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家是比生命更珍重的歸屬,是比死亡更永久的終點

2020-12-05 心靈坐標

《敦刻爾克》以歷史上二戰中英法聯軍在德軍圍困下的一場成功的大規模撤退作為故事內核,採用紀錄片式的客觀敘述與冷峻色調,又配以動作片式的急湊緊張的背景樂,使得整個故事影像既有呈現歷史畫面的準確性又有表達主觀感情的人文性,既有戰爭冷血無情的殘酷面目,又有逃亡人員對歸家的熱切渴盼。影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敘述技巧自然是以一周、一天、一小時為交叉敘述的時間結構,創新性地大膽打破了電影角色在行動時間上一貫的同步性,而是各自存在獨立的先後順序,互不幹擾卻又彼此關聯,最後在電影時間的末點上三線合聚,時間再次同步。

影片裡所表現的大撤退,以海陸空三面進行全景展示,又於面中取點以小見大,海灘上被困戰士們對於生存的迷惘與追逐以湯米三人組來傳達,響應國家號召願以一己之力解救圍困士兵的英國民船以老船長的商船為代表,空軍戰鬥機與敵軍之間的纏鬥較量則以飛行員法裡爾的戰鬥作為重點展示,三管齊下,使敘事全面清晰,又張馳有度詳略分明,三個場景的來回切換,力圖使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情景全方位地展現於屏幕之上,觀眾將自己代入角色之中,隨著湯米在海濤與輪船間輾轉求生,與老船長一起在危機四伏的碧藍海面上駛向敦刻爾克大海灘,為英勇的飛行員擊落敵機而欣喜雀躍。作為一部戰爭片,《敦刻爾克》沒有直面呈現血腥與屠戮的殘酷場面,但血腥與屠戮又隱現於電影的每個畫面。無論是海灘上隨處可見的士兵屍體,在低空盤旋轟鳴時不時發起攻擊的敵機,斷斷續續的槍聲,總是被炮彈擊沉的驅逐艦,海面上的一大片血光粼粼,還是落水士兵們在海濤裡的奮力掙扎,海灘上盲目等待解救的密密麻麻的隊伍,所有這一切都使人直面戰爭的恐怖與鬱沉,所有牽涉其中的人都直接地在與看得見的死神倉皇無措地抗衡。影片一開始就直接以一場槍戰打開故事,而後直接敘述,幾乎沒有什麼鋪墊,觀眾跟隨士兵湯米迅速進入逃亡狀態。有影評說電影一開始就是高潮,而後一直保持著高潮。確有所感,加上緊張高能的音效,電影一直處於緊湊的旋律之中。

影片所具有的人文情懷,也許在於那句簡短有力的臺詞「Home」。影片裡這個詞被反覆提及,海軍軍官隔海觀望說「We can see our home」,後來在看到大量英國民船時他說他看見了「Home」,民船老船長堅持要駛向槍林彈雨的敦刻爾克是為了他要帶士兵們回家的任務,法國士兵被揭穿身份時說「I want to go home」,湯米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躺在民船甲板上精疲力盡又如釋重負地說「Take me home」,似乎每個人都是在為了「回家」而傾盡全力,不是為了求生,是為了回家,「家」在此時,是比生命更珍重的歸屬,是比死亡更永久的終點。也正由於此,《敦刻爾克》將歷史上一次因為作戰失敗而導致的不得不進行的艱難大撤退,演繹成一場國家成功地接送四十萬人回家的溫情大拯救,我不是一個追求絕對理性的人,我喜歡這種演繹,戰爭本身是一件冷血無情的事情,但處於戰爭中的人並不是,他們有血有肉,端起武器的那一刻他們也是逼迫著自己去殺戮,沒有任何選擇。在撤退結束後,英國士兵們登上英國海岸時,脫離了死亡恐懼的他們也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場失敗的恥辱,因為他們的無能而導致祖國大費周折耗時耗力地去救他們。火車站的盲人老爺爺為他們散發毯子時對每一個都說「Well done」,英國士兵內疚又費解地說:「All we did is survival」,老人回答他「Enough」。與因失敗而愧疚的士兵不同,人民與國家領導都對他們表達了衷心的喜悅和歡迎,他們能夠存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勝利。戰爭固然有成功與失敗之分,但士兵個人沒有成功與失敗,他們能在兇殘的戰場上全身而退就是勝利。影片結尾出現邱吉爾的評論:「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救援中卻孕育著勝利。」

