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出沒!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

2020-10-07 杭州網

科技日報訊 「咱也出來溜溜,給祖國母親慶生!」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

10月6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黨組書記、場長趙昌宏獨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紅外相機記錄時間為9月4日19點41分,鏡頭中,一對雪豹母子正悠閒踱步,小雪豹在媽媽身旁四腳朝天撒嬌打滾兒,萌態十足,雪豹媽媽身姿矯健,體態健碩,相當「有範兒」。

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這是北山林場乃至青海省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大貓」實體影像。

北山林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北部,祁連山東端,海拔2100至4308米,林場總面積1127平方千米,是黃河上遊水源涵養林區,2004年被青海省界定為國家生態公益林,是青海省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北山林區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達68.4%,是青海省陸棲脊椎動物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趙昌宏介紹,近幾年,北山林場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態保護措施,巖羊、馬麝、馬鹿分布越來越多,根據野生動物食物鏈分析判斷,林場內可能存有雪豹,但此前從未捕捉到雪豹影像。

在這一背景下,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北山林場共同啟動「互助縣北山林區陸棲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研究」項目,旨在對北山林場野生動物開展陸棲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調查,此舉,有利於掌握北山林區野生動物種類、分布等基礎性資料,為北山林場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母子活動影像。連新明提供

獸類調查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意義重大,首先,這一發現將雪豹現在分布區延伸至祁連山東端,豐富了祁連山雪豹分布區記錄。其次,這是北山林場乃至青海省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此外,北山林場年遊客量可達30萬人次,且當地村莊和居民數量較多,農業和牧業並重,人為活動頻繁,雪豹的出現標示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

「雪豹母子的發現,證明該區域內有穩定的雪豹家庭群,且食物資源豐富。路線調查結果也揭示了雪豹主要食物——巖羊的數量應有三四百隻。」連新明說。

趙昌宏表示,北山林場內轄一鎮一鄉,居住人口13000餘人。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天保工程項目的實施,北山林場生態管護力度進一步加大,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持續增加,因此,雪豹的出現也是林場生態環境向好的體現。

雪豹的存在會不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威脅?

趙昌宏對此解釋,雪豹活動區域距離村莊較遠。同時它的食物比較充足,因此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及傷害。

趙昌宏還表示,截至目前,北山林場野生動物共200餘種,其中,「互助縣北山林區陸棲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研究」項目啟動至今已陸續監測到20餘種新增野生動物,預計該項目實施的兩年時間內還將持續監測到更多地野生動物種類。

據介紹,雪豹是大型貓科動物之一,起源於青藏高原腹地。目前,雪豹僅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等12個國家,是高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也被稱為高山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1975年雪豹被列入CITES附錄I,1988年被國家林草局列入中國I級保護野生動物。2013年,全球雪豹及生態系統保護項目匯總各分布國的數量,估計為3920到6390隻。2016年,IUCN最新的評估報告認為全球雪豹數量為7367到7884隻。

基於最新的評估數量,IUCN將雪豹的瀕危等級由「瀕危」調整為「易危」。

「直至目前,人類對雪豹數量仍然缺乏準確的估計。」連新明介紹,由於雪豹生活的環境往往海拔高、人跡罕至,基礎數據的缺乏和粗泛直接導致很難制定詳實的保護目標和保護計劃,使得保護工作無法做到有的放矢。得益於紅外相機技術的普及應用,對雪豹的研究可以藉助紅外相機實現全天候的監測。

目前,我國對雪豹的調查面積僅佔全國雪豹潛在棲息地面積的1.7%,青海省的調查面積比例最大,也僅佔全省棲息地的4.44%。因此,我國雪豹的數量仍然無法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但基於我國雪豹潛在棲息地佔全世界雪豹棲息地的60%以上,估計我國的雪豹種群數量應該在全球雪豹數量的一半以上。

