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自然》封面
7月1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共刊登15篇論文,其中研究論文3篇(Articles),快報12篇(Letters)。分屬於多個研究領域,下面簡要介紹每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和作者,並附上論文摘要連結。
Articles:
1, Phenological sensitivity to climate across taxa and trophic levels
這是一篇由英國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的生態、物候學方面的論文。通訊作者是來自英國蘭卡斯特環境中心的Stephen J. Thackeray。不同物種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存在差異,從而導致生態交互作用失調,危害生態系統功能。作者們採用特殊的方法對這種危害進行了評估。
2, Multiple mechanisms disrupt the let-7 microRNA family in neuroblastoma
這是一篇由美德科學家合作完成的生物醫學論文。通訊作者是來自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George Q. Daley。研究人員報告,儘管let-7脫抑制,其抑制劑LIN28B在MYCN擴增的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中是非必需的。
3,A novel cereblon modulator recruits GSPT1 to the CRL4CRBN ubiquitin ligase
這篇論文由美國、日本科學家合作完成,也是一篇生物醫學方面的論文。通訊作者是美國新基醫藥公司的Gang Lu和Philip P. Chamberlain。研究人員報告,鑑別出一種新的CRBN蛋白調節物,名為CC-885,具有有效的抗腫瘤活性。
Letters:
1, Imaging the water snow-line during a protostellar outburst
這是一篇由智利、美國、澳大利亞三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天文學論文。通訊作者是來自智利迭戈波塔利斯大學的Lucas A. Cieza。研究人員報告了原恆星爆發期間的水雪線景象。
2,A sensitive electrometer based on a Rydberg atom in a Schrödinger-cat state
這篇物理學論文由法國科學家完成,通訊作者是來自法國ENS-PSL研究大學的Sébastien Gleyzes。研究人員報告了薛丁格貓狀態下基於裡德伯原子的一種靈敏靜電計。
3,Transport evidence for Fermi-arc-mediated chirality transfer in the Dirac semimetal Cd3As2
這是一篇由美國、德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物理學論文。通訊作者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Philip J. W. Moll和James G. Analytis。論文報告了在狄拉克半金屬中費米弧介導手性轉移的運送證據。
4,Self-assembly of graphene ribbons by spontaneous self-tearing and peeling from a substrate
這篇石墨烯材料方面的論文由愛爾蘭科學家完成,通訊作者是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Graham L. W. Cross。論文報告,通過底物的自發自拉伸和剝離,自組裝成石墨烯帶。
5,Mid-ocean-ridge seismicity reveals extreme types of ocean lithosphere
這篇海洋學論文由德國科學家完成。通訊作者是德國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Vera Schlindwein。作者報告,海洋洋中脊的地震活動揭示了極端類型的海洋巖石圈。
6,Molecular logic behind the three-way stochastic choices that expand butterfly colour vision
這是一篇由美國、日本科學家合作完成的生物學論文。通訊作者是美國紐約大學生物學系的Claude Desplan。研究人員報告了蝴蝶色覺增加隨機選擇方式背後的分子機制。
7,Dissociate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decision-related activity in the primate dorsal stream
這篇神經學論文由美國科學家完成,通訊作者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Leor N. Katz。論文報告了靈長類動物背流中決策相關活性的分散功能意義。
8,Resolving early mesoderm diversification through single-cell expression profiling
這篇醫學論文由英國科學家完成,通訊作者是英國劍橋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Berthold Göttgens和英國桑格研究院的John C. Marioni。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表達分析揭示早期中胚層分化。
9,Cloche is a bHLH-PAS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drives haemato-vascular specification
這篇生化領域論文由美國、德國、瑞典科學家合作完成,通訊作者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的Didier Y. R. Stainier。研究人員報告,Cloche基因是一個bHLH-PAS轉錄因子,這一研究將加深我們對早期中胚層分化的理解。
10,Early myeloid lineage choice is not initiated by random PU.1 to GATA1 protein ratios
這篇生物學論文由瑞士、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科學家合作完成。通訊作者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生物系統科學與工程系的Timm Schroeder。研究人員報告,早期髓系細胞選擇模式與傳統模型不同,並不決定於PU.1和GATA1之間的隨機轉換。
11,TTC39B deficiency stabilizes LXR reducing both atherosclerosis and steatohepatitis
這篇醫學論文由美國、日本科學家合作完成。通訊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的Masahiro Koseki和Alan R. Tall。研究人員報告,TTC39B蛋白促進LXR受體的泛素化和降解,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性肝炎。
12,Ki-67 acts as a biological surfactant to disperse mitotic chromosomes
這篇生物學論文由奧地利、德國科學家合作完成,通訊作者是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Daniel W. Gerlich。研究人員報告,增殖標記蛋白Ki-67是一種生物表面活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