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最北越冬地定在咱錦州啦!

2021-01-09 錦州日報

今年秋季,錦州應國際鶴類基金會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保護聯合會邀請,首次參加《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水鳥同步調查計劃》,這是聯合國全球水鳥監控計劃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錦州還被確定為白頭鶴最北越冬地。

↑白頭鶴與灰鶴的混群

全國各網點水鳥同步調查

據了解,《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水鳥同步調查計劃》系國際鶴基金會發起,是由它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保護聯合會承辦的大型水鳥同步調查活動。黑龍江扎龍、內蒙古輝河、吉林向海、內蒙古圖牧吉、吉林莫莫格、遼寧遼河口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全程參與其中。此活動自2013年起到現在已進行6年,是聯合國全球水鳥監控計劃重要組成部分。調查內容主要是關注各地遷徙季水鳥的種類、數量、棲息地的情況,調查時間統一,所有網點同步。試圖通過一段時間的同步調查,了解水鳥尤其是大型珍稀涉禽分布和遷徙規律。

↑翹鼻麻鴨

白頭鶴最北越冬地定在錦州

近年來,錦州野保志願者一直為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科研單位提供觀測數據,錦州濱海溼地的重要地位開始為世人所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已將錦州濱海溼地作為生態保護優先區。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正旺教授向國家環保部提出的建議中,在180塊需要劃入生態紅線的溼地裡,錦州濱海溼地排名第六。張正旺教授認為,錦州作為南北水鳥遷徙的大通道,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區域,也是WWF認定的生態保護優先區域,應該劃入生態紅線進行優先保護。

今年秋季,在內蒙古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召開了《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水鳥同步調查計劃》會議,錦州野保志願者應邀參加,介紹了錦州濱海溼地情況,並正式加入《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水鳥同步調查計劃》。近幾年,經錦州野保志願者觀測,大量鸛鶴類在錦州市經停、越冬,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還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新名錄中有望晉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白枕鶴,在錦州經停;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白頭鶴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在錦越冬。與會專家一致把白頭鶴最北越冬地定在錦州。這改變了白頭鶴越冬區域的分布,對相關科研會有很好的推動,對錦州生態文明建設將帶來積極影響。

↑白琵鷺與綠頭鴨的混群

水鳥同步調查已開始進行

《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水鳥同步調查計劃》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在錦州的志願者團隊來完成,每年春秋遷徙季各進行三次同步調查,調查時間由總部統一規定協調,當天晚上提交數據,包括調查點的經緯度、調查時間、調查點能見的區域面積、調查點地形、天氣情況,以及觀察到水鳥的種類和數量。

近日,我市野保志願者進行了第一次錦州濱海溼地水鳥同步調查,並向調查總部提交數據,選擇的取樣時間點為9月25日和10月5日。此次同步調查中,在6個調查點進行點狀調查,觀察到關注範圍內水鳥43種,計數5000餘只。調查的重點物種為鶴類和大型涉禽,現東方白鸛1隻、白琵鷺146隻,其他種類大型涉禽還沒到達錦州。

志願者發現,錦州濱海溼地內,鴴鷸類小型涉禽、鷗類的數量和種類跟去年同期相比均偏多,大型涉禽數量偏少,應該是今年各地氣溫偏高,候鳥遷徙推遲所導致。10月4日,東北突然降溫,錦州志願者團隊在10月5日增加一次調查,經過一天近200公裡的調查巡護,沒有發現大型涉禽到來。最近氣溫變化劇烈,候鳥遷徙情況會隨時發生變化,錦州志願者團隊將加強巡護,隨時關注,儘量多地採集數據,為全球候鳥監控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白琵鷺

