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周邊首次發現雪豹出沒

2020-12-05 新華網青海站

紅外相機視頻截圖。

  生活在海拔四千米高度的雪豹,會出現在距離西寧一百多公裡的地方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紅外相機拍攝的一段視頻給出了答案。

  2019年8月,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始利用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今年3月底,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查看視頻時發現,紅外相機不僅拍攝到了馬鹿、巖羊、淡腹雪雞、赤狐等珍稀動物,1月7日的畫面裡,還出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這是西寧市周邊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人士認為,雪豹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豐富、食物鏈完整。

  作為中國大陸季風氣候區的尾閭,海拔在2680米至4622米之間的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內陸荒漠區的交接區,是太平洋暖流滋潤下最西的一片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也是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荒漠貓、馬鹿、巖羊、淡腹雪雞、高山禿鷲,省級保護動物赤狐、狍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

  雪豹出現在青海省會西寧唯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背後,是青海堅定扛起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切實擔負起保護生態、保護水源、保護「西寧水塔」的重大責任,全力保護綠色家園的不懈努力。

  公開報導數據顯示,青海有一半數量的縣域內,有雪豹分布,青海也是雪豹分布面積較大的省份。雪豹是草原生態食物鏈的重要一環,對維持草原生態平衡起到關鍵作用。雪豹的增加,意味著與雪豹有關聯的巖羊數量也相應增加。如果巖羊數量得不到控制,會破壞草原植被。因此,雪豹的存在,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會起到一種自然的平衡作用。

  【延伸閱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浪大通

  當時可能有兩隻雪豹

  去年8月,劉維軍和同事前往保護區安裝紅外相機。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上安裝紅外相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有好的體力,還要有好眼力。

  「要看動物走過的蹤跡,還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安裝。」當時,劉維軍和同事在寶庫鄉巴音村的山上發現一隻被咬死的巖羊,周圍也有水源,還有很多巖羊、馬鹿的糞便,猜想附近可能會有動物去覓食,就在附近安裝了一臺紅外相機,同時將剩餘的13臺分區域放置在了其他地方。

  今年3月27日,劉維軍和同事再次上山,回收紅外相機。因山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他們只能暫時取回兩臺紅外相機。

  回到單位,劉維軍迫不及待地查看第一臺相機,發現什麼都沒拍到,他有點失落。當他點開第二臺紅外相機的視頻時,發現視頻中有馬鹿、巖羊、淡腹雪雞、赤狐。更令人驚喜的是,在1月7日17時14分的畫面中出現了雪豹的身影。

  「紅外相機只有被觸發了才會啟動,先是拍照,後面才開始攝像。」劉維軍說,和雪豹視頻對應的照片是空白的,照片和視頻的間隔是4秒,他猜想相機後面可能還有一隻雪豹,才會觸發紅外相機,拍下了畫面中的雪豹。

  「我們給紅外相機設置的拍攝時間是10秒,所以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的畫面只有10秒。」劉維軍說。

  西寧周邊首次發現

  劉維軍是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管護部副主任,他的工作就是資源保護、上山巡護。

  去年8月,他和同事在山上安裝紅外相機時,在保護區看到了100多隻巖羊,巖羊的天敵就是雪豹。

  2018年,劉維軍在巡山的時候還曾遇到荒漠貓。荒漠貓行蹤隱秘,只用數位相機拍到了一張照片,就不見了蹤影。他們還拍到了不少珍貴的野生動物,如巖羊、馬鹿、棕熊、荒漠貓、狍鹿等。

  「巖羊最多見過100多隻的種群,40隻至50隻最為常見。而發現雪豹的活動蹤跡,這是第一次。」劉維軍說,以前總聽牧民說山裡有雪豹,可是從來沒有人拍下來,也從來沒見過活體。

  「3月27日,看到視頻中的雪豹時,特別興奮、激動、驚喜。」劉維軍說,經常看到在青海牧區拍到雪豹蹤跡的新聞,這次是在西寧周邊發現雪豹,說明青海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系統越來越健康,食物鏈越來越完整。

  野生動物背後的生態管護員

  此次雪豹出現的地點是大通縣寶庫鄉巴音村,而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50%的面積在寶庫鄉。

  今年51歲的賀盈壽把30年的歲月奉獻給了大通的山林。上大學選擇專業時,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填寫了對他來說很接地氣的林學專業。從林業調查隊到鄉上的林業站站長,他一直陪伴著山林。

  2009年,賀盈壽成為寶庫鄉的林業站站長。從此,也開始了荒山荒坡的大改造工程。讓他到現在記憶猶新的是,寶庫鄉納楞溝村。

  「工程隊前腳造林,後腳就有牛羊跟著。」沒辦法,賀盈壽挨家挨戶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宣傳政策,從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讓村民轉變觀念。