很多戰爭片試圖營造英勇無畏的戰爭英雄,他們大多是非分明目標明確,但並不是所有作戰者都如此。諾蘭在籌備這部電影時訪問了一些曾經的參戰士兵,他們說很多年輕士兵在戰場上其實是很迷茫的狀態,他們大多不知戰爭的本質和利益,只是被推動著跟隨大流湧入戰場。《敦刻爾克》也刻畫了小人物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面對死亡的無助與彷徨。士兵湯米在海灘上奔走求生,他熱切地追逐著代表生存和家的驅逐艦,但每一艘驅逐艦都無可避免地沉淪了,湯米就一直在水與船之間來回,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反覆,在生與死之間跌宕,求生的欲望讓他愈挫愈勇,最終他得以返回祖國海岸。整部電影對白很少,湯米的臺詞寥寥,很多時候只看到他奔跑的身影和飄忽的眼神,對話稍密集的地方印象中是在那艘棄船裡,湯米表現出他的機智和義氣。在那場戲裡,人性的自私和陰暗面也得到刻畫,在非生即死這樣極端的情境裡,人性的弱點總是會顯現出來。棄船裡,法國士兵在水裡溺亡,那隻慘白的手在水裡可怕地靜止,像一滴蒼白的淚水。

戰爭對於旁觀者來說和對於當局者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隔岸觀火看到的景象與身處那場火中忍受著炙烤而掙扎的體驗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真正的戰爭片永遠難以真正作為一部電影或者一場戲拍出來,或許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比利所說,戰爭對於別人來說,也許是一個故事或者其他別的什麼東西,但對於他們來說,戰爭就是他們的生活。這是一種除戰友外任何人都不能夠理解的孤獨。

