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造假藥企去年研發投入佔營收8%,20億買理財

2020-12-03 澎湃新聞

7月16日,狂犬疫苗造假事件還在發酵。

疫苗生產商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生生物,002680 )當日開盤一字跌停,報收22.1元/股,成交額為1211.52萬元。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稱,長生生物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長春長生)違法違規生產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國家藥監局宣布,將收回長春長生相關《藥品GMP證書》,責令長春長生停止狂犬病疫苗生產。隨即,長生生物公告稱,長春長生對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實施召回。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上海疾控中心)已經針對此事做出反應:7月16日,上海疾控中心發布通知稱,目前上海已全面停用長春長生生產的狂犬病疫苗。

上海疾控中心提醒,如已接種過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部分劑次,可選擇同樣採用「五針法」的其他品牌狂犬病疫苗,按照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種1劑疫苗的程序,完成後續劑次接種。

在2017年的年報中,長生生物多次提及長春長生在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研發方面的優勢。但2017年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87%,遠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例。

與較少的研發投入形成對比的是,長生生物的現金流較為充裕,2017年未到期的銀行委託理財產品餘額為20.51億元。

被查出的造假

病疫苗尚未投入市場

7月15日,長生生物的董秘趙春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銷售收入約佔長春長生總收入的一半左右,此次事件不涉及公司其他疫苗產品,現在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具體原因還不知道,等待相關部門調查結果。」

7月16日早間,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長春長生對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實施召回。

該公告顯示,目前,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收回長春長生《藥品GMP證書》,同時長春長生已按要求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本次飛行檢查所有涉事批次產品尚未出廠和上市銷售,全部產品已得到有效控制。「根據長春長生近幾年對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不良反應的監測,未發現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不良反應。」

7月16日下午,長生生物醫學諮詢部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這些疫苗目前還沒有投入市場中,此事目前也在藥監局的進一步調查中。

那麼,生產存在記錄造假到底造的什麼假?7月16日,疫苗專家陶黎納撰文表示,很可能是在疫苗有效成分上造假,導致其含量低於藥典標準的2.5IU。

「這是最嚴重的情況,希望不是在疫苗關鍵成分上造假。」 陶黎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陶黎納稱,狂犬病疫苗成分造假有先例。2008年大連金港安迪公司在生產疫苗時,在疫苗中添加了增強效果的佐劑——核酸。添加核酸可以讓狂犬病疫苗在有效成分低於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實際免疫效果等同於合格疫苗,為企業降低1/3甚至一半以上的生產成本。也就是說,原來只能生產1支疫苗的原料,現在可以用來生產2支。然而,核酸作為佐劑用於人用疫苗,並未被我國批准過。金港安迪公司為其錯誤付出的慘痛代價,被吊銷了狂犬病疫苗的GMP證書。

長生生物狂犬疫苗批籤發數量位居國內第二位

2017年年報顯示,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是長生生物的主要產品之一,適用於被狂犬或其他瘋動物咬傷、抓傷或有接觸狂犬病病毒危險的人員、 林業從業人員、屠宰場工人等。

長生生物對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介紹。數據來源:2017年年報

長生生物在公司公告中,多次提及了長春長生在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研發方面的優勢,「長春長生是中國首批自主研發銷售流感疫苗及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的疫苗企業。」

長生生物在介紹長春長生研究所所長鞠長軍時,也提及了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鞠長軍自1999年加入長春長生以來,作為課題負責人成功開發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並研製了無佐劑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

長生生物還根據中檢院的數據做出進一步的解釋稱,長生生物2017年凍幹人用狂犬疫苗(Vero細胞)的批籤發數量為355萬人份,從批籤發數量上來看,長生生物狂犬疫苗已經位居國內第二位。長生生物回復深交所2017年年報問詢函顯示,2017年公司銷售狂犬病疫苗304萬份,銷售額約為7.34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47.7%。

「因暫時無法預計準確的復產時間,此次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細胞) 停產將對長春長生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對本報告期具體影響情況尚存在不確定性。」長生生物在7月16日的公告中如此表示。

2017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87%

既然長生生物對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研發如此重視,那麼其科研研發投入究竟怎樣呢?

