如何和他談論戰爭

2021-01-10 芥末堆
帶兒子二刷《敦刻爾克》,終於懂得如何和他談論戰爭

作者:子鴻爸爸 發布時間: 2017-09-11 08:18

帶兒子二刷《敦刻爾克》,終於懂得如何和他談論戰爭

作者:子鴻爸爸 發布時間: 2017-09-11 08:18

《敦刻爾克》上9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上已有超16萬網友打出8.6的高分

昨天晚上,去影院二刷了《敦刻爾克》,這一次,我帶上了我11歲的兒子。

他一直對歷史和軍事等話題很感興趣,電影上映前就十分期待,可惜片子在北美分級為PG-13級——不適合13歲以下孩子獨自觀看,但我看下來後覺得10歲以上的孩子其實都能去看看,二刷索性把他帶上了。果然,他和我一樣,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大戰場上的小「人性」

電影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德軍步步緊逼,近40萬英法聯軍節節敗退,最終被三面圍攻,逼退到敦刻爾克——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海港小城,背後一海之隔的英國,是他們最近也最遙遠的家鄉……

看完後走出影院,兒子問我,「真的撤退了30多萬人嗎?人呢?電影裡沒看到這麼多人撤退走啊?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首先這一歷史事件,確是8天裡撤出接近33萬人,影片最後其實也通過英國海軍指揮官波頓交代了這一點。但我們「感受」不到,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平時受的教育,就是集體主義;我們所看到的國產電影,動輒就是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場面壯觀。特別是打了勝仗,或反敗為勝,更是恨不得給個幾分鐘特寫。但諾蘭反其道而行之,縱觀全片,除了幾次掠過碼頭,看到密密麻麻的士兵外,基本沒什麼人山人海的所謂大場面。

看報導了解到,在拍攝前,一個老兵曾對諾蘭說:「在戰爭電影中,似乎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在真正的戰爭中,我們並不知道,大家都處於慌亂和無序之中。絕大多數時候根本不知道戰爭進行到什麼階段和程度了。

這段話對諾蘭的影響至深,所以,他不想講一個巨大的軍隊如何成就一個軍事奇蹟,而是還原一個絕望無助的情境,探討個體們如何求得生存,如何活著,以及急切地對Home千種思念、萬般嚮往。

諾蘭所說,這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一部懸疑片,是無數個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明天會身處何處的恐懼,因為恐懼而爆發的人性

看到這句話,我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儘管我之前,也努力通過一些個體故事的繪本或小說,來引導孩子對戰爭的理解。但諾蘭這一大師給影像作品,成為我迄今找到的最好的教科書——讓我以影像的方式,和幾乎親歷者的視角,了解應該如何和孩子談論戰爭。

相信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場景,大家也一樣感同身受。一是十幾個士兵,在沙灘上找到了一艘擱淺的船,等待漲潮的時候,因為船艙裡人數太多,必須有人出去,出去就是送死,其中一個士兵就認定另一個士兵是偽裝成英國士兵的德國間諜,因為後者全程沒有講過一句話,要把他趕出去!情急之下,後者顫抖地用法語說,「我是法國士兵……」

電影開頭時,正是這個士兵,為了混上英國士兵的船,扒掉了死去英國士兵的軍服,奪走對方寫著名字的鏈子,還假扮成醫務兵,利用傷員爭取上船的名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赤裸裸的求生的本能。你可能有些憤怒,但似乎又完全合情合理。

與此同時,有多恐懼,人性的閃光點就有多耀眼。比如平民道森,他開著自己的遊艇前往支援,和他一起的,有他的兒子彼得、兒子的朋友喬治。他們先救上了被德軍潛艇襲擊的英國海軍,後者因心理創傷誤傷了喬治,最後喬治在船艙裡失血過多死去。

當英國海軍終於冷靜下來並問起,「那個孩子還好嗎?」彼得的回答是,「還好。」他當然痛惜好友的離去,但他也理解,在這種環境下,英國海軍的無奈和恐懼比他更深千萬倍。 

跟兒子聊完這些。我問他:「如果你在戰場,你會想什麼呢?」 

「我會像這些士兵一樣,只想活下來,一定要活著回家。就算最後回到家被認為是逃兵,我也要努力活下來!」

兒子回答我還算滿意。很顯然電影給他印象深刻的另一個場景就是,英國士兵們回國,坐在火車上擔心被民眾謾罵或扔臭雞蛋,但沒想到大家慶祝他們回來!是的,戰爭中你只知道自己的處境有多糟糕,你不知道知道撤退意味著失敗還是勝利。兒子看到絕望中的求生,認識到活著的重要性。

