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半世紀沉迷「表」情 收藏千隻古董鐘錶(圖)

2021-01-09 南海網

俗稱為「棺材仔」的勞力士

  鐘錶誕生後的幾百年中,只被人們當做一種計時器。1985年,人們突然發現,紐約的名流們手腕上都戴起了二戰以前的老表,並引以為時尚。很快,古董表收藏風潮席捲全球。眼下,古董鐘錶的收藏與投資價值,正被國內收藏界有識之士看好,近年來國內拍賣市場上古董表拍出的價格直線上揚。近日,快報記者在安品街79號的朝天宮古玩市場內遇到南京古董鐘錶收藏圈內的資深藏家李萬林,他手裡積累的古董鐘錶有上千隻。

  私人珍藏

  法國古典座鐘一件20萬

  「老李鐘錶店」位於朝天宮古玩市場一樓不顯眼的角落,一走進店內,記者就被一座西洋風格的座鐘吸引了。李老說,這個法國古典座鐘於19世紀製作,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該座鐘高55釐米,寬42釐米,材質為24K銅鎏金,造型別致、古樸典雅,彰顯著文藝復興時期浪漫主義色彩。記者看到,座鐘上部坐有一位身穿奢華浮花織錦將軍服的男子,底座處刻有漩滑狀花蔓。座鐘上的男子一手執筆,一手拿紙,眼睛眺望遠處,其面部稜角分明、眉發濃重、目光敏銳。李老說,法國古典鍾以其造型古雅、製作精緻聞名於世,它們極適合高檔居室裝飾,因此在法國深受歡迎,國內不少人也喜歡在法國購回此鍾。據了解,這個座鐘目前的市場價值在20萬元左右。

  有種勞力士俗稱「棺材仔」

  「這是1938年前後生產的勞力士,它的設計非常特殊,十年前我花3萬多塊錢買的。」李老拿出一隻造型獨特的勞力士腕錶向記者介紹道。他說,這隻錶盤略顯老舊的表與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勞力士手錶不一樣,表身的造型像一隻棺材,故香港人稱之為「棺材仔」。記者看到這款表的錶盤為黑色,表體為18K玫瑰金,外形美觀大方,錶帶部分做工十分精細。據記者了解,這隻防水自動上弦手錶還有一點特別之處,它具有特別的轉子結構,可以經常保持發條的張力。只要戴在手腕上,手腕的動作便能夠促使轉子轉動。

  經驗之談

  古董表保養成本很高,切忌貪多

  據記者了解,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近日剛剛落幕,名貴腕錶拍賣會專場總成交額高達5570萬港元,刷新了歷年蘇富比常設名貴腕錶拍賣總成交額紀錄,掀起了古董表市場的又一收藏高潮。據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市面上1910年代到1920年代的懷表依然較為搶手,而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出品的手錶價格也漲勢不小。因此,估計這些早期鐘錶價格走勢在今後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而且其中精品名表的升值前景更為看好。

  針對當前日益高漲的收藏熱,李老提醒喜愛古董鐘錶的藏家:收藏古董表要量力而行,存量切忌貪大,因為古董表的保養成本非常高,一般一至兩年需要「洗油」,貴重的古董表還要拿到香港地區找專業機構保養,收藏量一旦大了就會不堪重負。同時,古董表的收藏講究所謂「原裝原件」,即零件不能有後配,最好是收藏未經修理過的,如果是有後配零部件的也最好選用同一品牌的產品,千萬不可採用替代品,否則將身價大跌。在購買時要看清古董表牌子名字的串法是否與原廠的一致,現在市面上充斥不少假表,由於假表表面通常要翻寫,可能會串錯字母或轉寫數目字,稍有不同可能就存在問題。

  快報記者 李谷 應嘉軒

  閒來愛聽時間走動的聲音

  藏家李老

  閒來愛聽時間走動的聲音

  「收藏古董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們個個都是鮮活的藝術品」。今年75歲的李萬林說話中氣十足,他說自己從25歲開始就收藏鐘錶。年輕時家裡沒錢,李萬林省吃儉用很長時間才勉強買到一隻表。為了養家餬口,李萬林經常賣掉一隻再去買另一隻,開闊眼界之餘,也能維持家中的日用開支。50年來這樣買來然後賣出的表有700多隻。

