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紮實做好春節和「兩會」期間的豬肉供應保障工作,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是目前的剛需,最根本的是要靠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經將生豬穩產保供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養豬全員抗非背景下,豬場設計也必須為防控非洲豬瘟建立良好的基礎及體系。潘飛分享《非洲豬瘟背景下的豬場規劃設計》,供養豬人參考。
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信息:自2018年8月,我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非瘟)疫情至今,截至12月31日,全國共報告發生162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捕殺生豬119.3萬頭,全國尚未解除封鎖疫情有2起。全球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已經有超過23個國家報導了13,000多起疫情,我國周邊的國家疫情形勢也非常嚴峻。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形成比較大的汙染面。目前商品化疫苗研製和使用前景尚不明晰,我國生豬產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與非瘟生死共舞,非瘟巨大的陰影籠罩著整個行業。
生物安全體系業已成為我們在非洲豬瘟大背景上發展生豬產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涉及到豬場選址、豬舍布局、工藝流程、建築結構、設備選型、道路分布、物流、人流和車流以及人員配置等多個方面。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通過層層把關,減少非瘟入侵風險,但是不能完全消除風險
1、非瘟背景下的豬場選址
豬場的選址是豬場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以前選址要求遠離村莊、遠離水源,儘量選擇荒山、荒地,要避開基本農田和林地。但是,未來可以用來建豬場的用地越來越少。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選址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1、生物安全圈:
要求選址位置在1km範圍內沒有養殖場、3km範圍內沒有屠宰場。豬場周邊儘量要遠離居民居住集中區,最好遠離村莊5km以上。同時,需要關注3km範圍內的道路,進出豬場的道路最好可控(圖1)。
2、要遠離主幹道:
選址地塊要儘量避開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的道路,如國道、省道、和縣道。進入選址地塊的道路最好不是唯一道路,儘可能有進出多條路線。進入道路儘量不要橫穿村莊,或者經過集市、菜市場、貿易市場等環境複雜場所(圖2)。
3、充足的乾淨水源:
選址需要勘測地塊所在區域的地下水層分布情況,要保證在任何季節有充足的地層水。同時,還要確保選址位置距離水源(水庫、河流)等直線距離不低於1km,要避開溼地保護區、生態旅遊區、江河水系等敏感區域。
4、有利的地形地勢:
豬場選址要考慮選址位置的地勢,有利的地勢將為豬場提高良好的外部環境。平原地區地勢要求:平坦、開闊、比周圍地區高、地下水位低。丘陵山區地勢要求:向陽的坡面,面向夏季主風向,整場總坡度控制在25%-35%、避開谷地、山口。地勢高燥、平坦開闊(減少土方施工)、地下水位低(2m以下,低於地基的0.5m以下、至少應高出當地歷史洪水線以上)、背風向陽(背寒風)、排水良好的地方。
2、非洲豬瘟背景下豬舍設計