文:記者溫旭東 攝影:餘煉

編輯:史悅

相關焦點

  • 冬日錦州又迎新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
    這對白枕鶴「小兩口」創造了一個新紀錄,據錦州市野保志願者巡護觀察,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首次在錦州越冬,預計這對情侶在錦「度假」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格格不入」的候鳥,原來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
  • 小凌河入海口越冬猛禽活躍,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添丁進口
    數九寒冬,在錦州小凌河入海口到太和區建業鎮的廣袤天地裡,活躍著白尾海雕、毛腳、灰背隼、禿鷲等多種國家一、二級猛禽,它們時而翱翔天空,彰顯威猛霸氣,時而低空盤旋,尋找著自己的獵物,給冬日錦城增添了勃勃生機。近日,野保志願者在每日巡護觀察中又有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添丁進口了。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首次在錦越冬
    這對白枕鶴「小兩口」創造了一個新紀錄,據我市野保志願者巡護觀察,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首次在錦州越冬,預計這對情侶在錦「度假」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  在我市灰鶴越冬地,每天都可以看到大群灰鶴在稻田裡覓食,有趣的是,在灰鶴群的旁邊還有兩隻長相「格格不入」的候鳥,原來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枕鶴。它們與灰鶴一樣在稻田裡尋找食物,與灰鶴相處也非常和諧。有灰鶴群相伴,它們看上去一點也不孤單。
  • 時隔20多年,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安徽越冬
    時隔20多年,安徽再次發現丹頂鶴在境內越冬。這一消息,讓鳥類愛好者大為振奮。2020年末,一名身在俄羅斯的鳥類研究者通過監測發現,當地一隻腳上帶有追蹤器的丹頂鶴飛到了安徽省馬鞍山,並在這裡逗留了下來,似有越冬的跡象。他趕緊將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北京林業大學的郭玉民老師。
  • 錦州凌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亮相大凌河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也在這裡驚豔亮相,被拍攝記錄了下來。這是首次在大凌河城區段拍攝到白琵鷺美麗身影。白琵鷺、白鷺、蒼鷺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以食小魚為主,在錦州是夏候鳥,主要是在溼地繁殖、覓食,在東方華地城葦塘中常見,大群時有二三百隻,在錦州的
  • 這種身披「熊貓裝」珍稀候鳥現身錦州大凌河凌海城區段 快來看看它...
    目前正是河水開化候鳥遷徙時節,錦州作為斑頭秋沙鴨的越冬地,在大小凌河常可以看到身披「熊貓裝」的斑頭秋沙鴨或振翅高飛,或在水中嬉戲等。這些可愛的精靈成為了早春的一道生動風景,但是它們在市區比較罕見。前兩天,凌海市有野保志願者巡護中在大凌河城區段首次拍攝到了斑頭秋沙鴨的身影。
  • 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12月12日  在鬥門富山工業園  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  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  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黑頸鶴飛抵拉薩河谷越冬,為高原特有鶴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頸鶴飛抵拉薩河谷越冬,為高原特有鶴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8-11-20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來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野驢分為,都是強壯、能吃苦耐勞的動物。它們有很強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熱又能耐飢耐渴。野驢的動作在馬屬動物中是最慢的,但它們能長時間不喝水,這一點是馬和斑馬都不能相比的。產在我國的有,藏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奇蹄目馬科,大型食草動物。藏野驢夏毛呈棕色,冬毛呈灰褐色,腹部及唇、腿的毛色較淡;身長~,高約~,重達300多千克。它們生活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盆地。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在廬陽出現!
    近日,有鳥類愛好者在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溼地保育區拍攝到正在遷徙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2隻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17隻。這是自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溼地公園建設以來首次發現白頭鶴在公園棲息。白頭鶴為大型涉禽類,灰衣素裳,頭頸雪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約9100隻。白頭鶴棲息於河流、湖泊的岸邊泥灘、沼澤和蘆葦沼澤及溼草地中。在中國內蒙古、烏蘇里江流域繁殖,長江下遊越冬。小天鵝為大型水禽,全身潔白,嘴端黑色,嘴基黃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猛禽,中華秋沙鴨等多隻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在黑鸛保護地覓食!
    比翼雙飛的小天鵝與十餘只鴛鴦在溼地戲水,空中兩隻白琵鷺與蒼鷺結成隊伍,遷徙路過的中華秋沙鴨也在溼地吃飽了肚子,空中多隻紅隼懸空在打獵,還有幾千隻赤麻鴨也蠢蠢欲動準備北遷!黑鸛群悠悠然在空中盤旋,調研中邢世傑制止了一起非法電魚……春季護飛行動:多隻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在黑鸛保護地!3月10日,兩隻小天鵝在黑鸛保護地覓食。
  • 動物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鳥類
    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遊及以南地區。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遍布於我國東北及中西部山區,為留鳥;偶見於安徽滁州、江蘇鎮江、浙江溫州等地。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加格達奇8月2日電(劉曙光 姜輝)2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亮相大凌河凌海城區段
    9月13日,令當地野保志願者驚喜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在這裡驚豔亮相,被拍攝記錄了下來。這也是當地野保志願者巡護中首次在大凌河城區段拍到白琵鷺的美麗身影。劉晶華告訴記者,白琵鷺、白鷺、蒼鷺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青島河流
    2018年1月7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青島一處河流中棲息覓食,數量僅一隻。2018年1月7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青島一處河流中棲息覓食,數量僅一隻。2018年1月7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在青島一處河流中棲息覓食,數量僅一隻。
  • 國家一級瀕危動物白鶴首飛縉雲越冬
    1月2日,七隻國家一級瀕危動物白鶴首次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越冬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又來寧夏黃河邊「造訪」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又來寧夏黃河邊「造訪」 2018-01-16 10:41: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銀川1月16日消息(記者徐升
  • 快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現身赤壁
    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退垸還湖、水生態修復等生態保護工程陸續在各個水域實施,溼地生態系統取得明顯好轉,東港湖已成為冬候鳥重要的越冬池。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做客」寶雞千湖溼地
    來源:寶雞資訊網近日,有工作人員在寶雞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兩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據了解,這也是今年來首次有兩隻白尾海雕同時到訪寶雞千湖溼地。白尾海雕主要以魚類為食,也捕食各種鳥類及中小型哺乳動物,一般冬季10-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4月離開越冬地。白尾海雕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白尾海雕是在三年前發現的,首次看到時我就被它的威武英姿所吸引。我發現,白尾海雕在每年12月底到1月初來,每次來了能留半個多月。」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黃河永濟段
    2021-01-04 17:23:28 來源: 山西法眼 舉報   連日來,一大批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永濟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