  閒下來的時候,李老喜歡把它們拿出來,聽聽時間走動的清脆聲音,看看背面精緻的雕刻,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和許多藏家一樣,李老也喜歡把寶貝拿出來,與藏友們分享心得。退休後,他就在朝天宮古玩市場開起了自己的「老李鐘錶店」,既打發時間,又方便和朋友交流切磋。

  李老在南京鐘錶收藏界也算前輩級的藏家了,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已經發黃的榮譽證書。李老說,這是1996年他參加江蘇省首屆民間收藏展覽時,南京博物館頒發給他的證書,當時他的這些古董表一度讓很多參觀的年輕人迷上了鐘錶收藏。

相關焦點

  • 鐘錶的發展,以及,收藏古董懷表、手錶時主要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嗨,大家好,我是小好說說說,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歷史文化是:鐘錶的發展以及收藏古董懷表、手錶時主要應注意的幾個方面!發展概況:鐘錶製造業已有兩個多世紀的歷史,但鐘錶製造工藝技術上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並產生大多數發明則在18世紀末,維多利亞時代已達到了精確計時的工藝水平。
  • 武漢一六旬修鍾人:31年「復活」古董座鐘近200臺
    :李泊靜   中新網武漢8月2電(武一力)德國黑森林布穀鳥老式座鐘、懸線天文鐘、日本五音鍾、琺瑯國產座鐘……走進曹慶吉的家裡,近200臺民國時期的世界古董鐘錶映入眼帘,仿佛走進一座私家鐘錶博物館。
  • 一世鍾情 老鐘錶匠60年收藏1600多塊鐘錶(圖)
    原標題:一世「鍾」情如今想捐出收藏的鐘表  60多年前,薛文泉開始學習維修鐘錶,自此與鐘錶結下了不解之緣。「抗日戰爭時期,家裡大哥到了青島大戶人家做工,有時也會跟著男主人學學修表。二哥跟著大哥學修表,我是1954年到了青島後跟二哥學的修表。」薛文泉說。昂貴的名表買不起,他就到舊貨市場淘來一些舊錶或者是故障表。「收藏這些手錶純粹是為了愛好,修表的時候也確實獲得了不少的樂趣。」薛文泉說,他有次給別人維修一個八音盒手錶,睡到半夜時突然想起了如何維修,就趕緊起床修了起來。
  • 文化達人傾其所有收藏古董 家藏百萬古董鍾(圖)
    傾其所有收藏古董 家藏百萬古董鍾  鍾,除實用價值外,還有造型豐富、裝飾華美、機械奇巧等諸多特點,備受廣大收藏愛好者喜歡,尤其是古董鍾,它們與其他古玩一樣具有文物和欣賞價值,現今,收藏鐘錶已成為一種社會時尚。記者日前在順德大良採訪到一位收藏古董鐘的「文化達人」胡志剛。他收藏的7個古董鍾每一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從座鐘、壁爐鍾到掛鍾,種類齊全。
  • 專稿:上海舊鐘錶收藏一瞥
    上海十二月二日消息:一個世紀前的法國鍾和二三十年代的瑞士表於世紀末在上海一家古舊鐘錶商店「約會」。古舊到極點或超前到頂點,歲月的兩個端點在現今的時尚區域中同時瀰漫開來。瞧著琳琅滿目古今不同流派的鐘與表,確實讓參觀者感嘆。  早期的鐘表沒有名牌甚至沒有品牌。
  • 走進濟南古鐘錶博物館,聽2800座古鐘錶講劉氏家族的收藏故事
    文/圖 | 張宜霞人類文明的曙光,是伴隨著對時間的掌控開始的。—— 題記 坐落在濟南七賢文化城的「山東劉氏古鐘錶博物館」,是山東省文物局確認的非國有博物館。是由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姐弟5人,在繼承家父劉恩陽畢生鐘錶收藏心血的基礎上,拿出自有藏品組建而成。我被這些古老的鐘聲吸引,用心聽著劉氏家族與鐘錶的故事。
  • 瀋陽古舊鐘錶博物館:指針轉動,留下時間的故事
