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狗的顧客一定要小心提防「一周狗」。一些看起來活蹦亂跳,而且賣價低於市場價的狗極有可能是打過血清的病狗。 張靜雅/攝
不少曾經在狗市買狗的人都經歷過這樣一種悲劇:在店裡看似活潑健康的小狗,一回家就病怏怏的,送至醫院後發現早已染病,最終救治無效,看著它痛苦死去。這就是「一周狗」,即只能存活一周的小狗,這是不少愛犬人心裡的噩夢。那麼,「一周狗」為什麼會出現?晨報記者深入走訪狗市和狗場,揭開了其中的黑幕。
受騙案例
1500元買的金毛幼崽僅4天死亡
張女士於上個月在紫竹橋附近的新官園市場以15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隻2個月左右的金毛幼崽,抱回家4天後死亡。「當時我覺得這隻小狗樣子很純,在籠子裡也挺活潑的,來回地轉,沒想到剛抱回家2天就上吐下瀉,還咳嗽。」李女士連忙帶著狗去寵物醫院檢查,但檢查出來的結果卻使她大吃一驚。「驗血和分泌物之後就能確定我家的狗感染了犬瘟熱病毒和犬細小病毒,並且身體中還有炎症。」犬細小病毒表現在狗身上的症狀就是上吐下瀉,而犬瘟熱病毒則侵害狗的神經系統,造成咳嗽和間歇性抽搐直至死亡。
醫生告訴張女士,小狗感染犬細小病毒的存活率是百分之五十,感染犬瘟熱病毒則更低,只有百分之三十。「當時醫生很平靜地勸我放棄治療,給小狗安樂死。他說這隻狗很明顯已經是晚期,拖下去也只有死亡一種結果。」張女士在醫院給狗打了暫時抑制痛苦的抗生素,將狗抱回家。「我給賣狗那人打電話質問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但他卻很理直氣壯地和我說是活物都會生病,是因為我飼養不得當才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不負責。」兩天之後,小狗就死了。「我把它埋了。」張女士說著眼淚就流下來,她擦擦眼淚,從包裡拿出死去的金毛的照片。「我現在已經不再養狗,不想再傷心。」
張女士回憶起買狗的過程,她覺得疑點多多。「我一再詢問狗狗是否健康,想要先到寵物醫院檢查,賣狗的反應很大,說沒必要,不僅折騰狗也浪費錢。」張女士記得賣狗的人是這麼和她解釋的:寵物醫院病菌多,沒病的狗拿過去檢查說不定都會感染上。張女士覺得這話有一定道理就沒有再堅持。「在臨走時,賣狗的和我說,狗是活物,出手之後不負責。現在想想感覺是在甩賣。」
遇到此類情況的不止張女士一人,經過記者調查,蘇女士和宋女士等人也經歷過這樣的遭遇,她們所購買的狗也都感染了犬瘟熱病毒或犬細小病毒,在經過診斷治療之後也沒有能撐過一個星期。購買者表示在梨園狗市和官園狗市出現此種情況的概率偏多。
記者調查發現,「一周狗」多是名種幼崽,且為流行狗種,例如現在流行的泰迪、金毛、哈士奇。賣狗的人普遍會對購買者虛報狗的年齡,一般都是把狗齡說大一個月,並稱已經度過危險期。
狗場探秘
一針50元成本血清讓狗「復活」
北京的狗場很多,一般規模的狗場能養上千隻狗。一般情況下,狗場是狗市和寵物店的狗源地。正是因為幼崽在狗場時就染病,但還是被出售給狗市或者寵物店才直接導致「一周狗」的出現。王先生在小湯山有一中型規模狗場,主要是繁殖飼養各式泰迪。說到「一周狗」,王先生有些猶豫,但還是透露了一些情況。
衛生較差 兩星期消毒一次
「一個狗場之中,沒有一條病狗是不可能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環境問題。所有的狗都是飼養在大廠房之中,每一窩幼崽放在一個籠子裡。這麼多的狗,很難做到不交叉感染。而且,狗場的規模越大,可能感染病菌的情況就會更多。狗場經營成本問題也不允許給飼養間每天消毒, 更別說每隻狗都進行消毒了。」狗場一般是兩到三個星期對飼養間進行一次消毒,過程中使用的多是「八四」消毒液的稀釋液體,對場間進行噴灑。「人多了傳染病多,更別提是狗了,在籠子裡又尿又拉,生存環境的確不好,但是我們沒有能力給它們更好的環境。」
在狗場中對生病的狗,一般採取隔離治療。簡單地說就是將生同樣病的狗放在一間單獨的小屋子中,和大批未感染或者潛伏期的狗分開處理。「雖然,將病狗放在一起不利於病的好轉,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地方單獨放置病犬。」通常情況下,一隻狗感染了犬瘟熱病毒或是犬細小病毒,一窩小狗都無法倖免。
