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中的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

2021-01-07 影評最TOP

2015年《鳥人》(無知的意外之美)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作為一個對存在主義特別感興趣的人,尤其是當它被用來強調個人完全自由的觀點時,我為這部電影欣喜若狂。在電影中,自由是一種在一個看似無意義的世界中做出決定自我意識的選擇的能力。因此,存在主義是對與自我發展相關的意義的追求。

我們的生活是一場鬥爭嗎?還是外在的掙扎導致了內在的意義?

《鳥人》講述的是一位曾經的動作片明星裡根·湯普森(麥可·基頓飾)試圖在百老匯的一部舞臺劇中復出的故事。在電影一開始,我們就看到漂浮起來的裡根,聽到一個蝙蝠俠般的聲音說:「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這是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問題,我們都會在生活的某個時刻問自己。

正如很多哲學家會問的一系列類似問題:」我在哪兒?我是誰?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在這些問題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都會感到失落,這是很自然的,而裡根也是那個失落的人,同時他對他的失落感到絕望。

嘲笑裡根的」鳥人」是他失去的理想,是他曾經擁有的個人意義的標準。這個鳥人偶爾會出現在鏡頭裡,表現出裡根內心的混亂狀態。裡根和鳥人之間有一種混亂,因為他們的身份曾經是一體的:裡根是鳥人。但如今裡根想要離開鳥人這個角色,所以就必須離開他的自我意識,這迫使他去尋找自己本身存在的意義。所以《鳥人》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尋找存在意義的故事。

在電影的剛開始,裡根的舞臺劇進展並不順利。他似乎迷失了方向,他永遠被他以前的英雄自我所困擾,那個給他帶來名聲的角色」鳥人」。對裡根來說,回歸他的著名角色,參演《鳥人4》,將會給他的生活帶來意義。然而,他明白《鳥人》在觀眾眼中代表著成功和名望,同時也更明白對他個人來說,《鳥人》是一個謊言,他並不想重複過去。他必須遠離這個角色,因為鳥人是一個虛假的自我,一個淺薄的自我,一個由一群不知名且轉瞬即逝的人賦予意義的自我。因此,他的任務轉向尋找他獨立於鳥人的真正自我。

裡根拒絕《鳥人》顯然是一個正確的舉動,但同時也讓他陷入混亂中徘徊。裡根悲傷地拿自己剩下的一切開玩笑:」我就是一個該死問題的答案。「作為一個失去自我意識的人,裡根開始拿自己和別人設定的成功標準作比較。他聽說演員們在好萊塢大片中賺了數百萬美元,這是他在《鳥人》中獲得的成就。他在一位受歡迎的、卻只能在舞臺上才能勃起的聯合主演麥克的陰影之下掙扎。他和女兒之間緊張的關係粉碎了任何殘存的自我證據。他的女兒山姆對他大喊:

根本沒人在乎你,面對現實吧!你做的無非是為了想再次得到關注,你猜怎麼著,大家每天活著就是為了尋求關注,你卻當其他人根本不存在。你就是被世界忘記了,你就是被大家遺忘了,你他媽是誰啊?你根本沒存在過。你懂了嗎?你根本一點也不重要。實際上,你根本無足輕重,接受現實吧。

山姆清楚地表達了這樣一種感覺:存在的意義來自於他人的關注或認可,社交網絡建立了價值層次。但裡根渴望得到大眾的認可,這讓他感到空虛。焦慮和絕望壓倒了他對意義的追求,因為他沒有發現任何意義,沒有得到任何認可,甚至連他的女兒或他最親密的知己那裡也沒有。

我同情裡根。在內心深處,我想我們都是這樣的。尋求他人認可的傾向很常見,包括通過社交網絡。當我們試圖克服近乎麻痺的恐懼,即我們無關緊要時,我們會尋求認可。也許我們得到了回應,一系列微博或微信上的」點讚」在讓本毫無意義的「朋友圈分享」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快樂。又或許我們沒有得到回應,而這只會讓我們更加擔心自己無足輕重。

我們在普羅大眾中尋求肯定和意義,但這是一個抽象的、轉瞬即逝的實體,永遠無法穩定或充實意義。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說:」無論大眾在哪裡,都有謊言」,他把群眾等同於謊言,他宣稱,這麼多的聲音無法傳達意義。在受歡迎的人群中,真理是不存在的,哪兒也找不到。和我們許多人一樣,裡根在人群中尋求肯定,卻也陷入了絕望。

