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日陽光明媚,在錦州市凌海建業鄉的稻田裡,越冬的灰鶴群旁常有兩隻白枕鶴亭亭玉立,它們時而靜靜覓食,時而飛來飛去。這對白枕鶴「小兩口」創造了一個新紀錄,據錦州市野保志願者巡護觀察,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首次在錦州越冬,預計這對情侶在錦「度假」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
在錦州市灰鶴越冬地,每天都可以看到大群灰鶴在稻田裡覓食,有趣的是,在灰鶴群的旁邊還有兩隻長相「格格不入」的候鳥,原來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它們與灰鶴一樣在稻田裡尋找食物,與灰鶴相處也非常和諧。有灰鶴群相伴,它們看上去一點也不孤單。
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錦州志願者聯盟負責人餘煉介紹,白枕鶴俗稱「紅臉鶴」,臉部為紅色,頸部非常漂亮,羽毛一半白色,一半深灰色,深灰色羽毛的邊緣特別齊整,在靠近頭部的一端形成尖形,身上羽毛為深灰色。白枕鶴個頭與灰鶴差不多,但是呈豎立站姿,看上去個頭要比灰鶴略高些。
在候鳥越冬時節,野保志願者每天巡護觀察在錦候鳥狀況,今年11月下旬發現了這兩隻白枕鶴,當時它們在灰鶴越冬地正在吃稻田裡散落遺留的糧食。每次巡護都能看到,它們可能是剛剛配對的亞成體,或是今年繁殖失敗的白枕鶴「小兩口」,在遷徙中有可能走失,跟著灰鶴群越冬,其食性與灰鶴差不多。這對白枕鶴不與灰鶴混群,經常出現在灰鶴群的旁邊。
一般鶴類秋季遷徙在11月中旬即會離開,這對白枕鶴自從在錦被發現到現在已有一個月左右時間。經過野保志願者觀察,它們白天主要在稻田裡覓食、散步或飛翔,晚上另找地方夜宿。其生活狀態、行為模式與遷徙季不一樣,類似於「安家過日子」,生活節奏慢,也比較悠閒,不像遷徙過境的狀態一般都是急著補養,看風向適合就隨時遷走了。
餘煉表示,目前只觀察到這一對白枕鶴,對其情況了解還很有限,尚在逐步摸索之中。他經常與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有關專家溝通、探討白枕鶴的越冬情況。在巡護觀察時,他拾到了白枕鶴的一個飛羽末端羽毛,還發現了其糞便,拍照後已通過微信傳給鶴類專家進行研究。據專家介紹,白枕鶴繁殖率低,數量下降快,在即將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了解,春季、秋季在我市都能看到白枕鶴,但是數量不多,今年春季時野保志願者曾在東方華地城溼地公園看到過20多隻。據餘煉介紹,白枕鶴偏愛淡水環境,在草原繁殖,一般在內陸越冬,很少在海邊出現。這是野保志願者第一次發現白枕鶴在錦越冬,目前它們的生活狀況正常。我市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候鳥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一個是溫度適宜,一個是食物充足。灰鶴越冬地的稻田不缺食物,而且小凌河入海口不完全封凍,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預計這對白枕鶴將會住到明年春季3月份才離開。野保志願者將每天巡護觀察記錄,隨時關注其越冬狀態,希望這對情侶在錦度過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