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中國觀鳥已經經歷了蓬勃的發展,但是一直沒有一份統一的中國鳥類名錄,《中國觀鳥年報》是諸多名錄當中影響力比較廣泛的一份。
年報的編輯們不辭辛勞,而且可能也沒什麼報酬,為大家貢獻最新的鳥類分類名錄,這個工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是,問題還是要提的。
比如,一直到年報5.0版本,還會在pdf版上添加注釋,以解釋一些有所變化的鳥種,但在6.0、7.0版本中,注釋沒有了。
沒有注釋怎麼辦呢,因為年報是幾乎全盤根據IOC(世界鳥類學大會)名錄的更新進行更新的,而IOC名錄的EXCLE版本裡面有種的變動和亞種的分布、地位等較為詳盡的信息,所以只要你會英語,遇到搞不清楚的,去看IOC名錄的注釋大概率就明白了。
但是,我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年報在個別鳥種上面有一些「特立獨行」的地方,與IOC名錄不一致,我之前已經專門寫了《廈門的紫水雞,是「黑背紫水雞」嗎?》(點擊)來討論其中的一個問題。其實還有別的地方,比如,年報將「日本雲雀」作為獨立物種,而IOC名錄是把日本雲雀作為雲雀的亞種的。
而區別最大的,可能就要數銀鷗部分了,這也是很多鳥友感到困惑的地方,今天就仔細地說一說。
鷗類是我比較擅長的一個門類,這有一些機緣巧合值得說道說道。
2019年五一假期,mc大師的瑞典觀鳥團來到秦皇島,其中有一站是山海關石河南島,而外國領隊是著名的世界鷗類權威Klaus Malling Olsen,老頭腰不太好,其它人都去找鳥,而他不太走動,臨近中午,我找鳥遇到他和他聊了幾句然後一起分享了我的麵包。
後來mc大師又帶隊去了張家港看小杓鷸,錢導因為有Klaus的《世界鷗類》,得到了Klaus本人的籤名讓我好生羨慕,于是之後我就攢錢海淘了這本書。
後來秦皇島鳥會要完成一本秦皇島鷗類小冊子,讓我參與,並給了我一本氏原巨雄的《日本鷗類識別圖鑑(決定版)》供我參考。正好疫情期間在家時間比較多,因此花了好大力氣進行編寫,搜集圖片、反覆看書、請教,最後終於算是做出來了一個勉強能看的。
因為小冊子是給任鳥飛調查員用的,任鳥飛用的是年報系統,所以分類上我也主要以年報為藍本。
截圖自《中國觀鳥年報7.0》
銀鷗的分類本身比較混亂,年報也沒有特殊的說明,我在編寫過程中儘量進行了解釋分析。下面對於年報的銀鷗部分可能存在疑問的點,分三部分進行說明:
1. 蒙古銀鷗/西伯利亞銀鷗
其實看做兩個亞種——mongolicus和vegae就會容易很多。
中國觀鳥年報:mongolicus——蒙古銀鷗,vegae——西伯利亞銀鷗,分別是獨立種。
IOC:西伯利亞銀鷗包含兩個亞種——vegae和mongolicus,蒙古銀鷗不是獨立種,西伯利亞銀鷗是廣義的西伯利亞銀鷗。
老馬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雖然陳舊了,但因為影響比較深遠,也介紹一下:mongolicus——黃腳銀鷗下的亞種,非獨立種,vegae——織女銀鷗,獨立種。
可以看到,國際主要趨勢是把mongolicus亞種從黃腳銀鷗裡拿出來放進西伯利亞銀鷗。
另外我再多說一句,如果你是老馬的忠實讀者的話,你會發現,手冊上面還有一個「銀鷗」——Larus argentatus,這個種主要分布於西歐那邊,離我們太遠了,基本可以判定是錯誤記錄或對記錄的錯誤理解(早期曾將各種銀鷗都納入「Larus argentatus」)導致的烏龍。
歐洲和日本的鷗書對於這兩個亞種是怎麼處理的呢,一般是分開描述,但是是以三名法的亞種形式描述,或將三名法中間那個括起來,同時承認其作為種和亞種的合理性。如蒙古銀鷗,寫作:Larus vegae mongolicus或Larus (vegae) mongolicus。
蒙古銀鷗Larus vegae mongolicus 成鳥冬羽
刑小天攝於秦皇島
蒙古銀鷗Larus vegae mongolicus 第一年冬羽
刑小天攝於秦皇島
西伯利亞銀鷗Larus vegae vegae第一年冬羽與
蒙古銀鷗Larus vegae mongolicus 成鳥冬羽
刑小天攝於秦皇島
當然Klaus的《世界鷗類》還將vegae細分成了東(vegae)西(birulai)兩個亞種,老馬《手冊》中也提到了這兩個亞種,但IOC將二者全部囊括入「vegae」,就不細說了,可以忽略。
2.烏灰銀鷗
烏灰銀鷗的分類地位與相關問題,我直接引用我撰寫《秦皇島鷗類》中的介紹,很繞,但我已經盡力了。
中國觀鳥年報:heuglini——烏灰銀鷗,獨立種。
IOC:heuglini——小黑背鷗(Larus fuscus)下的一個亞種,非獨立種。
老馬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heuglini——灰林銀鷗,獨立種。
除非是專門介紹鷗類的書籍,一般不會對「taimyrensis」的地位等相關問題進行說明,而實際上,我們在國內看到的可能主要就是「taimyrensis」,老馬《手冊》中畫了圖,並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烏灰銀鷗Larus fuscus heuglini 成鳥冬羽
刑小天攝於秦皇島
中國觀鳥年報和IOC絕大部分一致,又小部分不一致,帶來一個什麼後果呢?