這不是我和兒子第一次一起看諾蘭的作品,上一部是《星際穿越》,一部太空人爸爸穿梭太空、不慎落入黑洞的科幻故事,場景很恢弘,最動容的是父愛,這就是回歸人性的魅力。我在影院落淚了。我扭過頭看我們家8歲的小傢伙,沒想到他眼睛也是通紅的。我懷疑他是真的看懂了,還是因為太困剛好在揉眼睛。

《星際穿越》劇照

這一次一起看的《敦刻爾克》,也是回歸人性,我希望兒子看到,戰爭的主體,是由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個體組成的

不要故意說和平年代不會發生戰爭 

關於怎麼和兒子討論戰爭,我一直都在思考,因為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汽車飛機大炮的模型,但怎麼講戰爭呢?說教肯定不行。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我們從小的那種被灌輸一堆主義的作法進行代際傳承。所以首先我搜羅了一些經典繪本或好書,讓這些作品來帶入,來啟蒙。在此列給大家一部分:

《敵人》,一群士兵們把敵方想像成沒有人性的野獸,攻佔敵方的洞穴後卻發現,裡面有家人的照片;

《DK的兒童百科全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合了孩子的閱讀特點,寫了很多二戰的知識;

《自由的蘋果》,黑人小女孩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帶領族人脫離奴隸生活;

《格爾尼卡》,記錄西班牙內戰的殘酷與悲慘;

《晚安指揮官》,一個伊朗小男孩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一條腿,也永遠失去了母親; 

《安妮日記》,一個普通的猶太小女孩,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 

《我是馬拉拉》,當巴基斯坦反政府遊擊組織塔利班控制了史瓦特這個小村莊時,一個女孩挺身而出;

《我吃拉麵的時候》,我吃拉麵的時候,伊拉克在戰鬥,伊拉克的孩子在挨餓;

……

孩子從小最喜歡的一本是《六個人》,當時他問我「為什麼會有戰爭」,我答不上來,就給他買了這本書。我一直認為,不能騙孩子說現在沒有戰爭了,或者說現在是和平年代,不會打仗的,諸如此類,其實堵不如疏,多看些相關主題的經典圖書更好。

這本書的故事是由六個人而起的,他們一直都在尋找一片能讓他們過上和平日子的樂土,還真讓他們找到了。可是不久之後,他們就開始擔心未知的敵人會來奪走他們的財富,便開始建造高塔,僱傭士兵。

安心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們又開始擔心士兵變得好吃懶做後會忘了如何戰鬥,於是就讓士兵們去掠奪別的村莊來掙得生計……事情越演越烈,而正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真正的敵人出現了……

這個故事我也看了幾遍,非常簡單,卻演義出了戰爭的起因,即便是孩子也可以理解。只因人類的欲望和人性的弱點,就引發了戰爭的前奏。最後兩支部隊兵戈相見,殺聲震天,戰鬥結束,無人生還。

更有意思的是,打到最後,兩方各剩下六個人活命。於是他們排成兩隊,轉身背向對方再次啟程,又開始週遊世界,又想找一個安穩的地方過日子……進入了一個無限的循環。

這種啟蒙是有必要的。在孩子這個年紀,我不願意給他灌輸政治意義上的盟軍、敵軍、成敗等符號,而更想帶他去看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他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

我們看完《敦刻爾克》回家的路上,兒子說,「這些士兵雖然看不到他們的敵人,但還是覺得好可怕!」

是的,看不見的恐懼才最致命,就像前面提到的,諾蘭的鏡頭下,沒有一個人有全知視角,再加上,他還用了自己最擅長的「多線敘事」——陸地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讓士兵們的處境更加壓抑,讓求生的欲望更加突出。

士兵不應該只是一個軍事符號

目前國內的電影都沒有分級,很多時候,家長們搞不清楚該不該帶孩子去看某部電影,於是有些朋友比較乾脆,只要電影裡有殺戮、戰爭等場面,孩子就不看。這當然是一種方法,但我更建議化被動為主動,脫掉有色眼鏡,不迴避。轉而深入研究,找到最適合孩子年齡、個性的引導方式。

因為《敦刻爾克》,兒子對二戰歷史的興趣更加濃厚。他剛讓我幫他買 了之前一位朋友就推薦過的「二戰史詩三部曲」,包括《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第登陸》、《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是戰地記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親歷二戰後,花了近30年才創作完成的巨作,描寫了二戰期間的三場決定性戰役。

這三本非虛構著作的作者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戰爭最血腥的時刻,吃飯比愛更重要,躲藏比戰鬥更有尊嚴,忍受比贏得勝利在軍事上更正確……三本書的序言裡都寫著:這是對戰爭扣人心弦的報導,又是有關普通人的故事,是有關軍人和平民的故事。這和諾蘭的戰爭觀是不是不謀而合?

