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未標註拍攝日期的照片顯示的是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地區發現的大象的屍體。 (新華社/路透/圖)
2020年9月21日,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宣布,目前已知330頭大象的死亡原因是食用了水中的藍藻細菌,其毒素引起大量大象死亡。
大象是陸地最大動物,該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脆弱物種。大象的保護也一直是人類生態和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初在波札那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出現大象因不明原因死亡事件之後,近兩個月內已有超過350頭大象死亡。這無疑是大象的重大災難,更讓世界普遍關注。
現在,波札那稱大象是因中毒死亡,似乎解開了大象大量死亡的謎團,但是,又出現了新的謎團,需要人們來回答。
大量大象死亡現在看來似乎是自然因素。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獸醫官呂本·姆馬迪在21日的記者會上稱,在送往實驗室的樣品中檢測出了藍菌毒素,由此得出結論,藍藻神經毒素是導致大象死亡的原因。這也能解釋為何死亡的大象既有公象也有母象,既有成年象也有幼象,它們大部分死在水源地附近,或者突然倒地死去,或者原地步履蹣跚地轉圈後慢慢死去。所有大象都有完好無損的象牙,說明不是偷獵者在獵殺大象,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這張未標明拍攝時間的照片顯示,在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地區,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檢查一頭不明死因的大象。 (新華社/圖)
但是,一些難以解釋的原因也浮出水面。藍菌毒素固然有神經毒素和其他一些毒素,如肝毒素、細胞毒素和內毒素等。研究表明,藍菌毒素中最具毒性的是微囊藻毒素-LR(MC-LR),而且已知微囊藻毒素有九十多種異構體。
微囊藻毒素既具有肝毒性,也具有神經毒性,但是,任何一種毒素只有劑量才對中毒具有意義。微囊藻毒素對小鼠的半致死劑量(LD50)為50-100微克/千克體重。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是,微囊藻毒素腹膜內暴露於25-150微克/千克體重時,對小鼠具有致命性。
大象是龐然大物,非洲象體重為4000-7000千克,身高300釐米至450釐米。也就是說,如果藍菌毒素要毒死一頭成年非洲象,以最小25微克/千克體重計,大象要攝入100000微克微囊藻毒素,即100毫克。
(新華社/路透/圖)
在發現大象屍體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是波札那10%大象的家園)的環境中,如水體、土壤、植物等中的微囊藻毒素是否有如此高的含量,需要進一步確認。顯然,大象需要吃下富含微囊藻毒素的食物或飲水,才能獲得足夠的中毒和致死劑量,但是,這些食物和飲水是什麼、在何處並不明確。相反,微囊藻毒素如同其他毒素只是散在地分布於水和植物中,需要大象攝入大量的水、食物和植物,才會在體內蓄集中毒並死亡。通過這樣的途徑中毒和死亡則比較難,而且時間相對緩慢,難以解釋大象在短期內大量死亡的現象。
對於人類來說,尚無可證實的已知死亡原因是由微囊藻毒素引起。最大的藍菌毒素中毒事件是巴西1996年發生了116例患者中毒,症狀主要是視力障礙、噁心、嘔吐和肌肉無力。有100人發展為急性肝功能衰竭,但是,並沒有人死亡。
(新華社/圖)
另一個受到質疑的因素是,如果環境中真的存在高濃度的藍菌毒素,那麼所有動物都可能會中毒死亡,藍菌毒素不可能是對大象的特異性毒素,但為何只有大象中毒死亡。
因此有人認為,大量的大象死亡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環境保護者提出了一個可能的原因:有人把毒藥放到田地裡毒殺大象。因為大象會到田地裡尋找莊稼作為食物,會大面積破壞耕地和收成。如果田地和作物投毒,就可能解釋為何所有大象都會死亡,其他沒有吃莊稼的動物則不會死亡。因此,環保組織要求波札那政府對大象屍體、土壤和水樣本進行更多的實驗室檢測,而且需要由不同的實驗室來獨立檢測,以便獲得可以相互驗證的結論。
人類在防止偷獵大象的行動中已經取得了成效,對於此次大象死亡事件,也應當在確認原因之後,找到有效的方式來保護大象。
張田勘