  兩三年以後的納楞溝村,賀盈壽在造林時,村民會主動配合退讓。賀盈壽逐村推進,宣傳生態效益的政策。

  「去年,縣上給我們的任務是67公頃,我們實際完成240公頃,我們如今的森林覆蓋率70%。」賀盈壽說,鄉上的96名生態管護員更是盡職盡責。

  2017年,寶庫鄉孔家梁村、寺堂村、俄博圖村的700多戶村民生態搬遷到了橋頭鎮,但他們的護林員每天都要開車或者打車上山巡護。

  「他們說雖然搬到了橋頭鎮,但祖祖輩輩都是寶庫鄉人,捨不得這裡的綠水青山。即使不是護林員,也要經常來看看。」護林員們感動著賀盈壽,這麼多年,看到青海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他很欣慰。

相關焦點

  • 青海西寧首次監測到雪豹怎麼回事 雪豹長什麼樣子
    中新社西寧4月1日電 (孫睿)「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崑崙山脈一直是雪豹潛在的分布區,但由於目前調查的力度不夠,所以這一次茫崖市攝影家協會在崑崙山脈祁曼塔格山地區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畫面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對於後期調查研究雪豹分布也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4月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 「大貓」出沒!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10月6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黨組書記、場長趙昌宏獨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紅外相機記錄時間為9月4日19點41分,鏡頭中,一對雪豹母子正悠閒踱步,小雪豹在媽媽身旁四腳朝天撒嬌打滾兒,萌態十足,雪豹媽媽身姿矯健,體態健碩,相當「有範兒」。 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
  • 「大貓」出沒!青海海東地區首次發現雪豹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這是北山林場乃至青海省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大貓」實體影像。
  • 西寧野生動物園裡最美貓科動物雪豹
    ,更有2020年年初,西寧市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野生雪豹活動,首次證實西寧市範圍內有野生雪豹存在。雪豹常棲於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地區雪豹以巖羊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等小動物,所以其棲居地也就在巖羊集中分布的山區。除了高寒山區,青海省會西寧野生動物園裡也棲息一些人工繁殖的雪豹。
  • 驚喜發現!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新華社西寧10月7日電(記者呂雪莉)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10月1日,他的團隊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於9月4日記錄到雪豹母子影像。「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此發現意味著將雪豹的分布區延伸到了祁連山最東端,豐富了雪豹分布區記錄,也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意義重大。
  • 青海兩市六州都發現了雪豹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西寧海東兩市首次發現、成功繁育一對雙胞胎,可可西裡首次影像記錄,行人夜間路遇……今年以來,雪豹頻繁露臉,再度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西寧海東兩市首次發現雪豹  雪豹的活動範圍距離西寧、海東等人群聚集區越來越近。今年年初,在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雪豹活動蹤跡,這是西寧市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
  • 「驚喜的發現!」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這是9月4日在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拍攝到的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
  • 青海雪豹棲息地及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將編制出臺《青海雪豹保護規劃...
    中國是雪豹的最重要分布國,野外種群約佔全球總數的40%左右。近年來的調查監測和雪豹野外活動跡象表明,山脈高聳、雪域廣布的青藏高原是目前我國境內雪豹分布潛在棲息地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地區,也是廣受全國乃至全球關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敏感地區之一。隨著棲息地保護力度加大,雪豹在高原區域出沒越來越頻繁。
  • 雪豹凌雪回家了
    體檢結果顯示,凌雪手術部位皮膚傷口癒合良好,植入的髓內釘、骨板和螺釘一切正常,均無鬆動、移位、變形等異常情況,骨折斷端周邊有少量骨痂形成,並且1個月體重長了10斤。3月28日第二次麻醉檢查,骨折斷端骨痂生長良好。齊新章說,目前,正處於恢復期的凌雪精神旺盛、食慾佳、排便及排尿均正常。
  • 青海受傷雪豹在京完成康復治療 搭乘飛機返回西寧
    中新網西寧5月12日電(記者羅雲鵬)11日20時15分許,青海受傷雪豹「凌雪」在京完成康復治療後搭乘飛機抵達西寧,目前身體各項指標恢復狀況良好。2017年11月2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村民達傑等人開車回家時,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雪豹。在當地初步醫治後,送往青海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繼續救治,經拍片和驗傷分析,雪豹「凌雪」左後肢股骨骨折,髖骨左側粉碎性骨折,確定為車輛撞傷。