舉個例子,我的朋友三多老師是加拿大華人,是著名的小程序「懂鳥」和「鳥典」的作者,他使用IOC體系,IOC裡面沒有蒙古銀鷗和烏灰銀鷗作為獨立種出現。對於懂鳥,因為只寫中國部分,所以有蒙古銀鷗和烏灰銀鷗出現,而鳥典是世界鳥類名錄,完全按照IOC名錄,本身就沒有烏灰銀鷗和蒙古銀鷗的詞條,他將《中國觀鳥年報》作為一個鳥種是否放入中國list的依據,選定中國時,則既沒有烏灰銀鷗,也沒有小黑背鷗,顯然這個list是有缺失的。
此外,阿拉善的刺蝟老師曾記錄過一隻背顏色很深的銀鷗,很可能不是「taimyrensis」,至於是不是heuglini,我不是很確定。雖然小黑背鷗下的亞種之間不容易辨識,但我可以確信這是一隻小黑背鷗,但是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上傳記錄時,並無「小黑背鷗」這個選項,「烏灰銀鷗」這個選項選還是不選呢?選了是不是就不嚴謹了呢?
3.黃腳銀鷗
這次先說老馬《手冊》,談到兩個亞種:cachinnans、barabensis和mongolicus,它們已經分道揚鑣。各地的鳥類資料中,絕大多數的「黃腳銀鷗」都來自mongolicus,顯然在整理資料發表時不能再使用「黃腳銀鷗」的老稱呼。
其中mongolicus就是蒙古銀鷗,前面已經說過,剝離出去放入西伯利亞銀鷗,得到了廣泛的認可;barabensis英文名Steppe Gull,如果你聽過「草原銀鷗」的說法,指的就是它,類似於蒙古亞種,調整歸入了小黑背鷗;目前,一般認為cachinnans亞種即Caspian Gull,是單型種,直譯應作「裏海銀鷗」。
中國觀鳥年報中,將Larus cachinnans英文名寫作「Yellow-legged Gull」。
但在IOC名錄和Klaus的《世界鷗類》中,Yellow-legged Gull=Larus michahellis,CaspianGull = Larus cachinnans(Larus michahellis可譯作「黃腿鷗」,主要分布於歐洲北非和西亞,中國應該沒有分布,曾作為Larus cachinnans的亞種)。
年報的這種寫法會造成混亂,非常不方便鳥友查詢早就更新了分類的英文資料,可以說是一處錯誤,這一點我也和年報的一位編輯進行了確認。
至於Larus cachinnans,不管叫「裏海銀鷗」還是「黃腳銀鷗」,還是要多說幾句,雖然HBW等會把新疆北部繁殖的銀鷗認定為Larus cachinnans,但是mc和衝浪板認為新疆北部繁殖的主要是蒙古銀鷗,新疆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外國研究者很難進去做研究,因此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Larus cachinnans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繁殖,這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新疆有沒有繁殖,有多少?在哪裡?不知道。很多中亞或者更遠地區繁殖的銀鷗,冬天會不會來新疆?我很想多去看看,也希望mc和衝浪板合作的鷗書出版之後能為我們解開一些困惑。
最後想說的是,其實變來變去,主要就是亞種的地位在變,銀鷗辨識難、分類常變,如果想要搞清楚,就要先把每個亞種弄清楚,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覺得有用就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