長生生物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擁有超過55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超過35000平方米的符合最新GMP標準的現代化疫苗生產基地。

在研發費用方面,長生生物在2017年的投入為1.22億元,在2016年的投入為4333.6萬元。而同期,長生生物的營業收入為15.53億元、10.1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66億元、4.25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7%和4.26%。

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情況。數據來源:2017年年報。

同行業比較來看的話,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佔比較低。沃森生物在2015年至2017年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6.6%、52.61%、49.87%;康泰生物在近三年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41%、11.47%、10.27%。

同時,長生生物還表示,公司有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長春長生在20多年的疫苗研發工作過程中,培養了數十名在病毒和細菌疫苗的研究開發、產業化領域具有技術專長的技術骨幹。」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長生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為153人,而當期在職員工的數量為1041人,研發人員佔比為14.7%。

2017年未到期的銀行委託理財產品餘額為20.51億

長生生物在2015年7月通過借殼黃海機械上市,長春長生是長生生物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92年,主營業務為人用疫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辦公地址在吉林省長春市高新開發區。

作為長生生物的子公司,長春長生對母公司的淨利潤貢獻巨大。根據2017年年報,長春長生的營業收入為15.39億元,淨利潤為5.87億元。而長生生物在2017年營業收入為15.53億元,淨利潤為5.66億元。也就是說長生生物99%的收入來自於疫苗產品。

翻看長生生物的2017年年報可知,長生生物是一個現金流充足的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未到期的銀行委託理財產品餘額為20.51億元,其中9.64億元是募集資金,10.87億元的自有資金。

長生生物2017年委託理財情況。數據來源:2017年年報

2018年至今,長生生物共發布了5條關於使用閒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

5月8日,長生生物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及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25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以及不超過12億元的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並在決議有效期內,根據產品期限,在上述可用最高資金額度內循環滾動使用。

具體來看,2018年5月7日,長生生物全資子公司長春長生與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籤訂了購買理財產品協議,理財產品分別為「交通銀行蘊通財富結構性存款36天」和「交通銀行蘊通財富結構性存款 92天」。

64歲女董事長身兼總經理、財務總監多職

隨著狂犬疫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也受到市場的關注。現年64歲的高俊芳除了擔任公司的董事長,還是長生生物的總經理、財務總監。2017年高俊芳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33.65萬元。

長生生物2017年年報顯示,高俊芳自1992年起一直擔任長春長生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高俊芳為長生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18.18%,持股數量為1.76億股,其中2800萬股處於質押狀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高俊芳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洺豪、張友奎合計持有公司36.66%股權,為本公司實際控制人。

