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sh異型 ,打造中國最專業的異型魚愛好者公眾號。精選全球異型資訊,一手把握!
文章出自愛酷族148期。by 小螺。
攝影、協力:小螺、水世界、天下無敵、臺中臥龍水族、51特區華人異型交流網
文章已獲原作者同意,歡迎分享,請勿轉載。
繼續上期的雷神特輯,再次感謝臺灣異型大神螺大授權ifish異型公眾號刊登此篇文章,謝謝謝謝!看完這個特輯,相信大家都會加深雷神的了解。
L027D黃金雷神皇冠豹的
身世之謎(下)
透過前一期詳述過黃金雷神皇冠豹的基本介紹與特徵,想必各位讀者心中應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當然本期將詳加闡述黃金雷神皇冠豹的特性,並且提供正確的檢疫方式,另外更針對坊間對本種長久以來的誤解加以理清。接下來就請讀者們繼續補完黃金雷神皇冠豹的身世之謎!
雷神皇冠豹的特性與檢疫
皇冠豹族群一直以來都是頑固而且喜好爭鬥的種族,在人工環境因水體狹小,偶而會有暴衝的情況發生,在夜深人靜時刻,跳缸是時有所聞的情形,最好須使用有玻璃邊條的魚缸。雷神皇冠豹是喜好強大水流的魚種,建議可加裝水中馬達或電風扇,使用定時器做間歇性水流衝擊提供運動的機會,魚只在愉悅的環境中食量也會大開。
有關檢疫缸的布置,小型個體如15cm以下可複數混養檢疫,放入多支沉木以提供多個棲點,並且充當馴餌期時的備用食材,放入若干已吃餌的小型異形來教會雷神皇冠豹覓食:若購入個體稍大約莫15—35cm左右,玩家最好先準備單獨的檢疫缸(60cm以上的邊條缸)供單只魚使用,缸內斜置單枝穩固沉木,同時為了避免殘餌及缸壁上的生物膜影響水質,故建議可放入較勤奮的野生鬍子品種或地牛小精靈掘助清理;不過需請讀者務必注意的是,不可放入青苔鼠或直升機等魚種,由於檢疫期大多是野生魚體最脆弱的時間點,而此類魚的習性較會啃食魚體黏液,即使是適應許久的大皇冠豹亦會不堪其擾,更遑論是虛弱的新進魚體黏膜若遭啃食,將易導致魚只傷亡,讓飼主心痛不已。
檢疫期間主要希望達成三種功能:
(A)完成魚體調適水質的工作、
(B)篩檢掉病原與寄生蟲、
(C)魚只成功訓餌人工餌料。因此視魚體狀態,期間約為2周到2個月,但大多數為4周。
除了少數產於南美高山的品種對水質與水溫有強烈要求外,很幸運地,絕大部分的異形都能順利適應臺灣本島的水質,其實在進口商與中盤、水族館的多重環境下,魚只已經被迫先行適應水質,但體內體表攜帶的病原,有時會持續潛伏直到魚體虛弱或環境適宜才爆發,因此檢疫缸的設置其實就是為了將此風險降低,魚體內的菌原在檢疫缸(主缸的迷你版),會爆發或是減少到一個控制的範圍內,期間檢疫缸仍需不斷導入來自主缸的水,以幫助魚體完全調整適應主缸的水體。
以剛進口未馴餌的野生魚而言,檢疫的前兩天不需餵食,若表皮有擦傷,則需下細菌性用藥以避免進一步感染,水溫維持30℃為佳。若發生白點病或胡椒病,則務必下藥且加強打氣,若僅維持高溫,那魚只可能在克服病灶前便已不支倒地。相對地,若魚只狀態良好,第一周可以都不下藥,於第二周與第三周完成體內蟲的驅除,若事先於餌料內加入驅蟲藥讓魚吃下,則驅蟲效果會更佳,異形主要的檢疫並不包含太過複雜的下藥過程。
目前,野生異形在檢疫期間較常發現的疾病包括有白點或胡椒點感染、,細菌感染、黴菌感染、原生魚蝨感染、大型體內寄生蟲感染、體內蟲與六鞭毛蟲感染等等。不過讀者不需因為如此多的病名而擔憂,即便無法一一驅除,只要仔細觀察魚只,還是能在發病初期及時補救。
如上所述,若有小型異形協助清潔與索餌教學將會事半功倍,一開始以較少的顆粒或壓碎的顆粒為主,置入少許清香的螺旋藻餌片,或腥昧較重的高蛋白餌料來吸引異形索餌。以一隻20cm的皇冠豹來說,第一次餵食的餌量可能在5小片(5mm圓餅)與10碎片(2mm不規則),基本上主角不一定會吃,所以這是缸內配角可吃完的份量,每天一次以緩慢速度追加,若魚偏瘦但索餌意願高也可一天兩次但稍減量;若以正常的20cm個體來說,一餐約可吃15~20片(5mm圓餅)或2~3片(10mm圓餅)。原則上,在檢疫完成前,不需要馴餌到這麼標準的食量,但建議讀者必須給予養成定時投餵的習慣,當魚只放到主缸後才舍迅速的跟著吃餌與習慣群體。
