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床下有怪物!」,安撫寶寶情緒最無效,打敗恐懼才是關鍵

2021-01-08 木蓮媽媽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小孩子的想像力十分豐富,尤其是在『3~6歲這個階段』,孩子們接觸到的圖像或是影像都會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在對現實還不具備太多認知的情況下,小朋友很難辨別是非真假。

當看到了一些恐怖畫面或是一些可怕的東西時,孩子們都會記錄在大腦內,並且到了晚間,就開始想像這些東西『躲在柜子裡或是床底下』,大多數孩子常常都是自己嚇唬自己。

「媽媽,床下有怪物!我好怕,不敢睡」

周末的時候,媽媽出去和閨蜜聚會了,莉莉和爸爸一起宅在家裡,爸爸在客廳看電視,莉莉在一旁搭建自己的積木。

大人看電視往往都忽略了在一邊的孩子,當電視裡的電影畫面出現血口噴張的怪物時,莉莉驚悚地叫了起來,慌張地推翻了身前的玩具。

莉莉爸這才反應過來,孩子也在一旁跟著看恐怖電影,這對於4歲的莉莉可是第一次看到恐怖畫面,莉莉爸連忙抱起莉莉,迅速轉臺。

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回來的莉莉媽發現孩子一直蜷縮在被子裡,大夏天的這樣不是捂壞了,莉莉媽忙把孩子的被子拽下來,沒想到小莉莉尖叫哭泣起來。

媽媽打開房間的檯燈,莉莉看見是媽媽才平復了情緒,抱著媽媽小聲啜泣道:「媽媽,床下有怪物,好嚇人的,我可以和你跟爸爸一起睡嗎,我好害怕。」

莉莉媽從爸爸那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了解了莉莉的恐懼並極力安撫寶寶:「怪物都是假的,不要害怕,根本不存在。」

當天媽媽陪著莉莉睡了一晚,可是自打這次之後莉莉還是很害怕,堅持床底下就是有怪物,無論媽媽怎麼安慰,莉莉都不要自己睡。

讓孩子儘快忘掉「難以理解的恐懼」

很多時候,孩子們會想像一些鬼魂或是怪物在房間內,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忘掉這些恐懼,大多數家長都是費勁口舌地去給孩子解釋他們看到的不是真相。

當孩子出現這種恐懼心理時,家長們首先第一時間都是以安撫情緒為主,可能會抱抱哭泣的孩子,或是給他們一個甜甜的晚安吻。

但是從根本上孩子的恐懼心理還是沒有消除,對於孩子來說他還『不能理解虛構和真實的區別』,已經見到了怪物,在孩子的思維裡就是『存在』的形態,怎麼會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呢?

父母們應該『以孩子的角度』去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打敗讓孩子感到可怕的怪物,真正地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

用孩子的方式趕走怪物

認識怪物

首先父母們要對孩子表達充分的『信任』,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雖然房間裡並不會有怪物,但是在孩子的視角裡就是真實存在的。

在孩子告訴你之後,可以詢問孩子『為什麼床底下會有怪物』,這個怪物是什麼樣子的,男孩還是女孩,它在床下在做什麼?

當孩子通過具體的故事描述後,相信他的恐懼感也會減輕一些,在孩子講述怪物的時候,家長們應該用『幽默』的方式幫助孩子『化解對怪物的誤解』。

消滅怪物

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先坐在一邊,給她一些小零食安慰,然後在孩子吃的時候,帶著他走進臥室消滅怪物,這個時候就要發揮各位父母們的『表演能力』了。

也可以『準備一個道具』,比如香水,告訴孩子這是怪物害怕的噴霧,在房間裡噴一噴,怪物就會走掉,孩子在舒適香氛的環境中就能安心入睡了。

或者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直面恐懼,帶著孩子把他認為怪物藏身的所有角落『搜索一遍』,告訴孩子它並不喜歡這裡,不會再來了。

轉移替代

家長們不要應付孩子,讓寶寶和你睡在一起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會越來越依賴你,鼓勵孩子上床睡覺,你可以小陪孩子一會兒,『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給她講一些可愛溫暖的睡前故事,並給她一個『守護的玩偶』,告訴寶寶這個玩具會幫你打敗怪獸,直到她認為可怕的東西消失了。

家長們要儘量用『鼓勵性的話語去安慰』孩子,比如「沒關係的,媽媽像你這麼大也害怕過,不過怪物都害怕勇敢的孩子」等之類的話語,不要斥責孩子膽小。

木蓮媽媽小tips:

家長們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情緒過程,不要認為孩子的恐懼很可笑,多去陪伴寶寶的成長,不要讓孩子看一些不適合年齡段觀看的恐怖片,影響孩子身心成長發育。