長生生物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數據來源:2017年年報

相關焦點

  • 狂犬病疫苗造假這孽造大了 違法成本有多高?
    長春長生母公司長生生物16日公告稱,對此次事件的發生深表歉意,正對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實施召回。目前,長春長生已停止狂犬病疫苗的生產,並被吉林食藥監局收回《藥品GMP證書》。  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等同於謀財害命  狂犬病疫苗是一種救命的藥物,其質量直接關係著生命安全。
  • 狂犬疫苗竟也敢造假,國家藥監局出手了!
    一篇關於疫苗的文章,周末在朋友圈刷屏,普遍擊中國民的痛感;疫苗成為人人關切、人人談論、人人焦慮之事。   面對孩子的健康,面對死亡率幾乎100%狂犬病,長生生物也敢造假,而且是多次造假,屢錯屢犯,完全踐踏了人類文明的底線!
  • 成大生物擬科創板上市:九成營收源自狂犬病疫苗
    受益於疫情影響,各地疾控中心加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儲備量,成大生物2020年一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歸母淨利潤2.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08%和102.09%公司此次上市計劃募集資金約20.4億元,將主要用於產能擴張、人用疫苗研發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 益佰製藥去年預扭虧為盈 卻被指"連續六年財務造假"
    第二個公司違規層面,虛假記載就是財務造假,這個性質就嚴重了。比如康美藥業歷年財務造假,最後虛構了300多億的資金。財務造假很麻煩。財務造假不僅證監會會管,同時稅務部門也會管,主要看財務造假到什麼程度,虛構的數據怎麼造成的,是否有偷稅漏稅行為,財務造假嚴重程度也與具體數額有關。時間財經致電和郵件聯繫益佰製藥,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 科創板企業三季報「面面觀」:4家營收破百億 研發投入佔比領先
    數據顯示,191家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產生營收2011.73億元,同比增長15.62%;實現歸母淨利潤240.95億元,同比增長62.97%。營收規模上,4家企業突破百億元,其中傳音控股以249.71億元居首;利潤方面,中芯國際排名第一,而君實生物由於研發支出較多虧損額度居首。整體來看,科創板企業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強度。
  • 人用狂犬疫苗龍頭之「危局」
    據成大生物招股說明書,成大生物擬發行不超過4165萬股,募資20.4億元,用於本溪分公司人用疫苗一期工程建設項目、人用疫苗智能化車間建設項目、人用疫苗研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距長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這一全國震驚的事件,已經有2年的時間,造假事件留下的後遺症仍在,且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市場上狂犬病疫苗處於供給嚴重緊缺狀態。近期,有媒體報導稱狂犬疫苗一「苗」難求,多省份包括河北、山西、山西、雲南等多地都出現狂犬疫苗斷供情況。因此,2020年5月狂犬疫苗批籤發數量翻倍,國內共計批籤發約760萬劑。
  • 狂犬病疫苗造假!百白破疫苗不合格!接種疫苗如何避雷?
    最近幾天,很多父母都在翻看孩子的疫苗本,甚至有父母半夜爬起來翻看。翻看疫苗本的目的是為了查看自己孩子接種的疫苗是否有「長春長生」這家公司生產的。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長春長生先是爆出狂犬病疫苗造假!後又爆出之前就有前科,其生產的百白破疫苗質量不合格。
  • 「毛利率一哥」易主,這家藥企巨虧近20億...
    今年以來已有18家醫藥企業登陸A股,其中,胰島素龍頭甘李藥業衝擊千億市值,中一籤狂賺15萬仍未開板;「毛利率一哥」易主,康華生物股價超越長春高新,成醫藥股中的「茅臺」;萬泰生物收穫26個一字板後挺進醫藥股TOP20;擁有「全球藥王」加持的百奧泰登陸科創板。此外,科倫藥業、長春高新、天士力、華蘭生物等8家藥企先後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資料顯示,去年7月,備受關注的科創板鳴鑼開市,引爆了A股市場。
  • 藥企最新排行榜公布(附名單)
    比較罕見的是,羅氏是近些年來唯一在藥物收入和研發支出上均名列第一的藥企:羅氏製藥公司的總收入達到103億美元,這也是唯一一家研發投資超過十億美元的藥企。 乳腺癌治療藥物Ibrance的銷售額去年增長了20.5%。 輝瑞公司(Pfizer)於2019年7月完成了以1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專注於癌症的Array BioPharma的業務,並預計Eliquis,Xeljanz,Xtandi和Inlyta等其他品牌未來的銷售額將繼續增長。
  • 德國藥企進博會發布經典豬瘟疫苗:針對中國豬場流行毒株研發
    德國藥企進博會發布經典豬瘟疫苗:針對中國豬場流行毒株研發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20-11-08 22:16 來源