  • 首次發現!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這兩個國家公園以及周邊地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珍稀野生動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為了進一步摸清這些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一支專業的調查隊伍,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中旬,布設了700多臺紅外相機,調查近百個村落。 在整理從不同監測點收回的紅外相機監測視頻時,調查人員發現,在同一個監測點,先後出現雪豹和金錢豹的畫面,這首次證實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 臥龍首次拍攝到雪豹,秦嶺天然林超五千萬畝,承德發現恐龍足跡
    四川臥龍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雪豹現身大熊貓棲息地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於6日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四川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
  • 野生動植物保護|青海東部祁連山最東端首次拍到雪豹
    本號訊(10月9日)近日,中科院的雪豹科研團隊在國慶當天收穫驚喜:在位於祁連山東端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首次拍攝到雪豹母子玩耍嬉戲的影像。該團隊負責人表示,此發現意義重大。10月1日,他的團隊在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浪士當景區山谷內,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該紅外相機於9月4日記錄到雪豹母子影像。「這真是個驚喜的發現!」連新明說,這裡位於祁連山的最東端,距互助縣城33公裡,距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55公裡(直線距離)。此發現意味著將雪豹的分布區延伸到了祁連山最東端,豐富了雪豹分布區記錄,也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意義重大。
  • 青海人工繁育雪豹雙胞胎首次亮相 兩姐妹花面向全球徵名
    例如圈養雪豹,就對溫度、溼度要求非常苛刻,且對常見病原體抵抗力較弱,飼養繁育難度較大。作為全國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青海省西寧野生動物園,在11個月前成功繁育出一堆雪豹雙胞胎。這也是國內現存的第二隻和第三隻人工繁育雪豹。4月27日,11個月大的人工繁育雪豹雙胞胎首次對外亮相。目前,兩隻小雪豹身體發育正常,健康狀況良好。
  • 青海西寧再次成功繁育一對雪豹雙胞胎 已滿11個月
    青海西寧再次成功繁育一對雪豹雙胞胎 已滿11個月各項身體指標穩定2020年4月27日,在青海省西寧市野生動物園再次繁育的一對雙胞胎雪豹正式宣布對外開放。西寧市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說:「再次繁育的兩隻小雪豹的父親起名壯壯,11歲,是2011年經森林公安救護於青海海南,母親起名二寶,13歲,是2007年經森林公安救護於青海玉樹,從2014年開始參與繁殖。據介紹,這是繼2016年成功繁育一隻雌性雪豹(傲雪)後,2019年5月2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繁殖一對雌性雪豹雙胞胎,為國內現存第2隻和第3隻人工繁育的雪豹。
  • 雪豹凌雪進京手術記--青海頻道--人民網
    術後半個小時後,凌雪逐漸恢復清醒,用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的話說就是「狀態很好」,說明手術很成功。 凌雪為何要前往北京做手術?事情得從2017年11月24日說起。那天,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一牧民發現一隻因車禍重傷的雪豹,簡單救治後雪豹被送到西寧野生動物園繼續治療。這是一隻十歲半的老年雌性雪豹,取名為凌雪。
  • 崑崙山雪域發現雪豹足跡
    今年3月,美國動物學博士喬治·夏勒對外宣稱:中部崑崙山區和西部崑崙山區不可能有雪豹的身影出沒。時隔半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雪豹調查小組進入中部崑崙山區和西部崑崙山區,通過37天的考察,他們發現了雪豹的足跡、糞便和刨痕。
  • 四川格聶神山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11月13日,位於四川甘孜州理塘縣境內的格聶景區,首次拍到國家一級寶物動物雪豹活動畫面。視頻中,這隻雪豹體型壯碩,從山坡上走下來,在一塊巖石上停留了一會兒之後,在鏡頭前凝視。據了解,拍攝地點位于格聶神山景區內的冷龍溝,這裡也是遊客的遊覽路線,當時一位村民路過這裡,看到這隻雪豹正在進食剛剛捕獲的山羊,雪豹生性警覺,發現村民後迅速離開。
  • 黃河源頭區域首次監測到雪豹交配完整影像
    中新社西寧7月18日電 (記者 羅雲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雪豹項目團隊18日披露,布設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黃河源頭區域的紅外相機首次監測到雪豹交配完整影像,對雪豹行為學的研究與完善具有重大價值。
  • 四川臥龍首次拍到金錢豹 見尾不見首潛入雪豹領地
    來源:華西都市報7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公布,首次在保護區內拍到金錢豹的珍貴影像,這也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近30年來首次拍攝到金錢豹。繼雪豹、豺、狼之後,這是臥龍保護區內發現的第四種頂級捕食者,也使得臥龍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種大型貓科動物的大熊貓棲息地。本次拍攝到金錢豹的紅外相機安裝於去年10月,位於臥龍梯子溝海拔4080米的木香坡區域。除金錢豹外,這臺相機還先後7次拍到雪豹,並記錄下3隻黑熊幼崽同框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