孩子明年就要上初中了。我一直覺得12歲就是準成人禮年齡了。他正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我不知道面對更多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疑問,我這個當爹的還能不能當一個好的引導者。但我慶幸,至少電影世界裡不只有《戰狼2》。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少年商學院」,作者為子鴻爸爸,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少年商學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少年商學院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敦刻爾克》:家是比生命更珍重的歸屬,是比死亡更永久的終點
    影片裡這個詞被反覆提及,海軍軍官隔海觀望說「We can see our home」,後來在看到大量英國民船時他說他看見了「Home」,民船老船長堅持要駛向槍林彈雨的敦刻爾克是為了他要帶士兵們回家的任務,法國士兵被揭穿身份時說「I want to go home」,湯米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躺在民船甲板上精疲力盡又如釋重負地說「Take me home」,似乎每個人都是在為了「回家」而傾盡全力,不是為了求生
  • 諾蘭《敦刻爾克》曝新劇照 肯尼思·布拉納亮相
    諾蘭《敦刻爾克》曝新劇照 肯尼思·布拉納亮相 時間:2017.06.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 史達林的大兒子,被納粹折磨致死,他二兒子的命運又如何呢
    可是在家庭中,他也是一個悲情人物,大兒子被德國納粹折磨致死,那麼他的小兒子命運又如何呢!史達林的大兒子——雅可夫 · 朱加什維利,在被俘虜之後,德國將其當作籌碼,希望能從史達林的手中,換回鮑留斯元帥。可是這一個請求,被史達林當場拒絕。憤怒之下的德國人,就開始折磨雅可夫,把雅可夫在各種酷刑中的慘狀,拍成照片,準備送給史達林。
  • 「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背後發生過的真實歷史
    最後所有人都轉向了緊緊手握軍權的前總理達拉第,他是甘末林的保護人。達拉第終於發言了,他反對撤換要求,表示甘末林沒有責任,而對於法德戰線,他認為「現在不要開火」是法國政府的「意願」。雷諾要求其他內閣成員發表意見,但是沒有人說話。氣憤的雷諾宣布政府內閣立即辭職,而下午才知道消息的甘末林也寫好了辭呈。
  • 五部驚險刺激的空戰電影,帶你領略空戰的魅力!
    《壯志凌雲》:講述了美國海軍飛行員麥德林以自己老飛行員父親為偶像,幾經沉淪,終於奮起,駕駛銀鷹,縱橫藍天,最終成為一名優秀飛行員的故事。《紅男爵》:故事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曼弗雷德·馮·裡希特霍芬是一名德國飛行員,他有著擊落80架敵機的傲人戰績,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他的綽號叫「紅男爵」。本片就是根據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改編而成。《珍珠港》: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裡。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 【清明祭】兒子戰場犧牲 86歲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戰爭結束後,遠在千裡之外的父親蒲運海盼著與兒子團聚,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明書》。沒看見兒子的遺體和墓碑,固執的老人堅持尋找了38個年頭,依然杳無音信。3月27日,記者獲悉,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在雲南烈士陵園裡發現了蒲仕平烈士的墓碑。
  • 鸚鵡史航花椒直播暢聊《敦刻爾克》:細節更能打動人心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改編而成的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正在各大影院熱映。9月11日晚,著名編劇、《奇葩說》第三季辯手鸚鵡史航做客花椒脫口秀頻道獨家聯合盛世肯特打造的首檔文化訪談直播節目《小說家》,就《敦刻爾克》影片的情節編排、剪輯手法等問題交流看法,將70多年前那段震驚世界的塵封往事抽絲剝繭,重新呈現在網友面前,吸引了30多萬網友的觀看。