  • 康華生物8個上市問題待解 王振滔忽視了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技術密集型的生物製品企業,康華生物雖強調重視研發創新,但近幾年的實際研發投入差強人意。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635.52萬元、427.40萬元和1794.9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6.84%、1.63%、3.21%。這是什麼水平呢?
  • 研發費用趕超恆瑞,百濟神州或將成為首個三地上市的本土藥企
    就在今年7月,百濟神州才完成了一次規模超20.8億美元的定向增發,刷新了當時全球生物科技公司股權融資的新增發行規模紀錄。其中高瓴資本認購了不低於10億美元的份額。百濟神州的巨額虧損來源於其高得驚人的研發費用。三季報顯示,百濟神州前3季度研發費用為6.44億美元(42.35億人民幣),而同期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康方生物和百奧泰的研發費用為12.1億元、8.08億元、2.41億元和3.96億元,4者研發支出總和甚至僅有百濟神州的一半。
  • 康華生物科創板上市,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營收超五億
    康華生物是一家綜合性研究、開發、經營一體化的疫苗生產企業,於2005年開始進行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研發,目前已成為國內首家生產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的疫苗企業。未來三年,康華生物計劃以研發為核心、生產和質量為基礎,努力創建「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的領軍企業」,成為國內領先的生物技術企業。
  • 美、港、滬三地上市首家藥企或誕生,已虧損超190億
    公開資料顯示,百濟神州目前在中國大陸、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有4700多名員工,並相繼完成了8輪融資,最近的一次融資發生在今年7月,百濟神州宣布向特定現有投資者以註冊直接發行的方式發行145,838,979股每股面值 0.0001美元普通股的定價,每股普通股以14.2308美元的購買價出售,相當於每股美國存託股份(ADS)185美元,發行總收入約為20.8億美元,
  • 科研投入不足、缺乏競爭性獨家產品 葵花葯業還能翻身嗎?
    科研投入不足 產品線結構趨於老化  實控人「殺妻案」、控股股東頻頻質押、高管離職、公司回購的同時實控人宣布減持、再到執掌公司20年的實控人被判11年……  自去年起,葵花葯業疲軟業態盡顯,股價應聲下跌。
  • 追逐FIC藥物研發,中國創新藥企將面臨哪些靈魂拷問?
    不過,FIC研發高風險高投入帶來的高回報,卻也是不少藥企眼中「性感」的「遊戲」。過往,FIC是海外藥企的專屬,而在2015年後,中國創新藥市場裡也開始湧現一批first-in-class的候選藥物。當醫改等大環境倒逼著藥企做創新,索元生物創始人羅文感慨:「FIC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但現階段在中國做FIC的大環境已經比以前容易多。」
  • GSK 2018全年營收逾400億美元,疫苗業務同比增長16%
    2月6日,葛蘭素史克(GSK)對外披露2018年業績,數據顯示,GSK全年實現總收入308.21億英鎊(約合409.92億美元),相比2017年增長5%。具體來看,其製藥業務收入173億英鎊(約合230.09億美元),同比增長+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疫苗業務收入59億英鎊(約合78.47億美元),同比增長+16%;消費者保健業務則實現77億英鎊(約合102.41億美元)營收,增速與製藥業務保持一致。
  • 長春長生狂犬疫苗造假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企業GMP證書被收回,停產、查封、召回疫苗  根據線索,國家藥監局組織對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飛行檢查,發現該企業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行為,收回該企業《藥品GMP證書》。  GMP是「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簡稱,系國際公認的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
  • 康華生物-國內稀缺的狂犬病疫苗企業
    根據知名生命科學諮詢公司Evaluate Pharma數據,按銷售收入計,全球疫苗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255.67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276.8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1%,並預期於2024年達446.2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06%,上述增長主要受全球對疫苗接種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及國際機構的支持以及新疫苗所致。
  • 2500億的恆瑞醫藥,有多少水份?|恆瑞|營收|仿製藥|估值|孫飄揚|...
    恆瑞「三駕馬車」都怎麼樣了2018年,帶量採購殺向仿製藥企業,而恆瑞醫藥因創新藥條線擴充時間早,準備足,投入大,在資本市場上相比其他醫藥股,均高看一截。2018年中報中,恆瑞醫藥提出了分線專業銷售,而分線銷售是跨國創新藥企的主要銷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