《鳥人》中對意義的無望探索是我既喜歡又害怕這部電影的原因。對我來說,這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精髓所在。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裡根,他生動地讓我想起了自己。然而,他對意義的追求也讓我每次看這部電影時都感到不安。我把自己的旅程和裡根的相比,我意識到我在傾聽我自己的「鳥人「,我自己被人群灌輸的虛構的身份理想。也許這僅僅是對生活的敘述。在發現意義和絕望地徘徊尋找意義之間有一條微妙的界線。難怪《傳道書》的作者寫道,一切都沒有意義,當我們在人群中尋找意義時,我們就失去了意義。

然而我們都想贏,我們都想賦予我們的存在以意義。而其他存在主義者為自己創造意義(如尼採和薩特)。

《鳥人》還有一個名字叫 「無知的意外之美」。荒謬和無知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信仰形成和自我發展的範疇。荒謬和無知通常來講不是同義詞,但考慮到這部電影的背景,它們是相似的。無知在這裡指的是作為一個業餘戲劇導演的裡根。既沒有受過訓練,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然而,令評論家震驚的是,儘管他無知,他的首部作品卻是一部傑作。裡根追求的這個目標是荒謬的。即使是最接近他的人也認為這一壯舉是荒謬的。然而,他依舊縱情其中,義無反顧。

對於存在主義者來說,荒謬和無知往往是必要的屬性。在《鳥人》中,裡根在舞臺上的精彩表演源於無知:他以一種超越人群的、有意義的方式實現了自我。最終他的戲劇獲得了好評,但裡根認為他實現的自我比大眾的認可更重要。

電影的最後一幕給觀眾留下了很多解讀的空間,證明了這部電影晦澀難懂的敘事。裡根在戲的最後一幕中受了槍傷,在醫院裡,他看到幾隻鳥兒在他的房間上空盤旋。於是他走到離地面幾層樓高的窗臺上。他縱身一躍。接著鏡頭切換到他的女兒進入房間。她望著空蕩蕩的房間。以為父親走了,但她注意到一扇開著的窗戶。她嚇壞了,走過去往下看。她認為她父親的屍體會躺在下面冰冷的水泥地上,但沒有。然後她抬頭凝視,臉上充滿了好奇和希望。

她看到了什麼? 我們不知道。

難道裡根是在絕望和無意義中走向死亡的嗎?可能。然而,我認為裡根在意識到他的自我後,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會飛的「鳥人」。考慮到這部電影的魔幻現實主義,我的解釋並非完全沒有可能。裡根的信仰之躍是超越現實的,他和他的女兒終於認識到他是誰。裡根找到了自己。

「要麼飛,要麼墜落,這是生命的規則;要麼飛,要麼墜落,這是展翅的規則。」以同樣的方式,我希望每天都能實現同樣的飛躍。這讓我在面對絕望時感到輕鬆,當人群的聲音試圖束縛我時,給我一雙翅膀,讓我獲得自由。我就是我自己。讓我們從現實」病房」的窗戶跳下去,投入自由的懷抱。

