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更換了七彩虹RTX3070 ULTAR OC,過去的機箱感覺空間越來越擁擠,作為一個「折騰黨」,經常更換配件就非常麻煩。30系顯卡普遍加大了厚度和長度,如果安裝好360水冷,整體的內部空間被擠佔的七七八八,擴展性自然就受到影響。
被動情況下更換了更大的機箱,選擇了鑫谷開元T1,就衝著空間大,並且原生支持RTX30系列顯卡的豎裝,不能浪費了自己的新顯卡。
鑫谷開元T1的感覺就是大、槽位多以及小設計特別多,在使用過程種可以明顯感覺到一些細節的改進,這些改進是沒有親手裝機很難感受到的。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裝機過程,通過裝機也就能感覺到這款機箱在一些細節設計上的美妙之處。
主板使用的就是七彩虹的Z490 Vulcan X,標準的Z490版型,放在機箱內周邊空出一大截,突然感覺這塊板子好小。加上360水冷後,鑫谷開元T1內依舊有非常充裕的空間,這麼寬敞的內部空間,散熱想不好都不容易。
因為使用的是360水冷,所以並沒有那麼在乎散熱器的限高,不過這麼大的空間,喜歡風冷的人就舒服了,鑫谷開元T1的CPU散熱器限高有175mm之多,高端風冷可以放心上。
顯卡使用的是七彩虹RTX3070 ULTAR OC,採用了正豎裝的方式,RTX30系列的顯卡都可以直接用顯卡轉接的方式進行翻轉安裝。這樣安裝後,鑫谷開元T1還有一些餘量,就算體積再大一點的RTX3080或者RTX3090也完全裝的下。
這樣豎裝顯卡最難解決的就是I/O接口的分配問題,不過鑫谷開元T1的設計非常有序,不用擔心接口的位置,接口都可以非常有序地整理在頂板位置,設計的統一性特別不錯。
主板的接口也在頂板,通過一個束線器可以將所有的線材整理到後方,有一個矽膠護線圈作為所有線材的出入口。這樣的設計讓背板非常簡潔,環境拔插的一些外設通過外置接口就能解決,視頻接口這些平常不用,收納起來就不會有誤觸的風險。
由於鑫谷開元T1的電源位置非常寬裕,加上RTX30系顯卡對於電源需求更高,電源還是儘量選擇750W或者以上的比較穩妥一些。
關於電源的散熱孔位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設計,底部也設計了可拆卸的防塵網,可以最大限度防止灰塵,清洗起來也很方便。
電源使用了安鈦克HCG850,這是安鈦克的高端電源系列,850W的功率可以滿足整個主機的運作,安裝的時候找準角度就可以輕鬆裝入,全模組電源走線也比較容易,背面除了獨立開關外,還有Hybrid Mode功能,可以在低負載的情況下更加靜音。搭配使用了靜音風扇,通過溫度智能調節停轉、安靜以及強勁三個模式。
只需要注意將散熱風扇向下就ok了,安鈦克HCG850的體積在同功率電源裡算是非常小巧的,但是轉換效率非常高,使用的DC to DC的電路架構,採用了100%日系電容,用料非常紮實。工作溫度相比其他電源也更高,一般的電源工作溫度在40℃左右,安鈦克HCG850可以在50℃左右的溫度下正常工作。
鑫谷開元T1側面板是全透設計,通過插銷的方式固定鋼化玻璃面板,插銷做了加長的設計,很容易對準。側面板的鋼化玻璃有3mm的厚度,磁吸開合方式,內部的整潔非常重要,誰也不想看到一個「髒亂差」的機箱。
由於內部空間非常大,又對線材的打理很到位,所以安裝好後,機箱內部非常整潔,沒有多餘的線材。
顯卡正豎裝的方式讓機箱內部部件有了模塊化的感覺,每個部件清晰展現,調節好RGB燈光,關上燈,你就能感覺到它的魅力。
正面14cm的RGB風扇完整展現,沒有被邊框遮擋,而且由於鑫谷開元系列的多層次正臉設計,從正面看非常有立體感。
從側面看,這種設計感更加明顯,裝入360冷排後,依舊可以保證機箱內各部件之間有序的排列,稍微側頭看到整潔的機箱,心情都會好很多。
整體來看,鑫谷開元T1用來應對次時代的硬體升級肯定沒有任何問題,日常只使用到360水冷,如果需要,未來升級420水冷也完全沒有問題。機箱最大的功能就是要能裝、會裝,模塊化設計給未來升級硬體留了非常大的餘量。選擇機箱確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不過好在鑫谷開元T1都滿足了,面對越來越快的硬體更迭,機箱也要能跟上更新的腳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