近親繁殖 後代抵抗力下降
據王先生介紹,「一周狗」的品種多是名種犬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血統。狗場一般都會有兩隻純種種狗來繁殖小狗。「越是純種的小狗,身體的抵抗力反而會比小串狗弱。」為保證名種犬的血統純潔,狗場中的「狗爸爸」和「狗媽媽」很多都是近親,所以生下的小狗抵抗力都不高。「近親結婚的產物嘛。」隨著種狗的年紀增大,又是近親結合生子,導致生下的小狗抵抗力會一窩不如一窩。
「雖然我們也不想這麼做,但是能保證純正血統的種狗數量有限,價錢都很高,狗場沒有資金做到短時間就更換種狗,所以這樣的情況很難避免。」
病狗處理 打完血清賤價賣
市場價在2000元至3000元價位的狗,如果病後打了血清,狗場會賣800元至1000元,如果病情嚴重500元也甩。病狗的情況,狗場會提前和狗市的人交代,「我們之間是很少會隱瞞的,大家都是行家,很難糊弄。而且價格在這兒,他們也知道不是好狗,但是由於價格太有優勢,還是會有人買。」王先生說。
王先生介紹,注射一針50元成本的血清,其實就是專業人士口中的「單抗治療劑」,就可以使本身已經病怏怏的狗活蹦亂跳一星期,在此期間出售就可回本,並且獲得大量利益。相比之下,治療犬瘟熱病毒或犬細小病毒的過程是十分漫長的,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花萬兒八千治狗還不一定能治好。」因此向利益看齊的狗商們自然選擇給狗注射血清然後脫手賣掉。「只要賣出去,哪怕只是幾百元,也比死在自己手裡好太多。」
同業競爭
寵物店打起「包活」招牌
針對很多人想要買到放心狗的想法,很多寵物店開始流行在門口貼「三包」的牌子,「包退、包換、包活」。這是一種針對「一周狗」展開的吸引顧客方式。店家在出售寵物犬時會對買家保證狗能健康成長,並且出示防疫針已打全的證明。如果顧客將狗帶回家後出現了疫情,可以拿回店中全額退款。很多消費者便衝著「包活」把買狗地點從狗市轉移到寵物店。
崔女士2010年初在五道口開了一家寵物店。店中主要出售寵物犬,種類不固定,數量也很少,店中一般僅維持在5隻幼崽左右。相對於狗市,在寵物店買到「一周狗」的機率較小。一般情況下,寵物店都是在狗市進狗,也有人直接和狗場聯繫進狗。由於進狗數量較少,所以進狗價格相較於狗市會稍貴一些。
假設是同一隻品相上等的純種哈士奇狗,狗市從狗場拿狗可能需要1500元,但要是寵物店拿狗就會要價到2000元。再加上寵物店的各種店租、水電費,一隻狗能比狗市多賣小一千元。據崔女士介紹,寵物店能和狗市競爭的最大優勢在於「放心」。
崔女士介紹,她們店中很少進大型犬幼崽,第一是因為大型犬長得快,店裡地方有限,養不下。第二、為了保證所進幼犬的存活率,她們會在店中將4針防疫做全再出售,屆時小型犬還沒有成型,比較容易出手。「很多顧客既然選擇在寵物店裡買狗,就說明他不在乎比在狗市多花一些錢,只是圖能買到健康的狗,我們也就是抓住這樣的心態,掙所謂的『放心錢』。」
「如果和您說一隻市場平均價格要賣到2000元的金毛,1000元就給您了,您敢買麼?」崔女士說,很多甩賣「一周狗」的無良狗販子就是抓住有些人想要圖便宜的僥倖心理,用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將病狗甩賣掉。「別看賣的價格這麼便宜,狗販子肯定還是有的賺,進價300元賣1000元,這就輕易賺了700元。這裡面的水可深了。」
部門回應
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沒有相關法律不在管轄範圍
記者致電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表示不止一次接到市民投訴電話。「對於寵物市場的混亂,現在北京市還沒有出臺一個相關法律來對其進行管理和處罰。」因為寵物市場銷售寵物不直接屬於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的工作範圍,他們不便對其進行處理。「希望能儘快出臺詳細分工的相關法律,這樣才能對寵物市場進行有力管理。」
工作人員表示,為了避免買到病狗,建議市民去正規寵物店或可靠途徑買狗。在寵物市場挑選寵物後,在付款之前要去寵物醫院進行常規檢查,避免賣家出售後不負責。
狗市走訪
誰家沒賣過「一周狗」?
