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雅安7月25日訊(記者 徐昭磊 張宇 攝影報導)夾金山,嘉絨藏語稱「甲幾」,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西北部,主峰海拔 4500 餘米,山巔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天氣變化無常。忽而冰雹驟降、雨雪交加;忽而雲開霧散、群山皚皚。神秘莫測的夾金山在當地流傳著「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畜不敢攀,要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的民謠。
2019年7月25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追尋革命先輩翻越夾金山的足跡,重溫這段偉大的歷史。
1935年6月13日,在夾金山下的扎角壩,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聚集在這裡,召開翻越夾金山的誓師大會,信心十足的向終年積雪的夾金山邁進,去迎接又一次生死考驗。
一天前,1935年6月12日。紅四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率領中央紅軍先遣隊翻過夾金山,與李先念率領的紅四方面軍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在夾金山北面山腳下的懋功縣達維鎮會合。
先遣隊勝利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消息迅速傳到磽磧,大大鼓舞了中央紅軍廣大指戰員的士氣,1935年6月13日,紅軍翻越夾金山前,在夾金山下的一塊平地上,紅軍開了翻山動員大會,廣大指戰員情緒激昂,決心與惡劣的大自然殊死一拼。
紅軍糧食不足,衣服單薄。藏胞們送來玉米和蘿蔔做乾糧,送來紅辣椒供禦寒嚼食。戰士們用竹棍、樹枝做成拐杖,用棕皮做成背心穿在身上禦寒。
1935年6月17日早晨,毛澤東喝完一碗熱氣騰騰的辣椒湯,身穿袷衣夾褲,手持木棍,與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成員一道率軍委縱隊,沿著前面部隊走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頂攀登。他把馬讓給傷病員和體弱的女同志使用,並且說:「多有一個同志爬過雪山,就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
毛澤東一行費了很大力氣走到夾金山最長的「之」字拐——五道拐時,氣候驟變,冰雹劈頭打來。他拉著戰士的手前進,同時囑咐大家:「低著頭走,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山下看,千萬不要撒開手!」一會兒,冰雹停止,但越近山頂空氣就越稀薄,一些體力弱的戰士一坐下去就再也沒有起來。毛澤東對坐在雪地裡休息的戴天福說:你坐在這裡非常危險的,來,我背著你走。警衛員吳吉清搶先把戴天福背起,在毛澤東幫扶下繼續一步一滑地往上攀登。
因王稼祥同志身負重傷,行走不便,中央專為他配備了一副擔架,讓他坐著擔架行軍。但他深知戰士爬山涉水的艱苦,只要身體稍適,能堅持行軍,決不上擔架,而是和戰士們一起爬山過河。在翻越夾金山時,同志們多次勸他上擔架,但他想到的不是他自己的身體,而是想到戰士抬擔架爬山更艱難,堅持要騎馬。行至半山腰因路很滑,馬行走困難,他又下來,硬是忍著傷口的疼痛,一走一顫爬到了山頂。下山時,大家又再三勸他上擔架,他仍然不肯,說:「你們也太累了,我們還是慢慢地走吧!」到了險要難行的路段,他為了減輕擔架員的負擔,硬是支撐著下來自己走。
伍修權在《回憶錄》中寫道:「警衛員同我相依為命,用數步子的辦法來鼓勵自己。開始說走一百步就停下來喘口氣,以後改成五十步休息一次,後又改為三十步休息一次,再也不能減少了,走不動也得走。否則就只有永遠躺在這裡。……山頂兩旁的冰天雪地裡躺著不少犧牲的同志,我曾親眼看見有的同志太累了,坐下去想休息一會兒,可是一坐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楊成武將軍回憶說:「越往上爬,空氣越稀薄,呼吸越困難。人們頭暈腳軟,一步一停,一步一喘。這時候,要是誰停下來,就永遠起不來。將到山頂,突然下起一陣冰雹,核桃大的雹子劈頭蓋腦地打來,打得滿臉腫痛,我們只好用手捂著腦袋向前走。」
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紅一軍二師四團,克服重重困難翻越夾金山,來到與達維古鎮遙相對應的半山坡上,與正執行任務的紅四方面軍策應部隊意外相逢。6月14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帶領黨中央、軍委和直屬部隊進抵達維,在達維橋頭受到紅四方面軍九軍二十五師所部的熱烈歡迎。
1935年6月17日,紅一、四方面軍在小金達維喇嘛寺大殿前的廣場聯歡,歡慶會師。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