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組圖)

2020-12-05 搜狐網
 當地人說最長的蚯蚓超一米,粗細超成人拇指
長約50釐米的巨型蚯蚓 
「巨型蚯蚓」出沒的薄刀嶺水庫

   像蛇那樣長啊!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巨型蚯蚓

  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

  普通蚯蚓

  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比較常見,被稱為「釣魚蟲」。

  俗語說,曲鱔(蚯蚓)可拉到黃鱔長。現在,位於綦江縣、巴南區和江津區交界處,屬綦江縣新盛鎮的薄刀嶺水庫大壩附近,巨型蚯蚓被釣魚人偶然發現。不需被人用手拉,它也比農貿市場賣的黃鱔長兩三倍,粗細超過成人拇指。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黃豔春 實習生 郭女 文 重慶晚報記者 史宗偉 實習生 周邦靜 攝

  釣魚人尋蚯蚓作釣餌,以為遇到蛇了

  薄刀嶺水庫屬飲用水源,周邊樹高林密,受落葉深度可沒腳的影響,大壩至水庫管理站一帶土壤異常肥沃。

  上周,眾多釣魚人來這裡垂釣。期間,有人尋蚯蚓作釣餌,搬動水庫邊灌木叢邊石塊。

  「那人好像姓劉,40歲左右。聽到他驚叫,我以為他遇到了蛇。」昨日,釣魚人古先進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聞聲跑過去,準備抱石塊砸蛇,卻被驚得目瞪口呆:一條比鱔魚還粗、略帶暗紅色的蚯蚓蜷縮在石塊下;蚯蚓受驚,逐漸變細後爬動的體長有八九十釐米,並很快消失在草叢中。他們七嘴八舌認為,可能像恐怖片中的史前巨鱷一樣,它來自遠古。

  由此,這條蚯蚓被古先進等人命名為「史前巨蚯蚓」。現在,這條蚯蚓被發現時的場景,被網友發在「綦江在線」論壇上,引來嘖嘖稱奇者不斷。

  38年前石匠以巨蚯蚓作圖騰

  水庫管理員叫幸賢方,今年58歲,管理水庫已23年。目前,在水庫管理站磚柱下方的青石墊墩上,仍刻著一條雞蛋粗細、纏繞昂頭的蚯蚓。老幸講,水庫海拔近700米,屬高山水庫。1973年,大壩建成蓄水。

  按他說法,有個李石匠在目前水庫管理站附近山坡刨土取石時,在泥土中發現一隻巨蚯蚓。大壩蓄水不久,李石匠刻石墊墩墊支撐管理站磚柱,在其中一塊石墊墩上,他特意刻上那條巨形蚯蚓———他認為這樣能避免大壩出意外。

  23年來,老幸每年都會發現巨蚯蚓。末了,他帶重慶晚報記者到管理站廚房。他講,凡暴雨前或暴雨後,水缸都會出現一兩條順壁滾進缸的巨蚯蚓。

  現在,水缸旁堆柴禾的地方變得很異常:隔三差五,地面出現拳頭大的土堆———巨蚯蚓拉的糞便。

  放羊人說看到超1米的巨蚯蚓

  水庫邊唯一那家農戶證實,在當地,鋤地常跟巨蚯蚓打照面,它嚇人卻不傷人。

  60歲的羊倌梅國秋佐證了這種說法。他講,他經常在林間小道見到巨蚯蚓,並比劃它們中個體最長者爬動時逐漸拉長的身體可超過1米。

  「它們特別喜歡在路上滾泥沙,可能這樣很涼快。」梅國秋說,他放羊帶一根趕羊棍,見巨蚯蚓就挑起放草叢,羊會圍過來看稀奇,還「咩咩」地叫。這時,梅國秋很快樂:山裡放著,他常半天找不到人說話,看巨蚯蚓爬行是一大樂趣。它為啥長恁大?他和老幸等當地人都說不清楚,唯記得巨蚯蚓爬動時體長會增加約1倍。