完成檢疫後放入主缸的過程中,魚只肯定會被已經在缸內的魚來點震撼教育,就好比菜鳥新兵入伍都會先被操練一下。因此若是小型缸(90cm以內),建議大雷神以一隻為主,其他皇冠豹必須在20cm以下以減少打鬥,若是玩家偏好購買同尺寸的同屬魚種,則建議將沉木改為如枯木林般的擺設方式,製造出弱勢魚只可持續閃躲的洄遊空間,千萬別留死角以免徒生意外。若是大型缸(120cm以上),則建議採用大石塊與沉木的堆疊造景,環境須避免死角與僅有一處最佳躲藏點,並且增加水中馬達來造流,增加大型異形在爭鬥上的難度,藉此減少爭鬥次數進而降低魚體的破損與傷亡。
餵食方面建議使用素食纖維較高的市售飼料,避免使用高蛋白或魚塭用石斑魚飼料,如此較能控管水質變化與掌握魚只狀態。建議使用沉木,但若擔心魚體因為模擬沉木顏色而造成暗沉,也可拿掉,但仍須提供含植物纖維的餌料以維持皇冠豹屬的腸胃習性。
坊間的誤解與分類
臺灣坊間經常傳聞的名稱包括黃金雷神(黃雷、T雷、塔河雷神)、馬臉雷神(馬雷)、重金屬雷神(重雷、J雷)、元祖雷神(日本傳入),其實不外乎就是為了將不同表現型態的雷神作一基本的區分。首先我們提到雷神皇冠豹,全部皆產自塔巴赫斯河,也就是簡稱T河,這群由聖塔倫集散輸出的雷神皇冠豹,可簡分成4類(皆是不同時間點輸入):
包含類黃金雷神與申古白金黃金型:不只一種,看起來而是參差不齊的雷神與申古一起輸入,但每條個體具雷神與申古的特徵比例皆有多有少;部分個體的雷神具有金色線條,部份線條則較暗金色或褐金色,亦有一些近似申古白金或比較黃的申古白金。
坊間簡稱黃雷,有著標準的申古皇冠豹的體型,並具金色線條與褐黑體色,使得此魚成大受歡迎的看板魚種,而此魚通常會在尾鰭末端有些微延長,這種大尾型與帶劍尾的英姿,則無法在上遊種的特徵中見到。部分12cm以下小型個體的金色較不明確。
修長窄身的皇冠豹體型,包括吻部,身軀,背鰭微短,群體皆具有相當明確的金色線條。目前馬雷在市場上依然罕兄而稀有,且其詳細的產區資訊仍書不夠完整,但因其具偏大型吸盤與修長體形,推估應屬於上遊產的類群。
長形的皇冠豹體型,短背鰭,吸盤比例大,身體較第三類寬壯,金色線條明確並且易維持。重金屬雷神之名原為臺灣七彩貿易商ppn所創,據悉其來自賈託霸河( Rio Jatoba ),但此產地的正確與否仍十分受到爭議,再加上國際上進出口魚的資料有時未必正確,因此在尚無科學性資料的佐證下,建議讀者不妨先做參考。由於本類群中可能尚有不同差異的類型,目前尚未清楚定義,且差異性也會因個體的營養而難以判定。建議有心專研這方向的讀者,可以透過收集不同批次、年份的大小個體詳加攝影與紀錄,這樣的資料將有助於強化日後鑑定上的正確性。
雷神的定義與價值
關於雷神皇冠豹何為真身,筆者認為不應拘泥產地等於好壞,而應聚焦於不同產地的風貌所帶來的觀賞樂趣,身為玩家應對於自己的魚只資訊、來源與背景有所了解,而非跟水族館或上遊稅:『我要馬雷,給我馬雷,其餘免談。』玩魚首重文化,非求一己之名,若是玩名,就算輸入的是黃雷或是螺雷,恐怕玩家自己本身都看不清,還傻傻的雞毛當令箭暱。產銷者影響出入口商,出入口商影響水族業者與出版商,出版商與水族業者影響消費者:而臺灣水族的文化卻已經變成倒過來;出入口商以消費者取向優先,一口氣將消費者最想要的餅輸入大量到滿,然後消費者沒了胃口,出版商沒了功能,魚市價格崩落,水族蟑螂橫行搶市,水族業者苦哈哈不敢進魚,出入口商疑惑此魚真如此惡市?非也,此乃惡性循環。筆者期待一點點微薄但嶄新的見解,讓業者與讀者皆看到市場與產品的利害關係,也認清彼此的唇齒相依。
在這邊分享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經證實,目前金線皇冠豹已經被我們臺灣玩家繁殖成功,且非曇花一現而是有持續性的繁殖生產紀錄,而這一全球異形界的重大消息,已刊載於德國水族期刊Amazonas的9月號中,同時中文版本也將於本刊Aquazoonews149期10月號中完整呈現。我們雖處於這」泱泱小國」,但對於異形魚的企圖心並不曾輸給任何人。未來,期待更多的玩家可以朝著追求品質、技術、文化素養的方向來齊並進。
。完結。
如何關注 ifish 異型?
▲長按並選擇「識別二維碼」
也可以手動添加公眾號:ifish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