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27歲的郝羿,是北辰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的一名聘用制書記員。數月前,院裡組織適齡人員參加獻血的活動,他積極報名。後來同事們得知,這是他八年中第8次獻血了。
近日,記者走近這位有愛心,默默奉獻的陽光小夥兒。當問及他是如何堅持做到的?他說,無償獻血是社會文明的標誌,希望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郝羿,愛笑,說起話來有些靦腆。「上大學那會,與同學們一起逛濱江道商業街。當時看到街邊流動的獻血車,心裡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我要為社會做些事情,我想去獻血。」但是礙於年齡小,又擔心獻血後出現不良症狀,沒有準備的郝羿暫時放棄了。於是,郝羿暗暗下定決心,要補上這堂獻血的知識課。獻血的事情在郝羿心中生根發芽,後來,他在大學裡參加了紅十字會社團活動,自己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
一次宣傳活動中,郝羿發放獻血宣傳海報,呼籲大家積極獻血。其間,郝羿有了想法,呼籲大家獻血不如自己先做到,這樣宣講起來,也有說服力,說行動就行動。獻血有後遺症嗎?獻血後會有哪樣的不良反應呢?為此,郝羿查閱了很多資料,也諮詢過醫生。得到獻血對身體並無影響的答覆時,郝羿於2012年12月第一次走進位於黃河道的血液中心。「記得第一次去獻血,心裡也是很害怕,擔心自己出現暈血的情況。獻血後就全明白了,這些擔心是多餘的。」說起獻血經歷,郝羿還不好意思地笑笑。
此後的宣傳中,作為紅十字會會員的郝羿每次在校園內宣傳獻血的活動中,都感覺到光榮無比。他耐心講解,告訴別人獻血不疼、不暈,沒有後遺症。獻血光榮,延續生命這是一種美好的奉獻。就這樣,很多有愛心的同學紛紛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
知道郝羿獻血的事情後,郝羿媽媽反應最大。心疼兒子的母親,嗔怪說道:「你現在年輕身體壯,獻血後沒有不適。等老了就知道後悔,身體虛弱無力,到時候後悔來不及。」面對媽媽的埋怨,郝羿並不反駁,反而給媽媽科普起了獻血知識。
「在血庫充盈情況下,我只是做了成分獻血,就是由醫護人員抽出身體中200毫升血液。抽出的血液利用儀器進行血小板分離。血小板對於血液有凝固作用,可以用於治療救援傷者。醫護人員取到分離開血小板後,再將血液輸回到身體。」郝羿說,這叫做成分獻血。郝羿介紹,醫生說過血小板在身體中生成很快,分離出去的血小板在幾十個小時後,就會再次生成,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媽媽被兒子的誠懇說服了,此後的數次獻血媽媽嘴上雖然阻攔,但還是給郝羿買了很多營養品,支持他這麼做。
郝羿說,家中正在裝修房子,他和女友很快就要結婚了。聊起女友怎樣看待獻血的事情時,郝羿自信地告訴記者,女友楊慧不僅支持郝羿獻血,而且也被他的愛心所感染。在郝羿的影響下,楊慧也到黃河道血液中心獻了血。「真棒,還帶動身邊的人獻血!」「這是愛心傳遞!」聽到大家的讚許,郝羿也覺得很自豪。
自從第一次參加獻血後,郝羿就把無償獻血放在了心上。平均每年參加一次,郝羿也為自己找到了獻血周期。他說:「中國有13億人口,每天都有人受傷,每天都有人流血,也因為,僅僅因為血液的短缺,對病人的康復造成影響。我想獻血這件事情,是對於我來說回報社會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了,而且也是每個健康的成年人應該要做的。」
首發於城市快報 記者 常健
照片由北辰區檢察院提供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