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拉薩4月7日電(記者顏園園)青藏高原是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植樹造林是改善高原生態環境較為有效的措施。每年春天,西藏各地都會興起植樹造林的高潮。不過,鶴類專家善意提醒,植樹需避開黑頸鶴的生存環境。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鶴類專家倉決卓瑪在多年對黑頸鶴進行調查後發現,人類在黑頸鶴的棲息地大量植樹正破壞其生存環境,對這種瀕危動物的生存極其不利。
她說,黑頸鶴是一種對生存環境極為敏感的動物,喜歡生存在比較寬闊和開放的湖泊、沼澤地帶,非常害怕樹林,因為這樣會影響它的視野,讓它們覺得會受到敵害的威脅。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高原特有鶴類。黑頸鶴體長可達130釐米,頭頂裸露呈暗紅色,前頸及上頸腹面披以黑羽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不丹和尼泊爾等國境內。
根據黑頸鶴保護專家的調查,西藏超過10%的越冬黑頸鶴在彭波河谷取食和夜宿,因為這裡有較多的溼地,是黑頸鶴良好的越冬地。
「但我們比較擔心的是由於溼地周圍植樹造林、新建養魚場,彭波河谷溼地會減少,可能會對黑頸鶴的生存帶來威脅。」倉決卓瑪說。
根據專家的調查,曾經聚集有較多黑頸鶴的吉德秀鄉現在已只能看到極少的鶴,有專家認為,在溼地區域內大量植樹造林是引起該區域黑頸鶴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因為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黑頸鶴繁殖率低,種群增長緩慢,因此愈加顯得彌足珍貴。隨著在越冬區域內人口數量的增加,黑頸鶴的生存環境依然脆弱,必須對他們予以更多的關注。」倉決卓瑪說。專家建議,應該採取措施保護和保留好黑頸鶴棲息的主要溼地,在有限的保護區裡應儘量避免大面積植樹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