豬舍設計是生物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豬舍的設計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欄規模
規模化是現代化豬場設計(圖3)的前提,到底多大規模才是最合適的。現在大集團公司越來越追求土地利用率最大化、生產輔助性設施效率最大化以及人員管理效能最大化。近幾年出現了大型豬場和超級豬場,母豬存欄從以前的2400頭、3600頭,變成了單場母豬存欄達到13000頭甚至更高的21000頭。適度的規模有利於小環境和大環境的管控,可以考慮糞汙消納,實現持續性發展。綜合考量,未來豬場單場設計存欄母豬不宜超超過5000頭。地塊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實行多條生產線布局。
2、生產工藝
為了降低豬群銷售風險、降低生產操作頻率和減少豬群在場區內流動,生產工藝設計必須要重新調整,傳統的周批次生產已經無法滿足要求。為了防控非洲豬瘟,延長豬場批次間隔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需要根據公司的生產技術水平、豬場的設計存欄規模以及每個階段欄位的配置,進行「3周批」、「4周批」或者「16天批」等適合場區和適合團隊的「大周批」生產節律。
3、豬舍結構
豬場的規模化和現代化也帶來了豬舍結構的「工業化」。大跨度、大空間,成為現代化豬場建設的主流。但是,大跨度、小單元將是豬場建設比較合適的模式。為了降低人和豬只的接觸,全漏縫的水泡糞或刮糞板結構,將豬舍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雙層結構模式。豬舍全密閉,依賴機械通風、密閉走廊、上下豬房等密閉式功能單元,將豬舍與外界環境進行阻隔。未來高樓豬場設計,也必將成為豬舍結構設計調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4、通風模式
水平通風是目前國內大部分豬場採取的通風模式之一。為了降低豬舍內的有害氣體、粉塵等雜質的傳播,豬欄實心隔牆越來越多,橫向的水平通風的設計模式(圖4)將對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垂直通風模式、吊頂小窗垂直通風模式、風管垂直通風模式、彌散通風模式,將會成為規模場的首選。同時,出風的方式也很重要,屋頂出風或者廢棄收集除臭裝置也是通風系統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進風口的空氣過濾裝置,也是有效阻斷蚊蠅、粉塵和大顆粒物質有效的方法。根據豬舍的類別、生物安全等級要求可以選擇安裝初效、中效、甚至是高效空氣過濾裝置。沒有安裝空氣過濾裝置的通風系統,需要在屋簷進風口、水簾外側安裝304不鏽鋼絲網,鋼絲網要求密度大於20目。
5、設備選型
現代化豬場涉及各種設備(圖5),包括養殖設備、環控設備、餵料設備、水電氣設備、供暖設備、清汙設備、水處理設備、清洗消毒設備等,從自動化不斷升級為智能化。但是,設備的質量和操作的便利性非常重要。設備選型時需要考慮設備的兼容性要強,並且能夠有數據埠。未來豬場的物聯網和信息將大大提高設備之間的聯動性,通過後臺資料庫對數據進行分析,然後發送指令對豬舍設備進行控制。最終,設備在選型和設備廠家選擇時,設備的質量更為關鍵。低故障率是生產有序進行的必要保障。
3、豬場的配套設施
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規劃設計需要更完善的配套設施。場區按照功能進行分區管理,包括生產區、環保區、內生活區、外生活區、門衛隔離區等。每個區根據生物安全等級,採用實心圍牆、鍍鋅圍網等材料進行分隔。
1、門衛隔離區
場區大門口的生物安全設施功能更齊全,有人員進場洗澡間、行包房、二級人員隔離宿舍、門衛值班室、物品消毒間(圖6)等。洗澡間的單向流動,消毒間需要有鏤空置物架,並且通過置物架內外分隔開。進場物品,按照生活類物品、生產類物品、蔬菜食品等分類,根據不同的物資採取不同的消毒方式。隔離宿舍要求按照酒店標準間建設,房間內配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設備。
2、外生活區