相關焦點

  • 「大貓」出沒!青海海東地區首次發現雪豹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這是北山林場乃至青海省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大貓」實體影像。
  • 青海海東首次拍到雪豹影像:母子在鏡頭前親暱嬉戲
    掃碼觀看視頻10月1日,中科院連新明團隊科研人員在青海海東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發現9月4日拍到雪豹母子在玩耍嬉戲,這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善於攀巖,行蹤隱秘,常在亞洲腹地高山雪線附近活動,被譽為「雪山之王」。
  • 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網友:不做貓了,做豹
    10月1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青海省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9月4日紅外相機拍到雪豹母子影像。據介紹,這是青海海東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
  • 青海兩市六州都發現了雪豹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西寧海東兩市首次發現、成功繁育一對雙胞胎,可可西裡首次影像記錄,行人夜間路遇……今年以來,雪豹頻繁露臉,再度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西寧海東兩市首次發現雪豹  雪豹的活動範圍距離西寧、海東等人群聚集區越來越近。今年年初,在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雪豹活動蹤跡,這是西寧市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
  • 西寧周邊首次發現雪豹出沒
    今年3月底,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查看視頻時發現,紅外相機不僅拍攝到了馬鹿、巖羊、淡腹雪雞、赤狐等珍稀動物,1月7日的畫面裡,還出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這是西寧市周邊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
  • 驚喜發現!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新華社西寧10月7日電(記者呂雪莉)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10月1日,他的團隊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於9月4日記錄到雪豹母子影像。「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此發現意味著將雪豹的分布區延伸到了祁連山最東端,豐富了雪豹分布區記錄,也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意義重大。
  • 「驚喜的發現!」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這是9月4日在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拍攝到的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
  • 青海首次發現雪豹 兩隻幼崽都已半個月大小
    雪豹是國際瀕危野生動物、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高原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它生性警覺,人們很少發現其蹤跡。6月17日下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境內首次記錄到雪豹及其兩隻幼崽,是挖蟲草的牧民意外發現的。
  • 四姑娘山首次拍到野生雪豹,大貓賣萌讓人無法抗拒~
    今天下午,一段攝於四姑娘山的珍貴野生雪豹視頻迅速竄上了熱門~視頻中的雪豹在巡視領地並留下氣味標記,鏡頭前蹭蹭的樣子真是太可愛啦!根據報導,這是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野生雪豹的身影。之前在保護區內僅發現過雪豹糞便,卻從未有人親眼見到雪豹。沒錯,就是這麼神秘~而就在昨天(11.17),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清理安置在海子溝的紅外觸發自動相機時,意外地發現了這組視頻!
  • 青海西寧首次監測到雪豹怎麼回事 雪豹長什麼樣子
    中新社西寧4月1日電 (孫睿)「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崑崙山脈一直是雪豹潛在的分布區,但由於目前調查的力度不夠,所以這一次茫崖市攝影家協會在崑崙山脈祁曼塔格山地區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畫面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於後期調查研究雪豹分布也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4月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 青海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將編制出臺《青海雪豹保護規劃...
    記者了解到,我省通過加大執法保護宣傳、提升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開展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斷加大對雪豹等珍稀瀕危物種的野外監測和救護等工作,使高原旗艦物種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2017年,共救護雪豹4次,救活了2隻,尤其是雪豹『凌雪』赴京治療,全社會對雪豹的關注度大大增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負責人齊新章介紹。
  • 野生動植物保護|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本號訊(10月9日)近日,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10月1日,他的團隊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於9月4日記錄到雪豹母子影像。「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此發現意味著將雪豹的分布區延伸到了祁連山最東端,豐富了雪豹分布區記錄,也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意義重大。
  • 青海首次在祁連山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母子活動影像
    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母子活動影像系我省首次在祁連山東段發現高原旗艦物種10月7日,西海都市報記者從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互助北山林場獲悉,位於互助縣境北部、祁連山區域的北山林場內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雪豹母子活動影像
  • 雪豹——唯一能將尾巴放入自己嘴裡的大貓
    雪豹,顧名思義它們的體色接近於白色,再加上生活在較為寒冷的高原地區,從遠處看就像雪一樣。雪豹體色其實偏於灰白色,上面布滿黑色的斑紋;又粗又長的尾巴上具有一圈圈的圓環,是唯一能將尾巴放入自己嘴裡的大貓。圖4(維基)雪豹平均體長1.6到2.3米,體重在21到55公斤不等,棲息於2000—6000米的高山地帶,灌叢、裸巖、草甸,以及針葉林邊緣是它們的主要活動場所,以山羊、巖羊等高山食草動物為主食,有時會襲擊病弱的犛牛或掉隊的幼崽。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是擁有雪豹最多的國家,西藏、四川、內蒙、青海等地都有分布。
  • 青海國家公園拍到「四不像」、雪豹珍貴影像
    中國西藏網訊 青海是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2018年《青海脊椎動物種類與分布》最新記錄,該省有野生動物605種,同時也是中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即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近日,在這兩個國家公園內發現了新的野生動物活動影像,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青海國家公園拍到「四不像」、雪豹珍貴影像!
    中國西藏網訊 青海是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2018年《青海脊椎動物種類與分布》最新記錄,該省有野生動物605種,同時也是中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即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近日,在這兩個國家公園內發現了新的野生動物活動影像,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首次發現!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在整理從不同監測點收回的紅外相機監測視頻時,調查人員發現,在同一個監測點,先後出現雪豹和金錢豹的畫面,這首次證實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這是位於青海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的監測點,從畫面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隻雪豹走過,同時,為了宣示是自己的地盤,這隻雪豹還抓了幾下巖石留下自己的痕跡,到了晚上,這只可愛的雪豹似乎還怕別的動物識別不到它的標記,又跑過來,用它傳統留標記的方式——刨坑進行標記。然而它根本沒想到,沒兩天一隻比它還大的豹子——金錢豹過來了。
  • 青海受傷雪豹「凌雪」再次轉院北京接受第二次手術
    圖為青海受傷雪豹「凌雪」。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供圖  2017年11月2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村民達傑等人開車回家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雪豹,在當地初步醫治後,送往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繼續救治,經拍片和驗傷分析,雪豹「凌雪」左後肢股骨骨折,髖骨左側粉碎性骨折,確定為車輛撞傷。
  • 雪豹凌雪進京手術記--青海頻道--人民網
    那天,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一牧民發現一隻因車禍重傷的雪豹,簡單救治後雪豹被送到西寧野生動物園繼續治療。這是一隻十歲半的老年雌性雪豹,取名為凌雪。 2017年12月11日,凌雪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接受了左後肢股骨復位手術。這是凌雪首次做手術。 2018年1月23日,動物園飼養員發現處於術後恢復期的凌雪步態異常。
  • 青海成為名副其實雪豹之省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到的雪豹。本報訊(記者 芳旭)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是它的第一故鄉,目前,雪豹在青海的種群數量約1200隻左右。為了加大這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10月23日,在第八個「世界雪豹日」之際,由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讓更多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加入保護聯盟,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保護形態和格局,讓青海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雪豹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