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生命的故事:生命之花 永不凋零

2021-01-08 孩子們的燕窩

感謝生命的奇蹟,感謝生命的高貴,更要珍惜生命中的坎坷,使我們能在風雨中完美地涅槃。

——題記

在廈門市海滄區福利院內,54歲的孫在秀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癌細胞在他體內瘋狂地擴散,他像秋風中的一棵枯樹一樣,瘦弱而沒有生機。但他並沒有哀嘆、抱怨、絕望,他對醫生說,他想把更多的美好留給後人,他要捐獻角膜和遺體。於是,他成了海滄區通過紅會捐獻遺體的第一人。

孫在秀只有初中文化,一生經歷坎坷,家庭生活也不幸福,從1998年以來,孤身一人在廈門奔波勞碌。生命從來都不是永遠美如春花,燦若秋月,他吃了很多的苦,嘗夠了人間的辛酸和不如意,他已經看淡了生死,但卻並沒有滋生冷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想到的是以最後的一絲光和熱照亮希望,溫暖他人。在見了兩個兒子最後一面後,孫在秀帶著微笑離開了這個讓他百感交集的世界。兩名醫生在他的遺體前做了禱告,深深地向他鞠躬,然後把他的眼角膜移植到了一個失明的年輕人眼裡,他的生命,以另一種壯麗的形式涅槃重生。

生命有終點,但不會終止。孫在秀這個平凡的人,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神聖和尊嚴,沒有什麼可以剝奪他的微笑,也沒什麼可以戰勝無疆的大愛,我想,那個接受他捐獻的年輕人,一定會更加熱愛生活,也一定會把愛心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孫在秀在天堂也一定會過得更好!

這,就是生命的神奇與可愛,有情有愛有牽掛,有風有雨有波瀾,它或許不夠完美,但它只有一次,永遠值得且行且珍重。讓我們在生命樹的兩旁都種滿愛心的花兒吧,這樣,即使有痛,也能含笑;即使有淚,也不悲涼!

