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青貯飼料,如何製作?精飼料有哪些特點,怎樣合理利用?
青貯原料需要在適當的時期收穫(如玉米,當棒子已熟,而頂部莖葉仍然青綠時收穫;紅薯蔓在霜前收割),並壓貯在青貯塔一或青貯窖內(缸或其它容器也行),經乳酸菌發酵後調製成的帶有酸香味的飼料稱為青貯飼料。青貯飼料可以保存較多的養分,經過青貯的飼料,養分損失一般都不超過10%,而青飼料曬乾後養分則要損失20-40%。好的青貯飼料能保存大量的維生素,胡蘿蔔素也幾乎不受損失。而曬乾的青草,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則要損失80—90%以上。所以在青飼料生長旺盛的夏季和秋季,應大力搞好青貯,以作為奶山羊冬春季的優質飼料。
一、青貯飼料的製作方法:
1、挖窖:窖址要選在地勢高燥、土質堅固、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距羊舍較近的地方。窖的大小形狀(長方形或圓形)應根據羊的多少和青貯原料多少麗定。窖壁要光滑平直,窖上寬下窄,以便把飼料壓實。一般每立方米容可貯春踩實的青飼料400-600公斤。
2、選料:青貯原料的含糖量和含水量要適當,一般含水量以70—75%為宜。含水量過多的原料要經過晾曬,也可加些平糠,而含水量過少的原料要加些水。原料的含糖量必須充足,玉米稈、紅薯蔓、胡蘿蔔葉、禾本科野草含糖量都較多,所以,比較容易青貯。豆科牧草含糖量較少,青貯時,必須和禾本科牧草混合才行。
3、裝容窖底應先鋪上一尺多厚的麥秸,再將切碎的青貯原料,分層入窖,每裝入8寸至一尺厚時,用腳踩踏一次,以便壓實排氣,為乳酸菌發酵創造厭氧條件。入窖的飼料應高出地面3尺左右,上面蓋上5寸厚的麥秸,然後填上2—3尺厚的黃土,邊填邊壓實,窖頂抹成斜坡形,並在的四周挖出排水溝。青貯窖要經常檢查,發現下沉、裂縫應及時加土填實,嚴防漏水。入窖後40-50天即可開窖,同時應分層取出,用多少取多少然後用塑料布蓋好,防止雨淋。用青貯飼料餵羊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變質發黴的飼料不能用來餵羊。
二、糧食、油料及其加工後的副產品都是奶山羊的精飼料。它們的特點是:水分少、體積小、適口性好、易於消化,含有較多的可消化營養物質,它是奶山羊極為重要的「補充飼料」。精料一般分籽實飼料和加工副產品兩類。
1、籽實飼料:體積小、纖維少、營養豐富、消化率高,當粗飼料營養滿足不了需要時可補充籽實飼料。穀類籽實包括玉米、大麥、高粱、穀子、糜子等,其主要成分是澱粉,因而,可用來補充奶山羊所需的熱能。豆類籽實包括黃豆、黑豆、豌豆、蠶豆等,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飼料。奶山羊最愛吃的籽實飼料有黃豆、玉米、高粱、大麥等。
2、加工副產品:有豆餅、油渣、麩皮、米糠、粉渣、豆腐渣等。豆餅、油渣的蛋白質含量多達30-45%營養成分較全,是羔羊、種公羊、哺乳母羊的好飼料;麩皮是一種含蛋白質、磷和粗纖維較多的精料,質地疏鬆,容易消化,並有輕瀉作用,適於飼餵;粉渣和豆腐渣的粗蛋白質含量高(粉渣為14.5-21.4%,豆腐渣為28.9%),品質好,適於餵羔羊和泌乳母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