  專家 很罕見,甚至史料也沒記載

  美國恐怖片中,有部電影講的是在內華達州、亞歷桑那州大峽谷,出現巨大沙蟲。這種怪物從大峽谷地心躥出,不但吃人還追咬汽車。那麼,現在這種常阻路愛滾泥沙,僅限嚇人不傷人的巨蚯蚓是啥物?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向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專家講述了採訪到的巨蚯蚓詳情。專家介紹,巨蚯蚓跟巨大沙蟲沒任何關係;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出現在薄刀嶺水庫的巨蚯蚓很罕見,甚至史料也沒記載。不過,它們跟參環毛蚓可能是近親,或屬個體超大的參環毛蚓。

  據了解,參環毛蚓可作中藥材,又名廣地龍。較普通蚯蚓而言,它屬龐然大物:普遍長度12釐米~40釐米,寬為0.6~1.2釐米;背面紫灰色,後部顏色較深,剛毛圈稍白,喜南方氣候,食肥沃土壤。

  養殖戶 背後應該藏更大商機

  重慶龍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養殖蚯蚓迄今6年。昨晚,公司總經理劉之勇介紹,比鱔魚長兩三倍、粗比成人拇指還粗的蚯蚓沒見過,不過,他在河邊灘地引種時見過比拇指略細、頂多20釐米長的蚯蚓。他還介紹,蚯蚓糞便大小是其正常採食量的五分之一,成分主要是泥沙。這意味著,水庫管理站水缸旁拳頭大小的蚯蚓糞,傳遞出巨蚯蚓的體重約1公斤的信息。

  劉之勇補充,綦江巨蚯蚓極有研究價值,其背後應該藏有更大商機。

  從哪兒來?

  可以活多久?環境如何?

  現在,大部分的巨型蚯蚓都是在巴西發現的,在美國華盛頓州境內,曾挖出了一條長0.9米巨型蚯蚓。在中國也有地方發現過巨型蚯蚓,但幾乎為單例。按時間推算,綦江早在1988年就發現了巨型蚯蚓,這和國內其他地方比起來算最早的。且像綦江這樣,有眾多巨型蚯蚓存在就更罕見了。

  可以活多久?

  壽命短的僅為兩個季度,而在較好的環境條件下,壽命可延長至兩年多。在理想條件下,蚯蚓潛在壽命要更長些。如赤子愛勝蚓壽命可能達到四年半,正蚓六年,長異唇蚓為十年三個月。

  環境如何?

  有專家認為,巨型蚯蚓如果是一條的話,可能是個體差異或受基因突變影響,如果有很多條的話,說明這一地區的土質、土壤條件適宜大型蚯蚓生長。但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研究。

  奇異的蚯蚓

  ■最短的蚯蚓:據目前所知,只有0.5毫米長。

  ■最長的蚯蚓:1937年,有一則報導:人們在非洲一個叫屈蘭斯瓦爾的地方捕到一條長6.71米的巨蚯蚓。

  ■能吃金屬的蚯蚓:2008年,科學家在英國一處廢棄的礦井中發現了一種能吃金屬的蚯蚓。

  ■有香味的蚯蚓:2006年,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現有百合花香的巨蚯。

(責任編輯:UN966)