外生活區主要功能單元有行政辦公、中央廚房、非生產人員宿舍等單元。中央廚房按照空間分為蔬菜採摘區、清洗區、配菜區、操作區和熟食暫存間等。按照餐食製作流程布置,要求分區管理。廚房操作人員與非生產區人員嚴格分開住宿,減少接觸和交叉的風險。
3、內生活區
內生活區是員工休息、娛樂、學習的重要場所。未來封閉式管理時間會更長,對員工身心有很大考驗。內生活區需要有:宿舍、洗衣房、晾衣服、會議室、餐廳、娛樂室、KTV等功能單元。宿舍要求床位充足,標準間設置,並配有一定數量的「夫妻房」。內生活區的餐廳採用送餐制,早餐和晚餐安排在內生活區餐廳。
4、生產區
生產區分為:配懷區、分娩區、保育區、育肥區,從內生活區進入生產區需要有工作淋浴間(圖7)。工作淋浴間,集進豬舍人員洗澡、人員中午休息、中午就餐、物品存放、夜間值班等功能為一體。按照生產線布局,每條線要求有獨立的工作淋浴間。其中,淋浴區要根據人員數量,設計合理淋浴位,並且是單向流動。同時,生產區還需要密閉式連廊、上下豬房、病死豬淘汰通道等設施。
5、環保區
環保區位於場區下風向、低洼位置,需要有固態廢棄物處理區、液態廢棄物處理區和死豬無害化處理區(圖8)。固態廢棄物處理區,建議採用密閉式陽光棚或大棚進行堆積發酵,也可以採用立式發酵罐進行發酵處理。液態廢棄物處理主要是通過厭氧發酵、好氧發酵、兩級OA、末端深度處理,然後排入生物氧化塘。死豬無害化處理採用電熱式高溫發酵設備,快速高溫分解死豬,短時間快速殺滅細菌和病毒。整個環保區儘量與生產區拉開距離,並且有鍍鋅圍網進行分隔,有專用的進出道路。
6、車輛洗消中心
車輛洗消中心(圖9)是降低車輛對生物安全圈的風險管控。車輛洗消中心是防控非洲豬瘟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車輛洗消中心可以根據功能劃分為:髒區(髒車停車場、汙物清理點、汙水蓄積池)、灰區(清洗單元、人員洗澡更衣室、瀝水區)、淨區(烘乾單元、設備間、司機休息間、淨車停車棚、實驗室)。同時,根據生物安全圈,可以將車輛洗消中心分為對外車輛洗消中心和對內車輛洗消中心。清洗乾淨是車輛洗消烘乾的基礎,需要有鋼架平臺、地噴系統、各種工位高壓快速接頭。持續高溫、溫度均衡、熱量回收、內部熱量循環,是烘乾區的關鍵。同時,烘乾間需要有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測溫度曲線、燃料消耗、水電消耗等參數。配套監控系統與手機和電腦終端進行連接,實現洗消烘全過程監控。通過手持3M螢光檢測儀以及細菌培養等實驗手段,檢測車輛潔淨度。
7、賣豬中轉站
賣豬中轉站(圖10)是為了讓外部運豬車遠離場區,位置選擇要遠離豬場10km以上。賣豬中轉站功能區:場內車輛卸豬臺、場外車輛裝豬臺(升降平臺或升降趕豬通道)、豬群暫存欄、汙水收集池、設備間、車輛清洗點、人員值班房等。場內車輛卸豬臺和場外車輛裝豬臺要有一定的距離,並且中間要用實心牆體進行隔斷。場內卸豬臺的地面高度高於場外車輛裝豬平臺,並且有一定的坡度。暫存欄根據賣豬的頻率,設計暫存欄的面積和數量,儘量將同一批次銷售豬只暫存在賣豬中轉站。保證場內中轉車和場外運豬車在時間、空間沒有接觸和交叉可能,並且中轉欄為單向流動設計,確保豬只單向流動不回頭。暫存欄需要有頂棚,確保夏季和雨天賣豬的可操作性。
8、飼料中轉倉
為了確保外來飼料車不進場打料,需要在場區門口修建飼料中轉倉(圖11)。散裝飼料車能夠覆蓋區域,可以採用中轉料塔。如果採用噸包運輸,可以考慮採用飼料中轉倉。然後有兩種方式,將中轉的飼料通過內部散裝料車或遠距離料線輸送到生產區每個料塔。場內散裝料車需要考慮場內的道路,能否做到淨汙道分離。遠距離輸送要選擇質量靠譜的塞鏈和電機,架空料線要有檢修平臺。
4、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人員配置設計
未來豬場員工招聘和培養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的人員再也不適合現代化豬場。年輕的、有學歷的畢業生很難在豬場幹長久。精簡人員配置將是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人員配置設計的關鍵要素之一。
1、設備不能完全取代人