相關焦點

  • 「媽媽,有怪物!」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文|福林媽咪 「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 結果她女兒就說道:「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 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 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最後老師把他抱懷裡哄才哄睡。
  • 寶寶很怕黑,關燈就哭覺得有怪物,家長怎麼幫他克服恐懼
    很多媽媽跟孩子分床了之後,孩子總是半夜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哭著喊著說床底下有怪物。作為家長,我們當然知道房間裡肯定不會有怪物了,但又不能直接跟寶寶說,很多媽媽對此都表示無奈。實際上仔細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也經常害怕床下有怪物,有的時候甚至不敢關燈,夜裡只有看到月亮才敢睡覺。
  • 寶寶哭鬧嚴重安撫困難?爸爸媽媽要注意了!這是高需求寶寶的表現
    02 睡得比較少高需求寶寶睡覺時間比較短,而且一般屬於淺度睡眠,非常容易被驚醒。驚醒的時候就需要媽媽的安撫,或者是要喝一點母乳或奶粉才能順利入睡。03 很難安撫只要寶寶哭鬧不止,就難以安撫,試過用一些安撫玩具給寶寶玩,但發現幾次後就不起作用了。然後就不斷試其它的方法,雖然過程很辛苦,一旦成功安撫了寶寶,媽媽就會很有成就感。
  • 吃安撫奶嘴會「齙牙妹」?使用方法是關鍵,三項原則媽媽及時了解
    隨著被越來越多的媽媽使用,「用不用安撫奶嘴」已經成了繼尿不溼以後,新老一代育兒觀念衝突的熱門議題。甚至連大明星貝克漢姆都不能倖免,女兒小七因為被拍到經常用安撫奶嘴,而遭到網友吐槽。那麼,頻繁使用安撫奶嘴,真的會引起孩子嘴部畸形麼?安撫奶嘴和「齙牙」有關麼?心理學專家認為,嬰幼兒在0~2歲是通過嘴巴吮吸,釋放內在的情緒來增加安全感。
  • 寶寶如果莫名地害怕, 父母應該這樣做
    團兒每周上美術課之後需要洗手,那裡有個幹手器,剛開始她就是不敢用,因為她非常害怕那突如其來的聲音和風,後來我演示了幾次,還給她講了這個機器的工作原理,並且她看到別的小朋友用了,她才去試著用了用。你在家裡聽到什麼聲音最害怕?是突然的敲門聲?是滴答的水聲?還是小狗叫聲?你可能覺得這都不是事兒,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 恐懼安撫:遇意外孩子嚇哭瞬間,媽媽反應太機智了
    最近有媽媽說了這樣的經歷:一天,媽媽帶女兒到玩具展買玩具,途中發生意外,人太多,她的女兒不知被人擠到哪裡去了……心急如焚地找了很久,才通過工作人員的廣播,找到了女兒。當母女倆碰面時,小女孩明顯被嚇壞了,渾身顫抖……回家後,小女孩不敢洗澡、不敢睡覺,更不敢出門,緊緊地跟著媽媽。
  • 如何正確使用「寶寶安撫奶嘴」?媽媽別著急,先了解利弊再做決定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安撫奶嘴是媽媽乳頭的一種替代品,在寶寶哭鬧時或者睡覺時給他們使用,能幫寶寶快速穩定情緒,讓他們保持安靜。世界上每一個寶寶都是靠吸吮感受這個世界,而安撫奶嘴的作用就是滿足寶寶非營養性吸吮,安撫他們的情緒。
  • 寶寶安撫奶嘴從使用到戒除全攻略
    媽媽們請回想一下:當你嚴重缺覺時、做事分身乏術時,娃卻在一旁大哭大鬧,除了崩潰,你有什麼辦法,讓娃1秒不哭不鬧?❐ 3種情況才使用!�� 寶寶已經學會吃母乳,並且母乳供應充足。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最好在出生4~6周後再開始使用安撫奶嘴,以免出現「乳頭混淆」,影響餵養。�� 寶寶有強烈的吸吮需求。
  • 安撫奶嘴——我帶娃生涯中,最正確的選擇!
    鑑於我生弟弟後,在育兒心態上更為放鬆,比較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決定嘗試使用下「安撫奶嘴」。這一用我才發現,原來一個小小的東西,竟然給我的生活減輕了大大的煩惱,怪不得網上安撫奶嘴銷量那麼好,真的特別佩服安撫奶嘴的發明者。我決定把自己的使用過程,已經詳細客觀感受寫出來,呈現給那些正在猶豫的寶媽們。
  • 安撫奶嘴真的會讓寶寶嘴巴變形?別信了,真相在這裡
    一、吮吸是孩子的本能每個寶寶都有吮吸這種本能動作。有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在孕期檢查的超聲波照中就被拍到在吸手指了。吮吸動作本身也對寶寶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安撫和舒緩孩子的情緒,安心睡覺,還可以保持孩子平時的身心愉悅。知道歸知道,每當看自家寶寶把手往嘴巴裡塞,媽媽們總會上前去阻止孩子。「手指髒髒,不能吃的,再吃打寶寶手手。"
  • 「媽媽,床底下有鬼」,媽媽一個辦法輕鬆讓孩子不害怕
    有一個小男孩,他看了《芝麻街》以後就嚇得渾身發抖,媽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直到有一天,當《芝麻街》的主題曲響起的時候,媽媽才發現原因所在。原來當孩子看這個動畫片的時候,它的畫面上顯示的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正在追趕別的動畫人物。後來媽媽安撫了孩子並用遊戲的辦法才讓孩子恢復了平靜。