位於紫竹橋的新官園寵物市場有很多店鋪出售寵物犬,細細數下來有大約20家左右。店鋪之中出售的狗品種很多,以當下流行的「金毛」、泰迪犬、哈士奇為主,也有一些普通小狗如化蝶犬等。記者採訪了一位40多歲的唐姓店主。「我是從老官園搬到新官園的,幹了將近10年。」經過攀談,唐先生透露了很多內幕。
不做防疫 極易催生「一周狗」
狗市出售的狗分為兩種:打過防疫針和沒打過的。如果遇到老實些的賣家,出售之前會直接告訴買狗的人,沒有做過防疫的狗可以便宜些出售,做過防疫的要在原價基礎上最少增加一千元。但更多的商家在不懂行的顧客面前不提防疫的事情。不做防疫的幼犬在人狗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因為自身免疫力低感染病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狗市最容易買到「一周狗」。
唐先生介紹,在狗市,每家專門賣狗的店都有不下20隻狗,要是做到每條狗都打夠防疫針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允許。狗最小是從出生第28天開始做防疫,一共打4針,每一針都要相隔14天,4針打完就1個多月過去了。「哈士奇還有金毛這種狗,四個月基本就能成型了,三個多月正是半大不小的時候,我們根本賣不出去。」
打過針的狗對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等具有抗體,不易感染,但是沒有打過針的狗就極易傳染,這也是造成「一周狗」的重要原因。「打過針的狗一般是小型犬,比如泰迪之類的,因為體型小,即便是過了三個月也還是幼崽的模樣,不耽誤賣。」唐先生介紹道:「針打全的狗要比沒有打針的狗貴1000元到1500元。打針是一個過程,不能一下完成,費時費力,我們也要相應地抬高價格。」
虛報狗齡 自稱投顧客所好
唐先生從狗籠之中拿出一隻金毛的幼崽。「這隻狗我老實說是沒有打過針的。我們家的大型犬都是不打防疫針的,除非是買的時候說好,您自己帶過來我們給打。」只見唐先生手中的金毛幼崽眼神閃爍,好像很害怕的樣子。「這隻的品相很好,其實才兩個月,但是如果我賣的話就會說是過了三個月的,因為這樣買主會覺得好養。」據唐先生介紹,很多來買狗的人並不會識別狗的年齡,尤其是多說一個月是不會被發現的。「很多人不願意養太小的狗,覺得不好活,但是過了三個月的大型犬體型又不符合他們心裡想的『小狗』的樣子,我們只是投其所好。」
大型犬的幼犬體型增長很快,一般到了四個月就能長到中型犬大小。「我們從狗場拿來的狗就已經要2個月左右,要是還做防疫時間不夠。」在狗市中說給三個月大的大型犬幼崽做過防疫的商家很多都是以此為幌子賣狗。「做過防疫的狗身上也會有病菌,只是狗本身有抗體,但沒有做過防疫的狗卻不能倖免。」
不退不換 就像賣特價衣服
「誰家沒賣過『一周狗』,其實都是有的。但多是流動的狗販子賣得多。」在狗市賣狗的人相互之間很忌諱賣「一周狗」。「在狗市做買賣最害怕的就是狗之間相互傳染,挨得近的兩家,一隻狗得狗瘟了,可能所有的狗都不能倖免。所以,知道哪家賣這種病狗,我們都躲著他們家。」
唐先生曾經也賣過一隻「一周狗」。「是一隻白色的薩摩耶,品相和毛色都很好,我們拿狗的時候進價很高。但是不知怎麼染上犬細小病毒,又拉又吐,沒有辦法,我只能給它打血清。」但是血清只能保證在5天以內使狗精神。「我知道這隻狗頂多再撐五天到一個星期,所以我就想著能降價賣出去。」因為狗的品相很好,就很容易受到買主的青睞,賣狗方要價也會高許多。「那隻狗我拿800元,要是沒有病怎麼也得賣2500 元,但是那幾天要是沒賣出去就可能會死在我手裡,一分都不掙,後來我甩1500元,兩天就賣了。」因為知道要是原價賣可能會在狗死後找麻煩,所以當時成交時便和買主談好,不退不換。「就跟商場特價衣服一樣,不退不換,甩賣。」
專家解讀
血清延緩死亡 治標不治本
在北京某寵物醫院就職的宋醫生對「一周狗」深惡痛絕。她雖然是一名獸醫,但是在成為獸醫之前也曾經購買過「一周狗」。「我還深深記得,我買的一隻雪橇犬,三天就死在了我們家,在此期間雖然去了寵物醫院但仍是徒勞。」自此她就立志當一名獸醫。
宋醫生介紹說,由於血清是不能代替治療藥品的,它的作用只是暫時參與體內循環,抑制病菌,使病情得到暫時控制。「狗狗會明顯感覺輕鬆不少,所以變得活潑好動,但是體內依舊存在病菌,並且病菌並沒有得到遏制。」
「犬瘟熱病毒和犬細小病毒對人是不會傳染的,但是在狗之間傳染速度和程度都是致命的,並且治癒率非常低。可怕的是,犬瘟熱病毒治癒之後還會有再犯病的可能。」宋醫生介紹說,有些醫生會建議注射血清,希望提高狗的免疫抗體,但有太多不可預期性的風險,如小狗太早斷奶或母乳不足,血清自身因保存或運輸不當,血清注射過多影響小狗自身免疫系統等。血清的本質是從病癒狗身上提取的血液,血液自身帶病毒,注射血清是為了以毒攻毒,但如果狗的自身免疫功能已經衰退,反而被病毒佔據上風,後果可想而知。再者,血清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萬能藥,它只是暫時加強狗自身激發短暫免疫的一種催化劑,若是狗本身體質虛弱,或病毒已經大面積侵犯器官,血清治療方式只是一種延緩死亡時間造成假象的方法。
(本期策劃 秦超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嶽亦雷 張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