相關焦點

  • 像蛇一樣長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1/4) "← →"翻頁
  • 重慶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圖)
    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  普通蚯蚓  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比較常見,被稱為「釣魚蟲」。  俗語說,曲鱔(蚯蚓)可拉到黃鱔長。現在,位於綦江縣、巴南區和江津區交界處,屬綦江縣新盛鎮的薄刀嶺水庫大壩附近,巨型蚯蚓被釣魚人偶然發現。
  • 泰坦蛇,一種長達15米的史前夢魘蛇
    ,一條巨蛇曾悄悄接近它的獵物,像沉默的獵人一樣在一瞬間襲擊並迅速折斷獵物的脖子。獵物甚至沒有聽到泰坦蛇在6000萬年前的史前叢林中發出的刺耳的聲音。泰坦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泰坦蛇,傳說中的巨蛇。在恐龍滅絕後約500萬年,它們在南美洲的熱帶叢林中繁衍生息。
  • 如人巨蠍,揭示史前謎題(組圖)
    難以想像的是,幾釐米長的蠍子,其祖上的塊頭卻不小,基本上與人的體形相當。12月1日《自然》科學雜誌上報導了這一發現,再次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大塊頭存在的事實。科學家研究表明,巨蠍的體形與當時大氣的氧氣含量有關。  這是一隻正常大小的蠍子,而此次發現的史前巨蠍大小是它的十倍。
  • 長達數十米的史前巨獸,號稱「地獄巨蛇」的泰坦蟒真的存在嗎?
    6550萬年前,稱霸地球的統治者——恐龍,被一顆隕石洗禮的連渣都不剩,地球也因此進入了數千萬年的平靜當中,平靜過後在如今的哥倫比亞的塞雷洪地區發現了一種曾經存活的25個巨蛇化石,包括頭骨。這一發現為人們了解這一來自南美洲的「史前巨蛇」提供了可靠的證據,隨後古生物學家詹森帶領他的團隊進行具體的研究,於2009年在著名的權威雜誌《自然》上發表了名為《新熱帶界古新統發現巨型蟒蛇暗示過去赤道更熱》的論文,正式為其命名——&34;。
  • 重慶發現瀕危物種蛇蜥像黃鱔又像蛇
    原標題:重慶發現瀕危物種蛇蜥像黃鱔又像蛇   在縉雲山發現的脆蛇蜥通訊員王二志攝   昨天(5月4日),市林業局透露,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蛇蜥,該物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列為瀕危保護等級。
  • 神秘巨蛇現身馬來西亞 長百英尺1頭7鼻孔(組圖)
    巨蛇在巴勒(Baleh)河出現河中再次出現巨蛇形狀的不明物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據報導,有人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發現有一條長達一百英尺的巨蛇出沒,這條被稱做Nabau的猛蛇長有一龍頭,七個鼻孔。由於當地媒體報導的非常形象逼真,且有照片為證,當地居民為此感到恐慌不已。
  • 新疆吉木乃縣發現史前生物「仙女蝦」(組圖)
    新疆吉木乃縣發現史前生物「仙女蝦」(組圖) 2014-08-04 19:46:08,再仔細觀察後,竟然驚奇地發現一些像蝦米的幼蟲的奇異生物也在緩慢遊移,更令人驚喜的是該種生物竟然是呈仰泳姿態遊弋。
  • 致命纏繞:遠古巨蛇大放送
    其實,只會纏繞+吞噬必殺技的蟒蛇家族曾和恐龍一起生活,史上也曾出現過比今天所有蟒蛇都要大的超級巨蛇。本文將帶您展開一場跨越7000萬年的時空之旅,探尋遠古巨蛇的真面目。  即便以今天的標準,恐龍時代的蟒類也不算大,不過當時還有一些更龐大的古蛇,那就是巨蛇科(Madtsoiidae)。在由岡瓦納古陸分裂出的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印度和馬達加斯加,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
  • 遠古巨蛇排行榜,沃那比蛇兇狠殘暴排第一
    沃那比蛇你知道是什麼蛇嗎?   關於蛇類的世界紀錄我們在之前就介紹過很多,比如世界上最大的蛇,世界上最毒的蛇等,而沃那比蛇就是遠古時期最兇猛最殘暴的一種巨蛇類的蛇了(不屬於蟒蛇科,泰坦蟒是史前最大蟒蛇),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的就是遠古巨蛇排行榜,沃那比蛇堪稱第一。
  • 重慶有人發現「天蛇」 身體被斬斷會變成兩條
    重報移動傳媒10月12日訊(記者 餘志斌)通體光滑、三角形頭部、在地上蠕動,這種生物長得像蛇但又與蛇存在明顯差異,既像蚯蚓又比蚯蚓長很多。今天早上,重慶市民鄧女士就發現了這樣一條奇特的「四不像」生物。
  • 裝修時發現奇特"蚯蚓" 像鉤盲蛇會吐芯子(圖)
    這條蛇長度大約15釐米。     9月6日下午,在香港中路世貿中心一座寫字樓內,裝修工人打開踢腳板時,發現一隻外表很像蚯蚓的動物,它卻像蛇一樣蠕動,還會吐芯子,市民查找網上資料發現是鉤盲蛇。當天下午,記者聯繫到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教研室朱偉教授,他表示需要進一步鑑定。