相關焦點

  • 你真的看懂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了嗎?深度解析《鳥人》
    比起這一屆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對於我這個喜歡追求電影複雜性的人來說,我更加喜歡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首先光是《鳥人》 電影中導演所使用從頭到幾乎結尾的兩個小時的長鏡頭來說,這部影片就顯得不一般。從頭到尾給人一種舞臺劇的風格,這和影片的內容是相契合的,有人說是導演的刻意炫技,但我確認為這是《鳥人》所表達主題的最好的方式,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影片中所用的超現實主義手法無不在提示觀眾,裡根內心的執著,那一份對於藝術的追求。但是很多人會曲解他,認為他只不過是想完成自己的演藝事業是一個自私的人,而去忽略他為了藝術而沒法陪女兒的愧疚,他渴望被愛,他的孤獨在影片中時時表現出來。
  • 《鳥人》憑什麼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揭秘15個長鏡頭的突破
    2015年2月25日訊,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塵埃落地,最終,《鳥人》戰勝了同樣提名9項大獎的《少年時代》,分別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成為了本屆奧斯卡上的最大贏家。 此後,《鳥人》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但在今年的金球獎上,卻輸給了《少年時代》,後者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女配角獎,金球獎被視為是奧斯卡的風向標,這讓影迷們對於《鳥人》能否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捏了一把汗。最終,《鳥人》終於不負眾望,獲得了四項大獎。
  •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一個超級英雄的逆襲人生,全部關於夢想
    今天想給大家講述的就是在去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電影鳥人。相信有很多人關注歐美電影的人,同樣會知道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部簡簡單單的兼營講述的是一個過氣的超級英雄演員不懈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且不得不要放棄,勇於追求的精神,也是那種重獲夢想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影片看不懂? 十個問題帶你看懂"鳥人"
    【看電影·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   ■ 編者按   本屆奧斯卡將最佳影片頒給了《鳥人》,這部片子由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導演,他與尼古拉斯·迦科波恩聯合編劇儘管本文姍姍來遲,但會是目前所見的關於《鳥人》評論中最新鮮最深入的一篇。新京報記者 鄭淇   1   新京報:年初的金球獎評選中,《鳥人》獲音樂喜劇類男主角、最佳編劇獎,很多人覺得這部片子色調灰暗,為什麼歸於喜劇?   郝建:喜劇無模式,統一在笑聲和幽默。它不是像《宿醉》《瘋狂的石頭》那樣的動作喜劇,它的喜劇效果偏冷,偏黑色。
  • 《鳥人》16個秘密,成就奧斯卡最佳電影!
    美國最愛拍超級英雄俠,可是,為什麼蝙蝠俠、蜘蛛俠、青蜂俠、綠燈俠一堆超級英雄都沒有榮膺奧斯卡最佳影片
  • 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落幕 影片《鳥人》成最大贏家(附完整獲獎名單)
    北京時間2月23日上午9:30,第87屆屆奧斯卡結束紅毯,在好萊塢杜比劇院開始頒獎禮。此時已圓滿落幕,各大獎項均已頒發。電影《鳥人》成為最大贏家,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此前呼聲極高的《少年時代》僅斬獲最佳女配角一獎。
  • 《1917》未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只因《鳥人》將一鏡到底做得太完美
    《1917》在2019年奧斯卡參賽影片中呼聲很高,獲得七項提名,但最終僅僅獲得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失之交臂。《1917》未能獲得奧斯卡決定性的核心獎項,筆者感覺,根本原因是2015年《鳥人》先聲奪人,採用類似的「一鏡到底」技巧而在8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比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四項大獎。有《鳥人》的珠玉在前,《1917》再怎麼標新立異,也難以獨擅勝場。
  • 解析87屆奧斯卡獲獎影片 《鳥人》有「神片」氣質
    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日前落幕,神片《鳥人》大獲全勝,獲得五個重要獎項,而男女影帝頒給了兩位病人扮演者。本屆奧斯卡也是超文藝的一屆,如《星際穿越》之類的商業大片失意而歸。不過就算你不是文藝青年,本屆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哪怕你不會下載來觀看,也有必要以正確的方式來了解本屆奧斯卡,看看好萊塢的品位離你到底有多遠。
  • 揭《鳥人》獲奧斯卡原因:有評委鍾愛的很多因素
    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塵埃落地,最終,《鳥人》戰勝了同樣提名9項大獎的《少年時代》,分別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成為了本屆奧斯卡上的最大贏家。  《鳥人》在去年作為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亮相時,就轟動一時,但在後面的競賽單元中輸給了瑞典導演羅伊·安德森執導的《寒枝雀靜》,後者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
