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悅生文張琮圖
核心提示|鄭州隴海路高架橋由東向西以及由西向東方向行駛的車輛,都可以通過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橋行駛到北側的中州大道上,這令路面擁堵「雪上加霜」。當初為啥會如此設計施工呢?
【探因】9股車道猛然縮窄成了4股車道
連日來,記者多次來到鄭州市中州大道(隴海路高架至鄭汴路)走訪,發現該路段正好處在「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橋」的北側下方。從隴海路高架橋上下來4股車道,從機場高速、航海路方向過來5股車道,匯聚到中州大道鄭汴路向南100米處時,車道猛然變窄,變成了4股車道。
「本來是9股車道,走到這兒變成了4股車道,不堵才怪。」在附近清掃馬路的一位環衛工介紹,這裡幾乎每天堵車,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橋沒建成之前,車流量沒有現在大,那時候只要不發生交通事故,還可以對付著勉強通行。互通式立交修好後,湧到這裡的車流量大了幾倍。
據了解,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是五層「迂迴半定向+苜蓿葉」全互通立交,高架橋和地面道路均為雙向六車道,中州大道主線為高架快速路,其餘立交轉向匝道共8條,除北向東匝道為單車道匝道外,均為雙車道匝道。今年6月底,該互通式立交實現全部通車。該項目通車時,相關部門曾對外稱,建成後可大大緩解中州大道與隴海路附近的交通擁堵。
但是,有市民質疑,該互通式立交橋承載了鄭州隴海路、中州大道、機場高速、航海路等4條主幹道的車流量,通車後車流量猛增,而該互通式立交周圍的分流措施卻沒提前規劃好,比如中州大道鄭汴路附近的分流車道太少,根本無法消化從互通式立交橋上下來的巨大車流量,所以導致互通式立交橋下擁堵嚴重。
昨天,鄭州市交巡警支隊科研所的民警介紹,該互通式立交地面部分的非機動車道仍在施工中,還未完全建好,所以,才會造成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
【進展】正在優化調整事發地的交通規劃方案
記者發現,隴海路高架橋由東向西以及由西向東方向行駛的車輛,都可以通過該互通式立交橋行駛到北側的中州大道上,這令路面擁堵「雪上加霜」。當初為啥會如此設計施工呢?
昨天,隴海路高架橋項目部一位負責人稱,該立交橋是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的,隴海路高架橋下到中州大道的匝道口是本著方便車主的目的施工的,「如果不這樣設計,想從隴海路高架下車到中州大道鄭汴路的車輛要繞很遠。」
鄭州市規劃局交通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已注意到該處的擁堵現象,之前也有不少市民反映過此事。該互通立交的道路寬幅當初都是按最大容量設計的,但是鄭州總體的車流量實在太大,加上經常有不少外地的過路車輛從此經過,所以造成下橋處擁堵嚴重,「就像下水道的原理一樣,路面的積水過多時,需要給排水口一點時間。地面的水量越大,排水越慢。」
這位負責人稱,該互通式立交剛開通2個多月,有個通行的磨合期。9月9日下午,該處已有工作人員到該處實地走訪、研究對策。下一步將要求設計單位對該立交的交通規劃設計進行再論證、再研究,採取多種措施緩解該立交橋附近的擁堵現象。另外,隨著該互通式立交周圍其他多條道路的擴建、修通,這裡的擁堵可能會有所緩解。
昨天,隴海路高架橋項目部一位負責人介紹,鄭州市規劃局正在著手對中州大道鄭汴路的交通規划進行優化調整,該項目部也將對隴海路高架橋通往中州大道的匝道口進行優化調整,但是何時施工還不確定。
線索徵集
中秋節小長假即將來臨,這幾天鄭州街頭的交通擁堵開始加重。昨晚8點多,雖已過了下班出行高峰期,但鄭州經三路豐產路等多個區域仍擠滿車輛,機動車幾乎寸步難行。
近幾年,隨著城市框架的延伸,鄭州街頭的新建道路、立交橋等城市設施日漸增多,但是有不少設施建成後,並沒有如當初所願緩解交通擁堵,反而給一些區域增加了新堵點。
如果您身邊有長期影響通行的堵點,歡迎致電大河報新聞熱線0371—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