  • 綦江:「三養」鑄品牌 旅遊融合大發展(組圖)
    把「三養」品牌做靚叫響2014年,位於城市發展新區的綦江區貫徹落實「四區一城」發展戰略,大力建設集「養生養老養心、生產生活生態、宜居宜業宜遊」於一體的「城郊休閒旅遊度假區」,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古劍山被評為首批十大市級旅遊度假區,東溪古鎮入圍重慶最具人文價值小城鎮;先後培育了國家4A級景區1個、首批重慶十大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3A景區8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
  • 網友呆住:自然界太神奇了,竟有三米長的「蚯蚓」和六釐米長的蛇
    ,以至於讓人們的認知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這便是蚯蚓和蛇。這兩種生物也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了,但是在人類的認知中,蚯蚓一般都是只有十幾釐米長的,而蛇那可就是大大小小各有存在了。但是,在加拿大南部地區曾經就發現了一種三米長的蚯蚓,三米長?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了匪夷所思。是的,根據研究表明:這些體型巨大的蚯蚓很有可能是在兩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的了。
  • 臺灣省有一種像蚯蚓一樣的小蛇,只有二十多釐米長
    但是我敢擔保,世界上有一種蛇,哪怕是再怕蛇的人看到了都不會有害怕的感覺。這種蛇就是高雄盲蛇。 我之所以說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會怕這種蛇,首先是因為這種蛇的體型很小,成體蛇的長度也不過只有二十多釐米。而且因為這種蛇的顏色主要是褐色或者黑褐色,頭部也比較圓的原因。
  • 少年發現世界最小蛇 還以為是蚯蚓-世界,最小,蛇,蚯蚓, ——快科技...
    昨天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昨天下午2點,記者在仁和路與航海路交叉口南側的萬達小區二號院4號樓前,見到了這條不速之客。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
  • 貴州桐梓4個罐體被衝入江中流向重慶綦江 1個下落不明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重慶7月2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2日從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獲悉,受暴雨影響,貴州桐梓縣4個罐體被洪水衝入松坎河流域流向重慶綦江。目前已尋獲3個罐體,仍有1個罐體下落不明。  1日14時01分,重慶綦江區政府接貴州省桐梓縣通知,受暴雨影響,桐梓縣4個罐體被洪水衝入松坎河流域流向綦江。
  • 超億年物種版納魚螈出現 像蚯蚓也像蛇(圖)
    佛山市高明區一居民發現版納魚螈。記者張宇傑 攝  全身左右有金黃色花紋  長相既像蚯蚓又像蛇  業界估計僅餘四百餘條  專家稱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本報佛山訊 (記者 李傳智) 這幾天,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水井村熱鬧極了,90多歲的老人,兩歲大的孩童,都圍在兩條既像蚯蚓又像蛇的小怪物旁,既興奮又好奇。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與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的Hans Larsson,在尼日和摩洛哥發現了5具生活在1億年前的、具有驚人差異的恐怖鱷魚化石。儘管這些鱷魚存在著各種差異,但它們卻共同擁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能夠像哺乳動物一樣利用四肢在陸地上奔跑。 如果換一個時間和場景,這5種史前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星際迷航》中。
  • 重慶竟有恐龍遺蹟?還是全球最全的恐龍足跡,綦江博物館就能看到
    最早提出這一名稱的是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他在1841年研究的時候發現了樣子像蜥蜴骨頭的史前化石,便因此命名。目前我國一共發現了174種已經命名的恐龍,川渝一帶發現了28種位居全國第二,不過有一個地方卻以恐龍足跡聞名,更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全部恐龍足跡類型的地方,這便是位於重慶市綦江區綦江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