    在瀋陽和平區阜新四街,有一座古舊鐘錶博物館。這是一棟普通居民樓,裡面卻琳琅滿目,古董鐘錶比比皆是。 指針轉動,留下的是永恆的經典;「嘀嘀嗒嗒」,講述著時間的故事。年少痴迷 從此走上收藏之路在阜新四街的展覽室兼辦公室內,擺滿了各色鐘錶,這是李韜和父親多年收藏的珍品,這些鐘錶幾乎伴隨著他長大。提起收藏鐘錶的開端,李韜說要追溯到10歲那年。「父親痴迷於收藏鐘錶,從小我就在家裡看到各種鐘錶。真正愛上收藏,是從10歲那年看到一臺單眼美國鍾開始的。」
  • 冰城70後鐘錶收藏愛好者:老鐘錶隱藏城市歷史
    蘭濤———一個鐘錶收藏愛好者,在他的世界裡,他收藏著時間,讓時光倒流,或者永恆定格———       偽縣長贈表重出江湖     青年收藏家蘭濤先生打來電話,說他收到一塊老鐘錶,上面刻的字跡,很可能反映了哈爾濱的一段歷史,讓記者去「長長眼」。11月12日下午,我走進了蘭濤先生的收藏齋。
  • 這六件被修復的鐘表文物,試圖用時間技藝來探討「有界之外」
    六件鐘表文物不容錯過既然因雙方的合作而起,那麼這場展覽的觀展重點必是這被修復的六件鐘表文物,指針丟失、齒輪缺損、錶盤氧化……這些挑戰都讓長達近千小時的修復過程忙碌而困難重重。而其中一枚命名最簡單的「鍍金表」卻給修復團隊帶來了最大的修復難度。「只有那一件(指鍍金表),修之前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 誰說窮人不能玩表?鐘錶達人為你在線解惑
    說「窮玩車,富玩表」,想必這句話嚇退了不少想要邁步入門的鐘表愛好者。其實不然,鐘錶雖然被時代賦予奢侈品的屬性,但是多寡隨意,豐儉由人,別拿豆包不當乾糧。表雖有貴賤,無外乎以之自娛。相對於鐘錶三頭六臂的各種面目,炫耀只是其中之一。百達翡麗有翡翠之瑰麗,天梭也亦可穿梭時空。
  • 東京中野區傑克路,古董腕錶愛好者的淘寶聖地
    我對古董手錶的氣質和精髓上癮。我形容不出這到底是種什麼感覺,但沒什麼可以和古董表相比。我會一直戴著這塊表。擁有一塊古董手錶最棒的地方就在於,世界上只有這麼一塊表。 我沉迷古董手錶已經很久了。我以前出售各種古董物件,比如來自美國的古董。我記得自己買第一隻 Rolex 手錶的情景:那一刻讓我發現了古董手錶這片廣闊天地。當時,我還喜歡古著,所以它們搭配得天衣無縫。
  • 每周維修60多隻表 這個修表師傅的匠心演繹了京東鐘錶的細節品質售後
    在武漢新洲的京東亞洲一號倉裡,一位工程師正戴著指套,給一塊浪琴女表檢測走時,「客戶說表走快了,用京東物流把表發回到這裡。」 已經有6年資歷的90後維修師熊師傅表示。做這一行必須要心細、眼尖、手巧。戴著8倍的放大鏡熊師傅,小心翼翼地用針頭一樣細的鑷子,1分鐘夾起100多個比米粒還小的鋼珠。機械錶裡近200個零件,他都瞭若指掌,。
  • 他讓2000隻老式鐘錶起死回生 "老法師"江福生希望找到傳承人
    圖片說明:江福生為市民義務修理鐘錶。邵競攝  東方網4月7日消息:66歲的江福生,用自己的手藝,為有需求的人義務服務。幾十年來,他為市民義務修鐘錶2000餘只,從不收取修理費。  10多個社區有了服務點  江福生一修起鐘錶來,「外面的世界」似乎就不存在了。修表時的他,基本不和別人說話。  江福生的父親原是亨得利的專業鐘錶修理師,他10來歲就跟著父親學手藝。進入彭浦機械廠工作後,熱心的他常為同事義務修鐘錶。同事老董記得:「老江從來不收修理費,疑難鐘錶只要到他這裡,肯定手到病除。」
  • 年末最盛大的古董設計博覽會,你一定不能錯過!
    第一次參加GFAA的古歷圖珍本藝廊(Daniel Crouch Rare Books)被稱為是「世界古董地圖和古籍善本權威」,他們此次帶來了16世紀西方繪製的中國地圖,讓人眼前一亮。古歷圖珍本藝廊CEO及創始人Daniel Crouch(左)、合伙人Nick Trimming(右)BAZAAR:與傳統藝術品相比,藏家收藏古董地圖、地球儀等藏品如何入門?Daniel Crouch:古董地圖不需要藏家有深厚的藝術知識底蘊,任何人都可能與古董地圖產生共鳴。