現代化豬場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最終還是需要有人來操作和管理。這就需要我們的管理人員懂得養豬、設備、水電氣、等綜合知識,對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再好的設備,也需要用好、保養好,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
2、要養豬先養人
豬場建設要滿足豬的生產需求更要體現出人文關懷。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宿舍、舒適的工作淋浴間、豪華的娛樂室,這些將是留住年輕人的必備條件。同時,我們在人員配置設計時需要考慮有輪休人員儲備,確保定期休假、勞逸結合。內生活區還應該設有運動場地,比如半場籃球場、桌球臺等設施。後勤人員配備充足,確保內部生活區、淋浴間、工作服、雨靴、有專人進行清潔和消毒清洗,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
3、視覺管理設計
顏色是視覺管理的基調;標識和標牌是視覺管理的工具。通過視覺管理設計實現可視化管理。從衣物的顏色、地墊的顏色、標識標牌、卡片卡牌、白板、表格和掛圖等一系列視覺設計讓員工對豬群生產能有共同的、簡潔的理解方式。運用形象直觀和視覺舒適的各種視覺設計方案,能夠讓標準操作流程(SOP)更接地氣,一看就懂、印象深刻。通過視覺管理設計讓豬場的每一個操作流程更加高效地開展和進行,提高員工的現場管理效率。
5、總結
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設計內容涉及非常廣泛,通過以上幾點要點的梳理,能夠讓大家對豬場的設計要點更清晰。養豬道路漫漫,非洲豬瘟是把雙刃劍,讓我們損失慘重,也帶來養豬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安全等級的不斷提升,未來疾病的防疫會越來越簡單。經歷了非洲豬瘟以前很多常見疾病可能會在我們豬場慢慢消亡。最後,非洲豬瘟防控的成敗關鍵在於人,細節執行到位,我們就能夠有成功的可能性。
專家點評
2019年是我國生豬養殖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見證了國家、產業、公司、豬場、養豬人等在應對百年不遇的非洲豬瘟疫情危機中表現出來的人生百態。驀然回首,看到了養豬人不屈不撓,甚至是在無知恐懼中不斷向上的人生韌性。最終部分豬場取得了抗非階段性的勝利,讓行業在歷經泥濘、甚至腥風血雨後始見彩虹。
這場疫病是災難性的,整個生豬產業能繁母豬萎縮近半。但是我們不應只停留在過去的痛苦之中,我們應該看到,隨著養殖門檻的提升,行業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中化;非洲豬瘟讓我們回到了豬病防控的本原,即生物安全管理,而不僅僅是使用各種神藥神苗等;非洲豬瘟重塑了我國基層養豬隊伍的整體能力,是我國生豬養殖重新發展起航的堅實基礎;我國養豬行業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加上樓房養豬、5G物聯網、智能化養豬、2020年全面無抗等綜合因素的作用,我國養豬業將在本輪災難之中浴火重生。
本文中,潘飛幫我們梳理了非瘟背景下的豬場設計。實踐證實我們之前的一些豬場設計在非瘟面前不堪一擊,甚至會成為幫兇,非瘟促使我們認清生物安全的本質,好的豬場設計不僅能防控好非洲豬瘟,還能防控好其他疾病,同時對生產也提供非常多的幫助。
在豬場選址方面,主要需要關注的是生物安全圈層、遠離主幹道、充足的乾淨水源等;豬舍設計方面,需要考慮到存欄規模、生產工藝、豬舍結構、通風模式、設備選型等;在豬場配套設施方面,需要關注門衛隔離區、外生活區、內生活區、生產區、環保區、車輛洗消中心、賣豬中轉站、飼料中轉倉等;豬場人員配置設計方面,需要認識到設備不能完全取代人、養豬要先養人、通過視覺管理設計提高管理效率。非洲豬瘟是災難,是我們重新起航發展的契機,非洲豬瘟防控關鍵在人,豬場設計能幫助人更好的將細節執行到位,這樣才能戰勝非洲豬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