相關焦點

  • 詩歌的生命比青銅更永久(序與跋)
    原標題:詩歌的生命比青銅更永久(序與跋)吉狄馬加《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7日 24 版)詩人是社會永遠的良心,任何一個民族的詩人,都應具備一個更為強大的精神和文化背景,其作品更能表現和反映出全球「文明」和「社會」相互影響的現實。
  • 鸚鵡史航花椒直播暢聊《敦刻爾克》:細節更能打動人心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改編而成的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正在各大影院熱映。9月11日晚,著名編劇、《奇葩說》第三季辯手鸚鵡史航做客花椒脫口秀頻道獨家聯合盛世肯特打造的首檔文化訪談直播節目《小說家》,就《敦刻爾克》影片的情節編排、剪輯手法等問題交流看法,將70多年前那段震驚世界的塵封往事抽絲剝繭,重新呈現在網友面前,吸引了30多萬網友的觀看。
  • 瓊瑤臉書發千字文告別全文:珍重再見,後會無期
    以前我總會告訴你們:『珍重再見,後會有期!』可是,這次是『珍重再見,後會無期』了!」雖然非常不舍,但是她也希望可以得到網友的體諒,「當我的『最後一堂課』,變得如此不堪,我還有什麼心情和大家交流呢?」  文末,瓊瑤宣布自己將會將留言版開放到5月9日晚上12點,「那天,是我和鑫濤結婚39周年紀念日!」
  • 帶兒子二刷《敦刻爾克》,終於懂得如何和他談論戰爭
    就算最後回到家被認為是逃兵,我也要努力活下來!」兒子回答我還算滿意。很顯然電影給他印象深刻的另一個場景就是,英國士兵們回國,坐在火車上擔心被民眾謾罵或扔臭雞蛋,但沒想到大家慶祝他們回來!是的,戰爭中你只知道自己的處境有多糟糕,你不知道知道撤退意味著失敗還是勝利。兒子看到絕望中的求生,認識到活著的重要性。
  • 諾蘭《敦刻爾克》曝新劇照 肯尼思·布拉納亮相
    諾蘭《敦刻爾克》曝新劇照 肯尼思·布拉納亮相 時間:2017.06.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 若死亡不是人的終點,往生的人會去哪裡?科學家:或許五維空間?
    死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每個人都不想要走到最終這一步,但是對於所有人來說,卻又都是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那如果人類某一天發現到死亡並不是人類的終點,可能只是一個起點,又或者是回到原來的地方的時候,也許人類就不會如此的畏懼死亡了這也並不只是誇誇其談,愛因斯坦曾經就提出過能量守恆定律。
  • 感動生命的故事:生命之花 永不凋零
    感謝生命的奇蹟,感謝生命的高貴,更要珍惜生命中的坎坷,使我們能在風雨中完美地涅槃。——題記在廈門市海滄區福利院內,54歲的孫在秀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癌細胞在他體內瘋狂地擴散,他像秋風中的一棵枯樹一樣,瘦弱而沒有生機。
  • 永久的生命
    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衣,當你發現它髒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脫下它來洗滌,把它再補好。那存在過的憂愁,也許你能忘卻,但卻不能取消它遺留下的印跡。我們都非常可憐!人們卻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我們沒有時間悲觀。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
  • 《腐爛國度2》IGN 7.5分 永久死亡讓玩家恐懼
    《腐爛國度2》IGN 7.5分 永久死亡讓玩家恐懼 時間:2018-05-17 15:33:10 來源:3dm新聞組-Gabriel
  • 《沙揚娜拉》——望您珍重
    原詩如下《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創作背景此詩寫於1924年五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
  • 主播吃壁虎死亡,生命與金錢誰更重要?
    30歲的生命戛然而止,難道生命真的比金錢更重要嗎?對於這名逝去的男子答案或許明顯「是的」。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因為博眼球而與我們遠去。這件事背後折射出的社會現象令人深思,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成為網紅?而當越來越多的人想成為網紅,而流量有限時,靠什麼獲得流量?或許「吃壁虎」是一個選擇,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反思。
  • 朋友,一路珍重
    朋友,一路珍重 山東省濟南市司法局:
  • 《小鳥的葬禮》:學會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才能更從容地活著
    但是熟讀之後,卻發現,這本書給孩子造就的並不是一個殘忍的世界,而是一種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生命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它讓人捉摸不透,它讓人難以言喻。生活是美好的,人們都嚮往著理想的生活,人們討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讚頌生活的偉大。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在詮釋生之意義,卻很少有人去探究死亡。
  • 「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背後發生過的真實歷史
    縱觀二戰歷史,對於英國人來說,敦刻爾克可以被看作是初期不利戰局的終點,而對法國人來講,它卻是不幸結局的起點。本文刊發於《三聯生活周刊》2015年第36期。他覺得應該更冒險,把主力裝甲集群轉移到阿登地區。阿登地區山林密布,非常不適合軍隊推進,外加色當處於法國馬奇諾防線的末端,因此法軍鎮守兵力薄弱。曼施坦因認為當德軍裝甲集群突破之後,將迅速向西插入,不必等候大部分步兵師,直接單獨從側後方襲擊與比利時中部德軍正面進攻的盟軍部隊,形成包圍之勢。
  • 理解生命,直面死亡,讓「死亡教育」真正走到陽光下
    這其實是他們感受到了死亡會帶來永久的別離,也開始回憶皮球蟲活著的時候。」「皮球蟲的死亡是在我們的預料之中的,我們覺得這是孩子們近距離觀察生命,是一次通過死亡課程,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機會。」據介紹,在完成葬禮後,老師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關於生命教育的十大繪本,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孩子一起閱讀。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講述自己和皮球蟲的美好回憶 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與皮球蟲的美好回憶。當天,天鵝班開展了「我和我的皮球蟲圖書漂流」活動。
  • 陝西羚牛頂死人被40槍擊斃引話題:誰的生命更重要?
    野生羚牛頂翻兩人  2000年5月20日的8時30分,一隻高大健壯的羚牛躥進洋縣四郎鄉田嶺村村民劉永昌家,把剛要出門的劉永昌頂倒在地,劉永昌立刻倒在了血泊中。  屋內除了劉永昌外,他的妻子周存風正在灶臺前做飯,怪物把劉永昌撞傷之後,在屋子裡來回躁動,周存風不知這兇猛的野獸是何怪物,嚇得暈了過去。村民們圍在劉永昌家窗外觀看,經過辨認,是一頭野生的羚牛。
  • 《活埋》: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為謊言孤獨的活著
    別出心裁的題材,腦洞大開的劇本,節奏緊湊的配音,環環相扣的剪輯,輔以瑞恩·雷洛諾茲恰到好處的表演,一幅戰後兩個對立國家底層平民蛇鼠般的生活畫面完美的鋪開在我們的眼前,短短的90分鐘,我們卻仿佛看遍了整個社會對於普通民眾生命漠視的偽善嘴臉。我試著揣摩導演羅德裡格·科特茲10年前的內心,有那麼一瞬猛然驚醒:有時候,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為了謊言孤獨的活著。
  • 《追夢環遊記》: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只要把死亡跟鬼怪扯上關係,就能產生出無數多的破故事來。還是《尋夢》中的骷髏怪好看,骨頭上有一些裝飾的花紋,並且穿戴整齊,幽默風趣。《生命清單》一書中說,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機能停止運轉的時候。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送到墓地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人提及。
  • 「家」背後是陪伴、幸福、歸屬,是心之所向?房子是家的一部分!
    疫情宅家期間,從第一集追到最後一集的劇就是孫儷和羅晉的那部《安家》了。這部劇一下子又把「買房」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話題,赤裸裸地擺在了剛需群體面前。 《安家》背後是什麼?
  • 《QQ飛車》永久機械雙人騎寵來襲 更有極品時裝相送
    別急,接下來就由小編帶給大家永久機械雙人騎寵相關內容。 ... QQ飛車永久機械雙人騎寵來襲,各位玩家購買道具不僅能獲得超酷的機械雙人騎寵,還有精美時裝、極品道具等你來拿,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怎麼獲得嗎呢?別急,接下來就由小編帶給大家永久機械雙人騎寵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