  •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現代鐘錶文物的鑑定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意義01接上所述,一方面,時間的抽象感與神秘感基於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尚且如此!那麼,可想而知,在只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社會,時間的概念將會是多麼的神秘!當然,也正是這種神秘且不可捉摸的屬性,為時間也為後來的鐘表戴上了神聖與權威的光環。02另一方面,在生產力極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
  • 一家四代痴迷鐘錶收藏 姐弟五人辦起「博物館」
    這些藏品來自館長劉榮光姐弟五人,而他們家族收藏鐘錶的歷史是從祖父傳承而來,如今已到了第四代。耳濡目染愛上鐘錶收藏鐘錶滴答記錄著時間,整點報時聲響起。在劉氏古鐘錶博物館,劉榮光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我爺爺就喜歡鐘錶,家裡也有幾臺。到了我父親,他對古鐘錶情有獨鍾。我們姐弟五人,家裡孩子多,父親生活比較清貧,但是有機會他還是會收藏一些鐘錶,而且還有修理鐘錶的手藝。
  • 我國發行毛澤東金鑽至尊表(組圖)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具有收藏理由的套表,首先是大收藏題材,毛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在世界歷史上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今年是毛澤東逝世31周年、建軍80周年,這套表承載著全軍、全民的緬懷和寄託軍隊建設的希望,已經和換軍裝、軍事演習、新武器亮相併列為四大事件,這是百年不遇的罕事;其次鑽石、白金、黃金材質,這三樣東西本身就具有非凡的保值價值,這套表充分利用三種升值材質,採用一懷表三腕錶組合方式
  • 2016日內瓦鐘錶展實拍速遞 感受新突破
    DRIVE DE CARTIER腕錶源於古董車造型的新款採用枕型表殼,典雅的弧度與儒雅的細節氛圍挺適合男風格。CLÉ DE CARTIER自動上鏈鏤空腕錶與過去其他系列的鏤空腕錶最大的差別在於這是卡地亞第一款自動上鏈的鏤空腕錶。
  • 手錶收藏價值判斷幾個標準!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鐘錶愛好者越來越多,而手錶收藏也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在西方收藏手錶是一種文化,需要從較高的學問和欣賞角度才能了解其中的門道。而我國不少收藏家以高價格購買保值空間小的手錶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古董手錶經常以天價賣出。但每塊手錶的真正價值,卻總被保值,升值等市場因素而掩蓋。
  • 這位上海鐘錶專業老師有點牛:瑞士小孩當學徒,沙特王室是客戶-郭鳴...
    制表大師寶璣就是其中之一,在18世紀末期,他發明了陀飛輪。陀飛輪是一項古已有之的複雜功能。早在18世紀末期,為了克服地心引力對鐘錶走時造成的不利影響,從鐘錶大師的手中誕生。直至今天,陀飛輪依然活躍在不少高級腕錶中。它與萬年曆和三問並列,被公認為鐘錶三大複雜功能之一。而在腕錶誕生之前,懷表大行其道,它是人們出門在外了解時間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