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臺灣收復。次年,清廷置臺灣府,府治設在今臺南市,下轄三縣,隸福建省。此後數十年間,不少官員奉調前來,在臺灣驅舊布新,興利除弊,為臺灣的民生福祉、社會進步,尤其為國家統一、民族融合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建立了許多不朽的功勳。山西曲沃籍臺灣知府衛臺揆,便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位。
衛臺揆(約1640—1710),字枚吉,號南村,山西曲沃城內人。少時以其父衛周允(原名『胤』)蔭,入國子監。後改以叔父衛周祚蔭,授順天府治中,復遷兵部武選司員外郎、職方司郎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母親葬禮後,復補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繼而出任福建漳州府知府。康熙四十年(1701),調臺灣知府。任滿,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奉特旨升任廣東都轉運使。不久,以病致仕,卒於家。
展館名稱|衛臺揆紀念館
展館地址|臨汾市曲沃縣史村鎮澮河水岸風光旅遊區
詩書傳家 育成精英
中國古代傳統農耕社會中,人們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生活中心。一般士大夫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即士人,其早期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識的養成、儲備,大都來自於家庭、宗族的教育和薰陶。衛臺揆自幼就受到祖母和父輩以儒家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觀念為宗旨的文化道德傳承,從而奠定了他作為社會精英的精神基礎。
帝都小試 閩廣建功
衛臺揆的仕途經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順天府治中北京,兵部員外郎、郎中到漳州福建知府任內,可視為他由初涉政壇、自覺歷練以至日臻成熟階段;第二階段為臺灣知府任內,是他為政最為輝煌的階段,可謂政績卓著,政聲遠播。之後的兩廣鹽法廣州使因病請歸,任期短暫,故而史錄也少。不可否認,作為政壇世家子,受父輩的耳濡目染,加之自身的努力,使衛臺揆從政不久,便日益顯現出他勤政愛民和廉能兼備的素質。
德惠全臺 譽滿寶島
康熙四十年(1701),衛臺揆奉旨由漳州知府轉任臺灣知府。當時的臺灣僅置三縣:臺灣、諸羅和鳳山。史載其「孤懸海外」,「未漸文教」,「番漢雜處」,「初隸版圖,民驍悍不馴」,「號稱難治」。面對嚴峻挑戰,臺揆勇於擔當,迎難而上,抓住主要矛盾,針對現實狀況,多措並舉, 革新圖強,終於以卓越的政績贏得了朝廷和民眾的讚譽,成就了他人生畫卷中最精彩的一頁。
兩地一脈 骨肉相連
臺海兩岸,同宗同根,一衣帶水,一脈相連。而曲沃與臺灣,則因為鄉賢衛臺揆的機緣巧合,自古至今,如紐帶,似橋梁,將兩地聯繫得更為緊密,讓兩地相互之間更多了一份特殊情感與特別關注。
自兩岸三通以來,臺灣十大國醫之一,祖籍曲沃縣安居村的常風翔老先生曾數次回鄉探親,談起衛臺揆,如數家珍。他表示,返臺後要以衛臺揆為紐帶,喚起更多臺灣同胞對祖國和祖國文化的認同心和歸屬感。
春秋晉國城將衛臺揆的事跡如數記錄在衛臺揆紀念館,讓來到晉國城的遊客們,都可以感受衛臺揆的精神。同時,衛臺揆紀念館也成為了晉國城文化之旅的打卡景點。
了解了曲沃名人,再來領略一下澮河水岸風光旅遊區的美景吧!景區內植被茂密,綠樹成蔭,廊亭交錯,層樓疊榭,有澮水相伴,人文歷史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春秋晉國城影視基地
由曲沃縣委、縣政府參與策劃指導,中國電影股份公司、環球浩翔影業、阿里影業聯合投資製作的78集古裝勵志燃情大劇《重耳傳奇》正是在春秋晉國城景區取景拍攝,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的傳奇一生。
水岸小鎮
遊樂場
澮河水岸風光旅遊區是風景宜人的旅遊勝地,有名人故居,有影視拍攝基地,有厚重深遠的晉國歷史文化,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值得來!
詩經山水 晉都曲沃
遇見最美的風景,最美的你!!!
全域旅遊發展綜合服務中心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