  • 母親目睹兒子被炸死,數百萬孩子靠垃圾活命:你永遠想像不到戰爭的...
    直到兒子的屍體從河裡被帶回來的那個冬日,穆斯塔法翻開筆記本寫道: 「姓名:我帥氣的兒子; 死因: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
  • 母親目睹兒子被炸死,數百萬孩子靠垃圾活命:你永遠想像不到戰爭有...
    01 要麼找人替自己收屍,要麼拿起槍對準自己的同胞 養蜂人努裡和他的藝術家妻子阿芙拉生活在敘利亞阿勒頗,他們有一個五六歲的兒子薩米,一家三口過著平凡簡單的生活。
  • 《金剛川》上映在即,戰爭片熱潮再起
    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導演,張譯、吳京、鄧超等人主演的《金剛川》終於也要和大家見面了。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這部講述中國志願軍用血肉之軀築起金剛川上和平之橋的戰爭片,格外具有紀念意義。
  • 玫瑰與康乃馨的戰爭,夾在中間的兒子又該何去何從?
    在節目《第三調解室》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年近70的安女士在節目現場唱了一首讓人心澎湃的《青藏高原》,這首歌正道出了她曾經的艱辛和努力,然而喪偶喪女的安女士終於還是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但就在她開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時,另一個讓她煩惱不已的對象出現了,究竟是誰在「欺騙」這位善良的老人?
  • 森林如何找回兒子 找到兒子方法
    森林找到兒子方法方法一:被野人擼死一回,醒來在野人洞穴裡(在此之前務必做好充分準備),向前探索洞穴,最好拿火把殺野人(掄到野人就讓他一邊燒著去吧),走到岔路口右轉,看見一張血淋淋的桌子,幫邊撿到一個已經損壞的玩具(這就是主角兒子的),抬頭,主角兒子就被掛在那裡
  • 當我們談論動物時 也在談論我們自身
    他的《動物眼中的人類》,正是從動物的視角出發,讓我們覺察到動物因為人類受到的影響,體會動物是人類的進化之鏡、情緒之鏡、行為之鏡。這部作品是趙序茅行走中國各地自然生態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記錄自己的科考經歷,記錄所思所想的結果。
  • 鋼鐵俠普及及其大事件經歷介紹之二:黑暗王朝秘密戰爭降臨
    blake說是託尼自己使自己變成了植物人,為了保護註冊英雄的身份信息和他的戰甲技術,託尼同時錄製了一段視頻來告訴大家如何救回他或者說如何「重啟」他。直到託尼終於挖出了一塊胸甲,因為害怕機器的襲擊,託尼和Howard夫妻一起來到了一個空房子裡,託尼穿上了胸甲但什麼都沒有發生...Howard夫婦將託尼藏在了屋子的碎木板下,然後倆人被機器抓走了,之後嚇壞了的託尼看見了奇異博士...奇異博士正通過魔法進入託尼的腦內世界試圖將他帶回現實世界,「the world needs its Iron Man」奇異博士對託尼說道。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以及他對於女性的態度究竟如何?
  • 他給兒子做了個玩具廚房..別人卻說他兒子娘..終於,他給了個霸氣十足的回應
    於是他老爹,決定自己給兒子做一個玩具廚房當他兩歲的生日禮物。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買來一個舊的實木電視架,案板高度正好合適把櫃門都拆下來接著裝好了水龍頭和洗碗池,除了沒水,其他都能擰安裝上去然後刷漆
  • 姜子牙:二刷,網友們都發現了什麼?
    二刷細思極恐,看懂背後布局二刷了姜子牙,昨天認真看了一堆影評分析以後,今天看得格外仔細 hhhh ,電影的格局真的大,我自己感覺我在看第一遍的時候,只能想到救天下人還是眼前人這一層,看完分析去二刷的時候,才會去注意更多細思極恐的細節和背後的布局。今天再次看到玄鳥那裡我倒吸一口涼氣,無論是無可挑剔的美術力和特效,還是整個故事,都非常對我胃口。
  • 周杰倫首次曬兒子合影,模仿兒子嘟嘟嘴,被贊終於記得有個兒子
    周杰倫首次曬兒子合影,模仿兒子嘟嘟嘴,被贊終於記得有個兒子因為聖誕節的原因,最近周杰倫在ins上曬出了自己和兒子的合影,並且在合影中故意模仿兒子的模樣,嘟嘟嘴,父子兩個都反戴著一頂帽子,表情非常相似,周杰倫還特意給兒子的眼睛批上一副眼鏡。
  • 《媽媽咪鴨》再曝特別視頻 媽媽"周末帶娃去二刷"
    《媽媽咪鴨》再曝特別視頻 媽媽"周末帶娃去二刷"  《媽媽咪鴨》口碑堅挺 「好爸爸煉成記」熱議不斷影片上映一周,愛與成長的溫情內核觸動不少家長思考,許多帶孩子來看的家長表示,電影笑中有淚,更有回歸家庭的成長內核,孩子看完收穫滿滿,亦是一次寓教於樂的體驗,「兒子平時很難堅持坐上90分鐘,這次很難得目不轉睛地從頭看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