  •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劇情介紹及影評(視頻)
    《鳥人》(Birdman)是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執導的一部喜劇片,由麥可·基頓、艾瑪·斯通、愛德華·諾頓主演,於2014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一個過氣的超級英雄演員,企圖借百老匯鹹魚翻身的故事。
  • 《鳥人》之後艾瑪-斯通憑《愛樂之城》再獲奧斯卡提名
    這部影片的故事線很簡單,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女演員之間相互鼓勵的愛情故事。這種講述「行業內的故事」是最受奧斯卡喜愛 的題材,比如2011年上映的《藝術家(The Artist)》就曾獲得10項奧斯卡提名,5項獲獎。《愛樂之城》除了題材的選擇比較讓影評人喜歡之外,男女主角的演技當然也是值得認可的。
  • 高大上:奧斯卡最佳攝影用的是這些機器
    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每年除了最佳影片必看之外,最佳攝影影片也是筆者比較關注的獎項,今年共有五部影片提名最佳攝影,作為半個器材黨,以下就為大家大致羅列下它們都是用什麼機器拍攝。有興趣了解或者急需在妹子面前提升X格的親們不要錯過。
  • 《鳥人》獲奧獎意味著什麼
    圖為2月22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鳥人》導演亞歷杭德羅·伊尼亞裡圖懷抱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個奧斯卡小金人。當日,《鳥人》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
  • 愛德華·諾頓艾瑪·斯通主演《鳥人》奧斯卡最佳影片
    在混亂中,命運多舛的戲劇迎來了公演的重要時刻。《鳥人》這隻怪獸鳥,只是驚鴻一瞥,但是它沒頭沒腦的現身,卻是全片意在言外的主力論述了。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鳥人(Birdman)》中埋伏了不少趣味小梗,而且還能搔到好萊塢癢處,投資大亨再有意見,眼看電影名利雙收,往往也只有睜隻眼,閉隻眼了。
  • 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幻想出來的一切,其實都只是內心的寫照
    電影《鳥人》的男主角裡根就是這樣一個藝術家,曾經他因為飾演過英雄鳥俠而紅極一時備受關注,但在之後就迅速過氣的他打算以百老匯話劇作為新的起點,企圖在這裡通過新的表演鹹魚翻身。這一段非常心酸的話,使得裡根在聽完後臉上霎時間表現不出任何表情,這裡父女二人的畫面以及語言實際上是直擊人心的,這也是影片在敘事中所隱藏的真實現象,實際上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存在這樣的人和心理現象,他們永遠都希望自己可以活成站在頂端的人,渴望自己被仰視,而自己卻可以俯視任何人,這種病態的心理普遍存在,卻又無法正視自己。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特效解析特輯曝光
    【來源:快科技】在狂攔奧斯卡四項大獎後,韓國電影《寄生蟲》一炮而後,而該電影的幕後特效更是備受關注。日前,油管頻道Movie VFX發布了一段《寄生蟲》電影的特效解析特輯,為我們揭示了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特效組成鏡頭。
  • 《鳥人》成第20屆美國影評人選擇獎最大贏家
    新華網洛杉磯1月15日電(記者張超群)第20屆美國影評人選擇獎當地時間15日晚在洛杉磯好萊塢帕拉丁音樂廳揭曉,「衝奧」熱門影片《鳥人》捧回7個獎項成最大贏家。    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獲得13項提名的影片《鳥人》最終攬得最佳男演員、最佳集體表演、最佳劇本等7項大獎。
  • 奧斯卡影片《鳥人》的主角生活映射了當下人們生活的無奈
    這樣一個工作生活上極其不順的中老年人,在日益嚴重的壓力之下,把往日扮演《鳥人》的超級英雄形象幻想成了探討問題和發洩情緒的對象。影片拍攝出了人格分裂的主人公,他時常幻想著施展《鳥人》中角色擁有的超級英雄力量。這一切足以表明,主人公對生活工作有多麼的期待,甚至以狂熱的激情想扭轉局面。然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只穿著內褲,狼狽不堪地跑在街上,面對圍觀眾人的嘲諷,無奈只能繼續奔走的老人。
  • 迪士尼為《花木蘭》報名奧斯卡最佳影片
    《花木蘭》時光網訊迪士尼頒獎季官網日前曝光《花木蘭》的本屆奧斯卡計劃,其報名的獎項包括以下15個,其中劉亦菲、鞏俐和甄子丹均有獎項報名。花木蘭時光評分 5.7115分鐘 - 動作 / 冒險 / 劇情 2020年9月11日美國上映 具體報名獎項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妮基·卡羅)、最佳女主角(劉亦菲)、最佳女配角(鞏俐)、最佳男配角(甄子丹、馬泰)、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戲服設計、最佳化妝、最佳音響、最佳視效、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
  • 《寄生蟲》成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92歲的奧斯卡也在創造歷史
    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洛杉磯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創造了歷史,成為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該片還同時拿下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等共計四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