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以來,整個養豬行業都同仇敵愾、眾志成城聚焦非洲豬瘟的防控。同時關於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構建、非洲豬瘟病毒的抵制、如何有效消毒、豬價行情預測、豬後市預測等一系列的論壇和信息,佔據了我們大量的關注。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行業人們逐步趨於冷靜,倖存下來的豬場還是要面對生產。隨著氣溫的回升,晝夜溫差加大,養豬人在關注非洲豬瘟的同時,對於換季豬場管理應該注意哪些常見的問題?
但是,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行業人們逐步趨於冷靜,倖存下來的豬場還是要面對生產。隨著氣溫的回升,晝夜溫差加大,養豬人在關注非洲豬瘟的同時,對於換季豬場管理應該注意哪些常見的問題?
1 春季豬場常發的疾病
1.1 豬流行性行感冒晝夜溫差加大,北方天氣溫差能達到15℃以上,對於豬舍相對開放的商品豬,很容易引起豬流感。
(1)預防措施:做好換季管理,調整豬群,減小溫度應激。
(2)臨床症狀:保育豬、育肥豬發病迅速,體溫達41℃左右,突然減料,一般2~3d由一棟轉到其他幾棟,大群精神沉鬱導致全群發病;發病3~4d,一些豬身上出現皮膚潮紅,口鼻處出現清亮的鼻液;發病5~6d,一些豬口鼻處、欄杆上出現綠色粘稠的鼻液,個別豬結膜潮紅,體溫達41℃左右。一般1周左右恢復。
(3)診斷:一般根據臨床症狀、體溫進行初步診斷,本病最大的特點是發病迅速,一般和晝夜溫差大有直接關係。
(4)治療:發生症狀後,第一時間投藥很關鍵,為投藥及時,將豬只料槽中剩餘飼料扒出來,第一時間飼料拌藥及飲水給藥,推薦使用10%複方阿莫西林1.5kg/t、板青顆粒1kg/t拌料,同時配合飲水添加板青顆粒,連續使用5~7d。
1.2 斷奶仔豬腹瀉
春季晝夜溫差加大,白天氣溫較高,但夜間溫度仍偏低,對於剛斷奶的仔豬仍是較大風險點,隨著規模場地暖等設施停用,斷奶後額外加溫非常關鍵。
環境管理方面:斷奶前1d,保育豬舍提前升溫,如果是水泥地面,建議地面鋪膠皮墊或木屑,避免仔豬因肚皮受涼引起腹瀉,同時在仔豬趴臥區域懸掛帶燈罩的保溫燈,有條件的豬場設置「屋中屋」進行保溫。
飼餵管理方面:斷奶後可採取乾濕二槽法。
乾料槽法:在斷奶後6h,人工乳乾料在原來的料槽按正常程序飼喂。
溼料槽法:另取一個料槽,將人工乳和水按照1∶3比例混合,不要攪拌,飼餵後30min內吃完,拿出料槽及時洗淨備用;3~4次/d,連續用4~7d,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母乳和飼料在消化率、性狀、組成成分及風味等方面的很大不同。否則,仔豬會出現採食量不高、小腸絨毛萎縮和下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