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2020-12-05 界面新聞

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0751個

隨著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

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佔72.5%,民營醫院床位佔27.5%。與上年比較,床位增加40.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增加34.7萬張(公立醫院增加17.4萬張,民營醫院增加17.3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4.8萬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增加1.1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8年6.03張增加到2019年6.30張。

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

隨著衛生籌資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居民醫療衛生費用的個人負擔相對減輕。《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7428.5億元,佔26.7%;社會衛生支出29278.0億元,佔44.9%;個人衛生支出18489.5億元,佔28.4%。人均衛生總費用4656.7元,衛生總費用佔GDP百分比為6.6%。

根據初步推算結果顯示,2019年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佔比較上年下降0.25個百分點,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較2018年增長0.15個百分點。另外,2019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從2018年55元提高至69元。

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

居民醫療服務利用增加,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上升。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1億人次,增長4.9%。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比2018年增加0.2次。

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2.6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2億人次。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6596萬人,比上年增加1143萬人,增長4.5%,年住院率為19.0%。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7487萬人,佔醫院總數的82.6%;民營醫院3696萬人,佔醫院總數的17.4%。

《公報》特別指出,201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醫院91.2%。與上年比較,醫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個百分點,但是公立醫院上升0.1個百分點。2019年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1日,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2019年,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均壽命提高到77.3歲 死亡率逐漸下降
    中國人均壽命提高到77.3歲 死亡率逐漸下降 來源:金投網      時間:2020-10-29 16:04:46
  • 77.3歲!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77.3歲!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2020-11-10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7.3歲,是怎麼「被平均」的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當中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2019年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
  • 國家衛生健康委: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的紮實足跡。
  • 「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從76.3歲提高到77.3歲;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指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4年提高了1歲。2016年-2020年國家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的投資達到1415億元支持公共衛生,比「十二五」總投資增加了23%。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一、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表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 於學軍表示,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
  • 從35歲到77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0年變化從何而來?
    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影響一個國家人均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地理位置等。走在今天的中國街頭,白髮長者比比皆是,社會老齡化現象的背後,是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7歲。
  • 湖南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77.1歲_國內_中國西藏網
    受益於此,到2019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1歲,比2018年的全省人均預期壽命76.7歲,增長了4個月,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湖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面落實,185家醫院開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在101家醫院開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全省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重達38.36%。
  • 我省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7.3歲
    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將全省基本普及並實現對貧困地區的全覆蓋。  根據近日省衛計委、省委宣傳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安徽省健康促進與教育的實施意見》,全省將以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水平為抓手,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建設健康環境、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為重點,構建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創新健康促進發展模式,努力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轉變。
  • 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增長到77歲,女性比男性能多活近6年
    追求長壽是每個人的夢想,自秦始皇以來,我國有數不盡的皇帝妄圖追求長生不老,但最終秦始皇也只活了49歲。老百姓更苦,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只有35歲。 根據衛健委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增長到77.3歲,比1949年增長了42歲,1981年增長了9.5歲,比1990年增長了8.8歲。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翻一番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居民健康素養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間翻了一番。近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現在平均人均壽命是多少?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10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據介紹,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20.1/10萬、8.1‰、10.7‰下降到2019年的17.8/10萬、5.6‰、7.8‰。2015年農村嬰兒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2019年降至1.9倍,孕產婦死亡率幾乎不存在城鄉差異。
  • 7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翻了一倍多
    7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翻了一倍還多。81歲的退休教師陳志祥在陝西西安長大。記憶裡,小時候一年到頭吃不上肉。疫病流行的時候,一旦染上,基本沒得治。「那時候缺吃少穿,更談不上什麼醫療保障,很多人三四十歲就離世了,能活到60歲,就算是高壽了。」
  • 預期壽命達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這5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高質量的「健康答卷」。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增加了1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
  • 中國人均壽命77.3歲,又是「人均」,有科學有效統計嗎?
    6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中說,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7.3歲。每次一人均,數字就變得沒有參考價值。別人活了116歲,某人只活39歲,這一平均,就是77.3歲。這39歲和116歲比,後者可是多活77歲,多兩倍壽命。應該進行年齡層次劃分和百分比制度。比如100--105歲死亡多少人,佔比多少。
  •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
    【新華社微特稿】韓國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達83.3歲,比上一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多6個月。韓聯社援引韓國統計局數據報導,2019年出生的女孩人均預期壽命達86.3歲,比同齡男孩多6歲。
  • 各地人均預期壽命比拼: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
    其中,黑龍江、遼寧已公布了最新的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分別為77.52歲與78.88歲。此外,山東、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7歲。其中,山東在2016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5歲,並定下了2020年達79歲的目標;而廣東和廣西則相對更保守,2020年目標為77.8歲和77.5歲,福建2020年目標則為78.29歲。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這個數…
    11月13日,記者從《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成為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省份
    >《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數量從0所增加到106所,位列全國第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 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