相關焦點

  • 生命,需要感動
    原來,我無數次思考和找尋的,就是想要那種生命的感動與被感動,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希望自己永遠有一顆易動易感易澎湃的心,以及一具能夠輕盈飛翔的靈魂。我真正想要的幸福感,其實就是心的怦然感動;我真正想要的快樂感,其實就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激情碰撞。所以,如果可以,我願意燃燒自己成為別人黑暗中的一束光,我願意贈人玫瑰即便沒有絲縷餘香可留,儘管我是如此的渺少如此的微不足道。
  • 秦皇島「生命永恆」群體 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中國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迅 、倪巖)10月21日,由新華社發起,新華網、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承辦的「中國網事·感動2019」三季度網絡人物評選結果揭曉,「生命永恆」秦皇島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群體獲此殊榮。●劉成君——不止是「泡泡大叔」10月24日,記者在秦皇求仙入海處見到了「生命永恆」秦皇島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群體的發起人——「泡泡大叔」劉成君。
  • 幼兒園手工花製作,一起來做一朵永不凋零的花!(附教程)
    小朋友們都是喜歡小花兒的,對於一些家裡不能養花的孩子來說,那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然後擺放在家裡,下面是幼兒園手工花製作的教程,一起來看看吧!手工花製作:仙人掌材料準備:白色卡紙、顏料、畫筆、紅色卡紙、膠水、剪刀製作步驟:第一步:將白色卡紙進行染色,染成綠色,然後畫出仙人掌的形狀,裁剪下來,要剪兩個一樣的;第二步:在裁剪下來的仙人掌圖形上畫十字
  • 生命不息,永不氣餒
    如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中病榻前彌留之際的男主人公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稱分別講述自己的過往生活以及心路歷程,南希也以同樣的方式回憶自己有限生命的青春記憶和複雜情緒。然而這兩個主人公的身份、年齡、閱歷的巨大懸殊,決定了兩個人物塑造的飽滿程度和故事敘述的分量輕重。
  • 尋找生命的感動!
    賈大勇拿起那張海報一看,笑了,他嘲諷地說:「喲,『生命感動』攝影大賽啊,想參加?我告訴你,頭獎是我的,你想都別想!」周強甩門而出,離開了影樓。他氣衝衝地回到家,對老婆說:「老子不幹了,把賈大勇給開了。」老婆愣住了:「你沒工作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風啊?」周強坐下來,說:「雖說我把工作辭了,但不代表我不賺錢了。我不但要賺錢,而且要賺大錢。」
  • 讓人感動的生命溫情
    讓人感動的生命溫情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9.02 星期三     「小付啊,能幫我找個人嗎?」「我年紀大了,就想尋尋老同學,再過幾年怕是見不到啦」,初次接聽新聞熱線難免緊張,但這些肺腑話語仍讓我心存感動,感慨萬千。
  • 紅樓夢故事賞析 一個年輕的生命正在枯萎和凋零 秦可卿的委屈
    #紅樓夢評點#【故事和原文他在這裡領悟到性的奧妙,寶玉的性啟蒙老師生命正在枯萎凋零,他忽然覺得人生竟如此虛幻。這種生命的無常與殘酷,讓寶玉萬分傷心。眼淚立即流下來。通常看望病人都懂得自製,寶玉卻哭得稀裡譁啦。秦可卿拉著王熙鳳的手講了很多話,讓我們看到她心裡的委屈。她說自己命好,嫁到這麼好的人家,公公婆婆待她當親生女兒一樣。其實秦可卿嫁入這個家族,為了被認可和讚賞,她對所有人都好。
  • 溫暖故事 | 感動生命——羊水栓塞成功救治後記
    點擊查看 2020年新年伊始,回顧2019年最最難忘的一件事——奮戰羊水栓塞,感謝團隊力量,感動生命頑強!     2019年12月17日下午,衡陽市中心醫院一樓門診大廳,產科主任徐蜀瑜醫師的專家門診室外,排隊候診的產婦像往常一樣擁擠。
  • 什麼是生命,你對生命是如何理解的?
    它是一個無聲的伴侶,不爭不吵總是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它的生命往往是永恆的,這種永恆是每一位作家嘔心瀝血之作,他代表的是作家生命的延續,也是作家的人生,我曾經說過,每一個作家都是一個孤獨的行走者。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文章的好壞不僅僅是作家的文筆,還有作家的人生經歷。
  • 一封感謝信與一個故事背後的生命奇蹟 感動了許多人
    文、圖/ 金羊網記者甘韻儀 通訊員麥麗霞報導:一封感謝信以及背後的故事,近日在番禺網友中刷屏。「看完之後眼角溼潤了,為醫生們點讚。」「生命的奇蹟,感動!」「寶寶不容易,寶媽更不容易,其中的辛酸滋味無以言表。」
  • 永久的生命
    作者:嚴文井過去了的時間永不再回來。一個人到了三十歲的邊頭就會發現自己丟失了一些什麼,一顆臼齒,一段盲腸,一些頭髮,一點點和人開玩笑的興味,這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那大半個青春。有限的歲月只能一度為你所有,它們既然離開,就永遠不會再返回。
  • 飄花翡翠,宛如盛開在翡翠中永不凋零的花朵!
    同料而出的一對平安扣,輕靈剔透,兩個同心圓相依相伴,飄花依依,點點飄花似水上青萍,訴說著流水幽幽情思悠悠的故事 ,你一枚,我一枚,把一生的平安送給你。平安扣內部的飄花,就像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縹緲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 巧度光品ciaodo:永生花 花開永生,愛之永恆—永生花檯燈
    你聽過永生花嗎?在國外人們稱它為:「永不凋謝的鮮花」,它是通過一系列複雜工序製作而成的,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花開不敗,同時擁有鮮花的質感,也象徵著你們之間永遠盛開的愛情花朵。是給「愛」最好的禮物!Ciaodo的永生花檯燈,使用時會讓你感到驚喜,豐富的花朵,鮮豔色彩比圖片中的更加豔麗。花藝師會甄選優質的永生花花材,每一朵永生花都完好地保留了鮮花時美好的姿態,並且邊緣一圈用三色變光LED燈帶點綴,使得它可以根據需求,調節不同的光線。
  • 枯,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姿態
    生命的力量在於:一邊枯萎,一邊綻放! 昏沉的燈光下,褐色陶瓷瓶裡,插著一段樹枝。 這是一段特別的樹枝。一邊是失去生機的交錯纏雜的枯枝,一邊是抽出了些許新綠,牆角兩側留下斑駁的影子。 攝影/青菜生命的意義在於:即使花草枯萎,也應該擁有它的價值!
  • 急救 守護生命之花
    近年來,猝死的新聞經常出現在媒體上,尤其是年輕人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這就要求社會公眾關注自身身體健康之時,對急救更加重視。 在醫學上有「鑽石四分鐘」的說法,指的是在對於心搏驟停的患者,在4分鐘內進行及時的心肺復甦,成功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因此,對普通人來說,掌握心肺復甦等急救的技能,對挽救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
  • 用生命感動生命,她乘風破浪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影響三代人
    她卻說:「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們過得比我好就足夠了。」她視學生為命,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1、結緣大山被拯救,心懷感恩「她們把我救活了!但我活著要做點什麼?」在她17歲那年離開東北老家來到了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那裡她認識了丈夫,本來以為就這樣在大理待一輩子。
  • 錦鯉得病生命垂危,主人花萬元為其治療,「奇葩」行為感動眾人
    錦鯉得病生命垂危,主人花萬元為其治療,「奇葩」行為感動眾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不同的事情,也有很多十分奇葩的事情。一說起奇葩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都有不少話要說。對於奇葩一詞,通俗點的意思就是非常人的行為,讓人接受不了的事情。
  • 覺知情緒,讓生命之花綻放
    如果你總是這樣,沒有好好管理自己的精力和能量,那等到你真正要處理重要事情的時候,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了,更別談生命之花的綻放,幸福人生的上場。當然事情的外在形式可以有千百種呈現,我把當時遇到的情況和觀察到的情緒分享出來,希望於你有用。
  • 以藝術的方式銘記汶川大地震「生命之花」永久綻放
    「生命之花」永久綻放——藝術家舒勇「生命之花」雕塑捐贈「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永久收藏10年前的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吞噬了幾萬多個無助的生命在徵得琦琦和佳佳的母親趙德琴的同意,中國藝術家舒勇以這對姐妹的骨灰為材料,創作了一朵純白色的「生命之花」。據舒勇介紹,最初的創作計劃,「生命之花」是一組三件不同尺寸的雕塑作品,其中最小的也是最精緻的一朵將回到琦琦和佳佳的父母手中,另外兩朵則計劃分別贈予中國國家博物館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永久收藏。
  • 「阿拉斯加之死」——以生命追尋離群索居人生的故事
    但好景不長,四個月之後,克裡斯年輕的生命嘎然而止。後來,有人根據他的日記寫了一本書叫《阿拉斯加之死》。2007年,美國好萊塢還把此書改編成電影《荒野生存》,講述克裡斯這個理想主義者的流浪傳奇故事。克裡斯本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的優等生。但畢業後卻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和前景,把自己2萬4千美元存款捐給慈善機構,之後只身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