  • 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什麼時候幫他戒掉才好?最遲別超過這個歲數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不會說話,也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四、奶嘴可以安撫寶寶的不安情緒 寶寶從出生就要按照時間段去打預防針,第一次去的時候他們不知道這是幹嘛,也沒有任何防備,但是見到陌生人不由自主的還是有點緊張。 當知道了穿白大褂的護士阿姨會讓他的小胳膊疼時,以後再來就有了戒備心理,甚至產生不好的情緒。
  • 一個月的寶寶可以使用安撫奶嘴嗎?安撫奶嘴使用需要注意這三點!
    小米的寶寶一個多月,每天晚上需要奶睡。奶睡的時候甚至半個小時40分鐘寶寶含著,媽媽的乳頭不鬆口。因為寶寶長時間的吮吸,讓媽媽很疲憊。很多月子裡的新手媽媽都睡不好覺。一個月的寶寶需要抱睡,奶睡。那麼一個多月的寶寶可以用安撫奶嘴嗎?
  • 寶寶需要使用安撫奶嘴嗎?如何使用正確呢?這裡有答案
    安撫奶嘴最早用於西方。西方國家的人都相對比較獨立,不依賴家人。即便有了孩子,他們也不會尋求父母的幫助,而且由於保姆費昂貴,多是父母獨自撫養。所以很多家庭在有兩三個孩子,忙不過來時,就用奶嘴安撫他們。近年來,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但是好多人始終認為弊大於利,這個觀點與西方人不同。
  • 寶寶睡覺前總說害怕怪物,該怎麼辦啊?
    孩子害怕怪物到底原因何來呢?請家長分析原因再對症下藥。一)怪獸源自想像,可能是因為孩子怕黑,對於黑暗的恐懼所以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怪物。那麼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先請家長安撫孩子,可以每天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講故事《櫥櫃裡的小怪獸》,讀讀繪本《小怪獸阿蒙》《粉色小怪獸》等,或是和孩子一起看看動畫電影《怪獸大學》等以怪獸為主角的電影,尤其是講講怪獸電力公司、怪獸史萊克終於娶了公主的故事,打動孩子,俘獲孩子的歡心。之後,由家長通過擁抱打氣壯膽等形式,鼓勵孩子慢慢克服恐懼。
  • 為什麼每個寶寶都需要安撫玩具?常見的安撫玩具有哪些?
    家有寶寶的你,一定曾經在網上搜索過安撫玩具。因為寶寶可愛是可愛,親生的是親生的,可是哭鬧抓狂起來,那對家長來說真的是巨大的體力消耗,心情也跟著莫名抑鬱起來。那麼,安撫玩具真的有用嗎?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小時候越依賴安撫玩具的寶寶,長大後更能應對壓力。因為寶寶小的時候就懂得通過安撫玩具把壓力釋放掉了,長大後也會有這個思維印記。而且,小寶寶為什麼會哭鬧,為什麼會求關注,根本就在於寶寶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只有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才慢慢積攢起自己的能力,比如抬頭、翻身、坐立、爬行等等。
  • 寶寶睡覺不踏實?快用這些科學方法
    只要寶寶不是因為病理性原因而哭鬧,則不必要一哭就抱起寶寶安撫。寶寶夜醒哭鬧時,可以多等幾分鐘,多數寶寶哭鬧一下會自然轉入下次睡眠。如果無效,儘量不要馬上過去搖晃或者給寶寶餵奶,可以用輕柔的聲音安撫寶寶。
  • 孕期媽媽的情緒不遺傳給寶寶?別被騙了,真實感受很多人不明白!
    她曾懷疑老公出軌前任,因為有段時間老公總是早出晚歸,有時三更半夜才回家。 自從懷孕,她經常聽到老公前任,打電話約老公出去吃宵夜。平時婆婆刁鑽閒話多,關鍵時刻不幫忙,不照顧,老公還靠不住。 整個孕期,她的心情和脾氣都暴躁、悲憤、窩火…在各種負面情緒中度過,持續到大寶出生。
  • 繪本《我的床下有鬼嗎?》:關於父愛和包容,堅定和勇敢的故事
    小企鵝傑克睡前總是聽見房間裡有奇怪的聲音,他心裡害怕極了,喊爸爸來,說他覺得床下有鬼。可是爸爸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可是,傑克還是擔心床下有鬼,我們一起來看看,傑克的爸爸是怎樣幫助傑克,再也不害怕的呢?爸爸的愛《我的床下有鬼嗎?》的作者是出生於比利時的G.V.西納頓先生。
  • 安撫奶嘴要不要給寶寶用?看利弊後再做決定,父母要了解清楚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小寶寶的嘴裡喜歡叼著安撫奶嘴,它被稱為哄娃神器,只要寶寶情緒不佳,哭鬧不止的時候,一個安撫奶嘴就能讓他們瞬間安靜。所以安撫奶嘴得到了很多媽媽的青睞,為了減輕自己在育兒中的負擔,安撫奶嘴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媽持有不同的看法,她們認為安撫奶嘴未必適合寶寶,反而有可能對寶寶的發育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